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聚变托卡马克超导磁体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增基 李保增 黄真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24,共6页
该文叙述核聚变托卡马克超导磁体和超导体的国外进展情况。并提出了我国“863”高技术在能源领域中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设想.
关键词 核聚变 托卡马克 超导磁体 超导体
下载PDF
12T(Nb,Ti)_3Sn超导体电流密度的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增基 李保增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3-29,共7页
FEB(FusionEngineeringBreader)是我国正在进行概念设计的托卡马克实验混合堆。该装置的环形场线圈用(Nb,Ti)3Sn超导电缆绕制,产生12T的磁场。该文将叙述其临界参数的计算,稳定性分析,失... FEB(FusionEngineeringBreader)是我国正在进行概念设计的托卡马克实验混合堆。该装置的环形场线圈用(Nb,Ti)3Sn超导电缆绕制,产生12T的磁场。该文将叙述其临界参数的计算,稳定性分析,失超保护的限制和导体电流密度的选择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超导磁体 电流密度 设计 聚变堆材料
下载PDF
电流由开关向低阻抗负载切换的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增基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4-27,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并用实验证明了电流由开关向低阻抗负载切换的规律,从而为电感储能脉冲功率电源电路的开关选型和电流切换回路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电流 开关 负载切换 阻抗
下载PDF
人工过零法开断电路的参数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增基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9,共3页
本文叙述在电感储能电路系统中,采用人工过零方法开断脉冲高压强流直流电路时,开断电路参数的匹配,并给出了用真空开关进行试验的结果,
关键词 电路 开断 人工过零法 真空开关
下载PDF
高压交流真空断路器开断直流电路的试验
5
作者 郭增基 刘彦琴 郭祥玉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11,共5页
以人工过零法进行了用ZN3—10/600—150型、ZN4—10/1000—200型和ZN—10/1000—300型高压交流真空断路器单个灭弧室成功地开断8、11和15.5kA直流电流,以及用两台ZN4—10/1000—200型断路器灭弧室两串三并开断直流电路,最高开断参数达25... 以人工过零法进行了用ZN3—10/600—150型、ZN4—10/1000—200型和ZN—10/1000—300型高压交流真空断路器单个灭弧室成功地开断8、11和15.5kA直流电流,以及用两台ZN4—10/1000—200型断路器灭弧室两串三并开断直流电路,最高开断参数达25.8kA、26.7kV的试验。对具有纵向磁场的ZNN—10型(暂)真空断路器,在固定开断电路参数的条件下,进行了单个灭弧室连续开断直流电路的试验,为50kA、30kV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建造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直流电路 试验 断路器
下载PDF
CICC超导体的设计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保增 郭增基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22,共6页
该文叙述CICC超导体设计时的一些考虑,给出了导体稳定性的有关参数表达式。
关键词 设计 稳定性 聚变装置 聚变超导体 CICC超导体
下载PDF
ST嬗变堆中心柱的中子学及中子辐照效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国书 冯开明 郭增基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30,共6页
基于先进核数据库ENDF B VI和计算机程序对ST嬗变堆中心柱的中子学及辐照损伤的二维分析计算结果 ,分别对中心柱导体因中子辐照影响而引起电阻率、电阻、电流和欧姆电阻功率等的沿径向不均匀分布 ,以及辐照损伤对中心柱热工水力问题及... 基于先进核数据库ENDF B VI和计算机程序对ST嬗变堆中心柱的中子学及辐照损伤的二维分析计算结果 ,分别对中心柱导体因中子辐照影响而引起电阻率、电阻、电流和欧姆电阻功率等的沿径向不均匀分布 ,以及辐照损伤对中心柱热工水力问题及更换寿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中子辐照直接改变了中心柱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分布。热工 水力学分析和计算表明 ,电流不均匀分布可显著地延长中心柱的使用寿命 ,并估算出ST嬗变堆中心柱设计的更换寿命大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托卡马克 中心柱 中子学 辐照损伤 ST嬗变堆 中子辐照效应
下载PDF
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嬗变堆中子学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开明 张国书 郭增基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20,共8页
基于对球形托卡马克ST聚变堆的研究 ,提出了ST聚变嬗变堆的设计概念。对堆芯参数作了初步选择 ,确定了一组适合于嬗变包层的堆芯参数供中子学计算和结构设计参考 ,给出了旨在以嬗变次锕系元素 (MA)
关键词 球形托卡马克 聚变嬗变堆 MA核废物 堆芯 中子学
下载PDF
HT-7U装置环电压建立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杜世俊 郑婵珺 +1 位作者 吴维越 郭增基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由于真空室的屏蔽作用 ,当极向磁场变化时等离子体区域的磁场不能随极向磁场同时变化 ,环电压的建立存在一增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环电压延迟的时间常数与真空室的等效时间常数一致。在真空室等效时间常数确定的情况下 ,可以确定环电... 由于真空室的屏蔽作用 ,当极向磁场变化时等离子体区域的磁场不能随极向磁场同时变化 ,环电压的建立存在一增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环电压延迟的时间常数与真空室的等效时间常数一致。在真空室等效时间常数确定的情况下 ,可以确定环电压上升过程。HT- 7U装置环电压建立过程大约需要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电压 感应电流 HT-7U装置 等离子体
下载PDF
超临界氦及其在CICC中的流动压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保增 郭增基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4-58,共5页
该文简要叙述了氦的特性,给出了超临界氦在CICC中的流动压降关系式.
关键词 相图 超临界氦 CICC超导体 压降
下载PDF
迫流内冷超导磁体的保护
11
作者 李保增 郭增基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6-41,共6页
该文讨论了HT—7U超导托卡马克极向场线圈保护系统的设计,给出了PF1线圈保护电阻的取值范围及失超时氦的最高压力。
关键词 超导磁体 保护 内冷 压力
下载PDF
2.5 ST嬗变堆中心柱的中子学及辐照效应研究
12
作者 张国书 冯开明 郭增基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堆芯驱动的核废料嬗变堆(STTW)由于聚变增益小及第一壁中子负载低,可望比纯聚变堆提前商用,其诱人前景正受到国际聚变界的极大关注。但是,即使STTW中心柱中子负载已大幅降低(STTW约为1MW·m^-2,ST纯聚变堆约为8... 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堆芯驱动的核废料嬗变堆(STTW)由于聚变增益小及第一壁中子负载低,可望比纯聚变堆提前商用,其诱人前景正受到国际聚变界的极大关注。但是,即使STTW中心柱中子负载已大幅降低(STTW约为1MW·m^-2,ST纯聚变堆约为8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堆芯 核废料嬗变 STTW 中子学 中子通量 中心柱
下载PDF
FEB低温恒温器的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保增 郭增基 段平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40,共6页
该文描述FEB装置的低温恒温器系统,并给出了热负载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 低温恒湿器 传热 热负载 结构 屏蔽
下载PDF
Design of the Magnetic Field for HT-7U Tokamak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维越 郭增基 杜世俊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9-126,共8页
The HT-7U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is an advanced steady-state plasma physics experimental device to be built in the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PP-CAS). The plasma current is 1 MA an... The HT-7U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is an advanced steady-state plasma physics experimental device to be built in the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PP-CAS). The plasma current is 1 MA and the major and minor radius are 1.78 m and 0.4m respectively, with an elongation of 1.85. The preliminary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poloidal field (PF) and toroidal field (TF) magnet systems have been done. The PF system is composed of twelve superconducting coils located symmetrically about the equator plane. The central solenoid (CS) assembly is formed by six coils. The TF system consists of 16 superconducting coils. The NbTi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 or (CICC) cooled by a supercritical helium at 4.5 K is chosen as a superconductor for all of the PF and TF coils. At this temperature, the peak magnetic field on the PF magnets is about 4.51 T .The maximum volt-second capacity and the duration of plasma inductive discharge are about 10 Vs and 10 seconds respectively. The stray field in plasma initial region is quite low ( 1.5× 10 -3 T). The magnetic field on the TF magnet is 5.8 T while the toroidal field at the center of the device (R = 1.7 m) is 3.5 T and the ripple of the TF is less than 0.62% at the outer plasma surface (R = 2.1 m). All of the PF and TF magnets are stable during all modes of operation including the plasma disruption.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PF system is the result of an iterative process involving the use of equilibrium code EQT, magnetic code EFFI, and other code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by our designing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of the Magnetic Field for HT-7U Tokamak H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