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走进大戏台”的魅力——戏曲史家郭士星访谈录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士星
狄戎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走进大戏台”是山西电视台的名牌栏目,创办一年多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刊记者就该栏目的独特价值和魅力,采访了戏曲史家郭士星先生。
关键词
“走进大戏台”节目
山西电视台
名牌栏目
戏曲史家
郭士星
节目制作
原文传递
《晋风戏稿》序
2
作者
郭士星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6-37,共2页
《晋风戏稿》序郭士星《晋风戏稿》收辑了曲润海同志近年创作和改编的7个戏曲剧本。这些作品都是他在担任山西省文化厅厅长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写成的。其中《桐叶记》、《宋丑子》、《崔秀英》、《富贵图》、《日月图》等,早已搬上舞...
《晋风戏稿》序郭士星《晋风戏稿》收辑了曲润海同志近年创作和改编的7个戏曲剧本。这些作品都是他在担任山西省文化厅厅长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写成的。其中《桐叶记》、《宋丑子》、《崔秀英》、《富贵图》、《日月图》等,早已搬上舞台,成为不少剧团常年上演的保留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本
宋丑子
郭士星
崔秀英
省文化厅厅长
古典诗词
戏曲形式
戏剧冲突
艺术结构
主要人物
原文传递
也谈戏曲的保护与创新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士星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48,共3页
中国戏曲千百年来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联,是备受群众喜爱的重要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保护
艺术形式
老百姓
生活
群众
原文传递
布衣亦可为国谋——新编晋剧《于成龙》观后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6年第3期11-12,共2页
看了由郑怀兴编剧、曹其敬、徐春兰导演、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于成龙》很兴奋,很受教育。这是一部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都很成功的新创剧目。我首先表示祝贺。下面我谈几点感受。一、这出戏对于成龙这个热门题材的...
看了由郑怀兴编剧、曹其敬、徐春兰导演、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于成龙》很兴奋,很受教育。这是一部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都很成功的新创剧目。我首先表示祝贺。下面我谈几点感受。一、这出戏对于成龙这个热门题材的处理以及对于成龙这个热门人物的塑造,另辟蹊径,不走老路,不落俗套,与众不同,很有新意。重点写的是于成龙罢官后仍然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心系百姓、勇于担当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成龙
郑怀兴
新编历史剧
剧本创作
剧目建设
玉贞
音乐唱腔
部从
戏剧冲突
领衔主演
原文传递
传统戏改编的新收获 山西北路梆子《宁武关》观后
5
作者
郭士星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38,共3页
看了由曲润海改编、赵景勃指导、夏松生导演、山西忻州梅琳北路梆子剧团演出的《宁武关》,非常兴奋。这部戏从剧本改编到舞台呈现,都很成功,我颇多感受。
关键词
传统戏改编
北路梆子
武关
山西
舞台呈现
剧本改编
导演
演出
原文传递
晋剧小生名家王宝钗写真
6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8年第1期11-13,共3页
王宝钗是广大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晋剧小生表演艺术家。她虽身为女性,但性格泼辣、开朗,颇具男子气概。她爱岗敬业、视戏如命、学习刻苦、演戏认真,至今已在晋剧舞台上从艺70多年。我与她相识较早,曾看过她的不少演出剧目,在我的...
王宝钗是广大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晋剧小生表演艺术家。她虽身为女性,但性格泼辣、开朗,颇具男子气概。她爱岗敬业、视戏如命、学习刻苦、演戏认真,至今已在晋剧舞台上从艺70多年。我与她相识较早,曾看过她的不少演出剧目,在我的印象中,王宝钗在艺术上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悟性高,戏路宽,文武双全,善于刻画人物。1939年王宝钗出生于山西介休。一个喜爱戏曲艺术的农民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钗
晋剧
小生
农民家庭
演出剧目
子推
士介
唱腔
刻画人物
路宽
原文传递
想起丁果仙
7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8年第2期53-54,共2页
近日,在家收听收看丁果仙大师的音像资料。在欣赏丁派艺术之美的享受中,仿佛又见到了她,心中有许多话想说。丁果仙是晋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是晋剧丁派艺术的开山鼻祖。她1909年3月5日出生于河北束鹿县(现名辛集市)一户...
近日,在家收听收看丁果仙大师的音像资料。在欣赏丁派艺术之美的享受中,仿佛又见到了她,心中有许多话想说。丁果仙是晋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是晋剧丁派艺术的开山鼻祖。她1909年3月5日出生于河北束鹿县(现名辛集市)一户姓钱的穷苦人家。因家境贫寒,曾随母乞讨,后被卖于太原丁凤章做养女。她幼年拜孙竹林为师学艺,9岁登台,十五六岁即誉满三晋,驰名京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果仙
晋剧
辛集市
丁凤
十五六
音像资料
穷苦人
日出
束鹿县
三晋
原文传递
谈谈戏曲的保护与创新
8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山西戏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是公认的戏曲大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早在宋金元时期,山西就是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的活动中心。明清两代,这里又是梆子戏的重要发祥地。因此,山西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国内...
山西戏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是公认的戏曲大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早在宋金元时期,山西就是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的活动中心。明清两代,这里又是梆子戏的重要发祥地。因此,山西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国内外许多戏曲专家学者历来都把山西看作考察与研究中国戏曲历史的宝地。山西戏曲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多一广"。三多,就是戏曲文物多,戏曲剧种多,戏曲名家多;一广,就是流布区域广,几乎流遍全国。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史
元杂剧
宋金元时期
曲文
山西人
牛桂英
孝义碗碗腔
晋商
秧歌戏
罗罗腔
原文传递
谈小戏之振兴
9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5年第3期6-13,共8页
何谓小戏?有两种说法:一说小戏即小剧种;一说中国戏曲形成前出现的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北齐歌舞戏《踏摇娘》等也谓之小戏。本文所论之小戏,是指小剧种。"小戏"是相对"大戏"而言的。对此,热爱中国戏曲的观众...
何谓小戏?有两种说法:一说小戏即小剧种;一说中国戏曲形成前出现的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北齐歌舞戏《踏摇娘》等也谓之小戏。本文所论之小戏,是指小剧种。"小戏"是相对"大戏"而言的。对此,热爱中国戏曲的观众早有一种习惯性的称谓。在山西省,人们习惯将蒲剧、中路梆子、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等"四大梆子"剧种称为"大戏"。而将那些以演二小(小丑、小旦)、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的小剧种称为"小戏"。山西地处黄河中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形成
踏摇娘
角抵戏
晋北道情
中国戏曲
晋南眉户
东海黄公
黄河中游
打樱桃
罗罗腔
原文传递
沉痛悼念 我的良师益友余从先生
10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8年第4期11-16,共6页
昨日,从北京传来不幸的消息:我国著名的戏曲史论家余从先生于近日去世。噩耗传来,我十分悲痛.余从先生是与我多年深交的师友。他是一位学习刻苦、笔耕不辍、不知疲倦的老学者、老专家。多年患有糖尿病,经常带病工作,埋头写作,潜心戏曲...
昨日,从北京传来不幸的消息:我国著名的戏曲史论家余从先生于近日去世。噩耗传来,我十分悲痛.余从先生是与我多年深交的师友。他是一位学习刻苦、笔耕不辍、不知疲倦的老学者、老专家。多年患有糖尿病,经常带病工作,埋头写作,潜心戏曲研究。这种情况我是早已知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志
戏曲剧种
蒲州梆子
梆子腔
集成志书
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
山西省
戏曲史论
原文传递
弘扬晋商精神 打造戏曲精品——晋剧历史剧《日昇昌票号》观后
11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7年第3期23-25,共3页
由王辉、马肇录、梁培卿编剧,杨学君导演,山西省晋剧院演出的晋剧新编历史剧《日昇昌票号》作为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参评剧目绽放首届山西艺术节。我看了演出,觉得很成功。它是近十多年来山西省晋剧院演出的所有剧目中最好...
由王辉、马肇录、梁培卿编剧,杨学君导演,山西省晋剧院演出的晋剧新编历史剧《日昇昌票号》作为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参评剧目绽放首届山西艺术节。我看了演出,觉得很成功。它是近十多年来山西省晋剧院演出的所有剧目中最好的新创剧目,可以代表山西省晋剧院的艺术水平。这出戏早在十多年前就写出来了,当时的剧名叫《汇通天下》,曾由平遥县晋剧团首演。开排时,我曾到现场表示祝贺。后来,山西省晋剧院排演了这出戏,我又带病观看了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履泰
山西省晋剧院
日昇昌票号
李夫人
戏曲舞台
戏曲艺术
晋商会馆
晋商精神
原文传递
王爱爱艺术流派的形成暨“爱爱腔”评述
12
作者
郭士星
田永国
《戏友》
2017年第2期20-23,共4页
王爱爱是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1940年出生于梨园世家。7岁随祖母筱桂花学艺,先学花旦后工青衣。9岁登台,16岁唱红晋中。1960年荣调山西省晋剧院至今。她先后向程玉英、牛桂英两位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家潜心学习,既吸收了程派...
王爱爱是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1940年出生于梨园世家。7岁随祖母筱桂花学艺,先学花旦后工青衣。9岁登台,16岁唱红晋中。1960年荣调山西省晋剧院至今。她先后向程玉英、牛桂英两位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家潜心学习,既吸收了程派'咳咳腔'刚劲挺拔、朴实酣畅的艺术特色,又继承了牛派稳健大方、含蓄委婉、讲究字正腔圆的艺术风格,并根据自身条件不断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流派
晋剧
秦香莲
艺术派别
山西中路邦子
梆子戏
王爱爱
表演艺术
原文传递
德艺双馨的许爱英
13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8年第5期68-68,71,共2页
许爱英是山西省一位德艺双馨的眉户戏表演艺术家。她毕业于临汾市艺术学校,与蒲剧表演艺术家任跟心同为襄汾县人,还是同一个村的,蒲剧表演艺术家崔彩彩也是她的同学,临汾艺校培养了三位有名的“梅花奖”演员,贡献可谓大矣。临汾艺校毕业...
许爱英是山西省一位德艺双馨的眉户戏表演艺术家。她毕业于临汾市艺术学校,与蒲剧表演艺术家任跟心同为襄汾县人,还是同一个村的,蒲剧表演艺术家崔彩彩也是她的同学,临汾艺校培养了三位有名的“梅花奖”演员,贡献可谓大矣。临汾艺校毕业后,任跟心、崔彩彩到了临汾蒲剧院唱蒲剧,许爱英到了临汾市眉户剧团唱眉户。她们三位同学在临汾艺校学习很刻苦,基本功很扎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艺术家
临汾
眉户
蒲剧
艺校
临汾市
原文传递
戏曲文化知识三讲
14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6年第4期11-16,共6页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是文物大省,也是戏曲大省,民间艺术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作为一个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山西人,特别是对于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山西人来说,对山西的地域文化、文化资源、文化概貌,应当有所了解。...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是文物大省,也是戏曲大省,民间艺术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作为一个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山西人,特别是对于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山西人来说,对山西的地域文化、文化资源、文化概貌,应当有所了解。作为戏曲人才,就应该对山西的戏曲概况有所了解。我在山西文化系统工作了大半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
戏曲本质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表演程式
山西省晋剧院
戏曲演员
原文传递
由武忠想到晋剧新流派
15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21年第1期6-7,共2页
武忠是晋剧一代宗师丁果仙的八大弟子之一,是丁派艺术的正宗传人,是一位才华出众、艺术成就很高的著名晋剧须生表演艺术家。我看过他不少戏,对他比较熟悉。他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在继承丁派艺术上,他善于根据自身的...
武忠是晋剧一代宗师丁果仙的八大弟子之一,是丁派艺术的正宗传人,是一位才华出众、艺术成就很高的著名晋剧须生表演艺术家。我看过他不少戏,对他比较熟悉。他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在继承丁派艺术上,他善于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广采博收,扩宽戏路,大胆创新。武忠是位男须生,他的优势是气质好,善于表演,富有激情,富有阳刚之气。他悟性很高,学啥像啥,学谁像谁。他不仅会唱晋剧,还会唱祁太秧歌、太原秧歌。他的弱点是嗓子不如老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剧
山西中路邦子
梆子戏
武忠
原文传递
说说晋剧《下河东》
16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20年第2期55-58,共4页
由山西省晋中晋剧团演出的晋剧《下河东》是一出经过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其剧情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征讨河东北汉的战事中,听信了内奸欧阳方的谗言,将忠臣呼延寿廷以通敌之罪处死于龙棚。噩耗传来,呼延夫人罗氏气恨异常,意欲兴动干戈...
由山西省晋中晋剧团演出的晋剧《下河东》是一出经过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其剧情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征讨河东北汉的战事中,听信了内奸欧阳方的谗言,将忠臣呼延寿廷以通敌之罪处死于龙棚。噩耗传来,呼延夫人罗氏气恨异常,意欲兴动干戈,报仇雪恨。但她想起丈夫生前的嘱咐,终以国事为重,当得知赵匡胤被困河东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赵匡胤
晋剧
传统剧目
河东
原文传递
常憶牛桂英
17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8年第3期58-59,共2页
牛桂英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头脑中萦绕。她的牛派唱腔,一直响在我耳边,挥之不去。她在世时,有什么心事总要找我商量。这几年中,她不找我了,我感到很寂寞。前段日子,她的弟子卢变嫦把牛老师与丁果仙大师的《打...
牛桂英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头脑中萦绕。她的牛派唱腔,一直响在我耳边,挥之不去。她在世时,有什么心事总要找我商量。这几年中,她不找我了,我感到很寂寞。前段日子,她的弟子卢变嫦把牛老师与丁果仙大师的《打金枝》对唱的录音放给我听,我听到了牛腔的委婉风韵,不由又想起她来。于是,又提起笔写了如下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牛桂英
丁果仙
山西省晋剧院
原文传递
看高翠英演出《鳳台关》
18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8年第6期59-60,共2页
一《凤台关》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的后汉末期。后汉是五代十国中寿命最短的一个王朝,前后只有两任皇帝,在位仅四年时间。第一个皇帝是出生于太原的刘知远,在位两年就病死了;第二个皇帝是刘知远的二儿子刘承佑,在位两年就被杀了。《凤...
一《凤台关》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的后汉末期。后汉是五代十国中寿命最短的一个王朝,前后只有两任皇帝,在位仅四年时间。第一个皇帝是出生于太原的刘知远,在位两年就病死了;第二个皇帝是刘知远的二儿子刘承佑,在位两年就被杀了。《凤台关》的故事就发生在刘承佑被杀之前。晋剧《杀宫》一剧中的皇帝就是刘承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翠英
刘承佑
原文传递
怀念晋剧大师程玉英
19
作者
郭士星
《戏友》
2018年第1期57-58,共2页
程玉英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广大观众爱戴的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是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晋剧名家并列的晋剧一代宗师。她1920年出生于山西平遥。自幼家境贫寒,11岁拜晋剧著名须生'说书红'高文...
程玉英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广大观众爱戴的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是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晋剧名家并列的晋剧一代宗师。她1920年出生于山西平遥。自幼家境贫寒,11岁拜晋剧著名须生'说书红'高文翰为师学艺,12岁登台演出。先学须生,后攻青衣,16岁就以她独具特色的'嗨嗨腔'享誉晋剧舞台。她勤奋学习,刻苦磨炼,在晋剧舞台上度过了80多个春秋。在8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玉英
原文传递
山西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二)
被引量:
1
20
作者
郭维
郭士星
《戏友》
2022年第2期12-16,共5页
二、山西地方戏曲的文化价值与艺术特点中国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我国清末民初的文化学者王国维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论述了中国戏曲本质特征的戏曲史论家,...
二、山西地方戏曲的文化价值与艺术特点中国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我国清末民初的文化学者王国维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论述了中国戏曲本质特征的戏曲史论家,他在《戏曲考原》中第一次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在《宋元戏曲考》中,他又提出真戏曲的概念:所谓真戏曲就是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绎故事。根据王国维的观点,有人给中国戏曲下了一个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戏曲考》
山西地方戏曲
传承与发展
中国戏曲
戏曲本质
戏曲史论
以歌舞演故事
戏曲考原
原文传递
题名
“走进大戏台”的魅力——戏曲史家郭士星访谈录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士星
狄戎
机构
戏曲史家
出处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文摘
“走进大戏台”是山西电视台的名牌栏目,创办一年多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刊记者就该栏目的独特价值和魅力,采访了戏曲史家郭士星先生。
关键词
“走进大戏台”节目
山西电视台
名牌栏目
戏曲史家
郭士星
节目制作
分类号
G222.3 [文化科学]
G229.272.5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晋风戏稿》序
2
作者
郭士星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6-37,共2页
文摘
《晋风戏稿》序郭士星《晋风戏稿》收辑了曲润海同志近年创作和改编的7个戏曲剧本。这些作品都是他在担任山西省文化厅厅长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写成的。其中《桐叶记》、《宋丑子》、《崔秀英》、《富贵图》、《日月图》等,早已搬上舞台,成为不少剧团常年上演的保留剧目...
关键词
戏曲剧本
宋丑子
郭士星
崔秀英
省文化厅厅长
古典诗词
戏曲形式
戏剧冲突
艺术结构
主要人物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也谈戏曲的保护与创新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48,共3页
文摘
中国戏曲千百年来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联,是备受群众喜爱的重要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保护
艺术形式
老百姓
生活
群众
分类号
J89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布衣亦可为国谋——新编晋剧《于成龙》观后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6年第3期11-12,共2页
文摘
看了由郑怀兴编剧、曹其敬、徐春兰导演、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于成龙》很兴奋,很受教育。这是一部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都很成功的新创剧目。我首先表示祝贺。下面我谈几点感受。一、这出戏对于成龙这个热门题材的处理以及对于成龙这个热门人物的塑造,另辟蹊径,不走老路,不落俗套,与众不同,很有新意。重点写的是于成龙罢官后仍然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心系百姓、勇于担当的故事。
关键词
于成龙
郑怀兴
新编历史剧
剧本创作
剧目建设
玉贞
音乐唱腔
部从
戏剧冲突
领衔主演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传统戏改编的新收获 山西北路梆子《宁武关》观后
5
作者
郭士星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38,共3页
文摘
看了由曲润海改编、赵景勃指导、夏松生导演、山西忻州梅琳北路梆子剧团演出的《宁武关》,非常兴奋。这部戏从剧本改编到舞台呈现,都很成功,我颇多感受。
关键词
传统戏改编
北路梆子
武关
山西
舞台呈现
剧本改编
导演
演出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晋剧小生名家王宝钗写真
6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8年第1期11-13,共3页
文摘
王宝钗是广大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晋剧小生表演艺术家。她虽身为女性,但性格泼辣、开朗,颇具男子气概。她爱岗敬业、视戏如命、学习刻苦、演戏认真,至今已在晋剧舞台上从艺70多年。我与她相识较早,曾看过她的不少演出剧目,在我的印象中,王宝钗在艺术上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悟性高,戏路宽,文武双全,善于刻画人物。1939年王宝钗出生于山西介休。一个喜爱戏曲艺术的农民家庭。
关键词
宝钗
晋剧
小生
农民家庭
演出剧目
子推
士介
唱腔
刻画人物
路宽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想起丁果仙
7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8年第2期53-54,共2页
文摘
近日,在家收听收看丁果仙大师的音像资料。在欣赏丁派艺术之美的享受中,仿佛又见到了她,心中有许多话想说。丁果仙是晋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是晋剧丁派艺术的开山鼻祖。她1909年3月5日出生于河北束鹿县(现名辛集市)一户姓钱的穷苦人家。因家境贫寒,曾随母乞讨,后被卖于太原丁凤章做养女。她幼年拜孙竹林为师学艺,9岁登台,十五六岁即誉满三晋,驰名京津。
关键词
丁果仙
晋剧
辛集市
丁凤
十五六
音像资料
穷苦人
日出
束鹿县
三晋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谈谈戏曲的保护与创新
8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文摘
山西戏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是公认的戏曲大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早在宋金元时期,山西就是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的活动中心。明清两代,这里又是梆子戏的重要发祥地。因此,山西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国内外许多戏曲专家学者历来都把山西看作考察与研究中国戏曲历史的宝地。山西戏曲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多一广"。三多,就是戏曲文物多,戏曲剧种多,戏曲名家多;一广,就是流布区域广,几乎流遍全国。一。
关键词
中国戏曲史
元杂剧
宋金元时期
曲文
山西人
牛桂英
孝义碗碗腔
晋商
秧歌戏
罗罗腔
分类号
J89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谈小戏之振兴
9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5年第3期6-13,共8页
文摘
何谓小戏?有两种说法:一说小戏即小剧种;一说中国戏曲形成前出现的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北齐歌舞戏《踏摇娘》等也谓之小戏。本文所论之小戏,是指小剧种。"小戏"是相对"大戏"而言的。对此,热爱中国戏曲的观众早有一种习惯性的称谓。在山西省,人们习惯将蒲剧、中路梆子、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等"四大梆子"剧种称为"大戏"。而将那些以演二小(小丑、小旦)、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的小剧种称为"小戏"。山西地处黄河中游。
关键词
戏曲形成
踏摇娘
角抵戏
晋北道情
中国戏曲
晋南眉户
东海黄公
黄河中游
打樱桃
罗罗腔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沉痛悼念 我的良师益友余从先生
10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8年第4期11-16,共6页
文摘
昨日,从北京传来不幸的消息:我国著名的戏曲史论家余从先生于近日去世。噩耗传来,我十分悲痛.余从先生是与我多年深交的师友。他是一位学习刻苦、笔耕不辍、不知疲倦的老学者、老专家。多年患有糖尿病,经常带病工作,埋头写作,潜心戏曲研究。这种情况我是早已知道的。
关键词
戏曲志
戏曲剧种
蒲州梆子
梆子腔
集成志书
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
山西省
戏曲史论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弘扬晋商精神 打造戏曲精品——晋剧历史剧《日昇昌票号》观后
11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7年第3期23-25,共3页
文摘
由王辉、马肇录、梁培卿编剧,杨学君导演,山西省晋剧院演出的晋剧新编历史剧《日昇昌票号》作为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参评剧目绽放首届山西艺术节。我看了演出,觉得很成功。它是近十多年来山西省晋剧院演出的所有剧目中最好的新创剧目,可以代表山西省晋剧院的艺术水平。这出戏早在十多年前就写出来了,当时的剧名叫《汇通天下》,曾由平遥县晋剧团首演。开排时,我曾到现场表示祝贺。后来,山西省晋剧院排演了这出戏,我又带病观看了演出。
关键词
雷履泰
山西省晋剧院
日昇昌票号
李夫人
戏曲舞台
戏曲艺术
晋商会馆
晋商精神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王爱爱艺术流派的形成暨“爱爱腔”评述
12
作者
郭士星
田永国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7年第2期20-23,共4页
文摘
王爱爱是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1940年出生于梨园世家。7岁随祖母筱桂花学艺,先学花旦后工青衣。9岁登台,16岁唱红晋中。1960年荣调山西省晋剧院至今。她先后向程玉英、牛桂英两位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家潜心学习,既吸收了程派'咳咳腔'刚劲挺拔、朴实酣畅的艺术特色,又继承了牛派稳健大方、含蓄委婉、讲究字正腔圆的艺术风格,并根据自身条件不断创新发展。
关键词
艺术流派
晋剧
秦香莲
艺术派别
山西中路邦子
梆子戏
王爱爱
表演艺术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德艺双馨的许爱英
13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8年第5期68-68,71,共2页
文摘
许爱英是山西省一位德艺双馨的眉户戏表演艺术家。她毕业于临汾市艺术学校,与蒲剧表演艺术家任跟心同为襄汾县人,还是同一个村的,蒲剧表演艺术家崔彩彩也是她的同学,临汾艺校培养了三位有名的“梅花奖”演员,贡献可谓大矣。临汾艺校毕业后,任跟心、崔彩彩到了临汾蒲剧院唱蒲剧,许爱英到了临汾市眉户剧团唱眉户。她们三位同学在临汾艺校学习很刻苦,基本功很扎实。
关键词
表演艺术家
临汾
眉户
蒲剧
艺校
临汾市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戏曲文化知识三讲
14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6年第4期11-16,共6页
文摘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是文物大省,也是戏曲大省,民间艺术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作为一个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山西人,特别是对于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山西人来说,对山西的地域文化、文化资源、文化概貌,应当有所了解。作为戏曲人才,就应该对山西的戏曲概况有所了解。我在山西文化系统工作了大半辈子。
关键词
戏曲文化
戏曲本质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表演程式
山西省晋剧院
戏曲演员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由武忠想到晋剧新流派
15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21年第1期6-7,共2页
文摘
武忠是晋剧一代宗师丁果仙的八大弟子之一,是丁派艺术的正宗传人,是一位才华出众、艺术成就很高的著名晋剧须生表演艺术家。我看过他不少戏,对他比较熟悉。他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在继承丁派艺术上,他善于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广采博收,扩宽戏路,大胆创新。武忠是位男须生,他的优势是气质好,善于表演,富有激情,富有阳刚之气。他悟性很高,学啥像啥,学谁像谁。他不仅会唱晋剧,还会唱祁太秧歌、太原秧歌。他的弱点是嗓子不如老师好。
关键词
晋剧
山西中路邦子
梆子戏
武忠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说说晋剧《下河东》
16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20年第2期55-58,共4页
文摘
由山西省晋中晋剧团演出的晋剧《下河东》是一出经过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其剧情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征讨河东北汉的战事中,听信了内奸欧阳方的谗言,将忠臣呼延寿廷以通敌之罪处死于龙棚。噩耗传来,呼延夫人罗氏气恨异常,意欲兴动干戈,报仇雪恨。但她想起丈夫生前的嘱咐,终以国事为重,当得知赵匡胤被困河东时.
关键词
宋太祖赵匡胤
晋剧
传统剧目
河东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常憶牛桂英
17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8年第3期58-59,共2页
文摘
牛桂英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头脑中萦绕。她的牛派唱腔,一直响在我耳边,挥之不去。她在世时,有什么心事总要找我商量。这几年中,她不找我了,我感到很寂寞。前段日子,她的弟子卢变嫦把牛老师与丁果仙大师的《打金枝》对唱的录音放给我听,我听到了牛腔的委婉风韵,不由又想起她来。于是,又提起笔写了如下文字。
关键词
艺术家
牛桂英
丁果仙
山西省晋剧院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看高翠英演出《鳳台关》
18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8年第6期59-60,共2页
文摘
一《凤台关》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的后汉末期。后汉是五代十国中寿命最短的一个王朝,前后只有两任皇帝,在位仅四年时间。第一个皇帝是出生于太原的刘知远,在位两年就病死了;第二个皇帝是刘知远的二儿子刘承佑,在位两年就被杀了。《凤台关》的故事就发生在刘承佑被杀之前。晋剧《杀宫》一剧中的皇帝就是刘承佑。
关键词
高翠英
刘承佑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怀念晋剧大师程玉英
19
作者
郭士星
机构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18年第1期57-58,共2页
文摘
程玉英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广大观众爱戴的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是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晋剧名家并列的晋剧一代宗师。她1920年出生于山西平遥。自幼家境贫寒,11岁拜晋剧著名须生'说书红'高文翰为师学艺,12岁登台演出。先学须生,后攻青衣,16岁就以她独具特色的'嗨嗨腔'享誉晋剧舞台。她勤奋学习,刻苦磨炼,在晋剧舞台上度过了80多个春秋。在8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
关键词
程玉英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山西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二)
被引量:
1
20
作者
郭维
郭士星
机构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表演系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
出处
《戏友》
2022年第2期12-16,共5页
文摘
二、山西地方戏曲的文化价值与艺术特点中国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我国清末民初的文化学者王国维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论述了中国戏曲本质特征的戏曲史论家,他在《戏曲考原》中第一次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在《宋元戏曲考》中,他又提出真戏曲的概念:所谓真戏曲就是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绎故事。根据王国维的观点,有人给中国戏曲下了一个定义.
关键词
《宋元戏曲考》
山西地方戏曲
传承与发展
中国戏曲
戏曲本质
戏曲史论
以歌舞演故事
戏曲考原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走进大戏台”的魅力——戏曲史家郭士星访谈录
郭士星
狄戎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3
1
原文传递
2
《晋风戏稿》序
郭士星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4
0
原文传递
3
也谈戏曲的保护与创新
郭士星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7
4
原文传递
4
布衣亦可为国谋——新编晋剧《于成龙》观后
郭士星
《戏友》
2016
1
原文传递
5
传统戏改编的新收获 山西北路梆子《宁武关》观后
郭士星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6
晋剧小生名家王宝钗写真
郭士星
《戏友》
2018
0
原文传递
7
想起丁果仙
郭士星
《戏友》
2018
0
原文传递
8
谈谈戏曲的保护与创新
郭士星
《戏友》
2015
0
原文传递
9
谈小戏之振兴
郭士星
《戏友》
2015
0
原文传递
10
沉痛悼念 我的良师益友余从先生
郭士星
《戏友》
2018
0
原文传递
11
弘扬晋商精神 打造戏曲精品——晋剧历史剧《日昇昌票号》观后
郭士星
《戏友》
2017
0
原文传递
12
王爱爱艺术流派的形成暨“爱爱腔”评述
郭士星
田永国
《戏友》
2017
0
原文传递
13
德艺双馨的许爱英
郭士星
《戏友》
2018
0
原文传递
14
戏曲文化知识三讲
郭士星
《戏友》
2016
0
原文传递
15
由武忠想到晋剧新流派
郭士星
《戏友》
2021
0
原文传递
16
说说晋剧《下河东》
郭士星
《戏友》
2020
0
原文传递
17
常憶牛桂英
郭士星
《戏友》
2018
0
原文传递
18
看高翠英演出《鳳台关》
郭士星
《戏友》
2018
0
原文传递
19
怀念晋剧大师程玉英
郭士星
《戏友》
2018
0
原文传递
20
山西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二)
郭维
郭士星
《戏友》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