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后叶素联合立止血治疗大咯血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大彩 《职业与健康》 CAS 2007年第15期1375-1376,共2页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立止血 大咯血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联合吸入辅舒酮和万托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吕欣 许新毅 +2 位作者 廉永刚 夏向军 郭大彩 《安徽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256-257,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吸入 支气管哮喘 联合 辅舒酮 万托林 疗效观察 症状 多发病 常见病
下载PDF
封堵治疗与药物治疗卵圆孔未闭隐源性卒中的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岩 郭大彩 +3 位作者 李洪艳 车峰远 孟真 张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11期565-567,59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卵圆孔封堵治疗与药物治疗隐源性卒中(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纳入关于卵圆孔封堵治疗与药物治疗CS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4 584例患者。与药物治疗相比,PFO封堵治... 目的:系统评价卵圆孔封堵治疗与药物治疗隐源性卒中(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纳入关于卵圆孔封堵治疗与药物治疗CS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4 584例患者。与药物治疗相比,PFO封堵治疗后复发性卒中发生率降低(OR 0.47,95%CI 0.33~0.65;异质性P=0.18,I2=29%);两种治疗方案发生TIA风险(OR 1.02,95%CI 0.54~1.94;异质性P=0.03,I2=57%)、出血风险(OR 0.95,95%CI 0.57~1.58;异质性P=0.32,I2=14%)和死亡风险(OR 1.35,95%CI 0.40~4.55;异质性P=0.03,I2=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封堵治疗组新发房颤或房扑的发生率增高(OR 5.73,95%CI 3.08~10.67;异质性P=0.28;I2=20%)。结论:PFO封堵治疗在预防复发性卒中方面优于药物治疗,但封堵治疗可能会增加新发房颤或房扑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间隔封堵器 META分析
下载PDF
奥亭止咳露和缓释茶碱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4
作者 李大刚 郭大彩 许新毅 《青海医药杂志》 2005年第12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奥亭止咳露和缓释茶碱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缓释茶碱(商品名:舒弗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亭止咳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为(5.2... 目的:观察奥亭止咳露和缓释茶碱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缓释茶碱(商品名:舒弗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亭止咳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为(5.2±1.3)天,对照组为(7.2±1.6)天,进行配对t检验,P<0.01,差别有显著性。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为(7.1±1.4)天,对照组为(9.2±1.5)天,进行配对t检验,P<0.01,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奥亭止咳露和缓释茶碱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比单用缓释茶碱临床症状缓解更快,短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亭止咳露 缓释茶碱 咳嗽变畀挫哮喘 疗效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活检小量标本检测EGFR突变基因在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聂云强 李翠云 +8 位作者 李娜 张晓艳 王辉 郭大彩 韩平 吕欣 刘淑玲 王长岭 许新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经支气管镜活检小量标本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指导临床靶向治疗。方法ⅢB~Ⅳ期女性肺腺癌患者56例,行内镜下气管腔内瘤组织活检或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活检纵隔、肺门淋巴结,共... 目的经支气管镜活检小量标本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指导临床靶向治疗。方法ⅢB~Ⅳ期女性肺腺癌患者56例,行内镜下气管腔内瘤组织活检或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活检纵隔、肺门淋巴结,共收集标本64例,其中内镜下支气管内单纯组织活检标本20例,单纯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TBNA)28例,支气管腔内组织及纵隔、肺门淋巴结均活检的标本8例。明确诊断肺腺癌后行EGFR基因检测,分别检测19、21外显子突变,将标本分为支气管腔内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统计分析两组外显子突变情况及患者靶向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19外显子突变在支气管腔内转移组阳性率较高(χ2=4.304,P=0.038),21外显子突变在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较高(χ2=18.727,P=0.000)。共24例纳入临床疗效评估,其中支气管腔内转移患者10例(19外显子突变8例,21外显子突变2例),疾病控制率90%(9/1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4.8个月;淋巴结转移患者14例(19外显子突变3例,21外显子突变11例),疾病控制率78.57%(11/1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2个月,两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4,P=0.042)。结论女性晚期肺腺癌EGFR外显子突变与不同转移形式有一定的关系,19外显子突变易出现于支气管内转移,21外显子突变易出现于淋巴结转移;支气管内转移的患者靶向治疗效果好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活组织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