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子对拔节期弱光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慧杰 原向阳 +5 位作者 祁祥 郭平毅 郭大辛 董淑琦 温银元 张丽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6-393,共8页
为阐述拔节期弱光胁迫降低谷子产量的光合生理机制,以张杂谷5号和晋谷21号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分别进行30%、60%和85%的遮阴处理15 d,以不遮阴作为对照,探究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对其的响应规律。结... 为阐述拔节期弱光胁迫降低谷子产量的光合生理机制,以张杂谷5号和晋谷21号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分别进行30%、60%和85%的遮阴处理15 d,以不遮阴作为对照,探究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对其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遮阴处理降低了2个品种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 P)、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穗长、穗重、穗粒重和产量,却显著提高了胞间CO2浓度(Ci)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张杂谷5号的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产量在遮阴30%时显著下降,而晋谷21号在遮阴程度超过60%时才显著变化。总之,拔节期弱光胁迫下,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捕捉利用光能的能力减弱,PSⅡ光化学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变弱,最终影响产量;张杂谷5号比晋谷21号对弱光胁迫更为敏感。本研究结果为拔节期通过改善谷子叶片的光合功能来增强抗弱光胁迫以达到稳产指明了方向,并为选育耐弱光胁迫谷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拔节期 遮阴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谷子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温环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大辛 郭平毅 +1 位作者 原向阳 王玉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9-165,共7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山西中部地区谷子不同栽培模式(覆膜穴播、精量条播、传统穴播)对土壤水温环境、谷子叶片及群体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穴播处理与不覆膜的精量条播和传统穴播处理相比,全生育期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1.5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山西中部地区谷子不同栽培模式(覆膜穴播、精量条播、传统穴播)对土壤水温环境、谷子叶片及群体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穴播处理与不覆膜的精量条播和传统穴播处理相比,全生育期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1.59%和1.84%,土壤平均积温增加182.3℃,为谷子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覆膜穴播与2个不覆膜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谷子各生育阶段的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l)和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c),促进了谷子的生长发育,产量显著增加。精量条播处理与传统穴播处理相比,在部分生育期的WUEl、群体WUEc、部分生长指标及产量上有着更好的表现。不同栽培模式之间的水分利用差异,WUEl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净光合速率的显著增加,而WUEc提高的主要原因则是产量的显著增加。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可以确定覆膜穴播是山西中部地区谷子最适宜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而在不使用地膜覆盖的条件下,则应当优先选择精量条播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栽培模式 土壤温度和含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杂交谷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大辛 郭平毅 +1 位作者 原向阳 杨慧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为研究地膜覆盖及其它栽培技术对杂交谷生长发育进程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设计覆膜穴播、精量条播、穴播3种栽培技术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全生育期内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较穴播和条播处理平均高出30.23%和22.51%,全生育期... 为研究地膜覆盖及其它栽培技术对杂交谷生长发育进程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设计覆膜穴播、精量条播、穴播3种栽培技术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全生育期内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较穴播和条播处理平均高出30.23%和22.51%,全生育期内SPAD值较穴播和条播处理平均高出12.31%和8.40%,并且加快了谷子前期株高的生长速率。在相关农艺性状的表现中,覆膜处理主要通过增加有效分蘖数来提高产量,较穴播和条播处理分别增加49.97%和78.57%,产量分别增加21.14%和12.87%,根重分别高出19.28%和10.71%。在其它农艺性状的表现中,覆膜与不覆膜处理都随着群体的自动调节产生规律性的变化。试验结果可为杂交谷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谷 地膜覆盖 生长发育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对地温和杂交谷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东明 宋喜娥 +4 位作者 郭平毅 原向阳 董淑琦 张海颖 郭大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0期690-694,70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地温和杂交谷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张杂谷10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裸地栽培、白色/黑色普通地膜覆盖、白色/黑色可降解地膜覆盖5种处理研究地温、光合等指标。[结果]生育前期,白色、黑色覆膜处理分别提高0~... [目的]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地温和杂交谷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张杂谷10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裸地栽培、白色/黑色普通地膜覆盖、白色/黑色可降解地膜覆盖5种处理研究地温、光合等指标。[结果]生育前期,白色、黑色覆膜处理分别提高0~20cm的平均地温约6和4℃,生育后期覆膜增温效果减弱。黑色地膜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高温胁迫。土层越深,日温差越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SPAD值均高于裸地。白色普通/可降解地膜处理Pn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分别高5.17、5.46μmol·m-2·s-1。黑色地膜处理可显著提高WUE,黑色普通/可降解地膜较裸地栽培分别高出7.78%、7.05%。覆膜处理较裸地栽培先于7~10d左右株高达最大值。黑色地膜增产效果最明显,其中黑色可降解地膜产量最高,为9 713.3kg·hm-2。[结论]与普通地膜相比,可降解地膜在生长后期逐渐分解,在土壤中的残留小,在张杂谷生产中替代普通地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可降解地膜 地温 杂交谷 产量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夏玉米生长模拟及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超飞 柳双环 +2 位作者 郭大辛 徐芳平 马孝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82,共11页
为评价AquaCrop模型在关中地区的适用性并寻求最佳的灌溉制度,对夏玉米在不同灌溉与施氮水平下的生长进行模拟和验证,并利用校验后的模型研究了3种不同降雨年型以及11种灌溉模式下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quaCro... 为评价AquaCrop模型在关中地区的适用性并寻求最佳的灌溉制度,对夏玉米在不同灌溉与施氮水平下的生长进行模拟和验证,并利用校验后的模型研究了3种不同降雨年型以及11种灌溉模式下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quaCro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关中地区不同灌溉与施氮水平下夏玉米产量和生物量,模型模拟的产量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 R 2 )、均方根误差( 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符合度指数(d)和纳什效率系数(E NS )分别为0.919、0.249 t·hm^-2 、4.112、0.977和0.915;对于地上部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 R 2、RMSE、NRMSE、d和E NS 分别为0.860、0.977 t·hm^-2 、6.407、0.933和0.694。利用校验后的模型分析了试验区内3种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11种灌溉模式的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依据模拟结果及夏玉米生理需水规律,同时为了实现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得出不同年型的优化灌溉制度为:若能保证出苗整齐,湿润年可不灌水,此时也能获得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水年推荐在拔节期灌水60 mm,能节约50%水资源,亦能保证稳产;干旱年推荐在拔节期和抽雄期各灌水60 mm,可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AquaCrop模型 生长模拟 灌溉优化 关中地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汾渭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与归因分析
6
作者 郭大辛 李傲翔 +1 位作者 刘恩科 王娟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5-1634,共10页
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是估算植被生态需水量的关键数据。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区域的ET_(0)变化趋势各有不同,从区域尺度研究ET_(0)的时空变化与归因分析更有利于变化环境下区域的农业用水管理和生态需水量估算。本研究基于第六次国际... 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是估算植被生态需水量的关键数据。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区域的ET_(0)变化趋势各有不同,从区域尺度研究ET_(0)的时空变化与归因分析更有利于变化环境下区域的农业用水管理和生态需水量估算。本研究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项目(CMIP6)发布的最新气候数据和高精度栅格数据,分析了汾渭平原年均ET_(0)在历史时期(1985—2015年)和未来时期(2030—2060年)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以及气象要素对ET_(0)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CMIP6的气象数据经偏差校正后可用于预测ET_(0),且多模式集合方法的预测精度(R^(2)为82.9%,均方根误差为14.9 mm)高于单个气候模式的精度。汾渭平原ET_(0)在历史时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在未来时期的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分别呈不显著上升和显著上升趋势。饱和水汽压差在历史和未来时期对ET_(0)变化的贡献率均最大,是气候变化条件下影响汾渭平原ET_(0)变化的首要气象要素,太阳净辐射和风速是历史时期影响ET_(0)变化的重要气象要素,温度和风速是未来时期影响ET_(0)变化的重要气象要素。这些气象要素的较大贡献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多年相对变化率,而不是对ET_(0)有高度的敏感性。未来时期SSP245和SSP585情景下的汾渭平原ET_(0)相比历史时期分别增加4.2%和3.1%。汾渭平原ET_(0)的变化趋势、相对变化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平原的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本研究的高精度ET_(0)时空分布结果可为汾渭平原地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参考作物蒸散量 汾渭平原 气象要素 贡献率
原文传递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及谷子水分利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大辛 郭平毅 +3 位作者 原向阳 董淑琦 王东明 李永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6-64,共9页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材料对旱区谷子的增产效果和机理,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白色聚乙烯地膜(WP)、白色可降解地膜(WD)和黑色可降解地膜(BD))对土壤水温、谷子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CK,露...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材料对旱区谷子的增产效果和机理,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白色聚乙烯地膜(WP)、白色可降解地膜(WD)和黑色可降解地膜(BD))对土壤水温、谷子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CK,露地)相比,各覆膜处理均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有所增加。其中WP处理的地温日较差最大,增温效应最明显,WD、BD处理依次减弱。WP处理的0~20cm土层保水效果最好。各覆膜处理均使谷子生育前期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为谷子的需水关键期提供了保障。2)各覆膜处理均较CK使谷子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中,BD处理的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佳,WD较WP处理水分利用表现略差。3)各覆膜处理较CK均使谷子产量显著提高。BD处理产量最高,WP与WD处理产量相当。4)各覆膜处理中,BD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优,WP与WD处理效果相当。综上,在谷子田间生产中,黑色、白色可降解地膜具有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的可行性,黑色可降解地膜在水分利用和杂草防除方面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可降解 土壤水温 谷子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