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管标记方法及标志物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嫦媛 李玉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22-324,32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标记方法及标志物在淋巴管检测中的价值,为研究肿瘤淋巴管的生成提供理想实验方法。方法用5′-核苷酸酶(5-′Nase)酶组织化学法对30例正常胃肠新鲜标本(胃及肠组织标本各15例)进行染色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对30例相... 目的探讨不同标记方法及标志物在淋巴管检测中的价值,为研究肿瘤淋巴管的生成提供理想实验方法。方法用5′-核苷酸酶(5-′Nase)酶组织化学法对30例正常胃肠新鲜标本(胃及肠组织标本各15例)进行染色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对30例相应胃肠标本石蜡包埋组织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Podoplanin)染色观察。结果淋巴管密度(LVD):5-′Nase组LVD为6.78±1.16,Po-doplanin组为6.85±0.84,VEGFR-3组为14.33±2.24。VEGFR-3组LVD明显高于5-′Nase组及Podoplanin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7.55、7.49,P<0.01),Podoplanin组与5-′Nas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07,P>0.05)。形态学观察:5-′Nase及Podoplanin标记的阳性淋巴管位于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管壁较薄,管腔内无红细胞;VEGFR-3染色阳性的淋巴管较多,位于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部分管壁较厚,管腔内见红细胞,且黏膜肌也呈阳性。染色背景:Podoplanin和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背景清晰,能清楚显示阳性淋巴管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5-′Nase染色背景呈淡黄色,无法观察淋巴管周围的组织结构。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下Podoplanin染色可以作为标记淋巴管的理想实验方法。Podoplanin是一种比较特异性的淋巴管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5’-核苷酸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 酶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 化学
下载PDF
胰腺癌淋巴管生成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玉军 郭嫦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胰腺癌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分布特征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和1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肾小球足突细胞黏蛋白(Podoplanin)的表达。结果42例胰腺癌组织V... 目的研究胰腺癌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分布特征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和1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肾小球足突细胞黏蛋白(Podoplanin)的表达。结果42例胰腺癌组织VEGF-C阳性率为61.9%,1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58.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050,P>0.05)。VEGF-C阳性率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χ2=4.822,P<0.05),而与胰腺癌大小、组织学分级、神经浸润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可见明确的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其数目和分布具有明确的异质性。肿瘤边缘组织中淋巴管数最多,其次为肿瘤表浅部,而肿瘤中心区最少;在形态上,肿瘤边缘可以见到较多管腔扩张的淋巴管,而肿瘤中心及表浅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或点状。癌旁胰腺中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分布在呈慢性炎症的胰腺组织周围,多数呈扩张状态。42例胰腺癌组织中LVD为7.67±1.25,1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LVD为7.85±0.93,二者差别无显著性(t=0.639,P>0.05)。胰腺癌组织中LVD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t=7.076,6.803,P<0.01),而与胰腺癌大小、组织学分级和神经浸润无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LVD间呈正相关性(r=0.509,P<0.05)。结论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VEGF-C高表达,促进淋巴管增生,可能是临床上胰腺癌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国家癌症中心病理科乳腺癌规范化质量控制工作经验总结
3
作者 郭嫦媛 薛学敏 +12 位作者 郭蕾 袁培 王冰凝 郑波 李琳 李卓 董林 凌云 穆嘉莉 宋艳 周全 郑闪 应建明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30-35,共6页
女性乳腺癌是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的第一大原因和癌症死亡率的第五大原因。随着中国乳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普及,以及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目前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大幅提升,但不同地区间诊断和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临床乳腺... 女性乳腺癌是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的第一大原因和癌症死亡率的第五大原因。随着中国乳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普及,以及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目前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大幅提升,但不同地区间诊断和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临床乳腺癌治疗决策高度依赖于病理诊断所提供的各项指标,包括组织学类型、分级、肿瘤体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切缘情况、激素受体,以及遗传学改变等。因此,病理科医生需要提供一份规范且准确的病理报告,协助临床医生制订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生存预后和生存质量。然而,病理诊断工作环节较多,从乳腺癌标本送检、接收、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基因检测、医生阅片到最后病理资料归档,均可影响到乳腺癌最终的病理诊断;并且流程环节越靠前,对后续诊断的影响越大,可弥补性越低。而乳腺癌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的目的,就是保证这些病理诊断工作环节标准规范地运行。因此,本文总结国家癌症中心病理科乳腺癌质控工作中的经验,阐述乳腺癌标本在接收、固定、取材、制片、诊断、格式化报告、信息化管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及乳腺癌单病种病理诊断能力验证计划实施等方面的质控要点,以期为我国乳腺癌病理质控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 诊断 质量控制 信息化 格式化报告
下载PDF
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在胰腺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霞 郭嫦媛 +2 位作者 李玉军 姜天福 纪祥瑞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00-202,共3页
①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胰腺癌、25例淋巴结转移灶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和定位。③结果Cx43蛋白... ①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胰腺癌、25例淋巴结转移灶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和定位。③结果Cx43蛋白在10例正常成人胰腺导管及腺泡细胞均呈阳性表达,47例胰腺癌组织Cx43表达阳性率为44.7%,而2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Cx43表达阳性率为20.0%。Cx43蛋白在正常胰腺、胰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8.59,P<0.01)。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组织学Ⅰ级的胰腺癌明显高于组织学Ⅲ级(P=0.047);无周围脏器浸润的胰腺癌组织中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6%,有浸润者为30.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23,P<0.01);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Cx43阳性表达率(63.6%)高于有转移者(28.0%),差异有显著性(χ2=6.01,P<0.01)。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的大小和1年生存率无关(χ2=2.21、2.07,P>0.05)。④结论Cx43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下调和定位异常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重要环节。Cx43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分化程度、浸润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间隙连接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乳腺癌精准诊疗模式现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商庆尧 王昕 +7 位作者 王文彦 刘刚 刘嘉琦 邢泽宇 孔祥溢 冯轲昕 郭嫦媛 秦岭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1期1178-1185,共8页
大数据是计算机领域萌发的一个新概念,之后逐渐延伸至医学科学领域。在医学研究中,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数据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使医学科学研究快速发展,从而提高疾病的治... 大数据是计算机领域萌发的一个新概念,之后逐渐延伸至医学科学领域。在医学研究中,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数据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使医学科学研究快速发展,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在肿瘤诊疗模式中,肿瘤大数据的应用从医学研究和临床决策等方面促进了肿瘤诊疗模式的转变,使肿瘤的监测、预测、诊断和治疗模式产生了重大革新。肿瘤临床数据包含病例资料、医学影像资料、临床检验结果等多种类型,具有多源异构、多模高维的特点,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乳腺癌 精准诊疗 危险因素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下乳腺癌精准诊疗的临床指导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佳祥 王昕 +7 位作者 王文彦 刘刚 刘嘉琦 邢泽宇 孔祥溢 冯轲昕 郭嫦媛 秦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1期1277-1283,共7页
乳腺癌作为女性疾病中的常见疾病,据统计2020年其新增患病数达到226万,首次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1]。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乳腺癌的诊疗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程度发展,不仅在药物治疗上开发了抗HER2靶点的曲妥珠单抗[2],在手术方面... 乳腺癌作为女性疾病中的常见疾病,据统计2020年其新增患病数达到226万,首次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1]。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乳腺癌的诊疗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程度发展,不仅在药物治疗上开发了抗HER2靶点的曲妥珠单抗[2],在手术方面也由乳癌扩大根治术发展为创伤更小的保乳手术[3]。但是乳腺癌是一种多基因改变而导致的复杂病理变化,不同患者病理和临床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妥珠单抗 患病数 保乳手术 临床指导 女性疾病 乳腺癌 医疗水平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肾管状囊性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嫦媛 曹鹏 +4 位作者 薛学敏 王冰凝 管考鹏 关有彦 郑闪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831-834,共4页
目的 探讨肾管状囊性癌(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对1例TC患者标本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43岁男性,因B型超声检查发现右肾上极占位2个月入院,行右肾部分切除术。肿物位于肾实... 目的 探讨肾管状囊性癌(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对1例TC患者标本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43岁男性,因B型超声检查发现右肾上极占位2个月入院,行右肾部分切除术。肿物位于肾实质内,大体呈灰白色,实性,大小1.5 cm×1.5 cm×1.0 cm,质细,与周围组织界线欠清。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排列紧密的小管状及囊状结构组成,被纤细的纤维化间质分隔。管腔及囊壁被覆单层扁平、立方及靴钉样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核仁明显,类似于Fuhrman 3级的细胞核特征。免疫表型呈细胞角蛋白阳性,CD10^+++,P504S^+++,低Ki-67增殖指数。术后随诊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TC是一类特殊的肾细胞癌亚型,显微镜下呈现特征性的管状、囊状结构,细胞核分级高但核分裂象罕见,诊断时需与其他肾囊性病变相鉴别。TC呈惰性生物学行为,较少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管状囊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预后
原文传递
BRAF 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鲁海珍 邱田 +2 位作者 应建明 郭嫦媛 吕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94-798,共5页
目的:检测BRAF V600E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突变,评价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292例,复阅病理切片,收集临床病理信息。石蜡包埋肿瘤组织提取DNA,... 目的:检测BRAF V600E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突变,评价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292例,复阅病理切片,收集临床病理信息。石蜡包埋肿瘤组织提取DNA,经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应用SPSS 16软件对比BRAF基因突变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关系。结果292例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男性87例,女性205例,男女比为1.0∶2.4。年龄范围13~84岁,平均年龄43.1岁。 BRAF基因突变率为65.1%(190/292),与就诊时患者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甲状腺被膜外侵犯、组织亚型(经典型和高细胞型)及肿瘤分期呈显著相关( P<0.05)。与患者性别、肿瘤的解剖部位、多灶性发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多项高危的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提示其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相关因子之一,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直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术中冷冻切片细支气管腺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波 邹霜梅 +7 位作者 杨琳 薛学敏 郭嫦媛 王龙 刘文超 周昭朝 刘欣 薛丽燕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提高术中肺肿瘤疑难病例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诊断准确性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CT提示单发或多发肺磨玻璃结节或实性结节,术中单纯依靠冷... 目的探讨直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提高术中肺肿瘤疑难病例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诊断准确性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CT提示单发或多发肺磨玻璃结节或实性结节,术中单纯依靠冷冻HE切片肺肿瘤鉴别诊断困难病例共19例,实验组采用直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角蛋白5/6(CK5/6)和p63在冷冻切片中基底细胞的表达情况,辅助术中肺肿瘤疑难病例BA与原位/微小浸润腺癌/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鉴别;对照组为两名诊断医师对这19例病例进行常规冷冻HE切片诊断。两组均以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B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石蜡切片诊断的一致性及冷冻切片诊断耗时。结果CK5/6、p63染色显示BA存在基底细胞;在原位/微小浸润腺癌/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中不存在基底细胞。实验组中直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术中疑难病例BA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6.7%,冷冻与石蜡切片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平均耗时(32.4 min)比对照组(25.4 min)延长7 min。结论采用直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可以提高术中BA诊断的准确率,降低错误诊断风险,两组在术中诊断用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需要控制好术中冷冻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适应证,在出现疑难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手术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冷冻超薄切片术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能力建设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佳妮 欧开萍 +4 位作者 刘嘉琦 车树楠 陈偲晔 郭嫦媛 马飞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6-664,共9页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伴随外科治疗、内科系统治疗、放射治疗及其他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乳腺癌治疗已经从以“疾病”为核心转变为以“患者”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促进乳腺肿瘤MDT的能...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伴随外科治疗、内科系统治疗、放射治疗及其他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乳腺癌治疗已经从以“疾病”为核心转变为以“患者”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促进乳腺肿瘤MDT的能力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基于多学科诊疗思维引导下乳腺癌诊疗技能提升及单病种个体精准化诊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伴随MDT模式的内涵不断延伸及不断充实,患者的治疗策略也被不断优化,推动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持续向最高点看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学科间信息交流 能力建设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晚期肺腺癌活检标本PD-L1免疫组织化学多平台检测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袁培 郭嫦媛 +4 位作者 李媛 蒋莉莉 刘月平 刘秀云 应建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究晚期肺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以及4种不同克隆号PD—L1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台的一致性,以期为有效筛选晚期肺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提供临床试验依... 目的探究晚期肺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以及4种不同克隆号PD—L1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台的一致性,以期为有效筛选晚期肺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提供临床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4个中心于2017年8至12月诊断为晚期肺腺癌的活检标本共57例,患者平均年龄59岁(34-81岁);男性29例,女性28例。对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并同时进行4种不同克隆号PD-L1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为22C3(Dako公司)、28—8(Abeam公司)、SP263(Ventana公司)和SP142(Ventana公司),其中22C3配套Dako公司二抗体系及全自动染色仪,其余二抗体系为Ventana Ultraview检测体系及自动染色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由2位经过培训的高年资病理医师进行双盲独立阅片,对PD-L1阳性的肿瘤细胞按百分比进行判读。判读结果按〈1%、l%-24%、25%-49%及≥50%4个级别进行统计比对。结果以Dako公司22C3和二抗体系检测作为标准,PD—L1≥50%的病例共计8例,占14.0%(8/57);22C3、28—8及SP263对肿瘤细胞染色一致性较高(P=0.729-0.809);2位医师对PD—L1阳性的肿瘤细胞判读一致性较高(p=0.707—0.896),22C3及SP263结果显示尤为明显。结论22C3、28—8及SP263在肿瘤细胞染色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研究在一定程度可为筛选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提供有效的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免疫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原文传递
伴体细胞型实性肿瘤成分的纵隔生殖细胞肿瘤1例
12
作者 徐晶星 郭嫦媛 +3 位作者 袁培 王炳智 周全 应建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3-735,共3页
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中,纵隔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urs of the mediastinum)纳入了伴体细胞型实性肿瘤成分的纵隔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urs with somatic-type solid malignancy),该病十分罕见,现报道1例伴体... 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中,纵隔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urs of the mediastinum)纳入了伴体细胞型实性肿瘤成分的纵隔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urs with somatic-type solid malignancy),该病十分罕见,现报道1例伴体细胞型实性肿瘤成分的纵隔生殖细胞肿瘤,以期使病理医师了解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实性肿瘤 胸部肿瘤 病理医师 临床病理学特征 纵隔
原文传递
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浸润深度与脉管瘤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刘奕 窦利州 +8 位作者 薛学敏 刘勇 贺舜 张月明 柯岩 刘旭东 郭嫦媛 薛丽燕 王贵齐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讨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发生黏膜下深浸润及脉管瘤栓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术的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9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发生黏膜下深浸润及脉管瘤栓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术的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9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内镜下表现,病变发生黏膜下深浸润和脉管瘤栓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16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至黏膜下层浅浸润(<200μm)85例(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黏膜下层深浸润(≥200μm)31例,有脉管内瘤栓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OR=3.090,95%CI:1.165~8.200)、病变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AB分型(OR=11.215,95%CI:3.955~31.797)是浸润深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吸烟史(OR=5.824,95%CI:1.704~19.899)、是否存在无血管区或血管杂乱区域(OR=3.393,95%CI:1.285~12.072)是脉管瘤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有饮酒史、病变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分型为B2~B3型的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发生黏膜下层深浸润的风险更高,有吸烟史、存在无血管区或血管杂乱区域的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有脉管瘤栓的可能性更大。超声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能提高术前对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浸润深度和脉管瘤栓评估的准确性,帮助内镜医师合理地把握内镜下治疗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全周病变 胃镜 黏膜下深浸润 脉管瘤栓
原文传递
Plakoglobin蛋白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癌残留病灶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李源 郭蕾 +5 位作者 郭嫦媛 雷楚琪 张可 王年昌 王仲照 宣立学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7-1064,共8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癌残留病灶中Plakoglob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的17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估癌残留病灶中P...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癌残留病灶中Plakoglob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的17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估癌残留病灶中Plakoglob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Plakoglob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74例患者中,Plakoglobin蛋白低表达140例,Plakoglobin蛋白高表达34例。Plakoglobin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59.46和71.68个月,均高于高表达组患者(分别为36.58和47.26个月,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akoglobin的表达、病理N分期、淋巴血管浸润状态、组织学分级、Ki-67和分子分型与OS有关(均P<0.05),病理N分期、组织学分级和Ki-67与DFS有关(均P<0.05,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akoglobin的表达(HR=2.438,95%CI:1.256~4.735,P=0.008)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Ki-67(HR=2.228,95%CI:1.316~3.773,P=0.003)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仍有癌残留病灶的患者中,Plakoglobin低表达患者的OS和DFS相对较长,Plakoglobin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Plakoglobin蛋白 癌残留病灶 预后
原文传递
T1N3期和T3N0期乳腺癌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及意义
15
作者 雷荟仔 袁培 +4 位作者 贾佳 郭嫦媛 王冰凝 郭蕾 应建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T1N3期和T3N0期乳腺癌免疫微环境的差异及M1型巨噬细胞浸润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从国际乳腺癌协会分子分类(METABRIC)数据库中提取9例T1N3期和11例T3N0期乳腺癌患者的RNA-Seq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采用CIBERSORT反卷积... 目的探讨T1N3期和T3N0期乳腺癌免疫微环境的差异及M1型巨噬细胞浸润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从国际乳腺癌协会分子分类(METABRIC)数据库中提取9例T1N3期和11例T3N0期乳腺癌患者的RNA-Seq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计算乳腺癌组织中22种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占比,比较T1N3期和T3N0期乳腺癌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的差异。收集2011—2022年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T1N3期77例,T3N0期58例,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的细胞密度,以验证基于METABRIC数据库资料的分析结果。结果对METABRIC数据库资料的分析显示,在T1N3期乳腺癌组织中占比最高的浸润性免疫细胞为M1巨噬细胞,占15.85%;在T3N0期乳腺癌组织中占比最高的浸润性免疫细胞为M2巨噬细胞,占13.07%。T1N3期和T3N0期样本中M1巨噬细胞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乳腺癌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双染检测结果显示,T1N3期和T3N0期乳腺癌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的中位细胞密度分别为62.0和38.0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M1型巨噬细胞在T1N3期乳腺癌患者中密度升高,M1型巨噬细胞的浸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移 免疫微环境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肺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病理反应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家聪 袁培 +5 位作者 凌云 李琳 郭嫦媛 郭蕾 薛丽燕 应建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肺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纳入31例接受了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来自中国医学科肿瘤医院招募的抗PD-1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新辅助免疫治疗Ⅰb期临床试验(ChiCTR-OIC-170137... 目的总结分析肺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纳入31例接受了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来自中国医学科肿瘤医院招募的抗PD-1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新辅助免疫治疗Ⅰb期临床试验(ChiCTR-OIC-17013726)。根据irPRC标准判读免疫治疗相关病理组织学形态,并根据残存活肿瘤百分比评价病理缓解程度。结果根据原发灶残存活肿瘤百分比分为3种病理缓解程度(完全病理缓解、显著病理缓解和非显著病理缓解),该组病例比例分别是19%(6例)、29%(9例)和52%(16例)。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肿瘤退变区内可见大量的免疫激活现象(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聚集现象,三级淋巴样结构)、组织修复的形态特征(包括异物巨细胞、肉芽肿形成、增殖性纤维化和新血管生成)。结论新辅助免疫治疗对肺鳞状细胞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评估具有与其机制相一致的独特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 缓解诱导 PD-1
原文传递
鼻咽部EB病毒阳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艳茹 郭嫦媛 +2 位作者 袁培 张静 应建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0-532,共3页
报道1例发生于鼻咽部EB病毒阳性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男,31岁。左侧面部麻木、鼻涕带血、间断头痛2个月余。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片状及巢状排列,细胞中等大小,核透亮,核仁明显,部分细胞呈圆形至梭形,核分裂象较多,约12个/HPF。免... 报道1例发生于鼻咽部EB病毒阳性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男,31岁。左侧面部麻木、鼻涕带血、间断头痛2个月余。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片状及巢状排列,细胞中等大小,核透亮,核仁明显,部分细胞呈圆形至梭形,核分裂象较多,约12个/HP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突触素、CD56、嗜铬粒素A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弥漫阳性,细胞角蛋白(CK)5/6、SOX11、34βE12、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K7、p16、p40均阴性。分子原位杂交检出EBER阳性。采用放化疗结合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部 白细胞共同抗原 34ΒE12 间断头痛 CD56 EB病毒 鼻涕带血 核分裂象
原文传递
梦开始的地方
18
作者 郭嫦媛 《中学生(初中作文版)》 2004年第3期42-43,共2页
走过了三年的时光,我由一个懵懂的孩子茫然地踏入高中校门,到充满自信地离开学校,花园路职业高中。
关键词 开学校 职业高中 花园路 思维 自信 作业 地方 开始 充满 重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