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子绪作品选
1
作者 郭子绪 《中国书法》 1986年第2期19-20,18,共3页
关键词 郭子绪 渐江 采薇 沙沃
原文传递
郭子绪作品
2
作者 郭子绪 《书法》 1997年第4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郭子绪 作品
原文传递
意足我自足——读杨旭华书法
3
作者 郭子绪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110-112,共3页
甲申仲夏,远在兰州的道友来电,约我为一位将军书法家即将付梓的书法作品集缀序。再三推辞唯恐不能胜任,无奈道友几多诚恳,盛情之下,便暂应允下来。然而我于军旅书法家的印象却怎么也联想不起来。一来我生性淡泊,且索然避居乡间,少与人... 甲申仲夏,远在兰州的道友来电,约我为一位将军书法家即将付梓的书法作品集缀序。再三推辞唯恐不能胜任,无奈道友几多诚恳,盛情之下,便暂应允下来。然而我于军旅书法家的印象却怎么也联想不起来。一来我生性淡泊,且索然避居乡间,少与人来往。更重要的是平生也很少与军人打交道,对军人的印象总是打马杀伐,驰骋沙场,很难和文人气的东西——书法艺术联系起来。所以军旅书法家的形象无从确立,好在道友于书画多有慧眼,他能垂赏且不懈举荐,定不会有出入。不多久,他便即寄来一大札关于这位军旅书法家的近作照片和部分军事理论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专著 结字 甲申 杨旭 书风 二王 打马 中国书法家协会 黄鲁直 书事
下载PDF
倪进祥书法三人谈
4
作者 郭子绪 王冬龄 丛文俊 《书画世界》 2004年第10期45-49,共5页
郭子绪(原中国书协理事、全国书展评委)倪进祥的书法,以楷、隶筑基,熔大草、章草于一炉,其书单纯、爽朗,舒放旷达,既不同于宋史章草的洒脱俊宕,又有别于近代王蘧常貌似沉拙的『画』字,确是直抒胸臆,笔笔都是写出来的,因而得自然生动之... 郭子绪(原中国书协理事、全国书展评委)倪进祥的书法,以楷、隶筑基,熔大草、章草于一炉,其书单纯、爽朗,舒放旷达,既不同于宋史章草的洒脱俊宕,又有别于近代王蘧常貌似沉拙的『画』字,确是直抒胸臆,笔笔都是写出来的,因而得自然生动之致。诚然,此必由才情和学养所铸就。艺术,首先是要新,然后求雅。新,是艺术的第一价值。所谓新,即是有别于他人的个性独具的艺术语言。所谓雅,即是出自性情、气质、学养、才情、胸襟、品格的含蓄而深沉的表现,具此可称得艺术。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求其高深,目口逐步走向炉火纯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艺术语言 国书 博士生导师 求雅 近代 书展 宋史 性情 气质
下载PDF
栖心淡泊 当境各足
5
作者 郭子绪 《书画世界》 1996年第5期22-22,共1页
人生的理想与渴望,是美,是朴素自然,是彼此仁爱相待,有谁不想找到那座远处的青山,谁能如此幸运呢?舍舟登岸,当境各足,是每个从事艺术的人所渴求的,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到达此境呢?《荀子·伪古文尚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人生的理想与渴望,是美,是朴素自然,是彼此仁爱相待,有谁不想找到那座远处的青山,谁能如此幸运呢?舍舟登岸,当境各足,是每个从事艺术的人所渴求的,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到达此境呢?《荀子·伪古文尚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又有谁能把握到此种分寸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素自然 古文尚书 荀子 仁爱 人生 道心 艺术 理想 渴求 渴望
下载PDF
醇而后肆 玉界琼田
6
作者 郭子绪 《中国书画》 2008年第6期88-95,共8页
于太昌,1932年8月生于江苏徐州,195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山东省美术馆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省书法家... 于太昌,1932年8月生于江苏徐州,195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山东省美术馆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山东印社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出版有《泰山》、《黄河》、《准河新貌》、《于太昌书法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集 于太昌 中国书法家协会 艺术顾问 山东师范学院 中国楹联学会 中国书协 中华诗词学会 一级美
下载PDF
也谈技巧锤炼
7
作者 郭子绪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X期6-15,4-5,共12页
技巧,是完成作品的重要手段。忽略了技巧艺术就不能成立。只有具备了艺术家的精湛技巧,艺术才能伴随作者深厚的思想素养、艺术修养和高尚情操进入博大精深的境界。笔实墨沉笔实墨沉,是一种必须率先追求的笔墨技巧。其关键在于运笔过程... 技巧,是完成作品的重要手段。忽略了技巧艺术就不能成立。只有具备了艺术家的精湛技巧,艺术才能伴随作者深厚的思想素养、艺术修养和高尚情操进入博大精深的境界。笔实墨沉笔实墨沉,是一种必须率先追求的笔墨技巧。其关键在于运笔过程中全力以赴,运通身之气力发于笔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画沙 屋漏痕 郭子绪 力实气空 折钗股 印印泥 运腕 外拓 藏锋 涩势
原文传递
简易鱼缸换水器
8
作者 郭子绪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2年第10期16-17,共2页
养鱼是我老爸的最大爱好。他对鱼儿的照料可是无微不至。不仅要给鱼儿充足合理的营养,还要为鱼儿供氧、晒太阳,最重要的还是每周一次的换水。换水是我最头疼、老爸最尴尬的事情。因为给鱼缸换水必须将塑料软管放入水中,然后用嘴吸管... 养鱼是我老爸的最大爱好。他对鱼儿的照料可是无微不至。不仅要给鱼儿充足合理的营养,还要为鱼儿供氧、晒太阳,最重要的还是每周一次的换水。换水是我最头疼、老爸最尴尬的事情。因为给鱼缸换水必须将塑料软管放入水中,然后用嘴吸管。如果用力稍大时,鱼缸里的水就会进入嘴中;当用力稍小时,水流不到最低点,也就不能换水了。不仅如此,还要将鱼缸里的鱼儿捞出来,真是费时、费事。因此,我将科技创新的目标锁定在——制作简易鱼缸换水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缸 换水 塑料软管 科技创新 养鱼 营养 果用
原文传递
情韵共生——优秀书法作品的独特价值
9
作者 郭子绪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长久以来,我的心灵一直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经典作品的强烈震撼,老庄的“自然”、“虚无”、释家的尚“空”,儒家虽属人世哲学,然其中蕴含着诸多释家道家思想,其共同指向皆认为“虚空”乃物之本原。纵观被历代文人所共同认可延存... 长久以来,我的心灵一直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经典作品的强烈震撼,老庄的“自然”、“虚无”、释家的尚“空”,儒家虽属人世哲学,然其中蕴含着诸多释家道家思想,其共同指向皆认为“虚空”乃物之本原。纵观被历代文人所共同认可延存至今的经典艺术作品,无不闪烁着令人心醉的禅光佛影和心灵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特价值 书法作品 共生 情韵 中国传统文化 经典作品 “自然” 道家思想
原文传递
意足去自足——杨旭华将军书法观后
10
作者 郭子绪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43,共3页
甲申仲夏,远在兰州的道友来电,约我为一位将军书法家即将付梓的书法作品集缀序。再三推辞惟恐不能胜任,无奈道友几多诚恳,盛情之下,便暂应允下来。然而我于军旅书法家的印象却怎么也联想不起来。一来我生性淡泊,且索然避居乡间,少与人... 甲申仲夏,远在兰州的道友来电,约我为一位将军书法家即将付梓的书法作品集缀序。再三推辞惟恐不能胜任,无奈道友几多诚恳,盛情之下,便暂应允下来。然而我于军旅书法家的印象却怎么也联想不起来。一来我生性淡泊,且索然避居乡间,少与人来往。更重要的是平生也很少与军人打交道,对军人的印象总是打马杀伐,驰骋沙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军旅 将军 海岳 杨旭
原文传递
忆往昔 看今朝
11
作者 郭子绪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0-162,共3页
历史证明,只有在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才有人民的幸福、安康和宗教、艺术的昌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书法家及醉心于书法艺术的爱好者们迎来了书法艺术的辉煌盛世。全国第一届书法展在沈阳辽宁美术馆举办,随之中国书法家协会成... 历史证明,只有在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才有人民的幸福、安康和宗教、艺术的昌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书法家及醉心于书法艺术的爱好者们迎来了书法艺术的辉煌盛世。全国第一届书法展在沈阳辽宁美术馆举办,随之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各省市地书法家协会也相继诞生。直至今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书法家 美术家 刘正成 书法展
原文传递
新作窗
12
作者 郭子绪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共1页
关键词 守朴 段禧 无觉
原文传递
深于情者方始真
13
作者 郭子绪 《艺术市场》 2014年第14期102-103,共2页
孙晓东艺名汲云、云翁,云水翁。斋号为:隐真堂、散逸居、戏虎堂、云水间馆。性孤、好静、喜慎思独悟。诗书、歌饮、视闲居为乐。
关键词 孙晓东 绘画作品 艺术欣赏 中国画
原文传递
期待能令人感动的精品
14
作者 郭子绪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43,共2页
自一九八二年起,我经历了国展、中青年展等评审工作二十年,其中还参加了几次国展论文评审。从宏观角度看,每届国展都有一大批优秀作品人选,因此应视为成功的评审。然而未能做到避免遗憾,即有些确实优秀的作品终至落选,其因无非是“得票... 自一九八二年起,我经历了国展、中青年展等评审工作二十年,其中还参加了几次国展论文评审。从宏观角度看,每届国展都有一大批优秀作品人选,因此应视为成功的评审。然而未能做到避免遗憾,即有些确实优秀的作品终至落选,其因无非是“得票较少”。每次评审,大约有评委二十五人左右出席,上述这类本应入选而终至落选的作品得票往往不过数票甚至一、两票而已,这种现象常常令我心痛不已,这也是历届国展、中青展某些获奖作品并非该展中最佳作品的原因所在,然而这是评委集体意志,无可奈何。论文评审相对好些。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