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红衣原花青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survivin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
作者 宓伟 刘金辉 +4 位作者 郭孟竹 刘成娟 田诚 李长振 唐金烁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76-280,270,共6页
目的探讨花生红衣原花青素(PSP)通过下调survivin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胰腺癌细胞株,配制100、200、300、400、500、600μg/mL不同质量浓度的PSP,CCK-8法检测并计算不同质量浓度PSP在72h内对胰腺癌细胞... 目的探讨花生红衣原花青素(PSP)通过下调survivin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胰腺癌细胞株,配制100、200、300、400、500、600μg/mL不同质量浓度的PSP,CCK-8法检测并计算不同质量浓度PSP在72h内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率,选取IC50=450μg/mL作为PSP处理组剂量,并设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癌细胞GSK-3β和β-catenin磷酸化程度、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胰腺癌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法检测24、48、72h时PSP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论与对照组相比,PSP处理组胰腺癌细胞GSK-3β和β-catenin磷酸化程度于12h达到最高(P<0.01)。PSP处理组胰腺癌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在PSP的作用下,胰腺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量在72h时最低(P<0.01),caspase-3和caspase-7表达量在72h时最高(P<0.01),胰腺癌细胞凋亡率随着时间延长越来越高,在72h时达到51.59%(P<0.01)。结论 PSP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红衣原花青素 信号通路 生存素 胰腺癌 细胞凋亡
下载PDF
KCNQ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孟竹 杨飞飞 +6 位作者 韩天碧 任庆文 赵楠 张亚玮 冯永亮 王素萍 邬惟为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2-308,372,共8页
目的探讨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subfamily Q,member 1,KCNQ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GDM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采用匹配的病例对照... 目的探讨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subfamily Q,member 1,KCNQ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GDM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采用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来自2012年3月1日―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334名GDM孕妇,按年龄和居住地1∶1匹配334名健康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DNA基因分型。在共显性、显性、隐性、相加等遗传模式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KCNQ1基因的13个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GDM发病风险的关系,并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单倍体与GDM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调整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且调整多重比较后,在共显性遗传模式下,rs4930000位点携带GG基因型的孕妇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是发生GDM的危险因素(OR=3.37,95%CI:1.30~8.73,P=0.013)。rs163171位点携带GA基因型与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0.70,95%CI:0.50~0.98,P=0.037),rs2074196位点携带CA基因型与携带CC基因型孕妇相比(OR=0.65,95%CI:0.46~0.91,P=0.012),rs2237888位点携带GA基因型与GG基因型孕妇相比(OR=0.69,95%CI:0.49~0.98,P=0.037),rs72847583位点携带CG基因型与携带CC基因型的孕妇相比(OR=0.63,95%CI:0.43~0.92,P=0.017),发生GDM风险低,均是GDM的保护因素。在KCNQ1基因内由rs11023996、rs7924946组成的单倍体Block1 AA表型和由rs233446、rs2237893、rs151293、rs16318、rs163183与rs234852组成的单倍体Block2 CGACG表型与GDM的发病风险相关。结论KCNQ1基因位点多态性(rs4930000、rs163171、rs2074196、rs2237888、rs72847583)、单倍体Block1 AA表型与Block2 CGACG表型均与GDM的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NQ1基因 基因多态性 妊娠期糖尿病
原文传递
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任庆文 杨飞飞 +7 位作者 韩天碧 郭孟竹 赵楠 冯永亮 杨海澜 王素萍 张亚玮 邬惟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37-2043,共7页
目的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身高和体重、孕期生活方式、生育史和疾病史等资料,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PE中早发型PE(EOPE)401例、晚发型PE(LOPE)500例,轻度PE(MPE)178例、重度PE(SPE)723例。PE孕妇和非PE孕妇在年龄、居住地、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以上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PE的保护因素(OR=0.74,95%CI:0.56~0.98;OR=0.78,95%CI:0.62~0.99),孕前BMI≥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的危险因素(OR=1.82,95%CI:1.54~2.14;OR=1.82,95%CI:1.54~2.15)。对PE临床亚型分析后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32~0.83;OR=0.47,95%CI:0.23~0.97),孕前BMI≥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18.5 kg/m^(2)≤BMI<24.0 kg/m^(2)和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1.86,95%CI:1.51~2.30;OR=1.90,95%CI:1.39~2.60)均是PE的危险因素;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OR=0.55,95%CI:0.34~0.89)是PE的保护因素。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4.05,95%CI:1.20~13.69)是EOPE的危险因素;孕前18.5 kg/m^(2)≤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是PE各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39,95%CI:0.19~0.80;OR=0.29,95%CI:0.11~0.77),孕期增重过多是EOPE、LOPE和SPE的危险因素(OR=1.60,95%CI:1.06~2.42;OR=2.20,95%CI:1.44~3.37;OR=2.28,95%CI:1.58~3.29)。结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影响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孕期增重对PE的影响有差异,提倡同时关注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变化,从而减少P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质指数 孕期增重 子痫前期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金波 郭孟竹 +6 位作者 李汪俊 任庆文 冯永亮 杨海澜 张亚玮 王素萍 邬惟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5-1461,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系,为GDM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34例被诊断为GDM...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系,为GDM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34例被诊断为GDM,按年龄、妊娠时间及居住地1∶1匹配相应健康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DNA基因分型,剔除基因分型缺失率>10%者,最终323例病例和320例对照纳入研究。在共显性、显性、隐性和等位基因遗传模型下,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VDR基因位点多态性和GDM之间的关系,并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单倍型与GDM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基因水平上,VDR基因与GDM发病风险有关(P<0.05)。在调整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后,rs7967152位点在共显性(ACvs.AA,OR=1.58,95%CI:1.13~2.21)、显性(AC+CCvs.AA,OR=1.58,95%CI:1.15~2.18)和等位基因(Cvs.A,OR=1.41,95%CI:1.10~1.82)遗传模型下与GDM风险升高有关;rs2238140位点在共显性(AAvs.GG,OR=2.24,95%CI:1.19~4.20)、显性(GA+AAvs.GG,OR=1.48,95%CI:1.07~2.03)和等位基因(Avs.G,OR=1.43,95%CI:1.11~1.83)遗传模型下与GDM风险升高有关。在共显性和显性遗传模型下,孕妇携带rs2853564位点AG基因型、AG+GG基因型(OR=1.46,95%CI:1.04~2.05;OR=1.45,95%CI:1.05~2.00)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是GDM的危险因素;孕妇携带rs2853566位点AG基因型、AG+GG基因型(OR=1.43,95%CI:1.03~2.00;OR=1.41,95%CI:1.02~1.94)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是GDM的危险因素。在VDR基因内由rs1544410、rs7967152组成的单倍型区块,其GC单倍型与是GDM的危险因素(OR=1.50,95%CI:1.15~1.97)。结论VDR基因rs7967152、rs2238140、rs2853564、rs2853566位点多态性和区块(rs1544410、rs7967152)GC单倍型与GDM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妊娠期糖尿病 单倍型
原文传递
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子痫前期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金波 李汪俊 +6 位作者 任庆文 郭孟竹 冯永亮 杨海澜 张亚玮 王素萍 邬惟为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23-1029,1096,共8页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1日―2016年9月30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86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7987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1日―2016年9月30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86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7987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及孕期膳食摄入情况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对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等影响因素后,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_(3)水平(OR=0.80,95%CI:0.64~0.99)、孕晚期达到Q_(3)水平(OR=0.78,95%CI:0.63~0.97)会降低PE的发生风险。按照孕前BMI进行分层后,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_(3)水平(OR=0.73,95%CI:0.55~0.96)、孕中期达到Q_(3)水平(OR=0.71,95%CI:0.54~0.93)、孕晚期达到Q_(3)水平(OR=0.67,95%CI:0.51~0.88)是PE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探讨不同孕前BMI孕妇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PE临床亚型的关系后发现,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孕晚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_(3)水平(OR=0.66,95%CI:0.47~0.93)会降低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reeclampsia,LOPE)的发生风险。结论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Q_(3)水平的膳食维生素C摄入可降低PE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对于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子痫前期 BMI 晚发型子痫前期
原文传递
分娩前静脉血铬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病例对照研究
6
作者 李汪俊 李金波 +6 位作者 郭孟竹 任庆文 冯永亮 杨海澜 张亚玮 王素萍 邬惟为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8-802,826,共6页
目的探讨分娩前静脉血铬(chromium,Cr)水平与孕妇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从中随机选取442例PE病例[195例早发型子痫前... 目的探讨分娩前静脉血铬(chromium,Cr)水平与孕妇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从中随机选取442例PE病例[19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earlyonset PE,EOPE)和247例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E,LOPE)]和1745例正常妊娠孕妇。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等,以及检测其全血中的重金属Cr浓度。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Cr暴露对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PE组孕妇全血Cr暴露水平为[9.54(3.40,39.26)]μg/L,其中EOPE组为[9.75(3.56,55.38)]μg/L,LOPE组为[9.36(3.21,39.24)]μg/L,均高于与正常妊娠孕妇的[7.02(0.10,30.05)]μg/L(均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混杂因素后,Cr暴露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均有关,且对EOPE影响更大。结论妊娠Cr暴露与PE的发生风险有关,并与EOPE的发病风险关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铬暴露 妊娠 全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