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现状与潜力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建华 田宇 +5 位作者 李奇 刘华妍 郭学媛 田惠玲 刘常富 肖文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42-3457,共16页
巩固和提升森林碳汇,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研究总结梳理了近10年来有关中国森林碳储量及其变化的研究文献,一方面在于探明中国森林碳汇现状和潜力以及对实现“碳中和”的贡献,同时分析当前森林碳汇计量与模拟预测... 巩固和提升森林碳汇,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研究总结梳理了近10年来有关中国森林碳储量及其变化的研究文献,一方面在于探明中国森林碳汇现状和潜力以及对实现“碳中和”的贡献,同时分析当前森林碳汇计量与模拟预测研究的差距与不足,更好地支撑国家碳中和实施路径与行动方案。通过整合分析,1999—2018年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年均增长量约(208.0±44.5)TgC/a或(762.0±163.2)TgCO_(2)-eq/a,其中生物质、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年均增长量分别约为(168.8±42.4)TgC/a、(12.5±8.1)TgC/a和(26.7±10.9)TgC/a。此外,木质林产品和森林之外的其它林木碳储量分别增长(49.0±15.1)TgC/a和(12.0±11.1)TgC/a。预计中国乔木林生物质碳储量年变化量将从1999—2018年间的(145.9±38.3)TgC/a增长至2030—2039年间的(171.9±60.5)TgC/a,到2050—2059年间逐渐下降至(146.9±57.7)TgC/a。2050—2059年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年变化量有可能达到(247.0±71.2)TgC/a或(905.2±260.8)TgCO_(2)-eq/a。但由于不同研究对森林的定义有较大的差别,再加上数据来源、方法和参数、假设条件等存在差异,中国森林碳储量及其变化的评估预测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需要在统一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明确森林面积及其边界的空间变化,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管理等的影响,全面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各碳库和预测碳汇动态,有效支撑实现中国“碳中和”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面积 碳储量变化 碳汇潜力
下载PDF
黑龙江扎龙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迁徙特征
2
作者 武陶陶 高忠燕 +2 位作者 钱法文 郭学媛 王梓璇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4期54-65,共12页
【目的】通过卫星跟踪了解半散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迁徙路线,为丹顶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的数据,通过绘制迁徙路线图、划分中途停歇地类型、定义丹顶鹤迁... 【目的】通过卫星跟踪了解半散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迁徙路线,为丹顶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的数据,通过绘制迁徙路线图、划分中途停歇地类型、定义丹顶鹤迁徙参数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丹顶鹤的迁徙路线、重要中途停歇地、迁徙时长、停歇次数、停歇时长、迁徙距离、迁徙节段距离及其个体差异。【结果】半散养丹顶鹤在中国东部地区的迁徙路线涉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和江苏7个省区;丹顶鹤迁徙距离在个体水平中差异极显著(P=0.004),其余迁徙参数在个体和季节水平中均无显著性差异;发现的6处重要中途停歇地分别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宁姜水库、大庆市的北兴泡子,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镇的小额伦索克嘎查,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周坨子镇的东炮台子村、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论】半散养丹顶鹤的迁徙路线与野生丹顶鹤的大陆西部种群的迁徙路线基本一致,个体间不同年份越冬栖息地选择的差异对于丹顶鹤迁徙距离具有极显著影响;丹顶鹤的部分重要中途停歇地和游荡期间的觅食地位于保护地体系之外,需要加强监管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跟踪 半散养 丹顶鹤 迁徙路线 重要中途停歇地
下载PDF
林业活动对区域森林生物量碳源汇格局的影响--以南平市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学媛 朱建华 +4 位作者 刘华妍 田惠玲 李春蕾 刘常富 肖文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548-9559,共12页
林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森林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碳汇/源功能。明确并量化林业活动对区域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与空间分布,对于区域森林碳汇提升和实现区域“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福建省南平市为例,以多期森林... 林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森林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碳汇/源功能。明确并量化林业活动对区域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与空间分布,对于区域森林碳汇提升和实现区域“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福建省南平市为例,以多期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IPCC材积源一生物量法,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和林业活动类型划分,分类分析了南平市森林碳源和碳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量化了不同林业活动(一直保持为森林、人工造林、自然恢复、毁林和森林退化)对森林碳汇和碳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南平市森林碳储量总量为80.84Tg C,2020年森林碳储量总量增加至89.87Tg C,年均变化量为1.29Tg C/a(或4.73Tg CO_(2)/a)。平均胸径、公顷蓄积等林分因子是当前主要影响森林碳储量的因素。在其他影响因素中,暗红壤分布区的森林生物质碳密度较高而在水稻土分布区则较低;此外,高海拔、中等立地质量土地上的森林碳密度较高。对于不同林业活动,2013—2020年南平市一直保持为森林(森林经营)、自然恢复增加的天然林和人工造林分别使森林生物质碳储量增加了0.34Tg C/a、0.85Tg C/a和1.05Tg C/a,同期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森林生物质碳储量分别减少0.75Tg C/a和0.42Tg C/a,森林生物质碳储量净增加1.09Tg C/a(或3.98Tg CO_(2)/a),明显低于2013—2020森林碳储量净增量。对于土地利用变化较剧烈的区域,本文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且区分林业活动路径的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森林的碳汇和碳源及时空格局。2013—2020年间南平市一直保持为森林的生物质碳密度仅增长0.22Mg C hm^(-2) a^(-1),成熟林、过熟林面积占比增加使森林平均生长速率下降可能是主要原因。而同期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使森林生物质碳密度分别增长4.00Mg C hm^(-2) a^(-1)和4.10Mg C hm^(-2) a^(-1)。优化龄组结构提升森林生长量、减少毁林和防止森林退化可以作为该区域未来森林增汇减排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活动 碳汇 碳损失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东北三省乔木林生物质碳储量预测 被引量:8
4
作者 田惠玲 朱建华 +6 位作者 何潇 陈新云 简尊吉 李宸宇 郭学媛 黄国胜 肖文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50,共11页
【目的】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连续监测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森林生长模型,提高森林生长和固碳量的模拟精度,预测东北三省乔木林未来碳汇潜力,探索乔木林碳汇的潜在分布,为准确定位我国东北森林在增汇减排中... 【目的】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连续监测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森林生长模型,提高森林生长和固碳量的模拟精度,预测东北三省乔木林未来碳汇潜力,探索乔木林碳汇的潜在分布,为准确定位我国东北森林在增汇减排中的作用以及科学制定国家“碳中和”行动路径和目标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1999—2018年4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监测数据,结合区域气候、土壤、林分和地形因子,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区域主要优势树种(组)的生长-消耗模型,运用未来气候情景与未来乔木林面积扩增情景,预测东北三省2015—2060年间乔木林生物质碳储量变化与碳汇潜力。【结果】东北三省乔木林生物质碳储量2060年可达3393.15 TgC,比2015年增加1895.23 TgC,2015—2060年间年碳汇量为42.12 TgC·a-1,其中天然林是主体。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乔木林生物质碳储量分别由2015年的139.19、463.58和895.15 TgC增至2060年的328.95、915.83和2148.37 TgC,乔木林平均生物质碳密度分别由2015年的32.71、59.75和45.11 MgC·hm-2增至2060年的75.20、109.32和85.24 MgC·hm-2。2015—2060年间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乔木林生物质年碳汇量分别为4.22、10.05和27.85 TgC·a-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效果较好,能够用于东北三省未来乔木林碳储量预测。2015—2060年东北三省乔木林生物质碳储量将增加1895.23 TgC,未来仍具有较大碳汇潜力。黑龙江省的碳汇潜力最大,年碳汇量达27.85 TgC·a-1,是未来重要的碳增汇区域;辽宁省的碳汇潜力较弱,年碳汇量仅为4.22 TgC·a-1。加强中、幼龄林经营管理,适度更新成、过熟林,有助于提升东北三省乔木林碳汇功能,发挥我国东北森林在增汇减排以及实现区域“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消耗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森林资源清查 多变量 生物质碳储量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林业生态工程区生境质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宸宇 朱建华 +4 位作者 郭学媛 李奇 张倩如 刘华妍 肖文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88-3799,共12页
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使长江经济带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生境质量是区域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林业生态工程的开展使长江经济带植被覆盖度得到有效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遏制了生境质量的下降速度。本研究采用InV... 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使长江经济带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生境质量是区域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林业生态工程的开展使长江经济带植被覆盖度得到有效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遏制了生境质量的下降速度。本研究采用InVEST生境质量模块,设置林业生态工程单一驱动力情景,评估了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以及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对长江经济带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北部、江汉平原与四川盆地,云南、江西和浙江平均生境质量指数较高,而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对长江经济带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没有起到决定性改变。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境质量向两极化发展,生境质量中等水平地区逐渐向低水平和高水平转化,整体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变化不明显。林业生态工程对生境质量产生一定的提升作用,具体表现为进一步提升中高生境质量水平地区的生境质量,但对生境质量水平较低的地区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林业生态工程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在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影响
6
作者 郭学媛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年第9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究在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于天津市泰达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择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入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 探究在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于天津市泰达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择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入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为(3.06±0.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2.44)分;住院时间(2.12±0.4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97±2.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术期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住院时间的缩短以及疼痛程度的缓解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糖尿病 优质护理 血糖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