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程度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安坤 杨发新 王化齐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890-189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和影响程度。方法选取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后外侧入路,研究组予直接前侧入路,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和影响程度。方法选取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后外侧入路,研究组予直接前侧入路,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 d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手术前均显著增高(P<0.05),但术后3 d研究组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较手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不影响髋臼位置前提下能避免肌肉损伤,获得快速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直接前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安坤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4期5420-5421,共2页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线片、CT影像表现和Frankel分级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结果:术后3~6个月随访,经X线和CT检...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线片、CT影像表现和Frankel分级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结果:术后3~6个月随访,经X线和CT检查发现影像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能提高2~4级。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棒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安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2期69-70,共2页
目的 比较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急诊手术)和对照组(择期手术),每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 比较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急诊手术)和对照组(择期手术),每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9,P〉0.05)。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实施急诊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择期手术相当,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降低,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脱位 急诊手术 择期手术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及后入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魏宝林 郭安坤 刘建锋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及后入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9.01共6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入路分成2组,每组33例,分别予直接前入路和后入路治疗,比较不同入路在手术时间等指标差异...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及后入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9.01共6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入路分成2组,每组33例,分别予直接前入路和后入路治疗,比较不同入路在手术时间等指标差异性。结果①直接前入路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入路组,而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上均短/低于后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直接前入路组术后第1 d、术后第3 d在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低于后入路组,两组相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直接前入路组术后3d VAS评分、髋臼前倾角均显著低于后入路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后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直接前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后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39%,后入路组显著高于直接前入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该入路学习曲线长,对术者要求高,需严格选择适应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入路 早期康复
下载PDF
创伤性因素对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相关凝血指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涛 郭安坤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4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因素对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相关凝血指标及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45例因脊柱外伤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非外伤性脊柱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及凝血指标水平。... 目的探讨创伤性因素对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相关凝血指标及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45例因脊柱外伤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非外伤性脊柱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35.56%,高于对照组(15.56%)(P<0.05)。观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因素可引起患者D二聚体、FDP水平升高,同时aPTT、PT水平降低,此外创伤引起脊柱损伤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因素 脊柱外科 凝血指标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Pilon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安坤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2期62-62,共1页
目的:对不同术式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Pilon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患者,改良组患者50例,在C臂机指导下,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常规组患者50例,在C臂机指导下,进行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 目的:对不同术式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Pilon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患者,改良组患者50例,在C臂机指导下,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常规组患者50例,在C臂机指导下,进行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组患者的下床锻炼时间、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改良组有1例患者因过早负重锻炼发生2次损伤,手术切开复位治疗。结论:针对Pilon骨折采用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微创小切口 常规手术切口 钢板内固定术 患者满意度 手术愈合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