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电磁场与功能矫治器作用下大鼠下颌生长发育X线测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宏铭 周学军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5-317,共3页
选择20只青春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戴矫治器组(FA组)、脉冲电磁场组(PEMF组)、二者共同作用组(PEMF加FA组)4个组,实验周期为10d。采用的矫治器为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PEMF为频率100Hz的低... 选择20只青春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戴矫治器组(FA组)、脉冲电磁场组(PEMF组)、二者共同作用组(PEMF加FA组)4个组,实验周期为10d。采用的矫治器为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PEMF为频率100Hz的低能量电磁场。实验前后拍大鼠头侧位X线片。研究结果显示PEMF与功能矫治器在促进下颌髁突的生长中有协同作用,这为PEMF在临床功能矫形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功能矫治器 下颌骨 X线测量
下载PDF
传统模型与三维数字化模型在平整牙弓间隙分析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宏铭 周洁珉 白玉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模型与三维数字化模型在间隙分析中的差异,并且应用数字化模型来准确计算平整牙弓所需间隙,验证传统模型分析中对平整牙弓所需间隙的方法是否正确。方法随机选择30个正畸治疗前的石膏模型,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制作这30模型的... 目的比较传统模型与三维数字化模型在间隙分析中的差异,并且应用数字化模型来准确计算平整牙弓所需间隙,验证传统模型分析中对平整牙弓所需间隙的方法是否正确。方法随机选择30个正畸治疗前的石膏模型,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制作这30模型的数字化模型。在数字化模型上比较Spee曲线深度与平整牙弓所需间隙的差异,判断是否可以用Spee曲线深度来代替平整牙弓所需间隙;为了验证在正畸治疗中,Spee曲线深度的变化与由此带来的牙弓长度的变化的关系,选择另外22个正畸病例,比较在实际治疗正畸治疗前后Spee曲线深度的变化值与牙弓长度的变化值是否一致。结果在数字化模型上,Spee曲线深度的测量值大于平整牙弓所需间隙的测量值,正畸治疗前后Spee曲线深度变化值要大于因此产生的牙弓长度变化值,且差异都具有显著性,因此临床上所认为的每平整牙弓1mm则需要1mm的牙弓间隙过多估计了平整牙弓所需间隙,二者的关系不是1:1,而是2:1,甚至3:1的关系。结论临床上传统的模型测量所认为的每平整牙弓1mm则需要1mm的牙弓间隙是错误的;在正畸临床上,三维的数字化模型测量分析方法比传统的模型测量分析方法有更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模型 间隙分析 Spee曲线 三维测量分析
下载PDF
虚拟排牙的牙根外露检验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宏铭 张晓娟 +2 位作者 赵勇 白玉兴 厉松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检验以三维牙冠模型为基础虚拟排牙,当上下颌牙冠在虚拟矫治达到良好排列和咬合时,有无牙根外露情况以及好发位置。方法选择15例成人骨型Ⅰ类拔牙矫治病例作为研究样本,以其牙列石膏模型的激光扫描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基础进行虚拟排牙... 目的检验以三维牙冠模型为基础虚拟排牙,当上下颌牙冠在虚拟矫治达到良好排列和咬合时,有无牙根外露情况以及好发位置。方法选择15例成人骨型Ⅰ类拔牙矫治病例作为研究样本,以其牙列石膏模型的激光扫描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基础进行虚拟排牙,使上下颌牙冠达到良好排列和咬合。同时所有研究样本进行头颅CBCT扫描,采用软件配准的方法获得激光扫描模型和CBCT扫描模型的3D整合牙颌模型,将3D整合牙颌模型的牙冠移动到虚拟排牙后的位置,使3D整合牙颌模型的牙冠与虚拟排牙的牙冠完全一致,此时显示随牙冠一起移动的牙根,观察牙根是否移动到颌骨的骨皮质外。结果所有样本在虚拟排牙模型中,至少有一处牙根外露,出现牙根外露的比例为100%,其中出现牙根外露比例较高位置依次为上颌尖牙、上下颌切牙和第一磨牙处。结论以数字化牙冠模型为基础的虚拟排牙,当上下颌牙冠在计算机排牙中达到良好排列和咬合时,并不能完全避免牙根外露于骨皮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排牙 激光扫描三维数字化模型 CBCT 牙根外露
下载PDF
数字化整合模型和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在舌侧间接粘接系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宏铭 陈慧 周晶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数字化整合模型和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制作舌侧托槽间接粘接托盘,并试用于临床。方法应用激光扫描的牙冠与CT重建的牙根和颌骨整合,建立包括牙冠、牙根和颌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在整合模型上进行模拟排牙和托槽定位,应用激光快... 目的探索应用数字化整合模型和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制作舌侧托槽间接粘接托盘,并试用于临床。方法应用激光扫描的牙冠与CT重建的牙根和颌骨整合,建立包括牙冠、牙根和颌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在整合模型上进行模拟排牙和托槽定位,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直接输出间接粘接转移托盘。结果排牙模型达到良好的牙冠和牙根的三维排列,托槽在间接粘接转移托盘中就位良好,并且通过转移托盘粘接到患者口内。结论本研究将带有牙根和颌骨的数字化排牙模型和激光快速成型技术与舌侧矫治技术间接粘接系统相结合,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模型 激光快速成型 间接粘接
下载PDF
北京地区正常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宏铭 白玉兴 +1 位作者 周立新 王邦康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获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方法选择40例正常成人进行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计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结果男性组和... 目的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获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方法选择40例正常成人进行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计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结果男性组和女性组都是右侧面部较大,但男女无显著性差异;面部不对称量都是在x轴上分布最多;面部越靠面下部的点和越靠外侧面的点,其不对称量越大。结论用三维摄影测量的分析方法显示面部中下部的不对称性更为明显;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是较好的研究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 面部不对称性 正常[牙合]
下载PDF
正常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宏铭 白玉兴 +1 位作者 周立新 王邦康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 :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方法 :应用数码相机和我们研制的一套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硬件和软件系统 ,按照一定纳入标准选择 30例正常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 ,并分男性组与女性组进行对照。结... 目的 :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方法 :应用数码相机和我们研制的一套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硬件和软件系统 ,按照一定纳入标准选择 30例正常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 ,并分男性组与女性组进行对照。结果 :分别建立了正常男性组与女性组的正常值 ,并得到男性组与女性组对照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本研究应用了一种新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系统对正常面部软组织进行三维测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He 面部软组织 三维测量 立体摄影测量
下载PDF
荷兰口腔医学教育简介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宏铭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49-49,52,共2页
关键词 口腔医学教育 荷兰 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正畸
下载PDF
正常人群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X线头影测量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郭宏铭 罗颂椒 +2 位作者 白玉兴 王邦康 周立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 比较正常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X线头影测量结果。方法 应用面部软组织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与X线头影测量对标准正常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项目与对应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具备... 目的 比较正常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X线头影测量结果。方法 应用面部软组织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与X线头影测量对标准正常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项目与对应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具备相关性。结论 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结果能够部分的反映其下硬组织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He人群 面部软组织 三维测量 X线头影测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Ⅱ类1分类高角病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宏铭 周学军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7年第2期93-96,共4页
当错(牙合)畸形既需要解决水平向问题又要解决垂直向问题时,对正畸医师来说则是十分困难的。Ⅲ类1分类高角病例即是这一类病例。本文对Ⅲ类1分类高角病例的有关概念、形成机制、特征、治疗中注意事项等问题作一综述。
关键词 II类1分类 高角病例 面高指数 错HE 畸形
下载PDF
应用PAR指数评估正畸研究生临床教学效果
10
作者 郭宏铭 安斐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348-349,共2页
Richmond等[1]于1992年提出PAR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指数,它是用于治疗结果评价标准化、一致化而设计的指数,记录了错畸形的所有特征,用于客观评价错畸形严重程度和正畸治疗成功程度。错畸形患者治疗后PAR分值的高低可以从牙颌方面反映治疗... Richmond等[1]于1992年提出PAR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指数,它是用于治疗结果评价标准化、一致化而设计的指数,记录了错畸形的所有特征,用于客观评价错畸形严重程度和正畸治疗成功程度。错畸形患者治疗后PAR分值的高低可以从牙颌方面反映治疗效果,分值越低表明治疗后越接近正常的牙颌关系。在PAR指数的临床应用中,主要以治疗前后PAR分值的减少量作为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PAR分值的减少量越多,治疗效果越好。治疗前后PAR分值差异(简称总分差)和PAR分值减少百分率可反映治疗成功的程度,数值越高,矫治效果越好,改善程度越大。由于正畸临床上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类错畸形矫治病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并且有一定的矫治难度,本研究将PAR指数用于正畸研究生对此类病例治疗效果的评估,为正畸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临床治疗质量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临床教学效果 正畸治疗 临床应用 研究生 评估 治疗效果 畸形矫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和功能矫形对大鼠下颌髁突影响的扫描电镜研究
11
作者 郭宏铭 赵美英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用扫描电镜研究脉冲电磁场和功能矫形对下颌髁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青春期雄性SD大鼠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 ,脉冲电磁场 (Pulsating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组 ,功能矫治器 (FunctionalAppliances,FA)组 ,二者共同... 目的 :用扫描电镜研究脉冲电磁场和功能矫形对下颌髁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青春期雄性SD大鼠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 ,脉冲电磁场 (Pulsating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组 ,功能矫治器 (FunctionalAppliances,FA)组 ,二者共同作用 (PEMF +FA)组四组 ,PEMF组大鼠头部每天 8小时处于PEMF环境中 ,FA组大鼠每天戴矫治器 10 12小时 ,10天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髁突表面和矢状断面。结果 :脉冲电磁场和功能矫形能够使髁突表面纤维组织及软骨细胞明显增生 ,能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钙化。结论 :脉冲电磁场和功能矫形能够促进髁突的生长发育 ,并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功能矫形 大鼠 下颌髁突 扫描电镜 研究 口腔正畸
下载PDF
CAD/CAM转移托盘粘接托槽位置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慧 郭宏铭 +1 位作者 白玉兴 厉松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转移托盘粘接托槽的实际位置和虚拟位置的差异。方法选10例舌侧矫治的患者,在其3D整合牙颌模型上进行计算机排牙和虚拟托槽定位,然后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直接输出转移托盘,用转移托盘将托槽粘... 目的比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转移托盘粘接托槽的实际位置和虚拟位置的差异。方法选10例舌侧矫治的患者,在其3D整合牙颌模型上进行计算机排牙和虚拟托槽定位,然后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直接输出转移托盘,用转移托盘将托槽粘接到患者口内。用Bland and Altman's一致性分析比较托槽虚拟位置和口内实际位置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托槽虚拟位置和实际位置的线距测量差值从-0.26mm到0.19mm,转矩角度测量差值从-2.7°到2.5°,Bland and Altman's一致性分析显示托槽虚拟位置和实际位置的线距测量差值为0.01mm±0.21mm,转矩角度差值为0.5°±3.1°,所有测量项目的一致性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CAD/CAM转移托盘在临床上粘接托槽的位置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 CAM间接粘接托盘 准确性 Bland and Altman’s一致性分析
下载PDF
Ⅱ类与Ⅰ类错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玉兴 郭宏铭 +2 位作者 周立新 王邦康 刘风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Ⅰ类和 2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分别进行面部三维... 目的 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Ⅰ类和 2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 ;分别进行了 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 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 与Ⅰ类错牙合相比 ,在线距方面 ,Ⅱ类错牙合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 ;在角度方面 ,Ⅱ类错牙合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 ,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 ;在比率方面 ,Ⅱ类错牙合的后面高 /前面高较小 ,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 Ⅰ类错牙合和Ⅱ类错牙合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 ,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 ,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 ,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 比较研究 Ⅰ类错He Ⅱ类错He 三维测量 三维重建 口腔正畸
下载PDF
3D整合牙颌模型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高一 郭宏铭 周洁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将3D整合牙颌模型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以便精确控制牙根在颌骨中的移动。方法将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的牙颌模型和基于机构光扫描的牙冠模型自动配准,建立能精确显示牙列、咬合、牙根及颌骨的3D整合牙颌模型... 目的探讨将3D整合牙颌模型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以便精确控制牙根在颌骨中的移动。方法将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的牙颌模型和基于机构光扫描的牙冠模型自动配准,建立能精确显示牙列、咬合、牙根及颌骨的3D整合牙颌模型。在3D整合牙颌模型上进行模拟排牙和虚拟矫治,然后应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果建立了精确的3D整合牙颌模型,在整个虚拟矫治中都可以动态观察牙根和牙槽骨的位置关系,避免牙根外露、骨开裂和骨开窗。结论 3D整合牙颌模型可以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并且已初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牙颌模型 无托槽隐形矫治 CBCT
下载PDF
舌侧矫治种植支抗关闭拔牙间隙阶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晓娟 郭宏铭 +1 位作者 白玉兴 厉松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为舌侧矫治种植支抗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取一例舌侧矫治病例,矫治前拍摄头颅CBCT,用Mimics10.0软件通过三维重建的方法获得牙齿及颌骨(含皮质骨和松质骨)的三维模型。将CBCT获得的重建模型和三... 目的为舌侧矫治种植支抗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取一例舌侧矫治病例,矫治前拍摄头颅CBCT,用Mimics10.0软件通过三维重建的方法获得牙齿及颌骨(含皮质骨和松质骨)的三维模型。将CBCT获得的重建模型和三维数字化扫描模型用Rapid Form 2006软件配准,获得牙齿及颌骨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用该整合模型进行数字化排牙得到牙冠牙根良好排列的排牙模型,然后用Pro/E软件设计弓丝,并用Mimics10.0软件进行托槽定位,用ANSYS12.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最终获得牙齿、皮质骨、松质骨、弓丝、托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CBCT图像扫描获得A1(2.0x12.0mm)的种植钉,重建获得种植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包括牙齿、颌骨(含松质骨和皮质骨)、舌侧托槽、弓丝、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的整体模型。结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实际临床矫治过程中牙齿及颌骨的原始解剖形态,网格划分详细,可以模拟正畸临床中牙齿及颌骨的受力情况及位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矫治 应力 有限元分析 种植体
下载PDF
正畸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槽骨改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丽辉 郭宏铭 +1 位作者 白玉兴 厉松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通过正畸拔牙治疗前后上颌骨三维重建和配准研究,确定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在正畸治疗前后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15例拔牙治疗病例治疗前后CBCT为研究样本,用mimics10.0进行三维重建,采用上颌骨双颧部重叠法用rapidform 2006软件对治疗... 目的通过正畸拔牙治疗前后上颌骨三维重建和配准研究,确定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在正畸治疗前后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15例拔牙治疗病例治疗前后CBCT为研究样本,用mimics10.0进行三维重建,采用上颌骨双颧部重叠法用rapidform 2006软件对治疗前后上颌骨进行配准并进行全局偏差检测,从而研究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结果上颌牙槽骨大部分区域配准偏差在0-0.50mm,极少部分可见橘色或红色区域配准偏差达1.5-2.0mm;腭侧牙槽骨则大部分为蓝色,其中穿插少部分浅绿色配准偏差约0.6mm之内。配准全局偏差结果显示15名患者治疗前后上颌骨配准平均距离在0.50mm之内。结论生长发育结束的患者正畸拔牙治疗前后上颌牙槽骨改建大多在0.50mm之内,唇侧牙槽骨改建较多,腭侧改建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矫治 牙槽骨改建 三维配准
下载PDF
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的精度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唐敏 郭宏铭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将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的牙颌模型和激光扫描的牙冠模型整合建立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研究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的整合精度。方法选择10例需要接受CBCT检查的错患者,对每例患者头颅进行CBCT扫描,采取牙列硅橡胶印模进行激光扫描... 目的将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的牙颌模型和激光扫描的牙冠模型整合建立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研究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的整合精度。方法选择10例需要接受CBCT检查的错患者,对每例患者头颅进行CBCT扫描,采取牙列硅橡胶印模进行激光扫描,分别重建获得三维CBCT图像和激光扫描三维图像,将三维CBCT图像和激光扫描图像进行手动配准和自动配准,对两种配准方法所得整合模型用Rapid form 2006软件进行全局偏差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手动配准方法和自动配准方法的差异。结果手动配准上下颌平均距离分别是0.159±0.0265mm、0.151±0.0337mm,自动配准上下颌平均距离分别是0.145±0.0294 mm、0.134±0.0309 mm,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配准方法优于手动配准方法,两种配准方法均能建立精确的三维整合模型,这为今后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整合牙颌模型 CBCT 配准精度
下载PDF
面部软组织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原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立新 郭宏铭 +1 位作者 白玉兴 王邦康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 :阐述应用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的原理。方法 :应用数码相机和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结果 :面部软组织立体摄影测量系统可以达到足够高的面部三维测量精度。结论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 面部三维测量 立体摄影测量
下载PDF
包括牙根三维牙颌模型重建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晶 郭宏铭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获得带有牙根和颌骨的数字化排牙模型,以期纳入牙根和颌骨进行全面三维诊断和治疗。方法将三维螺旋CT图像和层析图像进行整合得到包括牙根和颌骨的三维模型,并在整合模型上进行计算机模拟排牙。结果获得含有牙根和颌骨的三维牙颌模... 目的获得带有牙根和颌骨的数字化排牙模型,以期纳入牙根和颌骨进行全面三维诊断和治疗。方法将三维螺旋CT图像和层析图像进行整合得到包括牙根和颌骨的三维模型,并在整合模型上进行计算机模拟排牙。结果获得含有牙根和颌骨的三维牙颌模型,在数字化模型上达到牙冠齐整、牙根平行、无牙根外露的排牙效果。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包括牙根和颌骨的三维排牙模型,为将牙根和颌骨纳入诊治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模型 三维重建 牙根平行
下载PDF
三颗第四磨牙及全口共36颗牙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丽辉 郭宏铭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227-227,共1页
第四磨牙(fourth molar)是位于第三磨牙远中的额外牙,一般发育不完全且常常阻生,在现代人类中比较少见。以往文献报道中,同侧上、下颌或同侧左、右侧均有第四磨牙发生者极为罕见[1]。作者经治1例三颗第四磨牙且正中额外牙1例(全口共3... 第四磨牙(fourth molar)是位于第三磨牙远中的额外牙,一般发育不完全且常常阻生,在现代人类中比较少见。以往文献报道中,同侧上、下颌或同侧左、右侧均有第四磨牙发生者极为罕见[1]。作者经治1例三颗第四磨牙且正中额外牙1例(全口共36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磨牙 全口 第三磨牙 额外牙 现代人 牙发生 同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