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转移托盘粘接托槽的实际位置和虚拟位置的差异。方法选10例舌侧矫治的患者,在其3D整合牙颌模型上进行计算机排牙和虚拟托槽定位,然后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直接输出转移托盘,用转移托盘将托槽粘...目的比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转移托盘粘接托槽的实际位置和虚拟位置的差异。方法选10例舌侧矫治的患者,在其3D整合牙颌模型上进行计算机排牙和虚拟托槽定位,然后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直接输出转移托盘,用转移托盘将托槽粘接到患者口内。用Bland and Altman's一致性分析比较托槽虚拟位置和口内实际位置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托槽虚拟位置和实际位置的线距测量差值从-0.26mm到0.19mm,转矩角度测量差值从-2.7°到2.5°,Bland and Altman's一致性分析显示托槽虚拟位置和实际位置的线距测量差值为0.01mm±0.21mm,转矩角度差值为0.5°±3.1°,所有测量项目的一致性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CAD/CAM转移托盘在临床上粘接托槽的位置有较高的准确性。展开更多
目的为舌侧矫治种植支抗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取一例舌侧矫治病例,矫治前拍摄头颅CBCT,用Mimics10.0软件通过三维重建的方法获得牙齿及颌骨(含皮质骨和松质骨)的三维模型。将CBCT获得的重建模型和三...目的为舌侧矫治种植支抗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取一例舌侧矫治病例,矫治前拍摄头颅CBCT,用Mimics10.0软件通过三维重建的方法获得牙齿及颌骨(含皮质骨和松质骨)的三维模型。将CBCT获得的重建模型和三维数字化扫描模型用Rapid Form 2006软件配准,获得牙齿及颌骨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用该整合模型进行数字化排牙得到牙冠牙根良好排列的排牙模型,然后用Pro/E软件设计弓丝,并用Mimics10.0软件进行托槽定位,用ANSYS12.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最终获得牙齿、皮质骨、松质骨、弓丝、托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CBCT图像扫描获得A1(2.0x12.0mm)的种植钉,重建获得种植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包括牙齿、颌骨(含松质骨和皮质骨)、舌侧托槽、弓丝、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的整体模型。结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实际临床矫治过程中牙齿及颌骨的原始解剖形态,网格划分详细,可以模拟正畸临床中牙齿及颌骨的受力情况及位移情况。展开更多
目的将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的牙颌模型和激光扫描的牙冠模型整合建立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研究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的整合精度。方法选择10例需要接受CBCT检查的错患者,对每例患者头颅进行CBCT扫描,采取牙列硅橡胶印模进行激光扫描...目的将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的牙颌模型和激光扫描的牙冠模型整合建立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研究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的整合精度。方法选择10例需要接受CBCT检查的错患者,对每例患者头颅进行CBCT扫描,采取牙列硅橡胶印模进行激光扫描,分别重建获得三维CBCT图像和激光扫描三维图像,将三维CBCT图像和激光扫描图像进行手动配准和自动配准,对两种配准方法所得整合模型用Rapid form 2006软件进行全局偏差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手动配准方法和自动配准方法的差异。结果手动配准上下颌平均距离分别是0.159±0.0265mm、0.151±0.0337mm,自动配准上下颌平均距离分别是0.145±0.0294 mm、0.134±0.0309 mm,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配准方法优于手动配准方法,两种配准方法均能建立精确的三维整合模型,这为今后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转移托盘粘接托槽的实际位置和虚拟位置的差异。方法选10例舌侧矫治的患者,在其3D整合牙颌模型上进行计算机排牙和虚拟托槽定位,然后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直接输出转移托盘,用转移托盘将托槽粘接到患者口内。用Bland and Altman's一致性分析比较托槽虚拟位置和口内实际位置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托槽虚拟位置和实际位置的线距测量差值从-0.26mm到0.19mm,转矩角度测量差值从-2.7°到2.5°,Bland and Altman's一致性分析显示托槽虚拟位置和实际位置的线距测量差值为0.01mm±0.21mm,转矩角度差值为0.5°±3.1°,所有测量项目的一致性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CAD/CAM转移托盘在临床上粘接托槽的位置有较高的准确性。
文摘目的为舌侧矫治种植支抗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取一例舌侧矫治病例,矫治前拍摄头颅CBCT,用Mimics10.0软件通过三维重建的方法获得牙齿及颌骨(含皮质骨和松质骨)的三维模型。将CBCT获得的重建模型和三维数字化扫描模型用Rapid Form 2006软件配准,获得牙齿及颌骨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用该整合模型进行数字化排牙得到牙冠牙根良好排列的排牙模型,然后用Pro/E软件设计弓丝,并用Mimics10.0软件进行托槽定位,用ANSYS12.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最终获得牙齿、皮质骨、松质骨、弓丝、托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CBCT图像扫描获得A1(2.0x12.0mm)的种植钉,重建获得种植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包括牙齿、颌骨(含松质骨和皮质骨)、舌侧托槽、弓丝、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的整体模型。结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实际临床矫治过程中牙齿及颌骨的原始解剖形态,网格划分详细,可以模拟正畸临床中牙齿及颌骨的受力情况及位移情况。
文摘目的将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的牙颌模型和激光扫描的牙冠模型整合建立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研究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的整合精度。方法选择10例需要接受CBCT检查的错患者,对每例患者头颅进行CBCT扫描,采取牙列硅橡胶印模进行激光扫描,分别重建获得三维CBCT图像和激光扫描三维图像,将三维CBCT图像和激光扫描图像进行手动配准和自动配准,对两种配准方法所得整合模型用Rapid form 2006软件进行全局偏差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手动配准方法和自动配准方法的差异。结果手动配准上下颌平均距离分别是0.159±0.0265mm、0.151±0.0337mm,自动配准上下颌平均距离分别是0.145±0.0294 mm、0.134±0.0309 mm,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配准方法优于手动配准方法,两种配准方法均能建立精确的三维整合模型,这为今后三维整合牙颌模型的应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