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期栓塞与夹闭治疗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郑鉴峰 郭宗铎 +1 位作者 张晓冬 孙晓川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96-400,406,共6页
目的 评估同期栓塞和夹闭治疗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9例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临床分级、动脉瘤... 目的 评估同期栓塞和夹闭治疗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9例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临床分级、动脉瘤特点、治疗方式、临床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与夹闭组相比,栓塞组同期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老年患者比例明显更高(82.2%vs 31.0%,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期治疗所有动脉瘤的出血和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仅治疗破裂动脉瘤的(16.8%vs 5.7%;37.0%vs 21.4%,P<0.05),并且同期治疗所有动脉瘤患者的残疾率明显高于仅治疗破裂动脉瘤的(20.2%vs 5.7%,P<0.05)。结论 同期治疗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有更高的并发症风险,从而增加患者的残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动脉瘤 老年 手术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海马MMP-9的表达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宗铎 孙晓川 +2 位作者 何朝晖 蒋理 林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MMP-9参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为假手术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采用经额蛛网膜下腔插管至Willi...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MMP-9参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为假手术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采用经额蛛网膜下腔插管至Willis环方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6、12、24、48、72h,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大鼠海马MMP-9的活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明胶酶谱法结果显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h海马MMP-9活性明显升高,24h达到高峰,并于48h开始下降,72h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h海马层粘连蛋白表达开始下降,24h降至最低,并于48h表达开始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h海马层粘连蛋白表达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P<0.01);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显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h海马凋亡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24h达到高峰,并于48h表达开始下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h海马凋亡阳性细胞数仍较高(P<0.01)。结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MMP-9可能通过降解其底物层粘连蛋白,导致海马神经细胞发生失巢凋亡,参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蛛网膜下腔出血 层粘连蛋白 早期脑损伤 失巢凋亡
下载PDF
MMP-9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宗铎 孙晓川 +2 位作者 何朝晖 朱继 张晓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23-62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参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假手术组和SAH组。采用经额蛛...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参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假手术组和SAH组。采用经额蛛网膜下腔插管至Willis环建立SAH模型,在SAH后6、12、24、48、72h时间点,应用明胶酶谱法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活性及mRNA表达变化;同时应用甲酰胺浸泡法检测大鼠脑内伊文氏蓝(Evan's blue)含量。结果大鼠SAH后12h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及mRNA含量明显升高,24h达到高峰,并于48h开始下降,72h降至最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蛛血后24h大鼠脑内伊文氏蓝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2、48、72h组,SAH后6h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性与血脑屏障损伤呈正相关,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下载PDF
白介素-6与颅脑损伤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宗铎 孙晓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IL-6) 颅脑损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颅内动脉瘤相关病理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宗铎 孙晓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案例式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宗铎 孙晓川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7期2748-2749,共2页
目的 探讨案例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优势。方法 将2013~2015年该院神经外科实习学生120人以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研究组采用案例式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 目的 探讨案例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优势。方法 将2013~2015年该院神经外科实习学生120人以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研究组采用案例式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习2周后比较两组学生临床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得分。结果 研究组学生临床考核成绩[(93.5±2.0)分]和问卷调查得分[(20.3±2.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3±3.0)、(17.9±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采用案例式PBL教学法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病案 基于问题的学习 临床实习 神经外科(学)/教育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微课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宗铎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5期2418-2420,共3页
神经外科由于专科性强、涉及面广、解剖复杂、概念抽象,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尤以脑血管疾病更为复杂。传统教学方式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临床型神经外科研究生进入神经外科后难以理解其中内容,往往望而却步,可... 神经外科由于专科性强、涉及面广、解剖复杂、概念抽象,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尤以脑血管疾病更为复杂。传统教学方式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临床型神经外科研究生进入神经外科后难以理解其中内容,往往望而却步,可能丧失学习信心。该文通过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形式重点讲解前交通动脉瘤知识,以前交通动脉瘤临床解剖、影像资料培训为核心,结合理论教学和观看颅内动脉瘤诊疗视频为主要内容,制作微课视频,使学生感受到更加直观、互动、生动的教学,提高了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生对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教育 医学 研究生 微课
下载PDF
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方学文 孙晓川 +1 位作者 郭宗铎 李维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548-3549,共2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类致残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据统计, aS A H患者入院前的病死率为12%,入院1个月以内病死率可达40%[1]。而患者的护理质量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类致残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据统计, aS A H患者入院前的病死率为12%,入院1个月以内病死率可达40%[1]。而患者的护理质量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相关性。细节化护理管理是从护士到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和细致的工作,加强细节管理,重视细节护理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2]。本研究通过对aSAH 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观察其对aSAH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质量 管理干预 并发症 预后 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在处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急性血栓事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睿 张晓冬 +3 位作者 朱继 郭宗铎 孙晓川 唐文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42-1446,共5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在处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急性血栓事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1月8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患者,其中6例患者使用Soliraire支架行机械取栓,2例患者行Soliraire支架...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在处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急性血栓事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1月8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患者,其中6例患者使用Soliraire支架行机械取栓,2例患者行Soliraire支架重建血管血流再通,并完成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分析即时血管再通效果,术后出血情况及缺血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安全、有效地完成闭塞血管血流再通,6例患者机械取栓成功,2例患者多次取栓均未成功,考虑闭塞血管为斑块堵塞可能,予以支架覆盖斑块重建血管使血流再通;8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及缺血征象,未见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急性栓塞事件发生时,Solitaire支架可通过机械取栓及支架重建血管方式能安全、有效地使血流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介入 血栓 Solitaire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斯良楠 孙晓川 郭宗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88-392,共5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所致的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川。目前防治aSAH后CVS的主要措施包括口服尼莫地平、3-H疗法(高血压、...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所致的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川。目前防治aSAH后CVS的主要措施包括口服尼莫地平、3-H疗法(高血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治疗)、经静脉使用血管舒张剂,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ies,EV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技术在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海坚 孙晓川 +5 位作者 罗天友 方维东 吕发金 郭宗铎 郑履平 唐文渊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3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和氢质子MR波谱(1H-MR spectroscopy,1H MRS)在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8年1...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和氢质子MR波谱(1H-MR spectroscopy,1H MRS)在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颅脑外伤患者58例,根据诊断标准将全部病例分为DAI组和非典型DAI组,进行FLAIR和1HMRS检查,再随机选择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FLAIR对DAI组及非典型DAI组病例的诊断能力;利用1HMRS比较DAI组和非典型DAI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和磷酸肌酸(NAA/Cr)、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Cho/Cr)、肌醇/肌酸和磷酸肌酸(mINs/Cr)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肌酸和磷酸肌酸(Glx/C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较之常规MRI,FLAIR对轴索病灶的发现能力明显提高,非典型DAI组的病灶分布及形态和DAI组类似,两者不同在于非典型DAI组分布于间脑以下水平的病灶明显少于DAI组。DAI组、非典型DAI组和对照组的NAA/Cr与Cho/Cr在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Ns/Cr和Glx/Cr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及非典型DAI组相比,DAI组于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有NAA/Cr降低和Cho/Cr升高,于胼胝体膝部和压部有mINs/Cr和Glx/Cr升高;和对照组相比,非典型DAI组于胼胝体膝部和压部有NAA/Cr降低和Cho/Cr升高,于胼胝体膝部有mINs/Cr升高,但变化程度均比DAI组低。结论非典型DAI组不仅有和DAI组类似的病灶分布和形态,还在胼胝体部位有与DAI组类似的伤后生化代谢改变,区别在于损伤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表明DAI不仅是重型脑伤的一种,它也存在于轻、中型脑伤中,磁共振技术在非典型DAI诊断中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佳琳 姚声涛 +4 位作者 陈良勇 何朝晖 孙晓川 唐文渊 郭宗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47-1850,共4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injury,E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4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安慰剂组(v...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injury,E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4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安慰剂组(vehicle组)和米诺环素组(minocycline组),每组各12只。采用经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各组于处理后24h经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运用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 HE染色显示:SAH组大鼠海马CA1正常神经元数量(67.42±20.35)个较sham组(145.5±21.23)个明显下降(P<0.01),米诺环素组正常神经元数量(125.73±24.67)个较SAH组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海马MMP-9蛋白表达水平较低(1.94±0.39)%,SAH后24h MMP-9表达明显增高[(103.60±7.72)%,与sham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米诺环素组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74.52±6.47)%,较SAH组明显降低(P<0.01)]。明胶酶谱检测显示:sham组大鼠海马未检测到活性[(0.39±0.23)%]、SAH组MMP-9活性(201.81±6.31)%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1);米诺环素组MMP-9活性(148.96±6.02)%较SAH组明显降低(P<0.01)。TUNEL检测显示:sham组海马神经元未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SAH后24h海马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92.17±6.31)个],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诺环素组凋亡阳性细胞数(91.17±7.78)个较SAH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米诺环素能够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对早期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米诺环素抑制MMP-9活性及其蛋白表达,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治疗方式与预后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崇杰 周帅 +5 位作者 孙晓川 张晓冬 熊学华 郭宗铎 夏湘平 杨理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有关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临床报道病例的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和夹闭治疗对比的病例报道资料进行检...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有关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临床报道病例的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和夹闭治疗对比的病例报道资料进行检索,经严格筛选后最后纳入的文献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无异质性。对比开颅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其术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以及预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数据漏斗图分析对称,提示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应结合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合理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生存率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介入 夹闭
下载PDF
TNF-α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佳琳 姚声涛 郭宗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安慰剂组和TNF-α抑制剂组。采用经视...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安慰剂组和TNF-α抑制剂组。采用经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各组于处理后24 h,对实验动物临床行为进行评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TNF-α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MMP-9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AH组大鼠皮层神经元TNF-α表达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NF-α抑制剂组TNF-α表达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MMP-9蛋白表达较低[(2.03±0.21)%];SAH组大鼠皮层MMP-9含量明显升高[(98.92±8.33)%,P<0.01];TNF-α抑制剂组MMP-9蛋白表达降低[(52.12±6.25)%],与SA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行为评估显示:TNF-α抑制剂组大鼠临床行为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TNF-α通过调节MMP-9蛋白表达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TNF-α抑制剂能够改善大鼠临床行为,对早期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体积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覃彬 黄志坚 +3 位作者 余金辉 郭宗铎 何朝晖 孙晓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0-797,共8页
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患者1周内脑体积(brian volume,BV)的变化规律,以及脑体积变化差值(change of brain volume,COBV)与脑体积变化率(change rate of brain volume,CRBV)对患者... 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患者1周内脑体积(brian volume,BV)的变化规律,以及脑体积变化差值(change of brain volume,COBV)与脑体积变化率(change rate of brain volume,CRB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8月我科收治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3D-Slicer测量患者出血后第1、5、7天的脑体积、脑体积变化差值(COBV=出血后1周内最大脑体积值BVmax-最小脑体积值BVmin)以及脑体积变化率(CRBV=COBV/颅腔体积×100%)。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恢复情况,将aSA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1~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5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ROC曲线评估COBV以及CRBV对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患者89例。在aSAH早期,出血后第5天的脑体积为(1193.9±108.7)mL,其数值明显高于另外两个时间点(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BV及CRBV为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OBV及CRBV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8和0.882,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72.1 mL和5.6%,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9.4%和79.4%,特异度分别为87.3%和89.1%。结论aSAH早期,出血后第5天的脑体积明显大于出血后第1、7天的脑体积;COBV及CRBV是aSAH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D-Slicer 脑体积变化 预后
下载PDF
人APOEε2及ε4等位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涌 吴海涛 +5 位作者 孙晓川 陈礼刚 郐莉 郭宗铎 顾应江 刘洛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构建APOEε2和APOEε4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APOE敲除鼠神经干细胞,分别建立转染APOEε2和ε4的神经干细胞系。方法以前期克隆得到的APOEε3cDNA为基础,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得到APOEε2和APOEε4cDNA,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pEGFP... 目的构建APOEε2和APOEε4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APOE敲除鼠神经干细胞,分别建立转染APOEε2和ε4的神经干细胞系。方法以前期克隆得到的APOEε3cDNA为基础,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得到APOEε2和APOEε4cDNA,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pEGFP-N1-APOEε2及pEGFP-N1-APOEε4的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和测序确定序列及阅读框正确。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APOE敲除鼠神经干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转染APOEε2和ε4的神经干细胞系。采用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APOE的表达。结果APOE敲除鼠NSCs转染6h后发出绿色荧光,48h达到高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率约(40.0±2.3)%,转染pEGFP-N1-APOE的NSCs在筛选至第10天可见细胞克隆形成。经鉴定保持了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保持性,其中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为(32.15±2.61)%,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源性APOEε2及ε4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相应等位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能高效表达目的基因蛋白并保留其干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等位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神经干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朝晖 孙晓川 +1 位作者 郭宗铎 朱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157-2161,共5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大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含量、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探讨SAH后早期大鼠COMT表达变化的意... 目的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大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含量、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探讨SAH后早期大鼠COMT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以视交叉前池单次注血法构建大鼠SAH模型。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SAH后早期各个时相点(SAH后6、12、24、48、72 h)纹状体组织内COMT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相应时相点血浆CA含量。HE染色后测量大鼠相应时相点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大鼠在建模后6 h见COMT mRNA和蛋白表达开始增高(P<0.01),12 h时达到高峰(P<0.01),24 h后开始下降(P<0.01),48 h时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水平(P<0.01),至建模后72 h时接近正常水平(P>0.05)。SAH组大鼠在建模后6 h即见血浆CA含量升高,24 h时达到峰值,24 h后开始下降,至72 h后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水平。SAH组大鼠在建模后12 h基底动脉的管径明显缩小和管壁明显增厚(P<0.01),至建模后24 h最明显(P<0.01)并持续至建模后48 h(P<0.01);建模后72 h,基底动脉的管径和管壁厚度已接近正常大小(P>0.05)。结论实验性SAH可以诱导SAH后早期大鼠纹状体COMT表达增高;SAH后早期CA含量明显升高并伴有CVS发生;SAH后早期CVS和血浆CA含量增高可能与SAH后早期COMT表达增高不够充分和持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大鼠
下载PDF
氢质子MR波谱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估(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海坚 孙晓川 +5 位作者 罗天友 方维东 吕发金 郭宗铎 郑履平 唐文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5185-5188,共4页
背景:目前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和伤情评估上,CT和常规MRI的作用非常有限。目的:验证氢质子MR波谱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临床对照观察,于2002-10/2007-09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背景:目前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和伤情评估上,CT和常规MRI的作用非常有限。目的:验证氢质子MR波谱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临床对照观察,于2002-10/2007-09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放射科完成。对象:纳入63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2组,弥漫性轴索损伤组27例,非弥漫性轴索损伤组36例;再利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择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方法:患者入院后,按常规进行治疗,一旦生命体征和意识情况允许,立即行包括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在内的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并在此同时行氢质子MR波谱检查,氢质子MR波谱检查数据进行后期工作站分析,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核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和磷酸肌酸、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肌醇/肌酸和磷酸肌酸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肌酸和磷酸肌酸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和非弥漫性轴索损伤组相比,弥漫性轴索损伤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核出现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和磷酸肌酸降低及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升高(P<0.05~0.01),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出现肌醇/肌酸和磷酸肌酸及谷氨酰胺/肌酸和磷酸肌酸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弥漫性轴索损伤组出现胼胝体膝部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升高和压部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和磷酸肌酸降低(P<0.01),但变化程度比弥漫性轴索损伤组低。弥漫性轴索损伤组胼胝体膝部的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和伤后原发昏迷时间呈正相关(r=0.824,P<0.01)。结论: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核各氢质子MR波谱指标可作为弥漫性轴索损伤有效的诊断指标。氢质子MR波谱中的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等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伤后组织学的改变,是临床伤情预测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下载PDF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余金辉 朱继 +5 位作者 何朝晖 张晓冬 徐丹 郭宗铎 杨小敏 孙晓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8-295,共8页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高分级[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Ⅳ~Ⅴ级]aSAH住院患者142例,均经头部CT确...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高分级[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Ⅳ~Ⅴ级]aSAH住院患者142例,均经头部CT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经头部CT血管成像或DSA确诊为颅内责任动脉瘤。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42例分为手术治疗组(65例)和保守治疗组(7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伴随症状及并发症,并进行组间比较。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临床资料包括WFNS分级、Fisher分级、瞳孔变化、脑内血肿、脑室内积血、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aSAH伴随症状包括院内再出血、症状性血管痉挛、症状性脑积水、癫痫、肺部感染;治疗相关并发症包括院外再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对手术治疗组患者进行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并对其预后不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手术治疗组年龄、脑室积血比例均小于保守治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4±9)岁比(60±12)岁,t=2.947;55.4%(36/65)比77.9%(60/77),χ^2=8.175;均P<0.01];其余基线资料、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院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症状性血管痉挛、症状性脑积水、癫痫及肺部感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治疗组未并发院外再出血,保守治疗组院外再出血发生率13.0%(10/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脑梗死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组[47.7%(31/65)比19.5%(15/77),χ^2=12.809;16.9%(11/65)比1.3%(1/77),χ^2=11.12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手术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保守治疗组,病死率低于保守治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率:60.0%(39/65)比26.0%(20/77),χ^2=16.803;病死率:27.7%(18/65)比70.1%(54/77),χ^2=25.396;均P<0.01]。(4)高分级aSAH患者手术治疗组中,预后良好者年龄、瞳孔变化比例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2±7)岁比(58±8)岁,t=2.537;28.2%(11/39)比57.7%(15/26),χ^2=5.652;7.7%(3/39)比30.8%(8/26);均P<0.05];不同预后患者其余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以手术治疗患者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将年龄(由低到高)及瞳孔变化(有或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高分级aSAH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7,95%CI:1.006~1.147,P<0.05)。结论相较于保守治疗,高分级aSAH患者行手术治疗在防止院外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方面具有优势,可能增加脑梗死、颅内感染的风险,但总体预后较好。高龄是导致高分级aSAH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破裂 高分级 预后
下载PDF
CTA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 被引量:22
20
作者 黄钦江 郭宗铎 +5 位作者 张晓冬 周孟 孙晓川 吕发金 朱继 何朝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 diment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我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的7... 目的探究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 diment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我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的7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CTA与DSA资料,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差异。结果 DSA诊断动脉瘤177个,CTA诊断动脉瘤175个,以DSA为金标准,CTA正确检出动脉瘤171个,正确检出率96.6%,其中165个诊断正确,正确诊断率96.5%。CTA漏诊动脉瘤6个,误诊动脉瘤10个。结论CTA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均较高,但栓塞手术史、血管痉挛、动脉瘤大小、数目及阅片者经验影响CTA对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临床上有必要将其与DSA检查相结合,避免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CTA D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