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掖市吸毒人员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吉栋 郭宙翔 付亚菲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5年第6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张掖市 吸毒人员 监测资料分析 吸毒人群 河西走廊 感染情况 甘肃省 感染者
下载PDF
甘肃省肃南西水鼠疫疫区首次从灰尾兔体内分离出鼠疫菌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愈佳 胡振义 +1 位作者 马兴荣 郭宙翔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1年第4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鼠疫苗 分离 灰尾兔 甘肃
下载PDF
张掖市农村人群高血压调查及防控策略
3
作者 李愈佳 袁彪 郭宙翔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当前张掖市农村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张掖市高血压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起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临泽县、民... 目的探讨当前张掖市农村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张掖市高血压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起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临泽县、民乐县、山丹县和肃南县的部分农村为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中,再整群抽取35岁以上自然人群共26 168人作为研究对象。经培训合格的人员对调查对象逐一进行血压相关检查及问卷调查,统一填写调查表,获取有效调查表26 168份。结果张掖市高血压部分相关体检项目在性别、年龄、BMI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增大、BMI增大等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增强农村居民的防治意识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 农村人群 高血压 流行状况 防控策略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评估张掖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宙翔 刘东鹏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构建适合张掖市的乘积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预测手足口病发病趋势,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发病时间和报告地区统计的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张掖市手足口病月发病... 目的构建适合张掖市的乘积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预测手足口病发病趋势,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发病时间和报告地区统计的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张掖市手足口病月发病数资料,通过SPSS 26.0软件构建时间序列图,并拟合ARIMA乘积季节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张掖市2022年手足口病的月发病人数进行内部验证,进一步预测2023年1―12月张掖市手足口病月发病人数。结果张掖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呈季节波动的周期性趋势,建立的ARIMA(1,0,1)×(1,1,0)_(12)模型拟合情况较好(R^(2)=0.758),同时该模型残差是白噪声序列(Ljung-Box Q=15,P=0.435),将2022年预测发病人数与实际发病人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际值大部分落在了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内,模型预测基本符合实际发病情况。2023年手足口病预测值最高出现在5月,与2021年和2022年发病主高峰月份近似。结论建立的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张掖市2022年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对于疾病的短期预测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张掖市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积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张掖市 手足口病 时间序列 预测
原文传递
张掖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调查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清 郭宙翔 +3 位作者 崔林 邓世秀 袁彪 李愈佳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6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全面掌握甘肃省张掖市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4─2013年张掖市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报告和专题调查资料。结果 1994─2013年张掖市检出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者由2... 目的全面掌握甘肃省张掖市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4─2013年张掖市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报告和专题调查资料。结果 1994─2013年张掖市检出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者由2个县(区)上升到6个县(区),人群平均感染率从0.90%上升到1.40%;报告新发病例由1个县(区)上升到6个县(区),发病率最低0.08/10万,最高1.92/10万,上升24倍;疫情流行以牧区为主逐步演变为半农半牧区、农区和牧区并重,"稳定控制区"内布鲁氏菌病疫情出现反弹。结论 2007年后,张掖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迅速上升,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应针对不同疫区因地制宜地制订并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防控措施
原文传递
甘肃省张掖市居民伤害死亡现状与损失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宙翔 王清 +2 位作者 钱仁天 屈静 秦亚萱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伤害死亡现状及由此造成的潜在损失,为制定伤害防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伤害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损伤和中毒分类,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析,以卫生经济学方法研究伤害死亡造成...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伤害死亡现状及由此造成的潜在损失,为制定伤害防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伤害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损伤和中毒分类,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析,以卫生经济学方法研究伤害死亡造成的潜在损失。结果 2011—2013年张掖市居民伤害平均死亡率为47.58/10万,占全人群死亡的9.97%,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67.86/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26.44/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56倍,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58,P<0.05);前五位死因为交通事故、自杀、中毒、淹溺、跌倒,交通事故为第一位死因;伤害死亡的平均年龄为43.51岁,占平均寿命75岁的58.01%,死于淹溺的平均死亡年龄最小,为29.46岁;3年居民前五位死因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为46 2 42人年(15 414人年/年)、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为31 480人年(10 493人年/年)、潜在经济损失值(PEL)为76 969万元(25 656万元/年)、校正潜在价值损失年数(CVYPLL)为37 805人年(12 602人年/年),平均每例死亡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AYPLL)为31.31年、潜在工作损失年数为(AWYPLL)为21.31年、潜在经济损失值(APEL)为52.11万元、校正潜在价值损失年数(ACVYPLL)为25.60年;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淹溺造成的AYPLL、AWYPLL、APEL最多,自杀造成的ACVYPLL最多。结论伤害死亡是张掖市居民的主要死因,由于"早死",造成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损失,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减少伤害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因 潜在损失
原文传递
2011年张掖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清 钱仁天 +2 位作者 郭宙翔 甄瑜 万润红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3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居民碘营养状况,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选中的项目县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取5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1所小学8,10岁儿童尿样20份;每个乡随机抽取孕妇、哺乳期妇女尿样各5份测定尿碘。...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居民碘营养状况,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选中的项目县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取5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1所小学8,10岁儿童尿样20份;每个乡随机抽取孕妇、哺乳期妇女尿样各5份测定尿碘。结果共检测8~10岁儿童尿样399份,尿碘中位数为239.91μg/L,〈100μg/L的占4.26%,〉200μg/L占65.91%;检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样198份,尿碘中位数246.58μg/L,〈150μg/L占14.65%,〉300μg/L占37.88%。结论甘肃省张掖市居民碘营养充足,重点人群尿碘过量比例较高,希望通过适当调整盐碘浓度,提高居民碘营养适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营养 尿碘 适宜水平 重点人群
原文传递
2012—2016年张掖市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宙翔 屈静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2012—2016年甘肃省张掖市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张掖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按国际疾病ICD-10分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张掖市居民伤害死亡2 781... 目的了解2012—2016年甘肃省张掖市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张掖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按国际疾病ICD-10分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张掖市居民伤害死亡2 781例,平均死亡率45.81/10万、占总死亡的8.64%,居张掖市全死因第五位,其中,男性死亡率(33.52/10万)高于女性(12.29/10万);居民伤害前五位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跌落、溺水和中毒;居民伤害死亡主要集中在40~69岁年龄组。结论意外伤害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不同伤害特点及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宣传教育,加强人群对伤害危害的预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意外伤害 死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