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D标记在药用菊花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宝均 《北方药学》 2014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药用菊花类型间的遗传关系,为药用菊花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药用菊花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改良SDS方法提取药用菊花的基因组DNA,以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6种药用菊花进行了遗传多样... 目的:探讨药用菊花类型间的遗传关系,为药用菊花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药用菊花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改良SDS方法提取药用菊花的基因组DNA,以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6种药用菊花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从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频率高的2个引物。2个引物共扩增出17个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个,多态性达94%,显示菊花品种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扩增的多态性片段在300~1300bp之间。结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RAPD标记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得出了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RAPD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宝均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在该院的手术条件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53例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按照患者有无高危因素、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组,统计各组患者... 目的探讨在该院的手术条件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53例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按照患者有无高危因素、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组,统计各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比有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了17.28%;无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比无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只提高了0.31%。结论在该院的手术条件下,有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无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可无需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手术预防,切口感染率变化不大,验证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在该院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替加环素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宝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2期85-86,共2页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ICU实施治疗的9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以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ICU实施治疗的9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以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对照组常规实施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效果。结果①观察组[93.75%(45/48)]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36/48)],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4.17%(2/4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6.25%(3/48)]相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的IgA、IgM、IgG、NK细胞等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感染 替加环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抗真菌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郭宝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8期33-35,共3页
目的关于抗真菌药物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同时总结对整体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经过抗真菌药物治疗之后效果不明显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 目的关于抗真菌药物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同时总结对整体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经过抗真菌药物治疗之后效果不明显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经过抗真菌药物治疗之后效果理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抗真菌药物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进行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整体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364例,经过抗真菌药物治疗以后,治疗效果理想的患者308例,占84.62%;对两组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当中存在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31例,占91.18%,用药时间超过10 d的患者33例,占97.06%,而对照组分别为4例和6例,分别占11.76%和17.65%,两组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通过抗真菌药物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进行治疗可以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对于整体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存在粒细胞持续缺乏时间超过1周和用药时间超过10 d,因此临床应用对此情况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伪麻黄碱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5
作者 郭宝均 《北方药学》 2014年第3期8-9,共2页
目的:建立盐酸伪麻黄碱合成过程中所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氯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顶空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为氮气,色谱柱为岛津Rtx-624(30m×0.32mm,1.8μm)毛细管色... 目的:建立盐酸伪麻黄碱合成过程中所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氯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顶空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为氮气,色谱柱为岛津Rtx-624(30m×0.32mm,1.8μm)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40℃保持10min,然后以4℃·min-1的速度升温至100℃,再以10℃·min-1的速度升温至200℃保持3min。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7∶1,以水为溶剂。结果:采用该方法 5种有机溶剂均得到较好的分离与测定,各溶剂线性试验所得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加样回收率在91.1%~105.9%之间。精密度RSD%<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达到盐酸伪麻黄碱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进样法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有机溶剂残留量 盐酸伪麻黄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