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林昌彝与《射鹰楼诗话》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郭小湄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巢湖师专学报》
1999年第1期30-34,共5页
-
-
关键词
林昌彝
《射鹰楼诗话》
清朝
中国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二解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毛庆其
郭小湄
-
出处
《文史哲》
1981年第5期78-80,94,共4页
-
文摘
蒲松龄“孤愤”解蒲松龄是我国十七世纪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封建文人。他后来能够成为作家,并非他的初衷。他象当时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未尝不想一举成名,走科举晋身之道。
-
关键词
十七世纪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中国封建社会
孤愤
遗稿
政治理想
资产阶级
博学多才
异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王国维的关汉卿研究
- 3
-
-
作者
毛庆其
郭小湄
-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9-77,共9页
-
文摘
十三世纪中叶以后,元代杂剧有如特异的奇葩,开放在中国北方的原野。辛勤地培育这种奇葩而又卓有成效的园丁就是关汉卿。元代杂剧和关汉卿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人们一提到元杂剧,就不能不联想到关汉卿,一谈到关汉卿,就不能不论及他在杂剧上的贡献。关汉卿以自己灿烂辉煌的剧作和坚持不懈的戏剧活动,赢得了应有的历史地位,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明代戏剧家贾仲名在为关汉卿写的輓词中,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正是从编剧、表演和戏剧组织活动三个方面肯定了关汉卿的作用。
-
关键词
关汉卿
戏剧家
王国维
二十年
纪念碑
生卒年代
园丁
领袖
知识分子
元代杂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必须正确评价杜甫
- 4
-
-
作者
郭小湄
-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65-71,共7页
-
文摘
近几年来,王、张、江、姚“四人邦”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一方面挥午“封资修”大棒,抹煞一切优秀的古典文学遗产;另一方面则根据捏造的“儒法斗争”公式,歪曲史实,削足适履。“四人邦”对待古典文学遗产的这种民族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给古典文学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四人邦”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的《杜甫的再评论》一文就是一例。对于该文的谬论必须批判,其流毒必须肃清,还杜甫以历史的真面目。
-
关键词
杜甫诗歌
正确评价
忠君思想
古典文学
文学遗产
法家思想
杜诗
封建社会
钱谦益
知识分子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红楼梦》中的“真”与“假”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毛庆其
郭小湄
-
出处
《红楼梦学刊》
1980年第4期41-48,共8页
-
文摘
中国历来小说的作者总要向“列位看官”证明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如何真实可信。讲史的要说明此事出在哪朝哪代,其中人物事件于史有征;言情的也要说明事件出在哪一朝。
-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中国小说史
文艺观点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艺术形式
作品
作者
事件
文艺创作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说“侬”
- 6
-
-
作者
郭小湄
-
出处
《红楼梦学刊》
1979年第1期76-76,共1页
-
文摘
第二十七回注(9)“侬”注文:“古代吴语自称‘我’为‘侬’。林黛玉是苏州人,所以这样用。”这样说似欠严密,因为古诗中,不是苏州人(或写的不是苏州女子)写女子自称时似乎也颇有称“侬”的。吴县农村有一种读音近似“nó”
-
关键词
古吴语
苏州人
林黛玉
女子
回注
古诗
第四声
古代
第二声
农村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