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院时血清CRP与钙水平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璐璐 郭巾瑜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钙水平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溶栓治疗的2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 目的分析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钙水平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溶栓治疗的2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单因素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发生HT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RP与钙水平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心房颤动的例数占比及美国国立卫生卒中量表(NIHSS)评分、CRP水平明显更高,血清钙水平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NIHSS评分、血清钙、CRP水平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钙、CRP水平二者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发生HT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二者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钙、CRP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血管介入术后并发HT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C反应蛋白 钙水平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下载PDF
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红 李瑞娜 郭巾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研究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02—2017-02至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接受降纤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降纤治疗后是否产生出血性转化分为A组(n=28)与B组(n=92),A... 目的研究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02—2017-02至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接受降纤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降纤治疗后是否产生出血性转化分为A组(n=28)与B组(n=92),A组有出血性转化,B组无出血性转化,比较2组临床资料,总结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病史、治疗前空腹血小板、收缩压、低密度蛋白、脉压差及纤维蛋白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NIHSS评分、大面积脑梗死率、皮层梗死率、空腹血糖水平、心源性脑栓塞率及治疗前空腹尿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NIHSS评分、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属于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HSS评分、尿酸值、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心源性脑栓塞及空腹血糖高均为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原因,其中心源性脑栓塞、NIHSS评分高及大面积脑梗死属于出血性转化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降纤 心源性脑栓塞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脑卒中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效果
3
作者 郭巾瑜 李红 孙晓 《临床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01-103,共3页
目的 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5例,单一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 目的 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5例,单一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脑血流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41/45),单一组为75.56%(3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MMSE、MoCA评分高于单一组,hs-CRP、IL-18水平低于单一组,ET-1水平低于单一组,NO水平高于单一组,CBF、CBV水平高于单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CSVD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脑血流灌注情况和内皮血管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依达拉奉 脑小血管病 老年
原文传递
甲钴胺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4
作者 郭巾瑜 张辉 刘璐璐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7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甲钴胺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单一组采用石杉碱甲... 目的:研究甲钴胺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单一组采用石杉碱甲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0.24%,37/41)高于单一组(70.73%,29/41),P<0.05。治疗后,联合组MMSE评分、MoCA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hs-CRP、Hcy、Aβ1-40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5/41)与单一组(9.76%,4/4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有效降低hs-CRP、Hcy、Aβ1-40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甲钴胺 石杉碱甲
原文传递
郑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蕾 赵水长 郭巾瑜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8期53-54,56,共3页
目的了解郑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无偿献血者340 475人份,检出梅毒阳性者共有506份,梅毒阳性率为0.149%。男性无偿献血者195 020人... 目的了解郑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无偿献血者340 475人份,检出梅毒阳性者共有506份,梅毒阳性率为0.149%。男性无偿献血者195 020人份,梅毒阳性数为273人份,阳性率为0.140%;女性无偿献血者145 455人份,阳性数为233人份,阳性率均为0.159%。阳性率男性有递增的趋势。阳性率男女随年龄递增而增加,18~25岁感染率最低,26~30岁阳性率增幅最大。男性31~35岁阳性率呈下降趋势,36~55岁呈现递增趋势。女性26~30岁阳性率增幅比男性较大,女性31~40岁阳性率呈下降趋势,41~45岁女性有增加趋势。结论郑州地区的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较低,属于低危人群;梅毒阳性率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年龄段有显著的差异;献血前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咨询,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梅毒 无偿献血者 抗体
原文传递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巾瑜 刘璐璐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1期3223-3227,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首次...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隔日5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次/2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内酯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MoC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BI指数,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亲环素A(CyPA)、和肽素(CP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流速差值(DVp、DVm),及血液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黏度(PV)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2.0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和m RS评分显著降低(P<0.05),MoC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和BI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m RS、MoCA、SF-36、ADL和BI指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O1、MCP-1、Cy PA、CPP、GFAP、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HO1、MCP-1、CyPA、CPP、GFAP、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Vp、Vm均增高(P<0.05),DVp、DVm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T、WBV、FIB及PV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机体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注射液 巴曲酶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血红素氧合酶1 亲环素A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血清chemerin、omentin-1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巾瑜 李红 张振岭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趋化素(chemerin)、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南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目的:探究血清趋化素(chemerin)、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南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并将其分为轻度组22例,中度组31例,重度组12例;根据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预后,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预后不良组1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非缺血性脑卒中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预后患者的chemerin、omentin-1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体检当日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48 h内及发病第7天的chemerin水平升高,omentin-1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发病48 h内及发病第7天的血清chemerin、omentin-1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发病48 h内及发病第7天的chemerin水平均升高,omentin-1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发病48 h内的检测结果,不同严重程度及不同预后患者发病第7天的chemerin水平均降低,omentin-1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损害严重程度与发病48 h内及发病7 d内的血清chemerin水平均呈正相关(r=0.662、0.810,P<0.05),与血清omentin-1呈负相关(r=-0.745、-0.661,P<0.05);预后与发病48 h内及发病7 d内的血清chemerin水平均呈正相关(r=0.616、0.721,P<0.05),与血清omentin-1呈负相关(r=-0.613、-0.64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与血清chemerin呈正相关,与omentin-1水平呈负相关,检测患者血清chemerin、omentin-1水平可提供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信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素 网膜素-1 缺血性脑卒中 严重程度 预后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及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巾瑜 《临床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及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及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神经及运动功能,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斑块稳定性并降低血液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大面积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稳定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动脉溶栓加导丝机械碎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辉 王著敏 +1 位作者 张振岭 郭巾瑜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加导丝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接受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加导丝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接受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动脉溶栓+导丝机械碎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5)。治疗后3 d、7 d、30 d、90 d,两组入选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90 d,两组入选者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动脉溶栓与导丝机械碎栓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机械碎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