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 被引量:51
1
作者 郭庆法 高新学 +4 位作者 刘强 刘铁山 张成华 董瑞 叶金才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生产上用的主栽品种较少,种质基础狭窄,抗风险能力较弱。解决的关键是在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能够支撑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
关键词 黄淮海夏玉米区 玉米育种 创新
下载PDF
玉米生产机械化对育种策略的定位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庆法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年第17期27-27,共1页
1.玉米育种策略的定位(1)准确把握育种与机械化的新形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机械化的目标。目前国产杂交玉米种基本不适应机械化作业,其主要问题有:植株高大、晚熟、茎杆粗壮、轴粗叶厚、苞叶紧,籽... 1.玉米育种策略的定位(1)准确把握育种与机械化的新形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机械化的目标。目前国产杂交玉米种基本不适应机械化作业,其主要问题有:植株高大、晚熟、茎杆粗壮、轴粗叶厚、苞叶紧,籽粒含水量高,机械收获耗费能源、籽粒易破碎;大多数国产自交系不适合机械去雄,有些品种在种子加工过程中破碎率较高。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机械化 育种策略 定位 籽粒含水量 机械化作业 杂交玉米种 机械收获 加工过程
下载PDF
实施玉米新品种保护的实践与体会
3
作者 郭庆法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5年第6期12-13,共2页
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反映,是促进育种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已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植... 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反映,是促进育种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已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植物育种和种子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使用费 育成 自交系 品系(育种) 预备试验 品种权 植物新品种 新品种保护
下载PDF
高产玉米杂交种鲁单981选育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孟昭东 郭庆法 +5 位作者 汪黎明 刘治先 张发军 丁照华 韩静 张庆伟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4-56,共3页
介绍了优良玉米杂交种鲁单981的选育思路及其过程。结合育种实践,作者提出了玉米雌穗存在有限结实和无限结实犤1犦的观点,强调了玉米有限结实和较高的生物产量对实现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和增强抗逆性的重要性,提出了解决黄淮海区域玉... 介绍了优良玉米杂交种鲁单981的选育思路及其过程。结合育种实践,作者提出了玉米雌穗存在有限结实和无限结实犤1犦的观点,强调了玉米有限结实和较高的生物产量对实现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和增强抗逆性的重要性,提出了解决黄淮海区域玉米育种中高产与早熟之间矛盾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鲁单981” 选育 产量 雌穗 抗逆性
下载PDF
糯玉米杂交育种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孟昭东 韩静 +4 位作者 张发军 郭庆法 汪黎明 刘治先 张庆伟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文就糯玉米杂交育种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使用有限结实和无限结实两个概念对玉米的结实性进行了分类。作者认为 :(1)有限结实习性对玉米的丰产、稳产和糯玉米的外观商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2 )与株高穗位性状一样 ,果穗大小和子... 本文就糯玉米杂交育种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使用有限结实和无限结实两个概念对玉米的结实性进行了分类。作者认为 :(1)有限结实习性对玉米的丰产、稳产和糯玉米的外观商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2 )与株高穗位性状一样 ,果穗大小和子粒大小的一致性是体现各类玉米产量杂种优势的另一重要因素 ,(3)吐丝快、花期协调可保证玉米果穗上子粒间的授粉、发育基本同步 ,从而使同一果穗上子粒间的养分竞争趋于平衡 ,在发育好的果穗上表现为子粒大小基本一致 ,少有小粒、瘪粒存在 ,从而为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以及糯玉米杂交种果穗的外观商品品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有限结实 子粒一致性 育种 杂交育种 玉米
下载PDF
玉米果穗秃尖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孟昭东 张发军 +4 位作者 丁照华 孙琦 汪黎明 郭庆法 王洪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0-285,共6页
【目的】采用秃尖与不秃尖两种结实类型的育种材料分析玉米果穗秃尖性状的遗传特点。【方法】试验以不秃尖类型自交系lx01-3和秃尖类型自交系wx04-1及其F1、F2、BC1、BC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低密度种植以促进植株个体发育,分析各世代群... 【目的】采用秃尖与不秃尖两种结实类型的育种材料分析玉米果穗秃尖性状的遗传特点。【方法】试验以不秃尖类型自交系lx01-3和秃尖类型自交系wx04-1及其F1、F2、BC1、BC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低密度种植以促进植株个体发育,分析各世代群体的果穗秃尖表现。【结果】F1代植株的果穗均为秃尖类型。果穗秃尖与不秃尖类型的分离比例在F2群体中为12.78﹕1,在BC1群体中为2.75﹕1。经卡方测验,符合2对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的遗传特点。SPSS分析表明,F2群体中秃尖类型果穗的秃尖长度性状分布曲线呈明显的偏态分布。【结论】(1)结实类型是由2对存在重叠作用的基因所控制的质量性状。秃尖类型对不秃尖类型为显性;(2)秃尖长度属于存在主效基因作用的数量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秃尖类型 结实习性 显性遗传 重叠作用
下载PDF
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现状及进展分析 被引量:61
7
作者 汪黎明 孙琦 +3 位作者 孟昭东 张发军 丁照华 郭庆法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8,共4页
通过对2002~2003年国家甜玉米、糯玉米区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品质、产量和抗病性上总结了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 甜玉米 糯玉米 育种现状
下载PDF
我国玉米品质现状、问题及发展优质食用玉米对策 被引量:148
8
作者 石德权 郭庆法 +3 位作者 汪黎明 孟昭东 温义昌 郭珍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7,共5页
本文依据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出了我国玉米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即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的阶段。对我国玉米品质现状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食用玉米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玉米品质 食用玉米 发展对策
下载PDF
高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鲁单6006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铁山 高新学 +4 位作者 张成华 董瑞 刘强 叶金才 郭庆法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4,共4页
对78599选系进行系统内改良,选育出优良自交系鲁系3999,并以鲁系3999与招835杂交育成了玉米杂交种鲁单6006。鲁单6006具有抗倒、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我国东华北玉米产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鲁单6006 品种选育
下载PDF
玉米过氧化物酶酶谱编码与品种鉴别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建华 郭庆法 +2 位作者 李霞 韩志景 孟繁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51-253,共3页
基因蛋白质(酶)的合成、生物体间酶系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体之间遗传基础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受不同结构基因的控制构成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样性。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可以判断玉米... 基因蛋白质(酶)的合成、生物体间酶系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体之间遗传基础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受不同结构基因的控制构成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样性。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可以判断玉米杂交种或自交系间遗传基础的相对差异。利用同工酶或电泳技术在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品种鉴别中的利用国内外已有报道,可是对于酶谱的描述则尽限于利用图谱、泳动率和仪器扫描图的分析,前者简便易行但不能显示出体现酶活性的酶带宽度。后者灵敏度高但存在着难以描述和根据这一指标恢复酶谱原形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编码达到方便酶谱比较和描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过氧化物酶 酶谱编码 品种 鉴定
下载PDF
糯玉米杂交种选育和加工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许金芳 贾世锋 +1 位作者 刘志先 郭庆法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4期8-10,共3页
糯玉米(Zea mays Sinesis),是受隐性糯质基因(wxwx)控制的一个突变类型,起源于我国云南境内,籽粒胚乳不透明,呈蜡质状,亦叫蜡质玉米。19世纪初,糯玉米传到欧美,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商业用糯玉米的培育逐步展开,到1946年美国首次糯玉米杂... 糯玉米(Zea mays Sinesis),是受隐性糯质基因(wxwx)控制的一个突变类型,起源于我国云南境内,籽粒胚乳不透明,呈蜡质状,亦叫蜡质玉米。19世纪初,糯玉米传到欧美,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商业用糯玉米的培育逐步展开,到1946年美国首次糯玉米杂交种试种以来,面积稳步增加,近10年来,年产量稳定在3500万吨。我国虽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但育种工作起步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杂种 加工 选择育种
下载PDF
基于荧光SSR标记的玉米自交系遗传结构解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全芳 梁水美 +5 位作者 李燕 刘艳艳 范阳阳 郭庆法 鲁守平 步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31,共13页
利用多重SSR-PCR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本单位自育和引进的25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并以11个归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自交系为参照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5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14个等位基因变异,基因多态性... 利用多重SSR-PCR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本单位自育和引进的25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并以11个归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自交系为参照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5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14个等位基因变异,基因多态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50,每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值为0.44。用UPGMA方法将270份自交系划分成3大类群,进一步进行数值化杂种优势群分析,以明确所用种质资源的杂优类群利用方向,为玉米自交系的有效利用和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加入WTO后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黎明 郭庆法 +4 位作者 张发军 刘铁山 孟昭东 刘治先 丁照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F07期68-69,共2页
加入WTO后对我国的玉米育种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政策引导正确,措施采取得当,机遇将会大于挑战,我国的玉米育种将会以加入WTO为契机得到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 WTO 中国 玉米 影响因素 对策 生产现状 育种技术 种质资源
下载PDF
玉米果穗结实习性遗传特点及其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昭东 李文才 +5 位作者 孙琦 张发军 丁照华 汪黎明 郭庆法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6,共7页
为了探明玉米果穗结实习性的遗传特点,选用有限结实特点的lx01-3和无限结实特点的wx04-1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在3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分析了两亲本自交系及其F1、F2、BC1和BC2植株的果穗结实特性。结果表明,F1代植株的果穗均为无... 为了探明玉米果穗结实习性的遗传特点,选用有限结实特点的lx01-3和无限结实特点的wx04-1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在3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分析了两亲本自交系及其F1、F2、BC1和BC2植株的果穗结实特性。结果表明,F1代植株的果穗均为无限结实类型,无限结实类型为显性;无限结实与有限结实类型的分离比例,在F2群体中符合15∶1,在BC1群体中符合3∶1,表明玉米果穗的结实习性可能是由2对存在重叠作用的基因决定的。利用F2分离群体分组法进行SSR标记分析发现,引物bnlg1601和umc1663扩增的特异产物带与控制结实习性的基因存在密切的连锁关系,进而将控制玉米果穗结实习性的2个基因初步定位于玉米的第3和第8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结实习性 重叠作用 SSR标记
下载PDF
糯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金芳 贾世锋 +2 位作者 郭庆法 刘治先 汪黎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1-13,共3页
本文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二年中研究了38个糯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至关重要,其次是出籽率和灌浆日数,株高、穗位和穗粗对产量作用不大.因此认为,通过对穗粒数和百粒重的选择,有... 本文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二年中研究了38个糯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至关重要,其次是出籽率和灌浆日数,株高、穗位和穗粗对产量作用不大.因此认为,通过对穗粒数和百粒重的选择,有助于高产糯玉米杂交种的培育,加强灌浆期的管理,可以提高单株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农艺性状 通径分析 玉米
下载PDF
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庆成 王忠孝 +1 位作者 杜成贵 郭庆法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6-70,共5页
为搞清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关系,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积、日照时数、叶片光合速率、光合量、呼吸量和收获指数与单株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单株干重分别与当时的单株叶面积、累积日照时数、地上部呼吸量是显著... 为搞清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关系,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积、日照时数、叶片光合速率、光合量、呼吸量和收获指数与单株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单株干重分别与当时的单株叶面积、累积日照时数、地上部呼吸量是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叶片光合速率相关性最差;收获指数与单株籽粒产量相关性最好,吐丝期穗下叶光合量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苗期的栽培措施应有利于扩大叶面积,育种实践中应注重收获指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光合性能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杂交当代子粒体积增大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建革 贾世锋 +3 位作者 郭庆法 刘治先 孟昭东 汪黎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1-14,共4页
在1993年我们发现了多27自交系杂交当代子粒比自交子粒体积明显增大后,1994年采用4个自交系(多27、齐318、齐319、87137)对此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发现,多27×齐318、多27×齐31... 在1993年我们发现了多27自交系杂交当代子粒比自交子粒体积明显增大后,1994年采用4个自交系(多27、齐318、齐319、87137)对此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发现,多27×齐318、多27×齐319、多27×87137杂交当代子粒的平均百粒体积分别比多27自交子粒大4.23ml、4.92ml和3.97ml,成对t检验表明这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它们的F2子粒未发现分离现象。以三系为母本,以多27为父本的杂交当代子粒平均百粒体积与母本自交子粒无显著差别.根据上述情况,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杂交当代 子粒体积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的育种目标及品种选育方法改良 被引量:20
18
作者 汪黎明 郭庆法 +2 位作者 高新学 孟昭东 刘治先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21-24,共4页
分析了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和品种推广情况,提出了本区的育种目标,即超级玉米新品种潜在产量应达到15t/hm2,小面积(1~2hm2)试验超过13.5t/hm2,大面积示范产量应达到12t/hm2;适宜在75 000株/hm2高密度下种植,高抗倒伏,高抗夏播区4... 分析了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和品种推广情况,提出了本区的育种目标,即超级玉米新品种潜在产量应达到15t/hm2,小面积(1~2hm2)试验超过13.5t/hm2,大面积示范产量应达到12t/hm2;适宜在75 000株/hm2高密度下种植,高抗倒伏,高抗夏播区4种以上主要病害;中早熟,能适应黄淮海生态区气候。自交系产量高,夏播区制种产量达到6t/hm2。该区的专用品种选育应以优质饲料玉米品种为主。主要杂种优势群是Reid、塘四平头和温热Ⅰ群,由此组成3个主要杂优模式,Reid×塘四平头、温热Ⅰ×Reid、温热Ⅰ×塘四平头。自交系选育方法上,应通过增加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来提高选择压力,特别要加强对抗倒性状的选择。种质系统改良上,加强黄早四衍生系、478衍生系和温热Ⅰ群自交系的改良,引进春播区优良的340衍生系和Mo17衍生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育种目标 杂种优势群 选育方法改良
下载PDF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鲁玉13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治先 贾世锋 +1 位作者 郭庆法 汪黎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26-630,共5页
山东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当前玉米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总产居第2位;以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为主。但是,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品质差,营养价值低。衡量一种谷物的营养价值,应依据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品质两项指标。一般普通玉米籽粒的蛋白质... 山东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当前玉米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总产居第2位;以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为主。但是,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品质差,营养价值低。衡量一种谷物的营养价值,应依据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品质两项指标。一般普通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为10%左右,低于小麦(13%~14%),高于水稻(7%~9%)。主要是醇溶性胶蛋白(Z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鲁玉13号 育种
下载PDF
山东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治先 郭庆法 +2 位作者 汪黎明 韩静 葛晓轩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文对 1990~ 1999年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以及种质改良创新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种质基本上由Reid、塘四平头、外杂选、Lan 和旅大红骨五大核心种质类群组成 ,种质基础... 本文对 1990~ 1999年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以及种质改良创新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种质基本上由Reid、塘四平头、外杂选、Lan 和旅大红骨五大核心种质类群组成 ,种质基础更趋狭窄。有 6种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但目前利用最多的有Reid×外杂选、Reid×旅大红骨和Reid×塘四平头 3种模式。我省玉米种质的改良和创新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今后玉米种质的改良和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 种质创新 杂交优势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