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规范化培训体系下住院医师科研意识及能力的问卷调查研究
1
作者 许华燕 叶鹏飞 +2 位作者 黄波 谢林均 郭应坤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调查住院医师在培期间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优化规范化培训体系、培养兼具临床及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了中国不同地区19个住培基地192名(双轨制116名,非双轨制76名)在培住院医师,分析... 目的:调查住院医师在培期间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优化规范化培训体系、培养兼具临床及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了中国不同地区19个住培基地192名(双轨制116名,非双轨制76名)在培住院医师,分析不同培养体系下在培住院医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结果:科研意识调查显示,86.21%的双轨制住院医师会自主学习文献,大部分每周有超过1天时间用于科研;而对非双轨制住院医师,仅53.95%会自主学习文献,76.32%每周用于科研时间不足1天。针对科研能力研究,双轨制住院医师中参加科研项目、论文撰写的比例高于非双轨制住院医师,双轨制住院医师知道科研论文结构和如何撰写论文、会使用中英文数据库和进行常规科研统计的比例均高于非双轨制培养住院医师(P<0.05)。92.10%非双轨制住院医师表示愿意参加科研,但大部分非双轨制学生不知道科研方法。结论:不同培养体系的住院医师其科研意识和能力存在差异,双轨制住院医师科研能力高于非双轨制住院医师,非双轨制住院医师具有较高的科研意愿,但缺乏科研方法及科研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科研意识 科研能力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体模辅助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儿科影像技术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蓉 陶杨思益 +4 位作者 谢林均 闫雪秋 李轶 郭应坤 许华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体模辅助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儿科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及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7月—2021年7月,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20名在读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体模辅助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儿科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及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7月—2021年7月,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20名在读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体模辅助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理论、实践技能考核、自我评价以及不记名调查问卷等形式评估两种教学法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基础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及临床应变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课后的自我评价中专业认知高于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重复进行理论知识考核,试验组分值提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模辅助情景模拟教学法优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采用体模辅助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儿科放射科技师规范化培训在理论知识掌握、设备操作规范及临床应变能力有明显提升,并且记忆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法 放射科 影像技术 儿童 技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评价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宇 杨志刚 +3 位作者 郭应坤 李媛 石睿 王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1期75-78,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能够引起患者心肌梗死和心原性死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目前多种影像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以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判断患者预后。本文就目前冠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能够引起患者心肌梗死和心原性死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目前多种影像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以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判断患者预后。本文就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影像学检查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肌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婷 郭应坤 +1 位作者 许华燕 蔡晓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196,202,共6页
MRI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无创地可视化肌肉形态特征及病理改变,已成为目前肌肉疾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之一。多模态MRI能为肌肉疾病诊断、疗效动态评估、预后预测提供丰富的影像生物标志物。同时,磁共振新技... MRI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无创地可视化肌肉形态特征及病理改变,已成为目前肌肉疾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之一。多模态MRI能为肌肉疾病诊断、疗效动态评估、预后预测提供丰富的影像生物标志物。同时,磁共振新技术不断发展,肌肉脂肪替代及水肿等组织特征定量评估方法逐步应用于临床,为肌病临床精准诊断提供新方法。按照临床诊断思路,通常肌病根据肌无力类型可分为六种类型。本文主要根据临床诊断思路,总结不同类型肌病的磁共振表现,并针对磁共振技术在具有选择性受累肌病的组织特征刻画及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病 肌营养不良 先天性肌病 肌无力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许可 郭应坤 许华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59,共6页
心肌病是目前导致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种准确且高度可重复的技术,其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成像(late gad... 心肌病是目前导致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种准确且高度可重复的技术,其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d, LGE)在诊断和临床治疗DMD心肌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T1 mapping、T2mapping、特征追踪等新技术在DMD心肌病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DMD的CMR研究广泛地分析了心脏受累的模式,但尚未确定心脏受损随时间的演变以及CMR对超声心动图的附加价值及相关结果的预后意义。因此,笔者拟对DMD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及CMR在DMD心肌病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MD患者心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定量评估及危险分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 T2 mapping 延迟强化 特征追踪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应坤 杨志刚 +1 位作者 张梅 余建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 ,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5例 ,髓性脂肪瘤 4例 ,淋巴瘤 3例 ,囊肿、神经鞘瘤各 2例以及神... 目的 探讨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 ,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5例 ,髓性脂肪瘤 4例 ,淋巴瘤 3例 ,囊肿、神经鞘瘤各 2例以及神经节母细胞瘤、畸胎瘤各 1例。在CT图像上 ,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 ,1例有点状钙化。髓性脂肪瘤为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淋巴瘤为软组织密度肿块。良性神经鞘瘤为软组织肿块 ,有囊变及钙化 ;恶性神经鞘瘤也为软组织肿块 ,内见坏死区 ,伴淋巴结转移。囊肿呈水样密度 ,壁薄光整 ,1例有囊壁钙化。神经节母细胞瘤为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 ,内见坏死灶 ,伴周围淋巴结肿大。畸胎瘤为含钙化、脂肪及软组织成分的肿块。结论 CT可揭示肾上腺少见肿瘤的病理基础 ,它们存在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 ,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 少见肿瘤 软组织肿块 肾上腺 病理基础 CT表现 神经节 囊壁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小腺瘤的CT表现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应坤 杨志刚 +2 位作者 张梅 余建群 韩新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小腺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小腺瘤 (≤ 3 .0cm)CT表现并评价其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44例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 9例 ,...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小腺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小腺瘤 (≤ 3 .0cm)CT表现并评价其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44例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 9例 ,其中≤ 2 .0cm的 2 2例 ( 75 .9% ) ,皮质醇增多症 13例 ,其中 2 .1~ 3 .0cm的 11例 ( 11/13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表现为均匀脂质低密度 2 0例 ( 69.0 % ) ,皮质醇增多症中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和均匀软组织密度共 10例 ( 10 /13 )。病理发现CT为脂质密度的腺瘤含较多的透明细胞 ,而软组织密度的腺瘤含较多的颗粒细胞。结论 :肾上腺皮质小腺瘤的CT表现特征与其临床和病理改变有一定关系性。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小腺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小腺瘤 (≤ 3 .0cm)CT表现并评价其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44例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 9例 ,其中≤ 2 .0cm的 2 2例 ( 75 .9% ) ,皮质醇增多症 13例 ,其中 2 .1~ 3 .0cm的 11例 ( 11/13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表现为均匀脂质低密度 2 0例 ( 69.0 % ) ,皮质醇增多症中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和均匀软组织密度共 10例 ( 10 /13 )。病理发现CT为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小腺瘤 CT表现 病理学 肿瘤 病例资料
下载PDF
右心室功能的无创影像学评价方法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应坤 杨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1期78-81,共4页
正确评测右心室功能参数对于可导致右心室损害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至关重要。右心室几何形态复杂,传统影像学方法很难精确测量右心室功能参数,尤其对于右心室扩张和形态异常的患者。随着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CT及新的MRI序... 正确评测右心室功能参数对于可导致右心室损害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至关重要。右心室几何形态复杂,传统影像学方法很难精确测量右心室功能参数,尤其对于右心室扩张和形态异常的患者。随着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CT及新的MRI序列的出现并在心脏形态和功能评价中的广泛应用,右心室功能无创影像学评价逐渐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伴磨玻璃样影的周围型肺小腺癌的影像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应坤 杨志刚 余建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肺癌 病理学研究 周围型 腺癌 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 常见 影像 检测手段
下载PDF
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恩森 杨志刚 +3 位作者 李媛 郭应坤 余建群 邓渝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3-907,共5页
探讨肺内单发性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通过回顾性分析51例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39例单发性肺癌空洞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表现,对空洞及邻近结构的CT征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结核空洞好发于上叶和... 探讨肺内单发性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通过回顾性分析51例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39例单发性肺癌空洞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表现,对空洞及邻近结构的CT征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结核空洞好发于上叶和下叶背段,且以洞壁钙化、边缘光滑整齐和卫星灶、病变周围炎、淋巴结钙化及病变较小、空洞壁较薄为多见,而肺癌空洞好发部位无明显特点,以壁结节、偏心空洞、深分叶、粗短毛刺和淋巴结肿大无钙化、血管集束征及病变较大、空洞壁较厚为多见。因此得出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成像特点,可以详细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从而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性肺空洞 结核 恶性肿瘤 对照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媛 杨志刚 +2 位作者 闵鹏秋 郭应坤 余建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明确结核与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淋巴结结核20例和淋巴瘤35例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观察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类型和优势解剖分布。结果95%结核性淋巴结增大呈... 目的明确结核与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淋巴结结核20例和淋巴瘤35例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观察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类型和优势解剖分布。结果95%结核性淋巴结增大呈环状强化,而环状强化在淋巴瘤仅占17.2%。70%结核性淋巴结增大形成“多房样”征象,仅8.6%淋巴瘤增大淋巴结有“多房样”征象。82.9%淋巴瘤呈均匀强化,而均匀强化在结核仅占5%。结核和淋巴瘤更多累及肠系膜、门腔间隙、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和腹主动脉周围上部淋巴结。环状强化特征对诊断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2.9%、87.3%、76%%和96.7%;结合均匀强化和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受累指标对诊断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95%、87.3%、96.7%和76%。结论结核与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类型及优势解剖分布有差异,据此可鉴别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淋巴结 结核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强化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志刚 李媛 +3 位作者 闵鹏秋 余建群 郭应坤 周翔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7-930,共4页
目的 观察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 回顾性观察46例腹部淋巴结结核(其中血行播散型13例、非血行播散型33 例)的CT强化表现(病灶大小、形态、强化类型)及其解剖分布。血行播散... 目的 观察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 回顾性观察46例腹部淋巴结结核(其中血行播散型13例、非血行播散型33 例)的CT强化表现(病灶大小、形态、强化类型)及其解剖分布。血行播散型结核合并有肺部粟粒型肺结核。结果 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常优势地累及网膜、肠系膜、胰周及腹主动脉周围上部淋巴结, 但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受累常见于血行播散型结核(69.2%),而少见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6.1%,P<0.01)。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淋巴结CT强化特征无差别,97%病例淋巴结增大呈周边强化,常伴“多房样”征象。结合上述CT征象,诊断腹部淋巴结结核的正确率90%,敏感度93%,特异度89%。全部血行播散型病例肝脏、脾脏增大,肝脏多数呈均匀密度,而脾脏有散在低密度灶,46%血行播散型病例肾脏有低密度灶。结论 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累及腹部淋巴结及淋巴结外器官存在一定的优势解剖分布,这与淋巴结结核的感染途径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纵隔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媛 杨志刚 +4 位作者 郭应坤 余建群 卢春燕 白红利 朱培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5-1049,共5页
通过对3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纵隔恶性淋巴瘤患者(包括9例何杰金氏病和2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纵隔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在多层螺旋CT强化图像上观察所有病例增大淋巴结的大... 通过对3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纵隔恶性淋巴瘤患者(包括9例何杰金氏病和2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纵隔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在多层螺旋CT强化图像上观察所有病例增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强化特征,并结合美国胸科协会(ATS)纵隔淋巴结的解剖分区,明确其优势解剖分布。结果表明,31例患者中增大的淋巴结均呈圆形或类圆形,72.7%HD和88.9%NHL淋巴结增大呈普遍均匀强化密度,27.3%HD和11.1%NHL呈部分均匀强化合并坏死密度。HD常优势地累及2R(77.8%)、3(55.6%)、4R(88.9%)、4L(55.6%)、5(66.7%)、6(55.6%)、7(66.7%)及10R(55.6%)等区域;而NHL则常优势地累及2R(68.2%)、3(54.5%)、4R(59.1%)、4L(50%)、5(54.5%)、6(54.5%)、7(54.5%)及8(50%)等区域。同时心包(19.4%)、胸膜(19.4%)、大血管(6.4%)、肺(6.4%)、胸壁(3.2%)及乳腺(3.2%)等结外器官也受累。提示纵隔恶性淋巴瘤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并存在优势解剖分布,可为临床诊断和分期提供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解剖学 美国胸科协会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表现特征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媛 杨志刚 +2 位作者 闵鹏秋 郭应坤 余建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 讨论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 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 32例,其中霍奇金病(HD)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6例。在增强多层螺旋CT图像上,观察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优...  目的 讨论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 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 32例,其中霍奇金病(HD)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6例。在增强多层螺旋CT图像上,观察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优势解剖分布。结果 83. 3%HD和 80. 8% NHL淋巴结增大呈普遍均匀强化密度, 16. 7%HD和 19.2%NHL呈均匀强化合并坏死密度。HD和NHL均主要累及小网膜(60. 9% )、胰腺周围 (59. 4% )、腹主动脉周围上部 (93.8% )及下部(78. 1% )淋巴结。HD和NHL常同时累及 2个部位以上的淋巴结。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特征可揭示恶性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淋巴瘤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多层螺旋CT胸部检查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真林 杨志刚 +4 位作者 郭应坤 余建群 李媛 陈宪 谈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8-860,共3页
目的评价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螺旋CT(MSCT)胸部扫描剂量的程度,以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受检者随机等分成两组(管电流调制组和管电流恒定组)。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毫安秒(mAs)。图... 目的评价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螺旋CT(MSCT)胸部扫描剂量的程度,以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受检者随机等分成两组(管电流调制组和管电流恒定组)。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毫安秒(mAs)。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进行评判,并记录评价结果。数据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管电流调制组有效mAs为(87.69±2.74)mAs,较恒定组(100mAs)降低约12%(P<0.001)。管电流调制组CTDIw(6.16±0.23mGy),明显低于恒定组(7.0mGy)(P<0.001)。管电流调制组DLP(202.03±18.27mGy·cm)约为恒定组(230.13mGy·cm)的87.7%(P<0.001)。相同扫描条件和图像后处理方式下,管电流调制组的图像质量不仅未降低,而且还可选择性地改善(P>0.05)。结论管电流调制技术可有效降低CT剂量,并不牺牲图像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流调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恩森 杨志刚 +4 位作者 冯元春 张立 贺勇 郭应坤 钱玲玲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1-1314,1318,共5页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2006年7月--2007年5月在我院因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而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4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及同期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2006年7月--2007年5月在我院因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而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4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及同期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进行随访的21例患者共34个支架的影像资料,评估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中诊断价值。结果发现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估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11%、95.64%和94.97%。64层螺旋CT评价支架通畅23个(67.65%),支架轻度狭窄8例(23.53%),重度狭窄3例(8.83%)。因此,利用64层螺旋CT可以准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管腔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支架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恩森 杨志刚 +3 位作者 张立 贺勇 郭应坤 董志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的4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SCA作对照,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的4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SCA作对照,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其中46例图像(93.88%,46/49)达到诊断标准,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50%、50%~75%、≥75%狭窄性病变敏感性分别为54.88%、47.50%、93.15%,特异性分别为99.42%、95.68%、97.13%。64层螺旋CT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量化分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1,P〈0.01)。结论64层螺旋CTA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恩森 杨志刚 +3 位作者 郭应坤 张笑春 孙家瑜 王瑞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8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统计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率,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的CT表现。结果85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8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统计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率,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的CT表现。结果852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8例,检出率为0.9%。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3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3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冠状动脉瘤1例。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畸形的存在以及相互间的解剖关系,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的早期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畸形
下载PDF
肾上腺原发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瑜萍 杨志刚 +4 位作者 郭应坤 李媛 马恩森 张笑春 张红英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原发性肿瘤的M R I表现特征与病理学基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35例,观察其M R I表现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并评价其关系。结果皮质腺瘤表现为信号均匀的较小软组织肿块,病理上肿瘤均质,细... 目的探讨肾上腺原发性肿瘤的M R I表现特征与病理学基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35例,观察其M R I表现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并评价其关系。结果皮质腺瘤表现为信号均匀的较小软组织肿块,病理上肿瘤均质,细胞富含类脂质。嗜铬细胞瘤表现为明显强化的信号不均匀软组织肿块,病理上肿瘤富含血管,多见坏死囊变。髓脂瘤表现为均匀、各序列高信号的肿块,病理上肿瘤含大量脂肪成分。皮质腺癌表现为周界不清的信号不均匀肿块,病理上肿瘤血管丰富,见出血坏死灶,有血管包膜浸润。节细胞神经瘤表现为信号不均的软组织肿块,病理上肿瘤神经细胞和纤维交织呈束状,见坏死囊变灶。浆细胞肉瘤为周界不清的不均匀信号软组织肿块,病理上瘤体由浆细胞构成,间质富含血管,见坏死灶。结论肾上腺原发肿瘤的M R I表现特征与其病理改变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核磁共振 病理学
下载PDF
正常心脏二尖瓣64层螺旋CT表现特征与心动周期时相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笑春 杨志刚 +3 位作者 李媛 郭应坤 董志辉 李真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正常二尖瓣在心动周期中形态和功能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40名心脏正常的成人行64层螺旋CT扫描,重建心动周期10个时相,观察和分析各时相容积再现技术(VRT)二尖瓣的形态,在各时相心脏平行长轴和短轴位上测量二尖瓣...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正常二尖瓣在心动周期中形态和功能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40名心脏正常的成人行64层螺旋CT扫描,重建心动周期10个时相,观察和分析各时相容积再现技术(VRT)二尖瓣的形态,在各时相心脏平行长轴和短轴位上测量二尖瓣环直径和面积、二尖瓣开口直径和面积、以及二尖瓣前、后瓣的开放角度。结果二尖瓣环最大直径和面积、二尖瓣口最大直径和面积及最大前、后瓣开放角度分别为(29.3±3.5)mm和(962.8±149.3)mm2、(36.5±7.3)mm和(647.0±162.3)mm2、(68.3±5.6)°和(55.9±5.4)°,均见于舒张晚期。二尖瓣环最小直径和面积及前、后瓣开放角度见于收缩中期,分别为(9.8±1.7)mm和(76.2±27.3)mm2、(11.5±2.8)°和(9.6±2.8)°。结论64层螺旋CT可动态显示心动周期不同时相二尖瓣的形态特征及定量测量二尖瓣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二尖瓣 心动周期 64层螺旋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