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非妊娠性绒毛膜上皮癌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建毅 赵丹 +3 位作者 钟春龙 徐纪文 郑彦 罗其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非妊娠性绒毛膜上皮癌的相关临床问题。方法分析2例不同来源的男性绒癌患者的临床和手术后随访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在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绒癌,查血β-HCG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病情迅速恶化死亡;1例在术后接受了进一步放疗,随访... 目的探讨非妊娠性绒毛膜上皮癌的相关临床问题。方法分析2例不同来源的男性绒癌患者的临床和手术后随访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在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绒癌,查血β-HCG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病情迅速恶化死亡;1例在术后接受了进一步放疗,随访半年情况良好。结论非妊娠性绒癌是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常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HCG对疾病的诊断和观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妊娠性绒癌 人绒毛膜促性腺生长激素 诊断
下载PDF
男性绒癌伴多处转移一例报道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建毅 钟春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16,共2页
关键词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转移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神经损伤体外模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建毅 钟春龙 江基尧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68-171,共4页
国内外学者针对创伤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索神经保护策略。作为在体模型的有益补充,体外模型使研究人员可更精确地研究神经损伤的机制以及神经损伤后急性期的细胞内事件并探索可能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 国内外学者针对创伤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索神经保护策略。作为在体模型的有益补充,体外模型使研究人员可更精确地研究神经损伤的机制以及神经损伤后急性期的细胞内事件并探索可能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较常用神经细胞机械损伤体外模型和细胞培养系统,并介绍其方法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体外模型 机械性损伤
下载PDF
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克勤 钟春龙 +5 位作者 张风江 郭建毅 郑彦 王勇 江基尧 罗其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9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岩乙状窦前入路的微创化改良技术操作方法及其优点。方法根据Fukushima观点对传统经岩乙状窦前入路进行微创化改良,并在15例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双侧分别随机模拟传统经岩乙状窦前入路和改良入路,并进行解剖学比较研究。结果... 目的探讨经岩乙状窦前入路的微创化改良技术操作方法及其优点。方法根据Fukushima观点对传统经岩乙状窦前入路进行微创化改良,并在15例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双侧分别随机模拟传统经岩乙状窦前入路和改良入路,并进行解剖学比较研究。结果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手术中,只需磨除少量的岩骨后部骨质,显露乙状窦前方4mm的硬膜区,切开硬膜和小脑幕即可充分显露岩斜区,且其颞枕骨窗面积较传统入路显著缩小(P<0.05),但两者手术最大视角和操作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较传统入路更简便、安全、微创,是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较佳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 乙状窦前入路 改良 解剖学
下载PDF
大鼠海马胶质细胞培养牵张损伤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郭建毅 钟春龙 +3 位作者 张风江 范东 江基尧 罗其中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海马胶质细胞培养牵张损伤模型。方法提取出生时间24h到48h的SD大鼠海马组织行星形胶质细胞培养,采用CICⅡ型细胞损伤装置、根据Ellis方法建立改良的大鼠海马胶质细胞体外牵张损伤模型,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级。对照组不... 目的建立大鼠海马胶质细胞培养牵张损伤模型。方法提取出生时间24h到48h的SD大鼠海马组织行星形胶质细胞培养,采用CICⅡ型细胞损伤装置、根据Ellis方法建立改良的大鼠海马胶质细胞体外牵张损伤模型,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级。对照组不予损伤。分别在2h和24h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并通过碘化丙啶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损伤情况。结果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释放量随着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PrI红染细胞数随着牵张损伤的程度增高而增加。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牵张损伤模型使用方便,可重复性好,适于进行神经细胞机械性体外损伤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牵张损伤 细胞培养 体外模型
原文传递
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及功能保护 被引量:17
6
作者 钟春龙 郑彦 +5 位作者 徐巳奕 郭建毅 张风江 王勇 江基尧 罗其中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索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策略及功能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病例。其中传统颞瓣开颅经皮质入路34例;翼点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19例;直切口小骨窗开颅12例。结果血肿完全清... 目的探索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策略及功能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病例。其中传统颞瓣开颅经皮质入路34例;翼点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19例;直切口小骨窗开颅12例。结果血肿完全清除19例,近全清除31例,大部清除13例,再出血后两次手术清除2例。随访6个月~2年,GOS评分优18例,轻残29例,重残12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结论应根据术前病情分级、血肿CT分型、患者年龄等因素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中微侵袭操作、充分减压以及重要血管保护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左侧 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腰穿放液试验在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巳奕 郑彦 +5 位作者 钟春龙 张风江 郭建毅 崔振文 江基尧 罗其中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评价腰穿放液试验在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期间入选的60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病人先行腰穿放液试验,5天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腰穿放液前、放液后24h及分流术后1周... 目的评价腰穿放液试验在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期间入选的60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病人先行腰穿放液试验,5天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腰穿放液前、放液后24h及分流术后1周分别对病人"三联征"进行定量评估,并通过筛检试验统计方法分析腰穿放液试验预测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手术的有效性。结果腰穿放液试验阳性36例,行分流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35例,1例未改善;腰穿放液试验阴性24例,分流术后改善8例,16例未改善。提示分流手术总有效率71.7%;腰穿放液试验对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手术的灵敏度为81.4%,特异度94.1%,阳性预测率97.2%,阴性预测率66.7%。结论正常压力脑积水术前腰穿放液试验阳性者分流手术可望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压力脑积水 腰穿放液试验 分流术 预后评估 筛检试验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风江 钟春龙 +5 位作者 郑彦 郭建毅 范东东 王勇 江基尧 罗其中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并初步确定造成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并初步确定造成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同时术中实时行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观察MD-OC反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且均为动脉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31例(54.4%),小脑后下动脉(PICA)14例(24.6%),椎动脉(VA)3例(5.3%),复合型压迫9例(15.8%)。至手术结束时有49例MD-OC反应消失,经随访42例临床痊愈,6例症状减轻,1例复发;另有8例手术结束时MD-OC反应仍未消失,经随访3例临床痊愈,5例无效或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完善的术前评估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中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有助于判断手术预后并显著提高减压手术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电生理监测 面肌诱发肌电图 MD-OC反应
原文传递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在改善AECOPD患者二氧化碳潴留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21
9
作者 谷金 杜斌 +2 位作者 宋春华 杜玉红 郭建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967-971,共5页
目的: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已广泛应用于缺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本研究分析了HFNC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观察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住我院呼吸科和重症医学... 目的: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已广泛应用于缺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本研究分析了HFNC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观察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住我院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诊断为AECOPD且合并有中度II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PaO_(2)/Fi O2<200 mm Hg,PaCO_(2)>45 mm Hg,pH7.25~7.35)的患者4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22例患者采纳无创正压通气(NIV)技术治疗,实验组22例患者予以HFNC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失败改为有创通气、28天死亡率)、血气分析对比血pH、PaCO_(2)、PaO_(2)。结果:HFNC组患者(22例,平均年龄73岁,男性占63.6%)同NIV组患者(22例,平均年龄77岁,男性占54.5%)相比,血pH、PaCO_(2)、PaO_(2)等血气分析指标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失败率分别为22.7%(5/22)和27.2%(6/22),P=0.857。28天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HFNC组为13.6%,NIV组为18.2%,P=0.845)。结论: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中,HFNC在改善氧合缓解CO2潴留方面具有同NIV相似的效应,因其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耐受性,可成为NIV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吸氧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