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语“鲤”字所蕴含的古音讯息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必之 《辞书研究》 2022年第1期69-77,共9页
文章通过音韵比较,指出闽语“鲤”字的读音(如厦门/tai^(6)/、建瓯/ti^(9)/、石陂/di^(5)/、永安/ti^(4)/)包含了若干中古以前的讯息。具体来说,闽语这个词的声母读舌龈塞音而不读流音,指向早期汉语的复辅音声母;而韵母则反映了之韵、... 文章通过音韵比较,指出闽语“鲤”字的读音(如厦门/tai^(6)/、建瓯/ti^(9)/、石陂/di^(5)/、永安/ti^(4)/)包含了若干中古以前的讯息。具体来说,闽语这个词的声母读舌龈塞音而不读流音,指向早期汉语的复辅音声母;而韵母则反映了之韵、咍韵未分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 音韵比较 上古音 来母 之韵
下载PDF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检视闽南语复合词中的文白变异
2
作者 郭必之 钟蔚苹 《语言学论丛》 2023年第1期57-65,共9页
闽南语部分复合词其中一个或两个语素容许文白异读范围内的变异,如厦门话“树林”/ts^(h)iu6 na2/(/na2/为“林”的白读,/lim2/为文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切入,以汕头闽南语为例,说明相关变异现象和受访者的年龄、教育程度都有一... 闽南语部分复合词其中一个或两个语素容许文白异读范围内的变异,如厦门话“树林”/ts^(h)iu6 na2/(/na2/为“林”的白读,/lim2/为文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切入,以汕头闽南语为例,说明相关变异现象和受访者的年龄、教育程度都有一定的关系。就一般的情况来说,受访者的年纪越大,越有机会在变异中采用文读形式;相反,受访者的年纪越小,变异中选择白读形式的机会也越多。至于教育程度高的受访者,面对变异时倾向于文读形式;教育程度低的受访者,选取白读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他闽南语(如厦门话、台湾地区话)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也尝试对一些反例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语 文白异读 变异 构词 社会语言学
原文传递
粤语“阳入对转”词的底层来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必之 钱志安 邹嘉彦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60,共10页
早期壮侗语和苗瑶语,因方言的差异,一些词的辅音韵尾变为相应的鼻音韵尾(或相反)。粤语有一批具"阳入对转"关系的词语,可能与壮侗、苗瑶底层有关。
关键词 粤语 苗瑶语 壮侗语 韵尾 方言 鼻音 辅音 词语
原文传递
从南宁粤语的状貌词看汉语方言与民族语言的接触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必之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4,共9页
"状貌词"是一种以声音模仿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等的特殊语类。南宁粤语状貌词非常丰富,具有较明显的语法功能,甚至还反映了汉语方言罕见的"元音象义"现象。本文比较南宁粤语和壮侗语在状貌词方面的特点,解释南... "状貌词"是一种以声音模仿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等的特殊语类。南宁粤语状貌词非常丰富,具有较明显的语法功能,甚至还反映了汉语方言罕见的"元音象义"现象。本文比较南宁粤语和壮侗语在状貌词方面的特点,解释南宁粤语状貌词特点的形成,揭示相关现象对语言接触研究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状貌词 粤语 南宁 民族语言 语法功能 语言接触 壮侗语
原文传递
方言地理和方言分区可以接合吗?——读项梦冰、曹晖编著《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必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4-157,共4页
关键词 汉语方言学 方言分区 地理学 学术氛围 《切韵》
原文传递
邵武话动态助词“度”的来源——兼论邵武话和闽语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必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6,共7页
本文通过考察邵武话动态助词"度"的来源和性质,解释了:(一)"度"和"过"在古汉语里的关系;(二)"度"在邵武话里演变为动态助词而大部分汉语方言却没有这种用法的原因;(三)邵武话和闽语在历史上的... 本文通过考察邵武话动态助词"度"的来源和性质,解释了:(一)"度"和"过"在古汉语里的关系;(二)"度"在邵武话里演变为动态助词而大部分汉语方言却没有这种用法的原因;(三)邵武话和闽语在历史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武话 闽语 语法化 动态助词 “度”
原文传递
早期马尼拉闽南语的系属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必之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2期380-393,66,共15页
所谓'早期马尼拉闽南语'(Early Manila Hokkien,简称EMH),是指十七世纪初菲律宾马尼拉地区华侨所说的闽南语。这种闽南语的片段曾经被当时驻菲的天主教传教士记录下来。其中一份最有名的文献,是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 所谓'早期马尼拉闽南语'(Early Manila Hokkien,简称EMH),是指十七世纪初菲律宾马尼拉地区华侨所说的闽南语。这种闽南语的片段曾经被当时驻菲的天主教传教士记录下来。其中一份最有名的文献,是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韩可龙(Kloter2011)把该书翻译为英语并做了精心的校订,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本文以'原始闽南语'(Proto-South Min)为出发点,全面检视Arte的音韵系统,试图厘清它所反映的EMH系属问题。比较证明:EMH和'闽南语南支福建小支'共享为数不少的音韵创新,因此把EMH归到那个小支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福建小支'的成员包括漳州话、大田话和龙岩话等。另一方面,EMH并非完全没有混杂的成分,这可由若干罕见于'福建小支'的音变,以及个别含'闽南语北支'特点的拼写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语 漳州话 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 菲律宾 马尼拉 方言系属
原文传递
论段玉裁对《说文》斤声诸字归部的处理——兼论“合韵”与“音转”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必之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0年第1期301-311,共11页
一、引言《说文解字》(以下或简称《说文》)收録了二十个从斤得声的字(包括重文和新附字)。大徐本《说文》'斤'字作'举欣切',段玉裁(1735~1815)《说文解字注》(以下或简称段《注》)把它归入第十三部(文部)中,其他从斤... 一、引言《说文解字》(以下或简称《说文》)收録了二十个从斤得声的字(包括重文和新附字)。大徐本《说文》'斤'字作'举欣切',段玉裁(1735~1815)《说文解字注》(以下或简称段《注》)把它归入第十三部(文部)中,其他从斤得声的字也属于第十三部。乍看起来,好像没有问题。事实上,这二十个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中古属欣、焮、隐等韵,自古至今都收[-n]尾,如'昕''忻''靳''芹'等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本 中古 诸字 微韵 重文 归部 附字 文部
原文传递
原始粤语怎么样表达动作/状态的完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必之 《东方语言学》 2015年第1期30-39,共10页
以往大部分汉语方言历史语法的研究,都是在早期口语文献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文从纯粹方言比较的角度出发,尝试为原始粤语(所有现代粤语方言被推定的祖先语)拟构其表动作/状态完成的形式。结果表明:原始粤语用动相补语'了'去表达... 以往大部分汉语方言历史语法的研究,都是在早期口语文献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文从纯粹方言比较的角度出发,尝试为原始粤语(所有现代粤语方言被推定的祖先语)拟构其表动作/状态完成的形式。结果表明:原始粤语用动相补语'了'去表达动作/状态的完成,其出现的格式为[V-了PC-O]。'了'在原始粤语阶段里还没语法化为成熟的体助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语 粤语 语法拟构
原文传递
香港粤语两种差比句的交替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双庆 郭必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238,共7页
本文讨论香港粤语两种差比句句式"过字句"和"比字句"交替的机制。早期的文献反映粤语本来只有"过字句"一种形式。但随着书面语和普通话的普及,"比字句"也慢慢在香港粤语中流行起来。本文发现,&... 本文讨论香港粤语两种差比句句式"过字句"和"比字句"交替的机制。早期的文献反映粤语本来只有"过字句"一种形式。但随着书面语和普通话的普及,"比字句"也慢慢在香港粤语中流行起来。本文发现,"比字句"是循"过字句"四个表达能力较弱的缺口进占香港粤语比较句的地盘的。但"过字句"本身也有若干用法难用"比字句"表达。这造成了"比字句"和"过字句"互相竞争的局面。此外,本文也谈到两种句式在混合和分工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粤语 差比句 交替 表达能力 字句 普通话 书面语 比较句 句式
原文传递
廉江粤语“来/去”的语法化与功能趋近现象 被引量:20
11
作者 林华勇 郭必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6-525,共10页
粤西廉江粤语的反方向趋向动词"来"和"去"都发生了语法化。除作动相补语和假位可能补语,"来/去"还分别有体貌助词和语气助词的用法。从趋向动词到补语再到语气助词,"来/去"的语义逐渐虚化,功... 粤西廉江粤语的反方向趋向动词"来"和"去"都发生了语法化。除作动相补语和假位可能补语,"来/去"还分别有体貌助词和语气助词的用法。从趋向动词到补语再到语气助词,"来/去"的语义逐渐虚化,功能也逐步趋近,到语气助词表达传信情态时,两者大多数时候还可以互换。这是"来/去"的趋向义逐步消退、泛化后进一步主观化,导致功能趋近现象的产生。与"去"不同,"来"还有表示"近过去"和判断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江粤语 趋向动词 “来/去” 语法化 功能趋近
原文传递
从石陂话“水类字”看南部吴语对闽北方言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双庆 郭必之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3-197,共5页
“深”、“鼠”、“碎”、“水”、“笑”等字念塞擦音声母,是闽语一项重要的语音特征。石陂话属一种边缘性的闽语,上述部分“特字”只有擦音的念法。本文找到若干证据,认为“水类字”的“擦音化”现象主要是受了南部吴部的影响。
关键词 闽北方言 南部吴语 石陂话 水类字 方言接触 南部 方言 闽北 吴语 语音特征
原文传递
壮语方言“完毕”动词的多向语法化模式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阳 郭必之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32,共12页
壮语"完毕"动词具有[+数量、时间]的语义特征,经历了不同的语法化阶段。"完毕"语素的多功能性由不同语境条件触发产生。文章勾画了壮语"完毕"动词的多向语法化模式。
关键词 语法化 动词 壮语 方言 语义特征 语境条件 多功能性 语素
原文传递
粤东闽南语的分群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至君 郭必之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120-142,共23页
本文采集潮阳、惠来、陆丰和海丰四个闽南语语料,再加上两个传统福建闽南语代表—泉州和漳州语料,以共同闽南语系统(Common Southern Min:CSM)作为参照,严格确认韵母合并、调类合并和词汇创新等20项音韵创新。基于这些共同创新项,利用Ca... 本文采集潮阳、惠来、陆丰和海丰四个闽南语语料,再加上两个传统福建闽南语代表—泉州和漳州语料,以共同闽南语系统(Common Southern Min:CSM)作为参照,严格确认韵母合并、调类合并和词汇创新等20项音韵创新。基于这些共同创新项,利用Camin-Sokal算法,为这六种闽南语进行分群。结果发现:泉州闽南语和潮阳、惠来闽南语为同一群;学界一直以来认为属于'潮汕片'的陆丰和海丰闽南语,应当归属漳州片。本文揭示了粤东闽南语与福建本土闽南语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闽南语 分群 谱系树 音韵创新 词汇创新
原文传递
粤东闽语的小称后缀“儿”:形式、功能、来源及演变
15
作者 钟蔚苹 郭必之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54-69,共16页
粤东闽语有一小称后缀“儿”,其功能虽不如“囝”成熟,但有变音的表现.文章拟对“儿”缀的形式功能进行描写,并比较其在粤东闽语内部呈现的异同,最后结合闽语其他方言点及周边非闽语区的情况,对其来源及演变做出分析推断.
关键词 粤东闽语 小称后缀“儿” 形式及功能 来源及演变
原文传递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第九届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16
作者 郭必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76,共1页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计划'2002年度学术活动——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第九届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3月28—31日在杭州举行。会议召集人为丁邦新教授、李如龙教授、平田昌司教授、张双庆教授,主办单位是杭州师范学院、香港科...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计划'2002年度学术活动——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第九届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3月28—31日在杭州举行。会议召集人为丁邦新教授、李如龙教授、平田昌司教授、张双庆教授,主办单位是杭州师范学院、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第九届国际研讨会 杭州市 汉语方言 学术交流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