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液相分离:细胞内的调控机制和疾病发展
1
作者 王丽 王拥军 +3 位作者 万兵 张允雷 郭忠良 张秀伟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液-液相分离(LLPS)作为细胞内的生物-物理现象,在细胞调控、信号传导和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LLPS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联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应用... 液-液相分离(LLPS)作为细胞内的生物-物理现象,在细胞调控、信号传导和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LLPS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联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应用。LLPS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细胞内的调控机制和疾病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药物开发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相分离 无膜细胞器 调控机制 生理功能 疾病发展
下载PDF
硫脲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及效果评价
2
作者 刘金波 郭忠良 +2 位作者 郭志强 杨华 亓雯 《河南科技》 2024年第7期92-95,共4页
【目的】使用硫脲、油酸、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硫脲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方法】通过产品收率计算获得最佳物料配比,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合成的缓蚀剂官能团进行表征,确认缓蚀剂的合成效果。在含有不同缓蚀剂的腐蚀介质中进行... 【目的】使用硫脲、油酸、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硫脲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方法】通过产品收率计算获得最佳物料配比,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合成的缓蚀剂官能团进行表征,确认缓蚀剂的合成效果。在含有不同缓蚀剂的腐蚀介质中进行静态挂片失重试验,计算金属的腐蚀速率和药剂缓蚀率,并对金属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当油酸、二乙烯三胺的物料配比为1∶0.8时,药剂的合成效果最佳,收率最高;当腐蚀介质中药剂含量升高,对金属的缓蚀作用增强,当浓度达到150 mg/L时,缓蚀能力最佳。【结论】对金属表面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发现,含有药剂的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稳定的金属钝化膜,说明药剂起到了很好的缓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腐蚀 咪唑啉季铵盐 缓蚀性能 20#碳钢
下载PDF
氧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忠良 蔡映云 +3 位作者 朱蕾 梁永杰 顾宇彤 杨文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氧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运动时血氧饱和度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中重度COPD患者,应用自行车功率仪分别在吸空气和30%氧气条件下进行两次增量运动试验。结果:在第一、... 目的:观察氧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运动时血氧饱和度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中重度COPD患者,应用自行车功率仪分别在吸空气和30%氧气条件下进行两次增量运动试验。结果:在第一、第二级运动负荷时,氧疗对低氧血症组和无低氧血症组的影响十分接近。但在第三级运动负荷及最大可比负荷时氧疗能降低低氧血症组的VE、VCO2、DI、HR、Borg评分,而对无低氧血症组则影响不明显。极量运动时氧疗可使低氧血症组总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最大每分氧耗量和运动时最低血氧饱和度均显著提高,但对每分通气量、呼吸频率、潮气量、CO2排出量、气急指数、心率和TCD/VT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吸氧对无低氧血症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氧疗能显著提高运动时低氧血症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时最低血氧饱和度,同时降低相同运动负荷时的每分通气量、CO2排出量、心率和呼吸困难程度;氧疗对运动时无低氧血症患者能降低初始负荷运动时每分通气量和CO2排出量,但对最大运动能力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试验 低氧血症 氧疗法
下载PDF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时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忠良 蔡映云 +3 位作者 梁永杰 杨文兰 朱蕾 揭志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时低氧血症与静息时常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运动后呼吸生理改变及最大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30 例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前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应用自行车功率仪进行递增负... 目的:探讨运动时低氧血症与静息时常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运动后呼吸生理改变及最大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30 例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前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应用自行车功率仪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运动过程通过呼吸感应性体表描记仪监测胸腹呼吸运动之和与潮气量之比(TCD/VT) 。结果:30 例受试者中14 例运动时出现低氧血症,其常规肺功能指标和最大运动能力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余16例。极量运动时血氧饱和度(SaO2min) 与静息时PaCO2 和RV/TLC 显著负相关,与FEV1 % pred 、FVC% pred、MVV% pred 和PaO2 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极量运动时SaO2 下降幅度与静息时PaCO2 、PaO2 和RV 显著相关;SaO2min与TCD/VT 的变化负相关;ΔSaO2 与VEmax 相关;SaO2min 和ΔSaO2 与最大运动能力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运动时可出现低氧血症,肺充气过度和通气功能损害是引起运动时低氧血症的主要因素,运动时诱发的胸腹矛盾呼吸和运动时通气不足对低氧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运动时低氧血症与最大运动能力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试验 低氧血症
下载PDF
脉冲振荡法测定COPD患者静息时呼吸阻抗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忠良 蔡映云 +3 位作者 梁永杰 揭志军 杨文兰 王美琴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63-666,共4页
目的 探讨COPD 患者静息时脉冲振荡法(IOS) 测得呼吸阻抗指标与最大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 30 例COPD 患者先用IOS法测定呼吸阻抗值( 包括共振频率Fres、总阻抗Z、中央阻抗Rcentl、周围阻抗Rperi... 目的 探讨COPD 患者静息时脉冲振荡法(IOS) 测得呼吸阻抗指标与最大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 30 例COPD 患者先用IOS法测定呼吸阻抗值( 包括共振频率Fres、总阻抗Z、中央阻抗Rcentl、周围阻抗Rperi、电阻R5 至R35 、电抗X5 至X35) 后进行自行车增量运动试验,记录最大运动负荷( Wmax) 、最大氧耗量(Vmax) 、最大CO2 排出量(VCO2max) 、最大每分通气量(VEmax)、最大潮气量(VTmax) 、最大气急指数(D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min) ,运动过程中进行脉氧、心率、血压和胸腹运动协同性监测。结果 极量运动时VEmax 与Fres 最相关(r = - 0 .67) ,其次与R5 和R20 差值(R5 - R20) 、X15 、X20 、X25 和X35 显著相关,与Z、R5 、R10 、X5 和X10 有一定的相关性;VTmax 与Fres 最相关(r= - 0 .62),其次与X15 、X20 和X25 显著相关,与R5 和R10 有一定的相关;SaO2min 主要与Fres、R5 和X20 相关(r 均为0 .43) ;极量运动时胸腹呼吸运动总和与潮气量的比值(TCD/VT)与R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脉冲振荡法 运动能力
下载PDF
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忠良 蔡映云 +2 位作者 梁永杰 朱蕾 董鹤嘉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30例稳定期中重度 COPD患者,运动前均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和生命质量问卷调查。运动过程中监测胸腹呼吸运动之和与潮气容积之比 (TCD/VT)。结果相关分... 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30例稳定期中重度 COPD患者,运动前均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和生命质量问卷调查。运动过程中监测胸腹呼吸运动之和与潮气容积之比 (TCD/VT)。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反映最大运动能力的各指标与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比、残 /总百分比、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速和静息时动脉氧分压均有较强的相关性;与生命质量评分 VEmax和 VTmax均显著相关。结论中重度 COPD患者运动时通气限制是影响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最大运动能力下降与基础肺功能损害特别是弥散障碍有关;生存质量下降可显著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试验 常规肺功能 生存质量 胸腹矛盾呼吸
下载PDF
随弃式鼻(面)罩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忠良 梁永杰 +3 位作者 钮善福 蔡映云 王爱玲 汪蜀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0-360,共1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鼻罩
下载PDF
脉冲振荡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阻抗与常规肺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忠良 蔡映云 +2 位作者 梁永杰 揭志军 朱蕾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2期56-57,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用脉冲振荡法 (IOS)法测定呼吸阻抗与常规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 30例 COPD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和 IOS测定,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OS测定指标中共振频率、 R5、 R5~ R20、 X20和 X2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用脉冲振荡法 (IOS)法测定呼吸阻抗与常规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 30例 COPD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和 IOS测定,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OS测定指标中共振频率、 R5、 R5~ R20、 X20和 X25等与通气功能指标、 残总百分比和静息时氧及二氧化碳分压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IOS测定可以反映 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测定结果重复性好,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脉冲震荡法 肺功能
下载PDF
气管内吹气在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忠良 梁永杰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期228-231,共4页
气管内吹气是一种辅助通气技术,可以在促进二氧化碳排出的同时降低潮气量和吸气峰压,从而避免小潮气量通气导致的严重酸中毒,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气管内吹气的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深入了解,有... 气管内吹气是一种辅助通气技术,可以在促进二氧化碳排出的同时降低潮气量和吸气峰压,从而避免小潮气量通气导致的严重酸中毒,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气管内吹气的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抢救水平和提供科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吹气 机械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处方分析(上)——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忠良 叶晓芬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3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FEV1/FVC 异丙托溴铵 症状改善 沙丁胺醇 冬春季 肺功能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时低氧血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忠良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1999年第1期3-6,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往往伴有睡眠障碍和夜间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发生与睡眠时肺泡低通气和通气/灌注比例失调等因素相关。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及神经精神损害等并发症。纠正夜间低氧血症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往往伴有睡眠障碍和夜间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发生与睡眠时肺泡低通气和通气/灌注比例失调等因素相关。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及神经精神损害等并发症。纠正夜间低氧血症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睡眠 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治疗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时低氧血症及其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忠良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8年第3期118-120,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时往往发生低氧血症。其发生机制为通气负荷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和通气动力不足。运动时低氧血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心室功能不全和骨骼肌功能障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氧疗、机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时往往发生低氧血症。其发生机制为通气负荷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和通气动力不足。运动时低氧血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心室功能不全和骨骼肌功能障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氧疗、机械通气和药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 低氧血症
下载PDF
控制室内尘螨孳生对螨过敏性哮喘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忠良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6年第4期192-194,共3页
尘螨是室内过敏原的重要来源。80%的哮喘患者对尘螨过敏。回避尘螨过敏原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和生理学、免疫学的指标。进行螨过敏性哮喘人群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哮喘 尘螨 过敏原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不合理处方分析
14
作者 郭忠良 叶晓芬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2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处方分析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FEV1 反复咳嗽 活动后气促 肺功能检查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处方分析(下)——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15
作者 郭忠良 叶晓芬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4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反复咳嗽 活动后气促 肺呼吸音 FEV 肺功能
下载PDF
三拗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伟 田梅 +3 位作者 张才擎 郭忠良 何翔 孙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了解三拗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5—8月,选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n=78)、山东省千佛山医院(n=64)、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n=64)、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n=73)进行治疗的稳定期COP... 目的了解三拗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5—8月,选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n=78)、山东省千佛山医院(n=64)、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n=64)、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n=73)进行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279例。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全球策略(2014版)》综合评估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A、B、C、D 4组;采用中央随机方法,将各组分为观察组(XE,X代表A、B、C、D)和对照组(XC)。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各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三拗片,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COPD患者自我评估量表(CAT)评分、COPD专用改良版生活质量量表(SGRQ-C)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主要症状评分,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组和A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和B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和C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6 min步行距离、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和D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拗片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疗效较好,对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三拗片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白介素6、白介素1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陆晶晶 郑永华 +3 位作者 尹琦 郭忠良 任涛 梁永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7期940-94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90例COPD患者和114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以肺功能检测患者COPD严重程度并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90例COPD患者和114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以肺功能检测患者COPD严重程度并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浆中IL-6和IL-17浓度。结果 COPD组血浆IL-6、IL-17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COPD组血浆IL-6、IL-17浓度高于轻中度COPD组(P<0.05)。COPD组血浆IL-6、IL-17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均显著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组血浆中IL-6、IL-17浓度增高,且与COPD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6 白介素17
下载PDF
自拟养阴清肺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厉旭光 谢旺 +1 位作者 张洁 郭忠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32期3579-3581,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养阴清肺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养阴清肺汤治疗,2组均治疗7 d。观察2... 目的观察自拟养阴清肺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养阴清肺汤治疗,2组均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肺功能、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舌质淡红、喘促短气、咳声低弱、咽喉不利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EF、FEV1、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养阴清肺汤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肺功能,促进症状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养阴清肺汤 肺功能
下载PDF
白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陆晶晶 梁永杰 +2 位作者 尹琦 黄建浩 郭忠良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31-34,40,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0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9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0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92例COPD患者和195例健康体检者IL-6基因启动子区域-572C/G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观察该位点基因多态性是否与COPD患者肺功能的程度存在相关。结果两组人群均存在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两组人群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COPD组CG+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G、GG基因型各自患COPD的风险分别是CC基因型的2.09倍(95%CI:1.03—4.23)和5.44倍(95%CI:1.20~24.75);-572C/G多态性在轻中度、重度COPD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与COPD易感性相关,该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发生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6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等位基因
下载PDF
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路 梁永杰 +5 位作者 雷撼 郭忠良 汪蜀 任涛 陶梦非 尹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6311-6314,共4页
背景: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的传统方法是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但运动激发后,受试者有明显气促,常影响第1秒用力呼气量测定。脉冲振荡仪仅需受试者自然呼吸,依从性较好。目的: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运动激发前后健康志愿者和哮喘患者呼吸阻... 背景: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的传统方法是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但运动激发后,受试者有明显气促,常影响第1秒用力呼气量测定。脉冲振荡仪仅需受试者自然呼吸,依从性较好。目的: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运动激发前后健康志愿者和哮喘患者呼吸阻抗的改变,探讨运动激发和脉冲振荡仪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意义。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内科。设计:同期非随机病例对照实验。对象:选择2006-01/10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内科已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男性为哮喘组。受试期间均处于临床稳定期。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4例男性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年龄均为29 ̄50岁,且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方法:①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基础值,随后进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夹鼻经口呼吸室内空气,递增负荷,在三四分钟内使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值90%并维持6min,运动结束后1,5,10,15和20min重复测定呼吸阻抗:脉冲频率5,20,3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呼吸总阻抗、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以及共振频率、脉冲频率5Hz和35Hz时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和X35),并计算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和哮喘组中央气道阻力和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运动后最高值-运动前基础值)/运动前基础值×100%]。主要观察指标:脉冲振荡仪测定的两组呼吸阻抗基础值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后的呼吸阻抗值。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和健康体检者1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哮喘患者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比中央气道阻力变化率明显增高(P<0.01)。哮喘组运动前后呼吸总阻抗在第5~10分钟达到最高,其变化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哮喘组运动激发前后共振频率响应点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激发前后变化率比对照组亦明显增高(P<0.01)。运动激发后哮喘组脉冲频率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变化率、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变化率增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变化值均≥0.032kPa/(L·s),对照组均低于该值。其次为X5变化率,71.4%患者≥41%,对照组均低于该变化率。对照组运动后潮气量-呼吸总阻抗图均无明显变化。约57.1%哮喘患者因呼气阻抗急剧上升在运动中止后潮气量-呼吸总阻抗图出现陷闭环。结论:哮喘患者运动后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正常情况下,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对脉冲振荡仪检测的依从性好。而且脉冲振荡仪检测不要求最大吸气和用力呼气,故测定气道反应更精确。因此应用脉冲振荡法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运动前后呼吸力学的变化是一种更为便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运动诱发性 脉冲振荡法 呼吸阻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