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夜间睡眠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超 郭文卉 +2 位作者 常丽 曹玲 庞冲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11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研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儿的夜间睡眠质量,以了解患儿睡眠质量评估在临床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存在睡眠打鼾等睡眠相关问题至首... 目的研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儿的夜间睡眠质量,以了解患儿睡眠质量评估在临床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存在睡眠打鼾等睡眠相关问题至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睡眠呼吸监测室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的3~14岁患儿364例,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为中重度OSAHS组(233例)和非OSAHS组(13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睡眠质量相关指标,包括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期睡眠比例、N1期浅睡眠比例、N3期深睡眠比例、睡眠效率、微觉醒指数(micro-arousal index,MAI)、夜间睡眠清醒次数,以及问卷调查患儿平时夜间睡眠是否存在睡眠间断及睡眠轻、是否易醒、患儿在睡眠监测室上床后>30min入睡比例。结果中重度OSAHS组在REM期睡眠减少、N1期浅睡眠增加、睡眠效率降低、MAI、夜间睡眠清醒>10次及患儿夜间睡眠间断、睡眠轻、易醒等方面比例均高于非OSAH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重度OSAHS患儿睡眠结构紊乱程度明显高于非OSAHS患儿,患儿伴随觉醒或清醒,造成睡眠间断,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质量下降,临床医师在决定是否手术治疗时不仅应考虑呼吸事件的多少、AHI的高低及氧减的严重程度,还应考虑睡眠质量下降对OSAHS患儿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患儿 睡眠质量 研究
下载PDF
新型护理方式在有创机械通气1型脊髓性肌萎缩合并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关晓丽 曹玲 +2 位作者 房萍 范敬蓉 郭文卉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0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制定并评价新型护理方式在有创机械通气1型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合并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23例1型SMA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 目的制定并评价新型护理方式在有创机械通气1型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合并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23例1型SMA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科室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9例)。观察组患儿于呼吸内科接受住院治疗,采用该科室制定的新型护理方式,对照组于重症医学科接受住院治疗,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插管后最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出院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插管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而出院转归成功过渡到无创通气或停用呼吸机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型护理方式可以通过促进排痰改善通气,提高患重症肺炎进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1型SMA患儿过渡到无创通气或者脱离呼吸机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护理方式 脊髓性肌萎缩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肺功能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硕 郭文卉 +2 位作者 刘传合 姜欣玫 曹玲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肺功能改变的特征。方法选取参加2016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与北京市美儿SMA关爱中心举办的"关爱SMA患儿"的公益活动的16例SMA患儿作为研究组,应用肺量计进行...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肺功能改变的特征。方法选取参加2016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与北京市美儿SMA关爱中心举办的"关爱SMA患儿"的公益活动的16例SMA患儿作为研究组,应用肺量计进行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参数包括用力呼气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atonesecond,FEV_1)、1秒率(FEV_1/FVC)、用力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ow rate,MMEF)等。测量结果除FEV_1/FVC为实测值外,其余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示。将研究组患儿按临床病情严重度分为轻度组(10例)和重度组(6例),进一步分析其肺功能损害情况。选取同期幼儿园和在校的1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儿童的肺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中4例患儿肺通气功能正常,12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其中9例患儿FVC明显降低,仅3例患儿FVC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SMA患儿FVC、FEV_1、PEF、MMEF均显著降低(P<0.01),FEV_1/FVC在正常范围,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70)。通气功能正常的4例SMA患儿的PEF[(90.2±6.0)%]亦低于对照组[(113.6±13.4)%,P=0.003]。SMA患儿中,通气异常与通气功能正常的患儿比较,仅FEV_1/FVC未见显著差异(P=0.308),其他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重度组SMA患儿的FVC、FEV_1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多数SMA患儿肺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反映呼吸肌力的敏感指标PEF首先出现降低。肺功能呈明确的以肺容积FVC、FEV_1同时下降为特征的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因此,监测应以FVC、PEF、FEV_1等反映通气、呼吸肌力的参数为重点,从而为病情评估和临床管理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肺功能 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方案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文卉 常丽 曹玲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1期10-14,共5页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病变,是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纯合缺失或突变所致。国外流行病学统计SMA为次于囊性纤维化居于第2位的遗传性致死性疾病...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病变,是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纯合缺失或突变所致。国外流行病学统计SMA为次于囊性纤维化居于第2位的遗传性致死性疾病,婴儿发病率为1:1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呼吸系统疾病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神经退行性病变 诊疗 neuron 流行病学统计
下载PDF
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文卉 曹玲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571-574,共4页
儿童哮喘是最为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及环境因素两大方面。宿主因素是指易感个体或保护机体防止哮喘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易感性、肥胖、性别、早产等;环境因素是指影响易感个体、加速哮喘恶... 儿童哮喘是最为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及环境因素两大方面。宿主因素是指易感个体或保护机体防止哮喘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易感性、肥胖、性别、早产等;环境因素是指影响易感个体、加速哮喘恶化、导致症状持续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危险因素 儿童哮喘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环境因素 宿主因素 易感个体 遗传易感性 症状持续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郭文卉 曹玲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呼吸道病原检测结果及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其中2016年无数据)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33例CAP患儿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痰液...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呼吸道病原检测结果及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其中2016年无数据)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33例CAP患儿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痰液、胸水、肺泡灌洗液)并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8种呼吸道病毒核酸(Luminex技术);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G及GM试验、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培养。结果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显示,女性阳性率(48.1%)高于男性(32.9%),且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增加,学龄儿组(57.0%)最高。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男性阳性率(59.2%)高于女性(47.4%),且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降低,婴儿组(83.8%)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于2014年、2017年秋冬季(3.8%~21.8%)高发,偏肺病毒在2014年冬季(26.7%)高发,而肠道病毒与鼻病毒感染在春夏季更明显(21.4%~32.8%)。结论肺炎支原体及病毒均在儿童CAP致病微生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要警惕以年份为特点的儿童肺炎支原体及病毒感染的流行和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下载PDF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中部分脑电相关数据监测在儿科临床应用探讨
7
作者 陈超 常丽 +2 位作者 郭文卉 崔菲菲 曹玲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2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监测数据在儿童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睡眠室接受整夜PSG法监测的302例3~14岁患儿,根据监测数据中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 目的探讨脑电图监测数据在儿童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睡眠室接受整夜PSG法监测的302例3~14岁患儿,根据监测数据中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为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组(195例,AHI>10)和非OSAHS组(107例,AHI<5),均完成整夜PSG,比较两组患儿PSG中的部分脑电相关监测数据(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N1期浅睡眠、N3期深睡眠、睡眠效率、夜间睡眠中醒来>10次的人数、微觉醒指数)所提示的患儿睡眠情况有无明显差异。结果中重度OSAHS组患儿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减少、Ⅰ期浅睡眠增加、夜间睡眠中醒来>10次的比例及微觉醒指数均高于非OSAH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SG是诊断儿童睡眠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工具,其中部分脑电相关数据的监测评估是报告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医学 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 微觉醒指数
下载PDF
FFS包装用重膜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8
作者 郭文卉 《区域治理》 2018年第1期268-268,共1页
简要介绍了FFS包装用重膜生产线的工艺、技术要求及包装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阐明了重膜质量问题给包装生产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FFS包装线 膜卷 问题
下载PDF
热封时间与热封强度关系的探讨
9
作者 郭文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9期0266-0267,共3页
本文分析了影响包装塑料重膜热封强度和封口质量的主要参数,利用实验手段,分析热封时间对热封强度影响的显著 性,以及最优参数组合。为准确包装机中重膜热封的最优参数,提高包装的热封口质量,确定热封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具有 重要的实际... 本文分析了影响包装塑料重膜热封强度和封口质量的主要参数,利用实验手段,分析热封时间对热封强度影响的显著 性,以及最优参数组合。为准确包装机中重膜热封的最优参数,提高包装的热封口质量,确定热封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具有 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塑料重膜 热封时间 热封强度
下载PDF
无创通气治疗脊髓性肌萎缩患儿睡眠呼吸紊乱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文卉 曹玲 常丽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脊髓性肌萎缩(SMA)患儿睡眠呼吸紊乱的有效性和长期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就诊,有中重度睡眠呼吸紊乱的17例SMA患儿的夜间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患儿分为...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脊髓性肌萎缩(SMA)患儿睡眠呼吸紊乱的有效性和长期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就诊,有中重度睡眠呼吸紊乱的17例SMA患儿的夜间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患儿分为治疗组(使用无创通气)9例和对照组(未使用无创通气),8例拟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患儿需完成睡眠呼吸压力滴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均随访1年。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完成睡眠呼吸压力滴定的SMA患儿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多道睡眠描记术中各参数的变化。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频率的差异。结果17例SMA患儿男10例、女7例,就诊时年龄(5.1±2.9)岁。8例患儿完成睡眠呼吸压力滴定后,多道睡眠描记术结果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3.8±2.5)次/h,与滴定前(16.6±9.7)次/h相比显著减低(t=4.086,P=0.005),滴定后低通气指数为(2.4±1.2)次/h,与滴定前(7.2±4.7)次/h相比显著减低(t=2.779,P=0.027),滴定后平均血氧饱和度为0.966±0.007,与滴定前0.946±0.015相比有显著改善(t=-5.292,P=0.001),滴定后最低血氧饱和度为0.906±0.023,与滴定前0.786±0.092相比有显著改善(t=-3.938,P=0.006)。治疗组9例长期家庭夜间无创通气患儿呼吸机模式均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S/T模式,吸气相气道正压8~14cmH2O(1cmH2O=0.098kPa),呼气相气道正压4-6cmH2O,1年后患上呼吸道感染1.0(0,3.0)次/年,明显低于8例对照组未使用无创通气患儿的3.0(2.3,7.0)次/年(Z=-2.245,P=0.023),治疗后下呼吸道感染0(0,0)次/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3,4.5)次/年(Z=-3.189,P=0.001),治疗后住院频率0(0,0)次/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0,4.3)次/年(Z=-3.420,P<0.01),治疗后重症监护室住院频率0(0,0)次/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0,1.0)次/年(Z=-3.353,P=0.029)。结论无创通气可以有效治疗SMA患儿睡眠呼吸紊乱,且长期进行夜间无创通气治疗可减少SMA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呼吸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多道睡眠描记术
原文传递
多导睡眠监测及夜间无创通气治疗有中-重度睡眠呼吸紊乱的脊髓性肌萎缩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文卉 曾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SMA)患儿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情况及对中-重度睡眠呼吸紊乱(SDB)患儿使用夜间无创通气治疗后SDB改善的情况。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11例SMA患儿进行PSG检查,了解SDB的监测数据特征及严重... 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SMA)患儿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情况及对中-重度睡眠呼吸紊乱(SDB)患儿使用夜间无创通气治疗后SDB改善的情况。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11例SMA患儿进行PSG检查,了解SDB的监测数据特征及严重程度。将11例患儿通过以下标准分为轻度和中.重度2组。轻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10次/h,或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中-重度:AHI〉10次/h,且平均SpO2≤95%。比较2组患儿PSG各数据差异,并对中-重度患儿进行夜间无创通气治疗,再将治疗后数据与轻度组进行比较,了解治疗后PSG各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2例1型SMA患儿中1例为中-重度SDB,1例为轻度SDB;8例2型患儿中,6例为轻度SDB,2例为中-重度SDB;1例3型患儿为轻度SDB。平均低通气指数(6.3次/h)高于总呼吸暂停指数(4.9次/h)。2组平均AHI、平均SpO,、低通气指数及与呼吸事件相关的觉醒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例使用夜间无创通气治疗的患儿PSG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好转,且处于正常范围,改善最显著指标依次为低通气指数[(1.5±0.1)次/h比(11.5±4.6)次/h,t:3.741,P〈0.05]、AHI[(2.4±1.1)次/h比(17.4±8.1)次/h,t=3.196,P〈0.05)和平均SpO,[(96.7±0.6)%比(94.3±1.2)%,t=-3.130,P〈0.05]。结论SMA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SDB情况,其特征以低通气为主要表现。1型患儿中-重度SDB的比例较2型患儿多。平均SpO2、与呼吸事件相关的觉醒指数、AHI及低通气指数可反映SMA患儿SDB的严重程度。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SMA患儿SDB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睡眠呼吸紊乱 多导睡眠监测 无创通气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患儿13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文卉 曹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SMA)合并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所致不同结局,以提高SMA合并肺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SMA合并肺炎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13...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SMA)合并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所致不同结局,以提高SMA合并肺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SMA合并肺炎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13例患儿临床资料。统计住院SMA患儿的年龄、分型、住院时间、呼吸衰竭类型、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描述住院期间SMA患儿的肺部感染病原及治疗情况。总结并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SMA患儿的机械通气方式、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8例1型患儿病情较重,多存在Ⅱ型呼吸衰竭及肺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39.8±30.3)d,较5例2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8±2.2)d]长(t=2.318,P=0.041)。选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6例SMA患儿均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长期并更换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51.3±25.3)d,较4例使用无创通气患儿[(7.5±2.4)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1,P=0.009)。3例气管插管的患儿通过积极的呼吸道清理术,病情稳定后(体温正常;空气氧下经皮血氧饱和度>94%;胸片无炎症;吸痰频率少于4 h 1次)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过度至无创通气。3例出院时无需白天无创通气的患儿在完善多导睡眠监测后,结果提示存在睡眠呼吸紊乱,出院后长期使用夜间无创通气治疗,均未因重症肺炎再次住院。结论选择气管插管治疗的SMA合并肺炎的患儿,应在病情稳定时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通气,以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出院时已脱离无创通气的患儿应完善多导睡眠监测,若提示存在睡眠呼吸紊乱,出院后应长期使用夜间无创通气,以降低因重症肺部感染再次住院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肺炎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道拔管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郭文卉 曹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气道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34例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成功拔管与否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采用Man...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气道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34例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成功拔管与否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可能影响拔管成功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4例患儿中男14例、女20例,就诊年龄10.8(6.0,25.2)月龄,1型31例,2型3例。11例在插管前为被动进食,22例在治疗中使用了气道清理术,28例存在肺部混合病原感染。成功组21例、失败组13例。失败组插管时最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拔管前胸部影像为实变者比例均高于成功组[81(49,86)比48(43,56)mmHg(1 mmHg=0.133 kPa)、6/13比10%(2/21),Z=-2.55、χ^(2)=5.9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插管前被动进食(OR=39.88,95%CI 3.36~473.29,P=0.003)、未使用气道清理术(OR=14.55,95%CI 1.35~156.78,P=0.027)是拔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气道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插管前被动进食及未使用气道清理术,故插管前患儿能自主进食,使用气道清理术以改善通气及使胸部影像尽量清晰可提高拔管成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气道拔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和R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葛梦蕾 殷芳 +3 位作者 赵汉青 宋秦伟 郭文卉 马丽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6-1111,共6页
目的:评价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和RNA病原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收集2019年6至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患者433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 目的:评价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和RNA病原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收集2019年6至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患者433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采用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SAT)测定Mp-RNA,明确支原体肺炎(Mpp)感染和诊疗情况。两种方法阳性率的比较及3种因素(年龄、病程天数、大环内酯类用药)对方法阳性率的影响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433例肺炎患者中Mpp组303例,非Mpp组128例,Mpp组抗体滴度阳性率(≥1∶160)79.5%(241/303),Mp-RNA阳性率77.2%(234/303),两种方法诊断价值一致。SAT方法检测Mp-RNA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2%(234/303),96.1%(123/128),97.9%(234/239),64.1%(123/192)。抗体滴度阳性率(≥1∶160)在长病程组显著高于短病程组(χ^2=93.227,P<0.01),滴度1∶160的天数为(5.89±1.72)d。Mp-RNA阳性率在短病程组显著高于长病程组(χ^2=20.103,P<0.01)。SAT方法检测Mp-RNA可用于治疗效果监测,Mp-RNA阳性患者出院转阴率34.2%(26/76),拷贝数下降率82.9%(63/76)。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劣,抗体滴度检测需要正确把握时间窗并做动态监测,SAT检测Mp-RNA应在病程早期、未使用抗菌药物时进行。两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加强优势,为Mpp临床确诊、正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肺炎 支原体抗体滴度 实时荧光恒温扩增 敏感性与特异性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