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Ⅲ)—雌蜂产卵时的性控行为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明昉 张兢业 李丽英 《昆虫天敌》 CSCD 1992年第4期158-165,共8页
本文报道了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5种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T.,japonicum,T.confusum,T.chilonis,和 T.ostriniae)在米蛾 Corcyracephalonica 卵以及 T.dendrolimi 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产卵时的性控行为。观察结果表明... 本文报道了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5种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T.,japonicum,T.confusum,T.chilonis,和 T.ostriniae)在米蛾 Corcyracephalonica 卵以及 T.dendrolimi 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产卵时的性控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雌蜂在产卵时,以不同的腹部运动分别产下雌性卵(受精卵)和雄性卵(未受精卵),具有对其子代的性别进行控制的能力。将观察估断的子代性别与实际羽化的仔蜂性别进行比较,估断正确率为94.20%,其中对雌性卵的估断正确率为95.48%;对雄性卵的为89.29%。赤眼蜂蜂种不同,雌蜂在产卵过程中各个行为阶段所持续的时间也不同,但在寄主相同时(如同为米蛾卵),这种差异并不明显。有些蜂种产雄性卵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产雌性卵长(如 T.japonicum,T.confusum 和 T.chilonis);有些蜂种则相反(如 T.dendro-limi)。在对赤眼蜂雌蜂性控行为的观察中,我们还发现,未经交配过的赤眼蜂雌蜂(如 T.dendrolimi,T.confusum)在产卵时具有产雌性卵的腹部动作;而孤雌产雌的种类,如T.embryophayun,在产卵时的腹部动作中,不但具有产雌性卵的信号,而且尚有产雄性卵的信号。对此,本文进行了初步讨论,这些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寄生 产卵
下载PDF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Ⅳ)—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 被引量:9
2
作者 郭明昉 张兢业 《昆虫天敌》 CSCD 1993年第2期51-59,共9页
本文在对赤眼蜂性控行为研究的基础上〔3〕,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种赤眼蜂在同一种寄主不同分布以及同一蜂种(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种寄主上的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具有根据寄主卵体... 本文在对赤眼蜂性控行为研究的基础上〔3〕,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种赤眼蜂在同一种寄主不同分布以及同一蜂种(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种寄主上的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具有根据寄主卵体积大小分配及调整其子代数量和子代性别的能力,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子代数量安排策略和子代性安排策略。在同一种寄主卵上,不同种的赤眼蜂对子代性分配的安排存在着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在米蛾卵上,松毛虫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一产卵序产出,稻螟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二产卵序产出,拟澳洲赤眼蜂产第一雄卵的位置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前三卵序。松毛虫赤眼蜂大约每产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大约每产5.33和3.37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见表2).寄主卵的体积不同,雌蜂在不同寄主上所分配的子代数量也明显不同。松毛虫赤眼蜂在每粒米蛾卵上只安排1粒蜂卵;在每粒马尾松毛虫卵上平均安排18.64粒蜂卵;在每粒“人造卵”上平均安排33.15粒,在柞蚕卵上平均安排77.43粒蜂卵(见表3)。随着寄主卵体积的增大,雌蜂产第一雄卵的时间后移,在松毛虫卵上,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在产下第一粒雄卵后,大约以每产1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在柞蚕卵上,大约每隔15粒雌卵产1粒雄卵;在“人造卵”上,产雄卵的间隔大约为9粒雌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子代 数量分配 性分配
下载PDF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Ⅰ)——过寄生与子代分配 被引量:9
3
作者 郭明昉 《昆虫天敌》 CSCD 1992年第1期6-12,共7页
寄生蜂的过寄生现象是经常发生的。Ullyett(1949)认为,一种有效的昆虫寄生蜂,往往以蜂卵在寄主上的分布这种方式来使其达到最高存活率。Smith(1916)指出,由于蜂卵在寄主上的分布不同,形成了过寄生。关于过寄生对寄生蜂种群繁殖率的影响。
关键词 赤眼蜂 寄生行为 过寄生 子代分配
下载PDF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Ⅱ)——雌蜂交配行为与子代性比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明昉 《昆虫天敌》 CSCD 1992年第2期51-53,共3页
本文通过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交配行为观察,探讨了多雄交配和多次交配对子代性比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具有与多雄蜂多次交配特性,产子代为两性;当雌蜂营孤雌生殖时,其子代皆为雄性。多雄多次交配行为并不对... 本文通过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交配行为观察,探讨了多雄交配和多次交配对子代性比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具有与多雄蜂多次交配特性,产子代为两性;当雌蜂营孤雌生殖时,其子代皆为雄性。多雄多次交配行为并不对子代数量产生影响,但由于随着交配雄蜂和交配次数的逐渐增加,雄性后代不继增多,这实际上是降低了雌蜂有效繁殖力。根据本试验结果,我们对大量繁蜂时如何控制亦眼蜂子代性比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寄生行为 雌蜂 交配 性比
下载PDF
取食不同食料植物对安婀珍蝶的营养利用及中肠四种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志刚 韩诗畴 +4 位作者 郭明昉 李丽英 彭统序 刘文惠 罗莉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4-678,共5页
分别用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L.、革命菜GynuracrepidioidesBenth、菜心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和白菜BrassicachinensisL.饲养安婀珍蝶Actinoteanteas,计算各龄期试虫的存活率;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 分别用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L.、革命菜GynuracrepidioidesBenth、菜心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和白菜BrassicachinensisL.饲养安婀珍蝶Actinoteanteas,计算各龄期试虫的存活率;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安婀珍蝶4龄幼虫的营养利用以及中肠中淀粉酶、海藻糖酶、蔗糖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饲养的试虫,其4、5、6龄的存活率高于其他供试食料植物上的试虫;取食薇甘菊的安婀珍蝶4龄幼虫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明显高于取食其他3种食料植物的试虫,但其相对取食量明显较低;取食薇甘菊的安婀珍蝶4龄试虫羧酸酯酶比活力明显高于以其他3种植物为食的试虫;取食白菜的4龄试虫,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淀粉酶比活力较低。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安婀珍蝶对革命菜、菜心和白菜存在不同程度的取食利用障碍,由此判定他们不会成为安婀珍蝶的寄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安婀珍蝶 营养指标 转化酶 解毒酶 酶活力
下载PDF
桔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对6种寄主果实的产卵选择适应性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慧 侯柏华 +6 位作者 张灿 何日荣 梁帆 郭明昉 武目涛 赵菊鹏 马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74-2281,共8页
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适应性是研究昆虫和植物协同进化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评估寄主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种群的适合度,需要综合分析昆虫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和寄主对昆虫的取食适合性。以桔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 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适应性是研究昆虫和植物协同进化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评估寄主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种群的适合度,需要综合分析昆虫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和寄主对昆虫的取食适合性。以桔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这两种实蝇对6种寄主果实:番石榴、香蕉、杨桃、木瓜、甜橙、番茄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幼虫取食后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寄主产卵选择性实验分别采用完整寄主果实直接供试产卵和块状寄主果实气味引诱产卵两种处理方式;在生长发育适应性实验中,以幼虫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等相关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寄主的供试方式不同,两种实蝇的选择性均有明显差异;对寄主气味选择性强的寄主更适合于两种实蝇后代的生长发育。两种实蝇对6种寄主果实的产卵选择性和后代发育适合性两者相关性不显著,与许多文献报道单一地采用发育适合性(如发育历期、存活率或蛹重等)作为评价寄主选择性的结果不一致。两种实蝇之间对6种寄主果实的产卵选择和幼虫取食适合性既具相似性也具差异性,表明这两种实蝇在寄主生态位上既有重叠性又有分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番石榴实蝇 产卵选择性 生长发育 寄主适应性
下载PDF
蚯蚓生态毒理试验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0
7
作者 龚鹏博 李健雄 +1 位作者 郭明昉 廖崇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97-1302,共6页
蚯蚓是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之一。近年来,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广泛应用于污染土壤的质量评价,其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日趋完善。本文从个体、种群、群落和"模式"生态系统4个水平上,综述了蚯蚓毒理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的国内... 蚯蚓是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之一。近年来,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广泛应用于污染土壤的质量评价,其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日趋完善。本文从个体、种群、群落和"模式"生态系统4个水平上,综述了蚯蚓毒理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介绍了急性试验、慢性试验、污染物复合试验、蚯蚓种间及与其它物种的比较试验,并从形态变化、生理观测和病理观察方面概括了试验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水平上各毒性试验的优缺点,并指出了结合多种试验进行土壤质量生态评价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毒性试验 土壤 污染物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水虻科昆虫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柴志强 王付彬 +2 位作者 郭明昉 魏庆辉 陈小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2-185,195,共5页
水虻科(Stratiomyidae)是双翅目中一个较大的科,全世界已报道的水虻科昆虫已达3 000种以上,其中我国超过250种。我国华中和华南地区水虻科昆虫种类较多,仍有大量未知种类,其中一些粪食性和腐食性的水虻科昆虫可以作为资源昆虫应用。黑水... 水虻科(Stratiomyidae)是双翅目中一个较大的科,全世界已报道的水虻科昆虫已达3 000种以上,其中我国超过250种。我国华中和华南地区水虻科昆虫种类较多,仍有大量未知种类,其中一些粪食性和腐食性的水虻科昆虫可以作为资源昆虫应用。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具有生物量大、吸收转化率高、虫体资源含量高、容易饲养等特点,已被证实在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昆虫源动物蛋白饲料的生产以及生物柴油的制取上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研究对水虻科昆虫的分类学、资源昆虫黑水虻的资源化利用及养殖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虻科 资源昆虫 昆虫源动物饲料 黑水虻
下载PDF
广东鹤山人工林蚯蚓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卫信 李健雄 +1 位作者 郭明昉 廖崇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62-1370,共9页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对鹤山3种人工林下蚯蚓群落连续调查约1a,比较不同林型蚯蚓群落结构以及季节和环境变化对蚯蚓群落的作用。结果表明1各林型内蚯蚓均以西土寒蚓(OcnerodrilusoccidentalisEisen)为最多,年龄构成以幼体为主。豆科...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对鹤山3种人工林下蚯蚓群落连续调查约1a,比较不同林型蚯蚓群落结构以及季节和环境变化对蚯蚓群落的作用。结果表明1各林型内蚯蚓均以西土寒蚓(OcnerodrilusoccidentalisEisen)为最多,年龄构成以幼体为主。豆科林蚯蚓个体数最多,荷木林蚯蚓生物量最大。几乎所有蚯蚓种类的个体生物量都以荷木林为最大。23林型下,蚯蚓个体数与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步。蚯蚓个体数的季节变异针叶林>豆科林>荷木林,林型之间蚯蚓个体数以豆科林与针叶林差异最显著;蚯蚓生物量的季节变异豆科林>荷木林>针叶林,林型之间蚯蚓生物量荷木林与针叶林差异最显著。寒蚓个体数季节变化与总体的变化一致,但其生物量变化趋势与总体相反针叶林>荷木林>豆科林,说明蚯蚓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很可能受寒蚓以外的其他蚯蚓种类生物量变化的控制。3在一定范围内,蚯蚓个体数和蚯蚓生物量与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平均含水量显著相关。土壤平均温度在20~22℃左右,蚯蚓个体数最高,土壤平均温在23~25℃左右时,蚯蚓生物量最高,各林型蚯蚓个体数量和生物量最高时的土壤平均温度不同。降雨对蚯蚓群落的影响很大,对水分条件较差的豆科林和针叶林尤为明显。通常蚯蚓都是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时候生长和繁殖,土壤水分过多和过少,都不适宜。蚯蚓的繁殖,受降雨的影响,3种林型下蚯蚓繁殖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山 人工林 蚯蚓群落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茶园螨类调查及利用胡瓜钝绥螨控制卵形短须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梅 侯柏华 +2 位作者 吴伟南 方小端 郭明昉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09,共6页
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实验茶场进行调查,共有螨类10科,12属,17种。其中捕食性螨类6科,13种,捕食螨优势种为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植食性螨类4科,4种,植食性螨类主要为卵形短须螨Brevipalpus obovatus。茶园释放胡... 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实验茶场进行调查,共有螨类10科,12属,17种。其中捕食性螨类6科,13种,捕食螨优势种为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植食性螨类4科,4种,植食性螨类主要为卵形短须螨Brevipalpus obovatus。茶园释放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释放后10~50d,对卵形短须螨的防治效果达23.30%~81.31%,可有效控制卵形短须螨的为害。并建议在应用中,每株茶树释放一袋胡瓜钝绥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螨类 胡瓜钝绥螨 卵形短须螨 茶园
下载PDF
安婀珍蝶的生物学及其寄主专一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志刚 韩诗畴 +4 位作者 郭明昉 罗莉芬 刘文惠 彭统序 李丽英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对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天敌昆虫安婀珍蝶的生物学及其寄主专一性进行了研究。在温度2 6℃、RH80 %的人工气候箱内饲养 ,安婀珍蝶一个世代历期 92~ 1 0 2d,卵产于薇甘菊叶片上 ,幼虫在四龄前群聚生活 ,六龄后在支持物上化蛹 ,蛹期约 1 1... 对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天敌昆虫安婀珍蝶的生物学及其寄主专一性进行了研究。在温度2 6℃、RH80 %的人工气候箱内饲养 ,安婀珍蝶一个世代历期 92~ 1 0 2d,卵产于薇甘菊叶片上 ,幼虫在四龄前群聚生活 ,六龄后在支持物上化蛹 ,蛹期约 1 1d ,成虫存活约 8d。选择 42科 86种植物进行寄主专一性测定 ,结果表明 :安婀珍蝶对薇甘菊的嗜食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供试植物 ,且仅能在薇甘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婀珍蝶 薇甘菊 生物学 寄主专一性
下载PDF
矿物油乳剂与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的协同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方小端 欧阳革成 +4 位作者 卢慧林 刘慧 张宝鑫 郭明昉 吴伟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利用捕食螨防治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已有大面积应用,但捕食螨田间防治效果常受到果园使用化学农药的影响,相应配套技术是捕食螨应用的瓶颈问题。2010年6~10月,在广东省四会市罗源镇柑橘园,分别采用五种处理方式(常规化学农药;... 利用捕食螨防治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已有大面积应用,但捕食螨田间防治效果常受到果园使用化学农药的影响,相应配套技术是捕食螨应用的瓶颈问题。2010年6~10月,在广东省四会市罗源镇柑橘园,分别采用五种处理方式(常规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加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单独使用矿物油乳剂;单独使用巴氏新小绥螨;矿物油乳剂加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柑橘全爪螨,设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样地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的种群干扰控制指数分别是3.7195、1.4942、0.2439、0.2053、0.0488,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是-271.95%、-49.42%、75.61%、79.47%、95.12%。化学农药防治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不理想,影响了巴氏新小绥螨的持续控制作用;巴氏新小绥螨能较好地发挥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矿物油乳剂表现出较好的长期控制效果,矿物油乳剂配合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有较好的协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新小绥螨 矿物油乳剂 柑橘全爪螨 害虫种群干扰控制指数
下载PDF
植绥螨的营养生态学及其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伟南 张金平 +2 位作者 方小端 刘慧 郭明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90,共6页
本文结合植绥螨的4种营养类型:专性捕食者、叶螨类的选择性捕食者、多食性捕食者、嗜食花粉的捕食者,分析了国内有利用价值的种类(包括引进种)及其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基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食物... 本文结合植绥螨的4种营养类型:专性捕食者、叶螨类的选择性捕食者、多食性捕食者、嗜食花粉的捕食者,分析了国内有利用价值的种类(包括引进种)及其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基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食物饲养同一种植绥螨常会有多种结果,表现如下:(1)食物对捕食者生长发育和性比的影响;(2)食物对捕食者特殊年龄阶段存活率和生殖率的影响;(3)食物对捕食者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绥螨 食物 营养生态学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利用盆栽薇甘菊繁殖婀珍蝶的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志刚 韩诗畴 +1 位作者 郭明昉 李丽英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1-564,共4页
介绍实验室内用盆栽薇甘菊大量繁殖婀珍蝶的方法。野外割取薇甘菊 ,截取茎切段扦插 ,盆栽 ,用于饲养婀珍蝶。实验室条件下控制温度、湿度、光周期 ,婀珍蝶完成生活史。结果表明 。
关键词 薇甘菊 婀珍蝶 饲养方法 繁殖 生物防治 天敌 杂草
下载PDF
不同防治措施柑橘园植绥螨的类群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小端 欧阳革成 +2 位作者 卢慧林 郭明昉 吴伟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2010-2011年在广东省肇庆市对不同防治措施的柑橘园内植绥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不使用任何农药处理的柑橘园内植绥螨有4属10种,优势种是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和海南钝绥螨A.hainanensis,分别占总数的51.3%和26.9%;在以苦参... 2010-2011年在广东省肇庆市对不同防治措施的柑橘园内植绥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不使用任何农药处理的柑橘园内植绥螨有4属10种,优势种是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和海南钝绥螨A.hainanensis,分别占总数的51.3%和26.9%;在以苦参碱防治为主的柑橘园内植绥螨有1属2种,优势种是海南钝绥螨A.hainanensis,占总数的83.3%;以矿物油乳剂防治为主的柑橘园内植绥螨有2属4种,优势种是钝毛钝绥螨A.obtuserellus,占总数的69.2%;以阿维菌素防治为主的柑橘园内植绥螨仅有1属1种,为江原钝绥螨A.eharai。不同防治措施对柑橘园内植绥螨造成不同的影响,并可能导致产生不同的类群结构,进一步对不同种类植绥螨控制柑橘害虫害螨的能力进行评估,筛选出主要种类,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和增殖,可提高其控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绥螨 柑橘 防治措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物理屏障预防白蚁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剑 钟俊鸿 郭明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2,共6页
白蚁是破坏性极大的世界性害虫。白蚁预防主要为化学屏障和物理屏障2种方法。但随着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生效,采用化学屏障预防白蚁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文章阐述了物理屏障... 白蚁是破坏性极大的世界性害虫。白蚁预防主要为化学屏障和物理屏障2种方法。但随着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生效,采用化学屏障预防白蚁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文章阐述了物理屏障预防白蚁的研究历史、屏障材料类型及相应规格、屏障实施程序、国内外应用现状,并对物理屏障预防白蚁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预防白蚁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化学屏障 物理屏障 POPS公约
下载PDF
西方花蓟马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方小端 吴伟南 +2 位作者 刘慧 潘志萍 郭明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3-368,共6页
西方花蓟马起源于美国西部,目前为一种世界性入侵的危险性害虫。西方花蓟马的自然天敌很多,包括捕食螨、捕食蝽、昆虫病原线虫、病原菌等,其中利用最多的是植绥螨。本文综述了各类天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植绥螨的应用。
关键词 西方花蓟马 植绥螨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两种不育剂药饵对黄毛鼠的适口性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秦姣 刘全生 +1 位作者 舒骏 郭明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84-86,共3页
鼠药的适口性是决定鼠害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单只饲喂法,以稻谷为基饵,分别测定了0.005%炔雌醚和米非司酮药饵对黄毛鼠的适口性。结果表明,黄毛鼠对炔雌醚药饵平均摄食系数显著低于米非司酮;雌雄鼠对炔雌醚和米非司酮药饵的摄... 鼠药的适口性是决定鼠害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单只饲喂法,以稻谷为基饵,分别测定了0.005%炔雌醚和米非司酮药饵对黄毛鼠的适口性。结果表明,黄毛鼠对炔雌醚药饵平均摄食系数显著低于米非司酮;雌雄鼠对炔雌醚和米非司酮药饵的摄食差异显著。炔雌醚显著降低了雌雄鼠对药饵的摄食量,且雄鼠摄食量少于雌鼠。米非司酮提高药饵对雌鼠的适口性,但不影响对雄鼠的适口性;黄毛鼠在处理时间内对药饵的摄食量存在显著变化,雌雄鼠第1 d对炔雌醚药饵和基饵摄食量无显著差异,第2、3 d对炔雌醚药饵摄食量显著少于基饵;雌鼠第1 d对米非司酮药饵和基饵摄食无显著差异,第2、3 d取食药饵显著多于基饵,雄鼠在用药第1 d即表现出对米非司酮药饵的偏好,但随后2 d对基饵和药饵摄食量差异不显著。0.005%米非司酮的稻谷对黄毛鼠具有很好的适口性,而炔雌醚药饵配制有待改善,如增加香味剂、甜味剂等提高其适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雌醚 米非司酮 不育剂 黄毛鼠 适口性
下载PDF
黄毛鼠婚配制度初探:熟悉性对两性间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琴 刘全生 +3 位作者 秦姣 郭明昉 王登 施大钊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5-849,共5页
为探究黄毛鼠的婚配制度,通过雌雄黄毛鼠对熟悉和陌生异性鼠的选择实验和遭遇实验,分析了熟悉性对两性间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选择实验中雌鼠对陌生雄鼠的关注频次比对熟悉雄鼠的更多;遭遇实验中尽管雌鼠探究和自身修饰行为、雄鼠的活... 为探究黄毛鼠的婚配制度,通过雌雄黄毛鼠对熟悉和陌生异性鼠的选择实验和遭遇实验,分析了熟悉性对两性间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选择实验中雌鼠对陌生雄鼠的关注频次比对熟悉雄鼠的更多;遭遇实验中尽管雌鼠探究和自身修饰行为、雄鼠的活动和攻击行为在遭遇熟悉或陌生异性鼠时有差异,但雌雄鼠的友好行为均无显著差异,暗示黄毛鼠是多配制,但需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属于混交制、一雄多雌制或一雌多雄制,可为制定野外不育控制黄毛鼠策略提供行为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鼠 婚配制度 熟悉性 行为
下载PDF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雌性小鼠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小丽 刘全生 +2 位作者 秦姣 郭明昉 田伟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确定米非司酮抑制害鼠繁殖的效力及适宜剂量,每2周对雌鼠灌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1次,检测给药期间和停药后小鼠繁殖及幼鼠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给药期间米非司酮抑制小鼠繁殖效果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按体重小于1.25mg/kg剂量的米非... 为确定米非司酮抑制害鼠繁殖的效力及适宜剂量,每2周对雌鼠灌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1次,检测给药期间和停药后小鼠繁殖及幼鼠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给药期间米非司酮抑制小鼠繁殖效果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按体重小于1.25mg/kg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小鼠繁殖无显著抑制作用;2.5mg/kg以上剂量能降低小鼠的产仔率;5mg/kg剂量能显著降低产仔率和胎仔数;10mg/kg以上剂量能使小鼠完全不育。停药后雌鼠繁殖能力的恢复与之前用药剂量负相关,给药组第一胎平均胎仔数仍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第一胎分娩时间也被延迟;至第二胎时平均胎仔数趋于恢复。该结果表明多次给予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抑制雌鼠繁殖,停药后仍有一定的持效期,因此具有作为害鼠不育剂的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不育控制 鼠害 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