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议协办单位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明明致词
1
作者 郭明明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网架 浙江 董事长 《空间结构》 学术研讨会 股份 单位 山东泰安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超分辨率重建
2
作者 陈皓 郭明明 +3 位作者 田野 乐嘉陵 张华 岳茂雄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超声速燃烧室受限空间内复杂流场波系结构的获取受到光学测量装置精度的制约。为提升流场时空分辨率特征,本文应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地面脉冲燃烧风洞获取的试验数据,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5的条件下,构建了6种不同当量比下基... 超声速燃烧室受限空间内复杂流场波系结构的获取受到光学测量装置精度的制约。为提升流场时空分辨率特征,本文应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地面脉冲燃烧风洞获取的试验数据,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5的条件下,构建了6种不同当量比下基于压力数据重构的燃烧室流场低分辨率图像数据集,研究了三种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方法来提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重构图像的分辨率。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流场超分辨率稠密网络(Flow-field Super-Resolution Dense Network,FSRDN)、流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Flow-field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FSRGAN)、传统的双三次插值法(Bicubic interpolation,Bicubic)对流场图像分辨率都提高了4^(2)倍。FSRDN网络所得流场图像结果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相关性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ORR)、感知指数(Perceptual Index,PI)指标均优于双三次插值法,但实际图像存在过于平滑的现象。FSRGAN网络所得流场结果消除了图像平滑现象,使流场图像的细节更加丰富,大幅度优化了PI指标,对燃烧室内的剪切层、斜激波、分离激波等主要波系结构的清晰度有了极大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双三次插值 超分辨率 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面向内流的激波/边界层湍流模型数据同化及应用
3
作者 杨茂桃 郭明明 +3 位作者 田野 易淼荣 乐嘉陵 张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5,共12页
为研究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问题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湍流模型参数辨识中的有效性,提出一种面向内流的激波/边界层湍流模型数据同化方法,以Kriging代理模型传播参数不确定量化过程,基于贝叶斯框架构建似然函数作为评判标准,最后利用粒... 为研究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问题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湍流模型参数辨识中的有效性,提出一种面向内流的激波/边界层湍流模型数据同化方法,以Kriging代理模型传播参数不确定量化过程,基于贝叶斯框架构建似然函数作为评判标准,最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近似获取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并进行参数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校准大角度(24°)压缩拐角获取的湍流模型参数,可以应用到相同条件下相对较小的小角度(20°,16°和8°)压缩拐角,获取的壁面压力、摩阻系数和速度剖面均与试验值基本吻合。在Ma=2.85下校准的壁面压力,均方根误差由60.29%下降到16.56%。将大角度下获取的参数应用到Ma=2.9和不同的入射边界层厚度的条件下,获取的壁面压力和速度剖面仍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小范围马赫数内湍流模型参数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边界层干扰 数据同化 SST湍流模型 贝叶斯优化 参数辨识 普适性分析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毒力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峰 郭明明 樊继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49,共6页
为掌握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的毒力及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浸渍法使用4种药剂梯度浓度溶液处理豆天蛾3龄幼虫,统计药后12、24、36 h的幼虫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不同药后时间的半致死... 为掌握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的毒力及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浸渍法使用4种药剂梯度浓度溶液处理豆天蛾3龄幼虫,统计药后12、24、36 h的幼虫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不同药后时间的半致死浓度(LC_(50));并用4种药剂亚致死浓度(LC_(25))处理幼虫后,测定药后0、12、24、36 h的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处理幼虫12 h后,LC_(50)依次为15.83、39.49、2.64、58.64 mg/L;处理幼虫24 h后,LC_(50)依次为3.55、3.46、1.19、33.91 mg/L;处理幼虫36 h后,LC_(50)依次为1.91、1.33、1.25、24.40 mg/L。敌敌畏处理幼虫后12 h的LC_(50)是药后24、36 h的4.46、8.29倍;同样地,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分别为(11.41、29.69)倍、(2.22、2.11)倍和(1.73、2.40)倍。4种药剂处理幼虫后12、24、36 h,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发生改变。经敌敌畏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CarE活性先大幅下降后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CYP450活性先下降再升高;经吡虫啉处理后,幼虫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趋平,CarE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YP450活性逐渐上升;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CarE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YP450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经虫螨腈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rE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稳定,CYP450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杀虫剂 毒力 解毒酶活性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品种(系)综合评价
5
作者 师毅君 王康君 +6 位作者 郭明明 何宁秀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何茂盛 樊继伟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78-86,共9页
为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之间耐热性的差异,筛选耐热性好的优异种质,选用65个小麦品种(系),采用大棚覆膜增温的方式,研究花后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系)植株形态和籽粒性状的影响,利用千粒重热感指数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耐热性相关的关键指标,... 为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之间耐热性的差异,筛选耐热性好的优异种质,选用65个小麦品种(系),采用大棚覆膜增温的方式,研究花后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系)植株形态和籽粒性状的影响,利用千粒重热感指数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耐热性相关的关键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对品种(系)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大多数小麦品种的株高、穗长、千粒重呈明显下降趋势,籽粒长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千粒重、面积、粒宽、直径与所有籽粒性状的耐热系数均存在极显著相关,说明各性状的耐高温能力存在重叠;主成分分析将9个农艺性状划分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781%;根据千粒重热感指数和综合评价值筛选出烟农19、04中36、偃展4110、山农19、镇麦168、连麦6号共6个品种为极耐热品种,可作为小麦耐热育种的优良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胁迫 植株表型 籽粒性状 耐热性
下载PDF
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茂盛 王康君 +5 位作者 郭明明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师毅君 樊继伟 《中国种业》 2024年第8期13-20,共8页
小麦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种植最为普遍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提供人类所需的热量与蛋白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减以及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成为提... 小麦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种植最为普遍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提供人类所需的热量与蛋白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减以及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成为提升小麦产量的关键所在,是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每穗粒数、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而这三要素均与穗部性状相关,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革新,小麦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领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具体而言,诸如RNA-Seq(BSR-seq)和外显子组捕获测序等基因定位技术,以其高效且精确的特性,迅速成为关键基因定位的有力手段。同时,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在基因分型和育种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遗传信息,基于SNP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正日益成为连接遗传位点与发育性状的重要桥梁。研究人员通过将基因共表达网络或数量性状位点分析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识别与表型相关候选基因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一系列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小麦遗传研究的深入发展,也为小麦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对小麦穗部调控相关基因及穗部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进行分类与总结,旨在为小麦穗部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部性状 基因 QTL
下载PDF
豆天蛾江苏种群滞育期间营养物质及激素变化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明明 陆明星 +3 位作者 赵雪君 李晓峰 陈凤 樊继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目的】研究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前后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及滞育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豆天蛾滞育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以豆天蛾江苏种群的老熟幼虫作为供试虫源,分别在滞育前期、滞... 【目的】研究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前后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及滞育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豆天蛾滞育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以豆天蛾江苏种群的老熟幼虫作为供试虫源,分别在滞育前期、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3个不同时期测定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及滞育相关激素水平。【结果】随着豆天蛾滞育进程推进,体内糖原含量不断降低,在滞育解除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豆天蛾体内的单糖和可溶性蛋白及脂肪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在滞育期降到最低,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滞育前期、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3个不同时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滞育解除后,豆天蛾体内的脂肪酸中的棕榈酸和豆蔻酸含量增长速率最快,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最高,均超过9000μg/g。此外,豆天蛾体内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MH)在不同滞育时期也有一定变化,随着滞育进程的推进,JH滴度逐渐降低,而MH滴度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豆天蛾滞育形成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MH大量增加,同时JH合成减少;滞育解除后,豆天蛾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含量也随之升高,MH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豆天蛾完成蜕皮,顺利进入下一个虫态提供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种群 滞育时期 营养物质 激素
下载PDF
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明明 刘涵尧 +1 位作者 王金辉 欧阳顺林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需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以便治疗时能选择恰当的止血方式。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科228例单侧急性鼻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内镜下...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需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以便治疗时能选择恰当的止血方式。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科228例单侧急性鼻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分为电凝止血组(n=112)和保守填塞组(n=116),探讨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使用校正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和一致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药物和出血部位与内镜下电凝止血有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存在高血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及出血部位位于后鼻区或位置不明的患者,接受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可能性更高(P<0.05);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805~0.907)。校正曲线和DCA显示,该列线图干预收益的阈值范围大。结论基于年龄、高血压、服用抗凝药物和出血部位建立的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和区分度好,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鼻出血 内镜下电凝止血术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切沟形态发育特征与体积估算模型
9
作者 郭明明 刘欣 +3 位作者 陈卓鑫 万兆凯 周鹏翀 张兴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1-90,共10页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北方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过度放牧已导致该区域切沟不断形成和发育,加剧了草场退化和破碎化,但尚未见有关该区切沟侵蚀研究的报道。因此,该研究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核心区136.22 km^(2)区域内所有切沟进行逐条野外实测...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北方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过度放牧已导致该区域切沟不断形成和发育,加剧了草场退化和破碎化,但尚未见有关该区切沟侵蚀研究的报道。因此,该研究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核心区136.22 km^(2)区域内所有切沟进行逐条野外实测,获取了切沟长度L、宽度T_(W)、深度D、面积A、体积V、横断面积A_(c)、宽深比R_(WD)、长宽比R_(LW)等形态参数,研究了切沟形态特征及其体积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切沟数量密度和沟壑密度GD分别达1.15条/km^(2)和0.27 km/km^(2),0.94‰的草场因沟蚀而消失。切沟整体表现为狭长、宽而浅形状,8个切沟形态参数的变化呈中、强度变异,平均L、T_(W)、D、A、V、A_(c)、R_(WD)、R_(LW)分别为231.80 m、3.12 m、1.26 m、820.49 m^(2)、1099.46 m^(3)、3.39 m^(2)、2.68、101.93,坡面沟和谷底沟的数量比为11:9,谷底沟8个形态参数是坡面沟的1.06~4.78倍。切沟T_(W)、D、R_(WD)接近正态分布,L、A、V、A_(c)、R_(LW)呈偏左分布,这8个形态参数分别主要分布在1.0~4.0 m、0.5~1.2 m、1.0~3.5、0~200 m、100~600 m^(2)、30~300 m^(3)、0~3 m^(2)、3.55~60范围,占比分别为77.9%、68%、77.9%、63.5%、56.4%、46.8%、57.7%、46.1%;沟蚀强度显著受地形影响,GD和地表割裂度GLD随坡度先增大后减小,9°时沟蚀最严重,阳坡和半阳坡GD、GLD分别是阴坡和半阴坡的4.3倍、3.7倍;V-A幂函数关系预测切沟体积优于V-L幂函数关系,建议作为呼伦贝尔草原切沟体积估算模型。研究可为呼伦贝尔草原沟蚀防治及草原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沟 地形 模型 形态参数 呼伦贝尔草原
下载PDF
基于不同播期的小麦籽粒性状综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广旭 王康君 +3 位作者 郭明明 谭一罗 孙中伟 樊继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籽粒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江苏淮北麦区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以新培育的155份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设置10月18日(S1)、11月05日(S2)、11月22日(S3)、12月1日(S4)4个播期,考查成熟期籽粒的千...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籽粒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江苏淮北麦区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以新培育的155份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设置10月18日(S1)、11月05日(S2)、11月22日(S3)、12月1日(S4)4个播期,考查成熟期籽粒的千粒质量、面积、周长、粒长、粒宽、长宽比、直径和圆度8个性状,利用获得性状值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最长距离法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系间亦有差异;千粒质量与除长宽比外的其他几个性状均呈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圆度呈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Ⅴ类,类群Ⅰ到类群Ⅴ的千粒质量均值逐级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籽粒性状分为2个主成分,共可解释93.91%的性状信息。通过综合分析4个播期的小麦籽粒性状,筛选出LM20080、LM20070、LM20069等10个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性状稳定的新品系,为江苏淮北麦区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不同播期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压基性麻粒岩成因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双鹏 张泽明 +3 位作者 田作林 芦维瑞 郭明明 张成圆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5,共20页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存在典型的泥质、长英质和基性高压麻粒岩。但是,高压麻粒岩在南迦巴瓦杂岩中的分布范围、变质条件和变质时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明确。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西南部巴嘎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存在典型的泥质、长英质和基性高压麻粒岩。但是,高压麻粒岩在南迦巴瓦杂岩中的分布范围、变质条件和变质时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明确。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西南部巴嘎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巴嘎高压基性麻粒岩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石榴子石变斑晶发育生长成分环带。识别出三期矿物组合:进变质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矿物包裹体,包括石榴子石、石英、榍石和磷灰石;峰期矿物组合M2为变斑晶石榴子石边部和基质矿物,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金红石+熔体;退变质矿物组合M3呈冠状体或基质产出,其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石英+榍石。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条件约为1.5 GPa和915℃,具有顺时针P-T轨迹,退变质的早期和晚期分别为近等温降压和降温降压过程。高压基性麻粒岩在峰期条件下发生了明显的部分熔融,含~26%(体积)的熔体,其退变质和熔体结晶作用很可能发生在26~14 Ma。本文和研究区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压麻粒岩广泛分布,从东北部的加拉、直白和派乡延伸到西南部的巴嘎沟,形成了一条长度超过80 km的高压麻粒岩带。整个带中的高压麻粒岩具有类似的变质条件和持续时间,是印度大陆地壳平缓俯冲并经历了高温和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的产物,构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加厚下地壳。大量高压麻粒岩强烈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可能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提供了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基性麻粒岩 P-T-T轨迹 部分熔融 南迦巴瓦杂岩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下载PDF
中强筋小麦新品种连麦186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康君 郭明明 +5 位作者 张广旭 谭一罗 师毅君 李晓峰 何茂盛 樊继伟 《中国种业》 2023年第7期134-136,共3页
为适应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适优质的烟0953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的西农53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中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186,并于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2200... 为适应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适优质的烟0953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的西农53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中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186,并于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220022)。连麦186中感赤霉病、高抗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2019-2021年2年度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重点介绍了连麦186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品质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连麦186 中强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兆凯 宋庆臣 +3 位作者 万普强 郭明明 张兴义 刘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3,共10页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1)黑土区沟蚀研究起步较晚,近十年发文量显著增加,但国际期刊发表成果较少,仅占26%。(2)该领域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其中水利部松辽流域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机构贡献突出、影响较大;张树文是该领域中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刘宝元和伍永秋是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3)关键词共现表明,目前对东北黑土区沟蚀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侵蚀沟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和沟蚀防治措施等方面。[结论]东北黑土区沟蚀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和全面的认识,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注重东北黑土区沟蚀形成和发育过程及机理研究,并深入分析地质、地形、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沟蚀 热点 文献计量学 CiteSacep
下载PDF
神经元自噬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郭明明 刘广 +1 位作者 马丹丹(综述) 宋凯(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3,共6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应激性精神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难治愈的特点,病情严重者能够造成社会功能损害。临床治疗PTSD以药物干预和心理疏导为主,不良作用较大,疗效不持续。自噬作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方式,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应激性精神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难治愈的特点,病情严重者能够造成社会功能损害。临床治疗PTSD以药物干预和心理疏导为主,不良作用较大,疗效不持续。自噬作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方式,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PTSD患者海马神经元受损,内有大量自噬溶酶体,可能与PTSD发病有关。文章以神经元自噬角度作为出发点,从PTSD发生相关脑区、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PTSD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为寻求安全有效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神经元自噬 脑区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小麦响应禾谷镰刀菌侵染的核心基因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一罗 张广旭 +4 位作者 王康君 郭明明 孙中伟 李晓峰 樊继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3-1001,共9页
【目的】筛选鉴定小麦品种连麦12响应禾谷镰刀菌侵染过程中的核心基因,为小麦赤霉病防御分子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成功感染禾谷镰刀菌的连麦12小穗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DE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 【目的】筛选鉴定小麦品种连麦12响应禾谷镰刀菌侵染过程中的核心基因,为小麦赤霉病防御分子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成功感染禾谷镰刀菌的连麦12小穗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DE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DEGs的蛋白质互作网络,通过MCODE和cytoHubba筛选核心基因。【结果】对小麦品种连麦12接种禾谷镰刀菌(处理组)和接种无菌去离子水(对照,CK)72 h后的DEGs进行筛选,结果共筛选出14180个DEGs,其中有10966个DEGs上调表达,有3214个DEGs下调表达。经GO功能注释分成三大类,共51个条目,其中,细胞组分包含14个条目,主要富集在细胞、细胞部件和膜3个条目;分子功能包含11个条目,主要富集在催化活性和结合2个条目;生物学过程包含26个条目,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刺激反应3个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富集到代谢、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植物信号激素转导、植物MAPK信号通路的DEGs数量最多;富集到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等通路的程度最高。以combined score>0.7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共筛选出258个上调表达的DEGs。MCODE聚类构建筛选重要基因互作功能模块,获得2个重要基因功能模块分别包含13个(Score=7.67)和6个(Score=5.60)重要的DEGs。利用cytoHubba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最紧密的10个核心基因,其结果与MCODE筛选结果重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筛选的10个核心基因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筛选的10个核心基因在禾谷镰刀菌侵染后均上调表达,说明这10个核心基因在连麦12对禾谷镰刀菌侵染的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刀菌 核心基因 转录组 赤霉病
下载PDF
改良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树组织中的双丙环虫酯和代谢物M440I007
16
作者 秦钰洁 郭明明 +1 位作者 陈永晶 周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5,共11页
双丙环虫酯是一种新型生物源杀虫剂,2023年在我国登记用于茶树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建立了改良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茶树组织中双丙环虫酯及其代谢物M440I007的分析方法。茶树根、茎、叶经水和乙腈... 双丙环虫酯是一种新型生物源杀虫剂,2023年在我国登记用于茶树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建立了改良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茶树组织中双丙环虫酯及其代谢物M440I007的分析方法。茶树根、茎、叶经水和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OH)和石墨化炭黑(GCB)净化,目标物用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在0.002~5.000 mg·L^(-1)范围内,两种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 5。在0.005~2.000 mg·kg^(-1)的添加水平下,两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78.3%~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12.85%,方法的定量限(LOQ)和检出限(LOD)分别为0.005 mg·kg^(-1)和0.002 mg·kg^(-1)。采用该方法,测得盆栽施药处理土壤培养7 d的茶苗组织中双丙环虫酯的分布为根(0.102 mg·kg^(-1))>茎(0.078 mg·kg^(-1))>叶(0.007 mg·kg^(-1)),其转运因子TFroot-stem和TFstem-leaf均小于1,代谢物M440I007的残留水平均在定量限以下。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成本低、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可为进一步研究双丙环虫酯和M440I007在茶树中的吸收传导行为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农残 双丙环虫酯 M440I007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切沟沟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杨帆 巩子瑞 +5 位作者 郭明明 张立波 鲁文龙 刘欣 王百阳 张靖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共9页
[目的]研究中国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切沟沟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黑土区沟壑侵蚀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南乡典型农业小流域切沟沟头为研究对象,野外实地调查沟头形态特征及土壤类型和... [目的]研究中国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切沟沟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黑土区沟壑侵蚀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南乡典型农业小流域切沟沟头为研究对象,野外实地调查沟头形态特征及土壤类型和土体构型,解析沟头形态特征与沟头内因(土壤特性)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内外因素对沟头形态的影响。[结果](1)海南乡小流域切沟沟头土壤类型为典型黑土、草甸黑土和冲积土,土体构型以腐殖质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型为主,以腐殖质层(A)+母质层(C)及腐殖质层(A)+母质层(C)+埋藏层(Ab)型为辅。(2)相关性分析表明,沟头形态与内外因素呈现复杂的相关性,单一形态不仅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同时受自身形态的共同作用影响。(3)冗余分析表明,土体构型、汇水面积、沟头坡度是影响沟头形态的主要因子,且与沟头形态呈正相关关系;沟头植被覆盖度、作物距沟头距离、沟头垄向与沟头立面夹角与沟头形态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切沟沟头形态特征复杂,土壤垂向差异性是内因的根本,沟头形态受内外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川漫岗 黑土区 沟头形态 土体构型
下载PDF
基于“分段-组合”残差神经网络的超声速氢气零维点火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尔达 宋昊宇 +3 位作者 郭明明 田野 乐嘉陵 张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101,共11页
受限于发动机燃烧数值模拟需要长时间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分段-组合”残差神经网络的氢气零维点火计算方法。以氢气零维点火算例为基础,基于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内外流耦合数值模拟软件AHL3D构建数据集。数据集中输入... 受限于发动机燃烧数值模拟需要长时间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分段-组合”残差神经网络的氢气零维点火计算方法。以氢气零维点火算例为基础,基于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内外流耦合数值模拟软件AHL3D构建数据集。数据集中输入变量为超声速工况下的温度、压强及8种组分质量分数的初始状态值,输出变量为3000个时刻点的温度、压强及8种组分质量分数状态值。构建了一种“分段”训练、“组合”预测的残差神经网络框架。算法首先将高维输入数据进行降维训练,再将“分段”模型预测后的参数冻结形成“组合”模型。与氢燃料直接计算相比,实验结果表明“分段-组合”残差神经网络可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对于11组分29反应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可获得9.13倍的计算加速比,均方根误差降到了7.85×10^(-5),氢燃料参数的预测精度都高于98%,计算效率及精度优于现有的神经网络燃烧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组合”模型 残差神经网络 零维点火 数值模拟 计算加速
下载PDF
水空两栖多旋翼飞行器出水控制及参数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良博 杨宇 +3 位作者 梁爽 郭明明 李忠广 李泽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92,共8页
介质跨越是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关键运动之一,针对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出水问题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建立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重点探究其在水下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借助Fluent软件对水空多旋翼飞行器在水下受到的粘性水动... 介质跨越是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关键运动之一,针对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出水问题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建立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重点探究其在水下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借助Fluent软件对水空多旋翼飞行器在水下受到的粘性水动力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用多项式拟合粘性水动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段变参数PID跨介质控制方法,在Matlab中开展控制仿真实验。最后,引入遗传算法整定PID控制器,并将结果与前者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水、空环境突变对PID控制算法影响巨大,分段变参数PID控制方法更加贴合实际跨介质过程;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能有效提高水空多旋翼飞行器跨介质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潜器跨介质、导弹出水、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出入水控制等问题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空多旋翼跨介质飞行器 出水控制 PID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20
作者 马丹丹 郭明明 +3 位作者 宋凯 刘广 陈曦 张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作为一种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细胞器,对维持细胞稳态起重要作用。在内质网应激初期为了保证内质网功能的正常运行,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来维持体内细胞存活,但当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过多,则会诱导细胞凋亡...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作为一种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细胞器,对维持细胞稳态起重要作用。在内质网应激初期为了保证内质网功能的正常运行,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来维持体内细胞存活,但当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过多,则会诱导细胞凋亡。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由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路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个病理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氧化应激、钙稳态失衡和炎症反应作为导致内质网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也广泛参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内质网应激启动非折叠蛋白反应,并通过活化内质网三条通路PERK、IRE1及ATF6,启动细胞凋亡路径。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或抑制相关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以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可能会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而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该途径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PRPR样ER激酶 肌醇所需酶1 激活转录因子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