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隋丽娜 程圩 郭昳岚 《水利经济》 2018年第2期68-72,77,共6页
为系统探讨陕西省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的思路,从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内涵与价值分析出发,对陕西省水文化遗产构成类型进行梳理,指出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历史深厚、类型多样、地域特色明... 为系统探讨陕西省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的思路,从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内涵与价值分析出发,对陕西省水文化遗产构成类型进行梳理,指出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历史深厚、类型多样、地域特色明显,河流、水利工程等资源等级较高,诗词、碑刻、民俗等资源存世量大。分析当前在认识理念、管理体制、保护经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建设应着眼于以生态系统修复、人文系统重构、价值系统重塑、产业系统创新、管理系统再造的"全域统筹、理念重构"和基于遗址遗迹型、工程功能型和非物质文化型遗址功能与特征的"分类保护、层级联动"两大核心策略,兼顾"点、线、面"3个空间要素,构建陕西省水文化"点状布局、线状串联、流域覆盖"大遗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文化遗产 陕西省
下载PDF
游客认知视角下我国丝绸之路目的地品牌伞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隋丽娜 郭昳岚 +1 位作者 程圩 杨玮燕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9期1138-1141,1133,共5页
品牌伞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已有较广泛应用,但目的地品牌伞的概念与相关理论研究仍有待完善。以135篇中国陆路丝绸之路旅游日志为研究对象,利用内容分析方法中的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构建了游客认知视角下丝绸之路品牌伞的&q... 品牌伞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已有较广泛应用,但目的地品牌伞的概念与相关理论研究仍有待完善。以135篇中国陆路丝绸之路旅游日志为研究对象,利用内容分析方法中的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构建了游客认知视角下丝绸之路品牌伞的"丝路品牌—城市品牌—景区品牌"三级结构模型;通过语义网络分析丝绸之路子品牌之间的关联性,发现丝绸之路品牌伞对城市品牌原本行政区域具有淡化作用;丝绸之路景区品牌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游客认知的自然景观品牌强于人文景观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品牌伞 区域品牌伞 丝绸之路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感知模型构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隋丽娜 郭昳岚 程圩 《旅游研究》 2018年第3期77-87,共11页
基于消费者的目的地品牌资产是衡量目的地品牌化工作以及营销绩效的重要指标。研究从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质量、品牌忠诚四个维度构建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价体系,以陕西省为例,对目的地品牌资产感知进行评价研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消费者的目的地品牌资产是衡量目的地品牌化工作以及营销绩效的重要指标。研究从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质量、品牌忠诚四个维度构建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价体系,以陕西省为例,对目的地品牌资产感知进行评价研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建立省级目的地品牌资产感知模型。结果显示,品牌知名度的感知正向影响品牌形象的感知,继而影响品牌质量的感知,最终作用于品牌忠诚。基于此,提出相应营销与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品牌资产 结构方程模型 旅游感知 陕西省
下载PDF
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差异分析——以西安为例 被引量:38
4
作者 程圩 郭昳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2-906,共5页
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分别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阐释了目的地形象。该文从目的地网络形象切入,以官网宣传照片代表投射形象,旅游者网络游记照片代表感知形象,旨在研究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异同。运用内容分析法将照片分... 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分别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阐释了目的地形象。该文从目的地网络形象切入,以官网宣传照片代表投射形象,旅游者网络游记照片代表感知形象,旨在研究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异同。运用内容分析法将照片分为13类,并根据聚合形象地图分析各类照片的相关性,借助SPSS19.0处理数据。从照片的内容属性、拍摄时间、以及所处区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西安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感知形象 旅游摄影 西安
全文增补中
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地域管理顶层设计的制度模式与历史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魏书威 卢君君 +2 位作者 陈恺悦 刘芳芳 郭昳岚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129,共5页
基于文献研究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和回顾了1840年至1978年中国“三农”问题的历史根源、施政方案、解决模式等,并深入剖析了各时期乡村地区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治理模式及设施安排等方面的顶层设计.研究发现:“三农”问题历来... 基于文献研究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和回顾了1840年至1978年中国“三农”问题的历史根源、施政方案、解决模式等,并深入剖析了各时期乡村地区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治理模式及设施安排等方面的顶层设计.研究发现:“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各时期掌权者极为敏感、优先关注的领域;政策体系设计遵从顶层设计优先、要素管理跟进、村民参与至重的原则;乡村施政土地改革是核心,经营模式是重点,村民致富是根本;“科技支农,教育促农,金融活农”仍将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 顶层设计 制度模式 变迁轨迹 历史参考
下载PDF
绿洲乡村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特征、成因分析及现实启示——以民勤绿洲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魏书威 郭昳岚 +3 位作者 卫天杰 陈恺悦 薛永盛 卢君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2-28,共7页
为了揭示绿洲乡村文化、乡愁景观的文脉基线及其演进轨迹,文章运用GIS分析技术,借助核密度估计法,探究民勤绿洲乡村地名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自然景观类乡村地名主要分布于绿洲中部及北部的四大历史水系沿线,反映出绿洲以水定... 为了揭示绿洲乡村文化、乡愁景观的文脉基线及其演进轨迹,文章运用GIS分析技术,借助核密度估计法,探究民勤绿洲乡村地名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自然景观类乡村地名主要分布于绿洲中部及北部的四大历史水系沿线,反映出绿洲以水定人、临水择居的村落布局特征;人文景观类乡村地名呈哑铃状“双核”集聚分布于县城周边及绿洲东北部,反映出绿洲的移民屯垦、近城择居等活动特征。此外,使用习惯、时代要求、移民迁徙等因素则推动乡村地名的时空变迁,反映出该区域地名信息的动态修正轨迹。结论为绿洲区开展历史水系修复、地域文脉传承、特色风貌营造、迁村并点规划、新村命名优化等工作提供了研究依据与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名 文化景观 核密度估计法 空间特征 规划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