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廊固凹陷原油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18
1
作者 操义军 王权 +4 位作者 邹华耀 刁帆 林俊峰 张金峰 郭柳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3-1274,共12页
基于34个烃源岩与50个原油样品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研究了廊固凹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有不同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 基于34个烃源岩与50个原油样品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研究了廊固凹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有不同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量较高且富含沟鞭藻类,沉积于淡水较强的还原环境;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陆源有机质输入量较少且低等水生生物输入较多,沉积于咸水强还原环境。在油源对比基础上,结合原油分子生物标志物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了3种成因类型的原油。第Ⅰ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牛坨镇凸起周边地区;第Ⅱ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凹陷偏北部的旧州—王居一带;第Ⅲ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混源油,以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为主,主要分布在凹陷东部的河西务构造带和曹家务—柳泉构造带南部的部分地区。廊固凹陷各油藏紧邻烃源岩聚集成藏,其分布规律受控于不同层段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曹家务和中岔口地区是第一类原油下一步的有利勘探目标区域,柳泉构造带王居地区是第二类原油勘探潜力较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 油族划分 油-岩对比 原油分布 廊固凹陷
下载PDF
霸县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贡献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权 王道军 +5 位作者 邹华耀 郭柳汐 杨帆 殷杰 贾小军 芦晓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4,共8页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测井、地震等资料研究霸县凹陷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有机质类型、母质来源及沉积保存条件。根据烃源岩与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特征进行油源对比,厘清各套烃源岩对油气成藏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霸县凹陷发育沙四段...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测井、地震等资料研究霸县凹陷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有机质类型、母质来源及沉积保存条件。根据烃源岩与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特征进行油源对比,厘清各套烃源岩对油气成藏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霸县凹陷发育沙四段、沙三段下亚段及中亚段、沙一段下亚段4套烃源岩,具有生排烃潜力大、有机质类型好的特点,且均已进入生烃门限。其中,沙四段和沙三段下亚段、中亚段烃源岩分布较广,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仅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地区。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析结果揭示,研究区4套烃源岩的有机质输入与沉积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沙四段和沙三段下亚段有机质供应相对于沙三段中亚段和沙一段下亚段充足,但是沉积保存条件却相对较差。通过油源对比发现,霸县凹陷的原油可以分为3类单源油及2类混源油,沙三段下亚段和中亚段烃源岩是现今已发现油藏的主力贡献烃源岩,沙四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力大,但已发现以沙四段烃源岩提供油源的油藏多呈近源零星分布于深层及潜山,表明霸县凹陷以沙四段烃源岩为油源的深层及潜山油藏应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生物 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成藏贡献 霸县凹陷
下载PDF
霸县凹陷古近系深层砂岩储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4
3
作者 崔周旗 李莉 +3 位作者 王宏霞 王元杰 郭柳汐 侯凤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8,共8页
霸县凹陷是冀中坳陷的主要富油凹陷之一,古近系深层(大于3500 m)继承性发育了多期叠置的扇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储集性能相对较好,为深层形成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 霸县凹陷是冀中坳陷的主要富油凹陷之一,古近系深层(大于3500 m)继承性发育了多期叠置的扇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储集性能相对较好,为深层形成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明确深层储层的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在储层常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录井、钻井及测井等资料,依据含油产状法和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探讨深层储层的有效性,并指出有效储层主要受母岩类型、沉积相带、成岩相带、欠压实作用及油气早期充注五大因素控制。霸县凹陷古近系深层具有富含长石的母岩、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强溶蚀-弱胶结成岩相带、异常高压带及油气早期充注等有利因素,为深层有效储层的形成提供了保障,并以形成岩性油气藏为主,有效储层埋深下限可达5500 m,从而证实了古近系深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岩性油气藏 深层勘探 古近系 霸县凹陷
下载PDF
冀中坳陷孙虎潜山带裂缝发育特征及定量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穆燕 曹兰柱 +5 位作者 高帅 李熹微 郑荣华 陈再贺 杨晓霄 郭柳汐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为了明确冀中坳陷孙虎潜山带裂缝发育特征,通过地震、岩心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归纳裂缝类型,对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分析裂缝主控因素并定量预测裂缝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南西向的高角度构造裂缝,裂缝... 为了明确冀中坳陷孙虎潜山带裂缝发育特征,通过地震、岩心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归纳裂缝类型,对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分析裂缝主控因素并定量预测裂缝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南西向的高角度构造裂缝,裂缝充填程度较弱有效性高。单井线密度分布在1.0~6.8条/m,裂缝高度主要分布在10~40 cm。构造变形强度大、断层发育程度高的部位裂缝的发育程度越高;白云岩中平均裂缝密度为0.68条/m,裂缝最为发育;埋藏深度越低,裂缝发育强度越大,厘定出风化壳控制优质储层厚度为50~160 m。通过建立分形生长模型预测孙虎潜山带裂缝分布规律,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虎潜山带 潜山储层 构造裂缝 优质储层厚度 定量预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古湖泊环境与烃源岩发育模式 被引量:21
5
作者 殷杰 王权 +2 位作者 郝芳 郭柳汐 邹华耀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09-1222,共14页
学者们对饶阳凹陷烃源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针对沙一下亚段烃源岩发育时期的古湖泊环境却缺乏系统的研究,忽略了湖泊环境这个控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时空展布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沙一下亚段烃源岩样品的古生物资料、有机地球... 学者们对饶阳凹陷烃源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针对沙一下亚段烃源岩发育时期的古湖泊环境却缺乏系统的研究,忽略了湖泊环境这个控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时空展布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沙一下亚段烃源岩样品的古生物资料、有机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恢复其古气候、湖泊古水深、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建立了沙一下亚段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沙一段下亚段(Es1下)的优质烃源岩多发育于湖侵体系域沉积期,气候正从干旱炎热向温暖潮湿转变,湖水深度约为2~14m,浪基面深度为7.5m;古盐度参数如Sr/Ba和B/Ga等都指示了沙一下亚段湖侵体系域沉积期属于咸水环境,形成了稳定的盐度分层,从而造成底层水处于稳定的缺氧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而稳定碳同位素和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都表明此阶段湖泊表层水体有较高的初始生产力.这样的古湖泊环境造成强还原咸水半深湖沉积的有机相分布较广,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沙一下亚段 古湖泊 优质烃源岩 发育模式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优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贡献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帆 王权 +2 位作者 郝芳 郭柳汐 邹华耀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185,共14页
为了研究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优质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藏贡献.基于有机碳、热解、生烃模拟实验评价源岩生烃潜力;基于源岩GC-MS实验和生烃潜力评价结果,描述源岩分子地球化学及有机相特征,利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油−岩关系并定... 为了研究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优质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藏贡献.基于有机碳、热解、生烃模拟实验评价源岩生烃潜力;基于源岩GC-MS实验和生烃潜力评价结果,描述源岩分子地球化学及有机相特征,利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油−岩关系并定量计算原油中各源岩贡献率,总结了沙一下亚段成藏贡献规律.研究表明:沙一下亚段源岩的生烃潜力在凹陷内发育的3套源岩中最大,并且ω(伽马蜡烷)/ω(C30藿烷)、ω(甾烷)/ω(藿烷)等生物标志物参数与其他两套源岩有明显区别.原油样品可以划分为沙一下亚段来源,沙一下和沙三段混源和沙三上和下段混源3种成因类型.成藏贡献计算结果显示沙一下亚段源岩总贡献率达到58%,对东营组、馆陶和明化镇组原油贡献达到77%,对沙河街组原油贡献达到66%.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源岩是一套非常优质的烃源岩,成藏贡献大,应得到更多关注.沙一下亚段源岩高贡献区分布受到地质条件、成藏模式和源岩有机相控制,古近系和新近系储层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一下亚段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沙一下亚段源岩 地球化学 油源对比 成藏贡献
原文传递
湖相烃源岩热演化生烃研究——基于冀中坳陷烃源岩加水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晓艳 田福清 +4 位作者 邹华耀 郭柳汐 芦晓伟 殷杰 王道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基于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原理,利用实验室加水热模拟生烃实验,结合GC分析,通过对来自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的8个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未熟烃源岩样品的生烃热演化定量分析,得到湖相烃源岩的热演化生烃定量模型。湖相Ⅰ型、Ⅱ_1型与Ⅱ_2型有机质... 基于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原理,利用实验室加水热模拟生烃实验,结合GC分析,通过对来自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的8个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未熟烃源岩样品的生烃热演化定量分析,得到湖相烃源岩的热演化生烃定量模型。湖相Ⅰ型、Ⅱ_1型与Ⅱ_2型有机质生油窗对应R_O值介于0.6%~1.3%之间,并且R_O值均在0.9%左右达到生油最大值,分别为580mg/g_(TOC)、350mg/g_(TOC)和260mg/g_(TOC)左右,但是3类有机质生油耗尽时对应R_O值依次减小;以R_O=1.3%为界,分为初次裂解气与二次裂解气2个阶段,其中Ⅰ型有机质初次裂解气量显著高于Ⅱ_1型和Ⅱ_2型,超过100mL/g_(TOC),而Ⅱ_1型和Ⅱ_2型有机质初次裂解气量相近,约为70~80mL/g_(TOC),二次裂解生气量受控于烃源岩的排油效率;湖相Ⅰ型有机质生油与生气潜力均远高于Ⅱ_1型与Ⅱ_2型,在具备良好的成藏保存条件下,分别以3类有机质为主的湖相烃源岩初次裂解生气量均具有形成工业性气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热演化生烃 湖相烃源岩 冀中坳陷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权 操义军 +3 位作者 刁帆 张金峰 郭柳汐 邹华耀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63-1374,共12页
基于天然气组分以及组分同位素分析结果,结合凹陷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背景,对廊固凹陷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廊固凹陷浅层(<1 900m)与中深层(>1 900m)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 基于天然气组分以及组分同位素分析结果,结合凹陷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背景,对廊固凹陷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廊固凹陷浅层(<1 900m)与中深层(>1 900m)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成因类型。浅层天然气藏以次生型生物改造气藏为主,是热成因气的湿气部分遭受细菌降解而产生的次生生物气与残留热成因气(主要为甲烷)混合而成。其主要特征为:气体干燥系数大于95%,但重烃气含量较高(ΣC_(2^+)>0.5%);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较轻(δ^(13)C_1值分布在-60‰^-50‰之间);异构丁烷含量增加,丙烷含量明显减少;很多气样稳定碳同位素序列在丙烷处发生局部倒转。深层天然气主要为偏腐殖型热成因气,而且大多数天然气为干酪根初次裂解气。深层天然气以低—中等成熟度(RO值范围为0.5%~0.8%)为主,主要来自成熟度相当的沙三下亚段烃源岩;而曹家务、固安地区深度超过4 000m的4个气样以及别古庄地区奥陶系潜山气藏成熟度较大(RO值范围为1.1%~1.5%),来自深层的沙四段—孔店组烃源岩。廊固凹陷深层天然气的分布受控于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及热成熟度,浅层天然气的分布则主要与沟通深部热成因油气的断裂活动强度有关。固安、柳泉、郎东等地区浅层是次生型生物改造气藏的主要分布区与有利勘探带,固安—旧州地区大兴断层深部的砾岩体以及别古庄地区的潜山是深层热成因天然气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组分 同位素 成因类型 天然气来源 分布规律 廊固凹陷
原文传递
饶阳凹陷任丘潜山油藏油源对比及有效烃源岩成藏贡献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晓艳 郝芳 +1 位作者 邹华耀 郭柳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饶阳凹陷任丘潜山油藏的原油来源及烃源岩的成藏贡献,根据原油和烃源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数据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潜山原油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其与烃源岩的亲缘关系,并通过地质条件分析解释了混源成藏的原因,... 为进一步研究饶阳凹陷任丘潜山油藏的原油来源及烃源岩的成藏贡献,根据原油和烃源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数据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潜山原油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其与烃源岩的亲缘关系,并通过地质条件分析解释了混源成藏的原因,最终确定了混源油的混源比例。C29甾烷20S/(20S+20R)参数反映任丘潜山油藏原油基本为成熟原油,Pr/Ph、G/H、S/H、C19/C23等生物标志物参数表明任丘潜山油藏存在3种类型原油,分别为A类、B类和C类。3类原油生物标志物参数呈现规律性变化,并且空间分布亦存在一定规律性。A类为马西洼槽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单一来源的原油,主要分布于任丘潜山北部偏东地区的奥陶系储层中。B类和C类原油为任西洼槽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段下亚段)和马西洼槽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混合来源的原油,其中B类原油中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的原油占比为60%~70%,其次为来自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的原油,主要分布于任丘潜山北部偏西地区的元古界雾迷山组和寒武系府君山组储层中。C类原油则以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贡献为主,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的原油占比较低,为30%~40%,集中分布于任丘潜山油藏南部地区的元古界雾迷山组储层中。整体上,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对任丘潜山油藏原油的贡献北低南高,而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则为北高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参数 油源对比 混源比例 任丘潜山 饶阳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