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规模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7
1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2,共5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事实上一直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本文对国内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两种概念进行了必要区分,并指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进程是由原先的社会属性向经济属性、关系型信用向准契约型信用转变的过程。中国农... 农村非正规金融事实上一直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本文对国内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两种概念进行了必要区分,并指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进程是由原先的社会属性向经济属性、关系型信用向准契约型信用转变的过程。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最终演变方向与政府政策选择有着密切联系,政府应该有效地整合农村非正规金融资源,将其纳入到正式制度的调节范围,使其最终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民间金融 地下金融市场
下载PDF
二重结构与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90,共7页
以中国特有的"二重结构"社会现象为分析切入点,认为一个扩展了的国家能力即包括自身所具有的实力、其行为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获利程度以及外在的压力条件等和儒家意识形态的巧妙结合是构成中国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路径选择得... 以中国特有的"二重结构"社会现象为分析切入点,认为一个扩展了的国家能力即包括自身所具有的实力、其行为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获利程度以及外在的压力条件等和儒家意识形态的巧妙结合是构成中国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路径选择得以实现的充要条件。当这些约束条件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发生变化时,原有国家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将逐步被市场诱致性金融制度变迁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结构 金融制度变迁 国家能力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进程中的效率变迁:金融功能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梅亮 《金融监管研究》 2013年第3期13-32,共20页
关于国有银行效率的已有研究大都缺乏中国制度背景,只是简单的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只具有短期性,并且由于期限、模型和代表变量的选择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结合我国的经济制度,从金融功能视角对国有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国有... 关于国有银行效率的已有研究大都缺乏中国制度背景,只是简单的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只具有短期性,并且由于期限、模型和代表变量的选择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结合我国的经济制度,从金融功能视角对国有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国有银行具有市场金融功能与财政替代功能双重属性,这两种功能演变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国有银行在不同阶段的效率。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应重视国有银行功能与外部制度环境之间的耦合性,与相应的财税体制改革也纳入统一框架,共同推进,以避免银行功能财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银行 效率 金融功能
下载PDF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迁、银行功能演进与监管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梅亮 张俊 《福建金融》 2018年第9期45-52,共8页
本文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迁为切入点,描述近10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总体发展情况、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调整背景下的新变化,以及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大趋势下的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并认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迁、商业银行综... 本文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迁为切入点,描述近10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总体发展情况、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调整背景下的新变化,以及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大趋势下的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并认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迁、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及各类创新活动等实际上是我国银行功能演进的外在表现,是银行功能为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因应之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与其所处的外部监管环境密切相关。下一阶段要运用功能监管的理念,整合监管资源,强化市场监管和市场约束,着手有序打破刚兑、隐性担保问题,将监管重心置于采用最有效方式实现银行所承担的金融功能的制度结构安排,从有利于银行功能转型和升级出发来设计监管机制和制定监管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结构 银行功能转型升级 监管优化
下载PDF
遵循自身规律 优化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梅亮 《西部金融》 2008年第7期54-55,共2页
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金融生态主体单一、先天不足、功能异化;金融生态环境弱质化,不利于金融生态平衡;金融生态自然生存特征被破坏,自调节机制失灵。应当按照金融发展的自身规律来优化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以产权完备... 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金融生态主体单一、先天不足、功能异化;金融生态环境弱质化,不利于金融生态平衡;金融生态自然生存特征被破坏,自调节机制失灵。应当按照金融发展的自身规律来优化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以产权完备为核心,打破金融主体的单一性、实现主体多元化;完善法律制度,建立以诚信为本的征信体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建立良性的银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系统 自调节机制 农村信用社产权
下载PDF
转型时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兼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现象的解释 被引量:28
6
作者 徐璋勇 郭梅亮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6,共9页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外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强行介入,并造成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低效率以及市场规模的萎缩;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则在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文化能有效的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外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强行介入,并造成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低效率以及市场规模的萎缩;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则在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文化能有效的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及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形成并强化的理论解释必须依赖于中国现实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强行介入和农村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这两个关键性变量。将政府介入和乡土文化这两个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改革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信息不对称 地方政府介入 农村乡土文化
下载PDF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Yaron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治富 郭梅亮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65,共7页
本文借鉴Yaron提出的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试图以理论框架与数据支撑有机统一的分析模式对我国农信社(即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后我国农... 本文借鉴Yaron提出的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试图以理论框架与数据支撑有机统一的分析模式对我国农信社(即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后我国农信社在发挥支农效果、对农村目标客户的覆盖面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诸多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地改善。然而这一结果只是农信社改革的初步成效而非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恢复信用社本来的微观形态是其改革成功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绩效评价 覆盖面 可持续性
下载PDF
优化高校财务报账方式问题浅析
8
作者 郭梅亮 《中国经贸》 2013年第10期247-248,共2页
目前高校部门众多,活动频繁,财务管理人员少与财务工作量多之间的矛盾,使得高校“报账难”问题日显突出。本文分析了高校财务报账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报账 报账方式 财务管理
下载PDF
减税制度安排与明王朝的财政危机
9
作者 贾甫 郭梅亮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11-115,共5页
已有的研究认为明王朝为减轻纳税人的负担,确定了很低的田赋,但这又造成了政府的财政困难。为缓解财政危机,政府便通过征收各类差役来进行补救。这种补救措施事实上却导致了更高的实际税率,进而加剧了明王朝的财政危机。但是,歧视性的... 已有的研究认为明王朝为减轻纳税人的负担,确定了很低的田赋,但这又造成了政府的财政困难。为缓解财政危机,政府便通过征收各类差役来进行补救。这种补救措施事实上却导致了更高的实际税率,进而加剧了明王朝的财政危机。但是,歧视性的税收减免制度安排所引起的利益分化、套利行为和"农民失地"等诸多问题,进一步破坏了农业生产,才是明王朝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危机 减税制度 交易成本
下载PDF
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7,共9页
自20世纪70年代末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利率在金融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日益明显,净利差也已成为衡量金融中介机构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关于净利差决定因素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学界关于净利差的测算、决定... 自20世纪70年代末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利率在金融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日益明显,净利差也已成为衡量金融中介机构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关于净利差决定因素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学界关于净利差的测算、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以及在不同区域内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通过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各种决定因素的梳理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监管效率,也有助于对我国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净利差 利率市场化
原文传递
分工演进、交易效率与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制度经济学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33-52,共20页
本文尝试以分工理论为基础,以交易效率为主线,构造出关于分工演进—交易效率—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中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力求保持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本文认... 本文尝试以分工理论为基础,以交易效率为主线,构造出关于分工演进—交易效率—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中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力求保持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本文认为交易条件变化所带来的交易费用大小是我们理解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的重要线索。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农村金融分工演进而带来的交易费用不断降低的过程。因此对于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而言,政府认可并不意味着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有效,判断一种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是否有效关键还在于其能否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分工演进 交易效率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习俗下的农村消费性金融需求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梅亮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60,共8页
农村传统文化习俗对农户消费行为有着显著影响,对中国农村消费性金融需求分析应注重对农户经济行为的文化逻辑进行解读。在市场冲击下,农户基于对人情面子等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视,会寻求面子成本替换以节约交易费用,这有利于"关系型... 农村传统文化习俗对农户消费行为有着显著影响,对中国农村消费性金融需求分析应注重对农户经济行为的文化逻辑进行解读。在市场冲击下,农户基于对人情面子等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视,会寻求面子成本替换以节约交易费用,这有利于"关系型信用"向"契约型信用"转变,进而促进农村消费性金融发展。因此在中国农村消费性金融的安排中,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习俗的特有功能,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其真实的市场需求,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服务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习俗 市场冲击 消费性金融需求
原文传递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功能演进与业务转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梅亮 张宇 刘知博 《中国银行业》 2016年第11期96-98,共3页
利率市场化本质上是定价权的市场化和市场交易主体选择权的多样化,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实际上是自身金融功能演进与升级的需要。商业银行需从传统的以资金融通为核心的'信用中介'功能向以提供信息、风险管理和... 利率市场化本质上是定价权的市场化和市场交易主体选择权的多样化,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实际上是自身金融功能演进与升级的需要。商业银行需从传统的以资金融通为核心的'信用中介'功能向以提供信息、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等多元化金融服务的'服务中介'功能转型,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需要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向中间业务、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转向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 金融机构 业务转型 商业银行转型 商业 市场化背景 功能演进
原文传递
商业银行“钱荒”再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梅亮 《经理人》 2013年第9期88-90,共3页
回头再反思2013年夏天利率波动引发市场流动性“恐慌”,与其说是“钱荒”,不如说是“心慌”,央行没有如市场预期“及时”出手,打乱了商业银行阵脚。因此,商业银行对于金融政策的预判不能根据“适应性预期”,而是应提高对政策理解... 回头再反思2013年夏天利率波动引发市场流动性“恐慌”,与其说是“钱荒”,不如说是“心慌”,央行没有如市场预期“及时”出手,打乱了商业银行阵脚。因此,商业银行对于金融政策的预判不能根据“适应性预期”,而是应提高对政策理解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在利率市场化同时,规模管控也需相应市场化,否则这样的故事还会以新的方式再次“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反思 钱荒 利率市场化 市场流动性 适应性预期 利率波动 市场预期
原文传递
国有银行制度市场化路径:资产市场化与增量改革
15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刘佳俊 《金融评论》 2013年第4期15-32,124,共18页
经过资本市场化改革后,国有银行的发展呈现两种典型现象:一是从银行层面看,其业绩呈爆发式增长;二是从宏观层面看,存差持续扩大和债权结构失衡等现象反映出其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日益脱节。这表明资本市场化改革在使国有银行微观绩效改... 经过资本市场化改革后,国有银行的发展呈现两种典型现象:一是从银行层面看,其业绩呈爆发式增长;二是从宏观层面看,存差持续扩大和债权结构失衡等现象反映出其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日益脱节。这表明资本市场化改革在使国有银行微观绩效改善的同时并不必然带来宏观整体效率的增进。本文认为国有银行制度市场化的核心在于功能市场化,即由财政替代功能转向市场金融功能;对于国有银行功能演进而言,资本市场化改革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从长期而言,更需要国有银行资产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未来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中,增量改革比存量调整更为重要,其功能转化将取决于新市场金融要素的成长速度与竞争压力程度,其中内生性金融力量的成长对于国有银行乃至整个金融制度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银行 制度市场化 银行功能
原文传递
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梅亮 《中国银行业》 2016年第10期95-97,共3页
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大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更突出强调了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均衡性和稳健性,突出核心客户和有业务关系存款的重要性,并限制批发负债业务过快发展,这对国内监管理念、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等均产生重要影响。商业... 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大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更突出强调了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均衡性和稳健性,突出核心客户和有业务关系存款的重要性,并限制批发负债业务过快发展,这对国内监管理念、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等均产生重要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理念及制度的变迁历程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促使国际银行业普遍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更加重视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覆盖率 同业存款
原文传递
香港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及启示
17
作者 郭梅亮 《中国银行业》 2020年第4期79-81,共3页
在港中资银行要主动适应市场化地区的流动性环境,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摆布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在业务定位和选择方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更加稳健的资产负债结构,确保资产负债错配控制在合理水平,并通过加强内在自我约束,确保业务... 在港中资银行要主动适应市场化地区的流动性环境,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摆布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在业务定位和选择方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更加稳健的资产负债结构,确保资产负债错配控制在合理水平,并通过加强内在自我约束,确保业务规模、发展速度和管理水平能够相匹配,从而保持各项业务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随着中资银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般首选香港地区作为国际化桥头堡,目前在港中资银行已成为香港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资银行 业务定位 流动性风险管理 银行体系 有所不为 资产负债结构 可持续发展 桥头堡
原文传递
结构性分离法则重塑英国银行业 被引量:1
18
作者 边卫红 郭梅亮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86-87,共2页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政府对北岩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劳埃德银行进行紧急性救助的花费高达1150亿英镑。为改变这种积弱难返的颓势,英国政府终于"痛下决心",于2010年6月任命前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威克斯(John Vickers)执掌银行业...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政府对北岩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劳埃德银行进行紧急性救助的花费高达1150亿英镑。为改变这种积弱难返的颓势,英国政府终于"痛下决心",于2010年6月任命前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威克斯(John Vickers)执掌银行业独立委员会(Independent Commissionon Banking,IC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政府 银行业 苏格兰皇家银行 法则 分离 结构 国际金融危机 首席经济学家
原文传递
监管指标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19
作者 叶信才 郭梅亮 《中国银行业》 2017年第8期67-69,共3页
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新的监管形势和监管要求,加强研究,进一步消化吸收监管指标,真正做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将外部监管指标转化为商业银行提升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从而保持资产负债各项业务均衡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资产负债管理 监管指标 商业银行 监管要求 主动适应 消化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