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楚开/国画
1
作者 郭楚开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I0005-I0005,共1页
原文传递
傅山“四宁四毋”审美思想之概念辨析
2
作者 郭楚开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2期6-8,共3页
傅山《作字示儿孙》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这一主张被后人总结为“四宁四毋”审美思想,在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拟对傅山“四宁四毋”概念进行阐释,并讨论该概念的意义。
关键词 傅山 “四宁四毋” 审美思想
下载PDF
从写实到写意——试谈杨之光人物画的本体探索
3
作者 郭楚开 《书画世界》 2023年第12期35-42,共8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动荡,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学东渐带来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中国绘画也进入现代社会视野下的转型中。传承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在新的社会背景及新文化运动背景下,面临着西方图式的冲击,并开始与西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动荡,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学东渐带来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中国绘画也进入现代社会视野下的转型中。传承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在新的社会背景及新文化运动背景下,面临着西方图式的冲击,并开始与西方绘画融合。西方绘画教育模式也打破了传统艺术师徒制传承的节奏,中国绘画进入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的新时代^((1))。而绘画的现代性转型,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中国画开始寻找写实之路。艺术家有的坚持在传统中进行中国画的现代性创新,有的通过调和中西艺术来实现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之光 调和中西 中国传统绘画 现代性转型 人物画 西方绘画 师徒制 社会视野
下载PDF
一味霸悍:论傅山“四宁四毋”审美思想对潘天寿的影响
4
作者 郭楚开 《书画世界》 2023年第4期17-19,共3页
傅山在《作字示儿孙》中提出:“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这一主张拓宽了书画审美的视野,被后人总结为“四宁四毋”审美思想,它标志着中国书画理论的不断深化。本文拟探讨傅山“四宁四... 傅山在《作字示儿孙》中提出:“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这一主张拓宽了书画审美的视野,被后人总结为“四宁四毋”审美思想,它标志着中国书画理论的不断深化。本文拟探讨傅山“四宁四毋”审美思想对潘天寿的影响,分析潘天寿对傅山“四宁四毋”审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对“四宁四毋”审美思想内在精神的学习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山 “四宁四毋” 潘天寿 书画 一味霸悍
下载PDF
后疫情语境下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的模式创新
5
作者 郭楚开 《书画世界》 2022年第12期17-19,共3页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时期,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开启了线上中国画教学的新模式,并成为一种常态化教学新趋势。本文对线上中国画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其教学经验,并围绕线上中国画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 师范院校 中国画教学 后疫情时代 线上教学 改革创新
下载PDF
关于中国画创作型写生的思考
6
作者 郭楚开 《书画世界》 2020年第4期23-25,共3页
中国画创作型写生是创作主体在自然物象的启发下使用符合内心精神的图式、风格、技法进行创作的一种方式。从物理和画理的协调统一、程式的借鉴与打破、审美趣味的选择三方面对中国画创作型写生进行阐述和分析,将对中国画创作型写生的... 中国画创作型写生是创作主体在自然物象的启发下使用符合内心精神的图式、风格、技法进行创作的一种方式。从物理和画理的协调统一、程式的借鉴与打破、审美趣味的选择三方面对中国画创作型写生进行阐述和分析,将对中国画创作型写生的发展和中国画创作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型写生 物理与画理 程式 妍美与丑拙
下载PDF
朴实敦厚——我对中国人物画造型的思考与追求
7
作者 郭楚开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南齐谢赫对“画有六法”解释道:“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从古代画论的叙述逻辑讲,古人将“气韵生动”的标准作为绘画创作的第一要义,而将如何达到... 南齐谢赫对“画有六法”解释道:“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从古代画论的叙述逻辑讲,古人将“气韵生动”的标准作为绘画创作的第一要义,而将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具体内容分置其后,从笔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对绘画创作进行了概括归纳,足见主导中国绘画理论中“气韵”一词的分量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绘画创作 中国人物画 骨法用笔 传移模写 随类赋彩 应物象形 经营位置
原文传递
从生存境遇到家国情怀
8
作者 郭楚开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4-145,共2页
“时代的变化就应该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和技巧,如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仅仅能够跟着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说是不能表现作家个人与情感的艺术。”林风眠这句话揭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内核。好的艺术... “时代的变化就应该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和技巧,如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仅仅能够跟着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说是不能表现作家个人与情感的艺术。”林风眠这句话揭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内核。好的艺术,应该是包含内在精神文化积淀的艺术语言,抒发个人情感、记录时代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艺术创作 时代印记 家国情怀 个人情感 绘画艺术 生存境遇 文化积淀
原文传递
情感诠释与形式追求——我的《红墙园》系列创作随想
9
作者 郭楚开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135,共2页
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在漫长演变过程中,传统写意花鸟逐步从一种带有文人画价值取向与思想内涵的个体化水墨游戏,发展成为一种文人趣味引导下,具有特定图式规范与语言结构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 写意花鸟画 文人趣味 情感诠释 中国画 文人画 价值取向 艺术形态 个体化
原文传递
论菲利克斯·瓦洛东在纳比派中的独立性表现
10
作者 郭楚开 《美术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0,共6页
菲利克斯·瓦洛东是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画坛的瑞士画家,纳比派正式成员。然而,在国内外学者眼中,瓦洛东与纳比派的关系显得若即若离,他以相对独立的身份进行创作。本文意在深入探讨瓦洛东在纳比派时期的独立性表现,分别从... 菲利克斯·瓦洛东是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画坛的瑞士画家,纳比派正式成员。然而,在国内外学者眼中,瓦洛东与纳比派的关系显得若即若离,他以相对独立的身份进行创作。本文意在深入探讨瓦洛东在纳比派时期的独立性表现,分别从风格与身份、版画与油画的互通、直面现实的社会批判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本文认为,瓦洛东的独立性表现在同时期的法国艺术中十分突出,反映了世纪之交的社会现实和艺术生态,彰显了艺术家的独立价值和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克斯·瓦洛东 纳比派 绘画 独立性 社会批判性
原文传递
从《一辈子第一回》到《浴日图》的笔墨探索——论1960年前后杨之光的笔墨转变
11
作者 郭楚开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90,共4页
本文试从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的"彩墨画"争议到《浴日图》的笔墨转变入手,结合1960年前后的创作背景梳理其笔墨表现实践的探索过程,并通过《耐心教,虚心学》《青年突击队队长》、敦煌壁画人物临摹、《最早的没骨写生》《... 本文试从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的"彩墨画"争议到《浴日图》的笔墨转变入手,结合1960年前后的创作背景梳理其笔墨表现实践的探索过程,并通过《耐心教,虚心学》《青年突击队队长》、敦煌壁画人物临摹、《最早的没骨写生》《浴日图》等作品分析杨之光人物画的艺术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之光 彩墨画 《一辈子第一回》 《浴日图》 笔墨转变
原文传递
六本木岔口上的迷思
12
作者 郭楚开 《艺术与设计》 2016年第8期134-139,共6页
森美术馆是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森大厦上的一家现代美术馆,它在创立之初就以“现代性”和“国际性”的理念立足,其中尤其关注日本和亚洲艺术,并积极思考在固有文化背景下的未来动向。
关键词 日本东京 文化背景 美术馆 国际性
原文传递
傅山“四宁四毋”审美思想的书法实践及阐释
13
作者 郭楚开 钟黄玲 《中华书画家》 2022年第10期20-25,共6页
傅山在《作字示儿孙》里提出“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被后人总结为“四宁四毋”审美思想。本文从用笔用墨、空间布白两方面切入,探讨傅山“四宁四毋”审美思想在书法中的运用,并结合... 傅山在《作字示儿孙》里提出“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被后人总结为“四宁四毋”审美思想。本文从用笔用墨、空间布白两方面切入,探讨傅山“四宁四毋”审美思想在书法中的运用,并结合西方美学及艺术心理学理论,尝试解读其独特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心理学 四宁四毋 布白 书法实践 傅山 用笔用墨 审美思想 西方美学
原文传递
傅山“四宁四毋”审美思想对“扬州八怪”的影响
14
作者 郭楚开 《中华书画家》 2023年第4期12-17,共6页
傅山的书画风格随着他的谢世,在清代似乎戛然而止,未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他“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审美思想,对篆隶书体的重新发现与提倡,却对清代“扬州八怪”的书画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扬... 傅山的书画风格随着他的谢世,在清代似乎戛然而止,未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他“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审美思想,对篆隶书体的重新发现与提倡,却对清代“扬州八怪”的书画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扬州八怪”对“四宁四毋”审美思想的推崇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八怪 傅山 审美思想
原文传递
迷途
15
作者 郭楚开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160,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