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射流冷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萍 张蔓蔓 +1 位作者 秦广进 郭榆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2-377,共6页
使用ANSYS FLUENT软件和RNG k-ε湍流模型分别研究了十字形、内十字形和花形结构的螺旋喷嘴内部流动特性和耦合面换热特性。模拟结果研究表明,螺旋角θ越小喷嘴出口速度越高,喷出的水流更集中,水流运动轨迹越清晰且规律越明显。同一工况... 使用ANSYS FLUENT软件和RNG k-ε湍流模型分别研究了十字形、内十字形和花形结构的螺旋喷嘴内部流动特性和耦合面换热特性。模拟结果研究表明,螺旋角θ越小喷嘴出口速度越高,喷出的水流更集中,水流运动轨迹越清晰且规律越明显。同一工况下,θ=30°的花形喷嘴的换热效率和换热均匀性均优于其余两种喷嘴的值;耦合面努塞尔数Nu最大值会随着雷诺数Re不断增加而逐渐远离射流中心处(r/d_(j)=0,d_(j)为喷嘴当量直径);随着靶距H逐渐增大,Nu逐渐减小,旋流效果逐渐减弱。当H=2d_(j)、4d_(j)时,Nu最大值位于r/d_(j)=1处;当H=6d_(j)时,Nu最大值位于射流中心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喷嘴 射流冷却 湍流模型 换热效率
下载PDF
复合换热管过冷沸腾换热实验与关联式评价
2
作者 刘萍 秦广进 +4 位作者 郭榆生 唐明云 张蔓蔓 汪卫华 黄绍服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0-373,共14页
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在单面受热流密度条件下,开展了聚变装置偏滤器的过冷流动沸腾强化换热特性实验研究,将内肋强化换热技术与内插扭带结构相结合,利用两者的协同强化传热效应,设计出一种复合换热管。实验参数为:质量流速,992~4960 k... 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在单面受热流密度条件下,开展了聚变装置偏滤器的过冷流动沸腾强化换热特性实验研究,将内肋强化换热技术与内插扭带结构相结合,利用两者的协同强化传热效应,设计出一种复合换热管。实验参数为:质量流速,992~4960 kg/(m^(2)·s);压力,0.4~2 MPa;入口过冷度,87.01~119.21℃;热流密度,1~16.3 MW/m^(2)。对4种强化换热管(光管、内插扭带管、内螺纹肋管和复合换热管)的管内过冷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和综合性能评价指标(PEC)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管道相比,复合换热管的对流换热系数和PEC最高,传热特性最好。研究了复合换热管的扭带扰动比、螺距、压力和质量流速对管内两相流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发现对流换热系数与螺距、质量流速呈正比,与扭带扰动比、压力呈反比。最后对比了4个现有的过冷流动沸腾换热经验公式,并在无量纲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扰动比和螺径比(t/D h)进行修正,利用非线性拟合方法提出了适合复合换热管过冷流动沸腾的努塞尔数新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强化换热 复合换热管 PEC 扭带 内螺纹管
下载PDF
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及X线摄影技术因素分析和改进
3
作者 赵维建 郭榆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7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膈下肋骨X线摄影技术的改进,以提高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性。方法:观察和分析膈下肋骨骨折52例,将膈下肋骨分为三等份,外1/3段病例用患侧小角度前后斜位摄影,中、内1/3段采用对侧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并将摄... 目的:探讨膈下肋骨X线摄影技术的改进,以提高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性。方法:观察和分析膈下肋骨骨折52例,将膈下肋骨分为三等份,外1/3段病例用患侧小角度前后斜位摄影,中、内1/3段采用对侧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并将摄影技术改进前后病例进行对比。结果:52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例中,采用常规正斜位片有36例明确诊断,13例为疑似病例,未见骨折者3例。改进摄影技术后13例疑似病例中,11例明确诊断有骨折,3例未见异常病例中有2例明确显示骨折,其余3例经双层螺旋CT扫描图像重建后有明确骨折。结论:膈下肋骨骨折X线摄影技术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其诊断准确性,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率,尤其在因条件所限的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肋骨骨折 X线摄影 技术改进 X线诊断 准确率
原文传递
塞上
4
作者 郭榆生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8-18,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