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例利多卡因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脊柱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郭正纲 郝建华 +2 位作者 吕续磊 贾晓鹏 祈喆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528-3530,共3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骨科脊柱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n=40)。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诱导和维持,给予利多卡因(33.0μg.kg-1.m...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骨科脊柱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n=40)。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诱导和维持,给予利多卡因(33.0μg.kg-1.min-1,利多卡因治疗组)或等量的生理盐水(盐水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平均效应室浓度(Ce)和丙泊酚平均血浆浓度(Cp)以及各临床指标。结果与盐水对照组患者相比,利多卡因治疗组患者围麻醉期在较低的丙泊酚平均血浆浓度下即可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并在较低的瑞芬太尼平均效应室浓度下即可维持满意的镇痛(P<0.01);利多卡因治疗组在术后恢复室(PACU)以及术后2、6h的时间点其视觉模拟评分(VAS)有明显降低(P<0.01);舒芬太尼用量也有明显减少(术后6h内)(P<0.01);利多卡因在血浆浓度不低于(0.45±0.09)μg/mL时具有镇痛效应。结论利多卡因能显著减少舒芬太尼用量;术后疼痛以及靶控输注麻醉下的丙泊酚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疼痛 手术后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脊柱手术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重度烧伤患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深度的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正纲 郝建华 +1 位作者 贾晓鹏 祈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TCI)重度烧伤患者麻醉深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重度烧伤择期(〈1周)行焦痂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18~65岁,ASAⅡ-Ⅲ级,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1%~50%或三... 目的评价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TCI)重度烧伤患者麻醉深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重度烧伤择期(〈1周)行焦痂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18~65岁,ASAⅡ-Ⅲ级,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1%~50%或三度烧伤面积11%~20%,随机分为BIS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两组均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诱导和维持,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意识消失,插管后2min,手术前,手术开始后2、15、30min,术毕,呼之睁眼和Aldrete评分9分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中各时间点药物靶浓度,记录患者从停药至呼之睁眼、Aldrete评分达9分的时间。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患者麻醉维持过程中的瑞芬太尼靶浓度(2.12±0.35ng/mlvs 2.50±0.21ng/ml)和丙泊酚靶浓度(2.54±0.22μg/ml vs 2.86±0.31μg/ml)均明显降低(P〈0.01);A组患者在停药后呼之睁眼(7.90±0.58min vs 8.35±0.66min)、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9.15±0.69min vs 11.13±0.96min)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从意识消失起,除插管后2min时点,其余术中各时点的MAP均较入室时的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各时点的HR也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 BIS用于重度烧伤患者围术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恢复清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烧伤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正纲 郝建华 +1 位作者 贾晓鹏 祈喆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脊柱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每组40例。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诱导和维持,分别记录各时间点药物靶浓...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脊柱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每组40例。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诱导和维持,分别记录各时间点药物靶浓度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记录患者从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管、Aldrete评分达9分的时间。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在较低的瑞芬太尼(2.5ng/mlvs.4ng/ml)和丙泊酚[(2.88±0.22)μg/mlvs.(3.05±0.32)μg/ml]靶浓度下即可意识消失,维持过程中瑞芬太尼[(1.45±0.18)ng/mlvs.(2.50±0.21)ng/ml]和丙泊酚[(1.68±0.23)μg/mlvs.(2.66±0.31)μg/ml]靶浓度也明显降低(P<0.01)。老年组患者在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7.77±0.54)minvs.(7.39±0.61)min]、呼之睁眼[(8.35±0.66)minvs.(7.90±0.58)min]、拔管[(9.30±0.97)minvs.(8.49±0.64)min]、Aldrete达9分[(11.13±0.96)minvs.(9.15±0.69)min]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两组患者从意识消失时点起,除插管后2min时点,各时点的MAP均较基础值有明显降低(P<0.05);各时点的心率也较基础值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根据年龄因素个体化调整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维持麻醉深度稳定并减少药物蓄积带来的苏醒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老年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前臂手术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正纲 侯轶楠 +1 位作者 王晓燕 郝建华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临床麻醉教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麻醉专业低年资住院医师(<3年)1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法)和对照组(传统盲探法),每组各5名,每位医师为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临床麻醉教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麻醉专业低年资住院医师(<3年)1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法)和对照组(传统盲探法),每组各5名,每位医师为5位患者进行操作。2组医师分别进行2 h的麻醉前培训,将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观察两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和住院医师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起效时间明显降低(P<0.05);患者以及住院医师满意度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临床教学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进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阻滞成功率,增加患者及住院医师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神经阻滞 臂丛 教学
下载PDF
咪唑安定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正纲 刘丽萍 米卫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为咪唑安定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沙土鼠共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n=24)。采用双血管法建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为咪唑安定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沙土鼠共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n=24)。采用双血管法建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仅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损伤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放开动脉夹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ml/kg1次,随后每天同一时间点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ml/kg,共6d;治疗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放开动脉夹后即刻腹腔注射0.01%咪唑安定注射液5mg/kg,随后每天同一时间点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腹腔注射0.01%咪唑安定5mg/kg,共6d。以双侧动脉夹放开时间为基准点,分别在放开后6h、1d、3d、7d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VEGF的表达,每次的观察时间点均设在腹腔注射前。结果对照组脑内再灌注面积无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与治疗组沙土鼠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脑内灌注面积明显缩小(P<0.01);与损伤组比较,治疗组在再灌注后6h脑内灌注面积无差异,但在1d、3d、7d时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脑内可见少量的VEGF阳性细胞表达。损伤组沙土鼠在再灌注6h即有VEGF阳性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3d时表达最强,以后缓慢下降,至7d时仍有部分表达,与再灌注6h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达细胞主要为神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其次为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治疗组VEGF的表达趋势与损伤组相似,但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VEGF表达均较损伤组强(P<0.01)。结论咪唑安定5mg/(kg·d)可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的体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源性VEGF的表达,并由此可能对损伤后神经功能中远期的恢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咪唑安定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抑肽酶对脑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正纲 孙雪峰 郝建华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抑肽酶对脑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3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三组,小剂量抑肽酶组(A组):手术开始前给予0.5×106kU预给量,而后持续泵入5×105kU/h直至手术结束;大剂量抑肽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抑肽酶对脑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3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三组,小剂量抑肽酶组(A组):手术开始前给予0.5×106kU预给量,而后持续泵入5×105kU/h直至手术结束;大剂量抑肽酶组(B组):手术开始前给予2×106kU预给量,而后持续泵入5×105kU/h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C组)则给予维生素K120mg。观察手术失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中及术后3d输血量;术前、术毕、术后24hHb、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A组术毕、术后24hHb分别为(101.80±10.95)g/L和(109.45±11.14)g/L;B组分别为(98.75±6.08)g/L和(104.55±5.23)g/L;C组为(90.30±6.66)g/L及(98.40±7.34)g/L。A组术毕和术后24h的HCT分别为(0.32±0.03)和(0.34±0.03);B组为(0.31±0.03)和(0.33±0.02);C组为(0.27±0.04)和(0.31±0.02)。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C组比较P均<0.05。凝血功能的检查中,各时间点上三组的FIB、PT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A、B两组的APTT显著延长,术毕A组为(26.15±1.35)s,B组为(26.40±1.93)s,C组为(24.40±1.43)s,C组与A、B组比较P<0.05;术后24hA组APTT为(30.05±1.47)s,B组为(32.45±2.24),C组为(22.45±1.67)s,A、B组比较P<0.01,C组与A、B组比较P<0.05。PLT在术后24h时间点A、B两组较C组的值高(P<0.05)。结论抑肽酶可明显减少围术期出血及异体输血,APTT显著延长,其他检查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抑肽酶同样有效,且更安全、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脑外科 手术
下载PDF
NF-κB信号通路与神经系统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正纲 米卫东 《感染.炎症.修复》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神经系统损伤相关性疾病可导致患者的学习、认知能力受损,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外伤、缺血缺氧、感染、神经退行性病变、麻醉药物损伤等均可引起神经... 神经系统损伤相关性疾病可导致患者的学习、认知能力受损,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外伤、缺血缺氧、感染、神经退行性病变、麻醉药物损伤等均可引起神经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并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2-4]。核转移因子-κB (NF-κB)作为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5-6]。NF-κB 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与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密切相关,参与介导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神经保护等过程[7]。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NF-κB及相关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信号通路 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退行性病变 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反应 神经细胞 细胞增殖 相关性疾病
下载PDF
S100蛋白与心脏术后脑损伤
8
作者 郭正纲 张英民 《心脏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9-171,174,共4页
血清 S10 0蛋白是早期脑损伤的重要标记物 ,心脏手术后测定其血清浓度有助于诊断脑损伤。心肺转流(CPB)后 S10 0蛋白水平升高与围术期的脑部并发症 ,如中风、苏醒延迟和昏迷直接相关 ,也与心脏手术后的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在 CPB术后 ,S1... 血清 S10 0蛋白是早期脑损伤的重要标记物 ,心脏手术后测定其血清浓度有助于诊断脑损伤。心肺转流(CPB)后 S10 0蛋白水平升高与围术期的脑部并发症 ,如中风、苏醒延迟和昏迷直接相关 ,也与心脏手术后的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在 CPB术后 ,S10 0蛋白有早期释放和晚期释放两种形式 :早期释放可能是由于亚临床脑损伤所引起 ;晚期释放可能与围术期脑部并发症有关。在转流前应用动脉导管过滤及使用共价连结肝素涂层转流导管内壁 ,患者 CPB后血清 S10 0蛋白水平升高不明显。在非心脏手术中亦可检测到 S10 0蛋白的释放 ,其水平的升高与颅脑损伤、急性中风以及心搏骤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心血管外科 并发症
下载PDF
应用PET研究咪唑安定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郭正纲 刘丽萍 米卫东 《感染.炎症.修复》 2010年第1期40-43,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咪唑安定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为咪唑安定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蒙古沙土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6)、I/R损伤组(n=36)和咪唑安定治疗...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咪唑安定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为咪唑安定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蒙古沙土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6)、I/R损伤组(n=36)和咪唑安定治疗组(治疗组,n=36)。采用双血管法建立沙土鼠全脑I/R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I/R损伤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松开动脉夹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随后每天同一时间点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共6 d;治疗组以0.01%咪唑安定注射液5 mg/kg代替生理盐水,其余处理同I/R损伤组。分别于再灌注后6 h、1 d、3 d、7 d运用PET观察脑梗死面积变化,并测定脑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①脑组织再灌注面积:假手术组无明显异常,I/R损伤组与治疗组于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小(P<0.01),治疗组在再灌注后6 h与I/R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其余时间点均较I/R损伤组明显增加(P<0.01)。②MDA:I/R损伤组和治疗组在各再灌注时间点MDA水平均增高,除治疗组于再灌注7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于再灌注1 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于再灌注各时间点MDA水平均低于I/R损伤组(P<0.05或P<0.01)。③SOD:I/R损伤组和治疗组在各再灌注时间点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两组均于24 h降至最低,随后逐渐恢复;但治疗组再灌注1~7 d均高于I/R损伤组(P<0.01)。结论:5 mg/kg咪唑安定可减少沙土鼠脑I/R损伤后脑梗死的体积,对缺血缺氧脑损伤产生了一定的保护作用;PET可完全满足小动物显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咪唑安定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
10
作者 郭正纲 米卫东 《感染.炎症.修复》 2008年第1期58-59,共2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由Ferrara等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它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通过与其受体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由Ferrara等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它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加速新生血管形成、提高血管通透性等生物学特性。最近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因子有类似于血管源性的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保护作用 内皮细胞增殖 滤泡星状细胞 血管通透因子 新生血管形成 神经营养作用 血管内皮因子
下载PDF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镇静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盼盼 张晓栋 +3 位作者 沈阳 李平 郝建华 郭正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发生在一个或多个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1],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在发病后往往并发一系列的其他症状,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随着医学的进展...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发生在一个或多个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1],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在发病后往往并发一系列的其他症状,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随着医学的进展,全麻下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已逐步展开,保证疗效的同时,患者更加舒适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NEURALGIA TRIGEMINAL 睡眠障碍 焦虑情绪 雷莫司琼 呼吸抑制 血流动力学 静脉自控镇痛
下载PDF
妇产科镇痛的开展与常规化实施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英 鲁永鲜 +3 位作者 李萌萌 张琳 郭正纲 张英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29-830,共2页
目的探讨妇产科镇痛的开展及常规化实施的可行性。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孕初产妇58例,中期引产和无痛人工流产孕妇228例,除外有妇产科与麻醉禁忌证者。足月孕初产妇及中期引产的孕妇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和病人自控硬... 目的探讨妇产科镇痛的开展及常规化实施的可行性。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孕初产妇58例,中期引产和无痛人工流产孕妇228例,除外有妇产科与麻醉禁忌证者。足月孕初产妇及中期引产的孕妇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方法,人工流产的孕妇予以静脉麻醉镇痛。结果分娩及中期引产的孕妇采用CSEA镇痛后,疼痛评分(VAS)从镇痛前的87·7±12·5分及51·1±14·1分,于3min内迅速降低至8·7±8·8分及10·6±6·2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4%和100%;镇痛后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评级)全部为0级,均可下地行走。人工流产的孕妇术后均无痛苦记忆,手术时间为15·28±2·57min,异丙酚用量为162·9±39·8mg(约3mg/kg),芬太尼用量为0·05mg,低血压发生率为5·8%。结论妇产科镇痛安全可行,其广泛开展及常规化实施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麻醉 硬膜外 镇痛 病人控制
下载PDF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镇静镇痛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盼盼 张晓栋 +3 位作者 苏小军 李萌萌 郝建华 郭正纲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2101-2104,共4页
目的评估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择期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羟考酮复合右美... 目的评估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择期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C组采用羟考酮0.8 mg/kg+雷莫司琼0.6 mg;D组采用羟考酮0.8 mg/kg+右美托咪定0.05μg/(kg·h)+雷莫司琼0.6 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 L。记录患者术后4 h、12 h、24 h和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进行疼痛、镇静、睡眠质量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第3天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 D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和48 h的MAP分别为(85.8±4.8)mm Hg、(84.0±3.8)mm Hg、(82.1±4.0)mm Hg、(82.6±3.6)mm Hg,与C组[(89.1±6.2)mm Hg、(87.3±5.6)mm Hg、(85.2±5.9)mm Hg、(85.4±5.4)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的HR值D组分别为(66.5±6.5)次/min、(64.5±6.0)次/min、(64.8±5.6)次/min、(64.2±6.2)次/min,与C组[(70.9±8.4)次/min、(71.0±7.7)次/min、(69.8±7.5)次/min、(69.6±6.7)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D组分别为(2.0±0.5)分、(1.4±0.6)分、(1.0±0.5)分、(0.7±0.5)分,与C组[(2.4±0.7)分、(1.8±0.8)分、(1.4±0.7)分、(1.1±0.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D组分别为(3.1±0.6)分、(2.9±0.6)分、(2.3±0.5)分、(2.3±0.5)分,与C组[(2.2±0.6)分、(2.4±0.6)分、(2.0±0.5)分、(2.0±0.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睡眠质量评分D组0分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8例)比较,D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及镇静过度。术后第3天随访D组患者对PCIA满意度为24例(80.0%),C组10例(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PCIA,可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围术期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右美托咪定 羟考酮 镇痛 镇静 患者自控镇痛
下载PDF
术前肌注右美沙芬对全麻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萌萌 郭正纲 +2 位作者 张锦荣 郝建华 张英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16-718,共3页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右美沙芬 (dextromethorphan ,DM )对全麻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ASAⅠ~Ⅱ级 ,拟在全麻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DM组 ,术前 30min分别肌注 4ml生理盐水或DM 2 0mg。术后应用芬太...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右美沙芬 (dextromethorphan ,DM )对全麻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ASAⅠ~Ⅱ级 ,拟在全麻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DM组 ,术前 30min分别肌注 4ml生理盐水或DM 2 0mg。术后应用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 (PCIA)。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 ,术后 1、2、4、2 4、4 8h的疼痛评分 (VAS) ,镇静评分 (OAA/S) ,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从手术结束到患者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 ,DM组 (35 38±10 5 6 )min ,比对照组显著延长 [(12 80± 5 72 )min](P <0 0 1)。DM组术后 4 8h内芬太尼的总用量 (0 4 2± 0 10 )mg ,显著低于对照组 [(0 81± 0 0 9)mg](P <0 0 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DM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10 %和 30 % (P <0 0 5 )。结论 全麻下施行腰椎手术 ,术前 30min肌肉注射DM2 0mg ,可为患者提供超前镇痛 ,延长术后第一次要求镇痛的时间 ,减少术后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肌肉注射 右美沙芬 全身麻醉 术后镇痛 芬太尼 腰椎手术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手术中的麻醉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建华 郭正纲 +1 位作者 王晓燕 靳恒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将62例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术毕即刻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将62例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术毕即刻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h、2h、4h、8h、24h疼痛感觉程度,并且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8h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给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手术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可以产生超前镇痛作用,并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超前镇痛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下载PDF
应用左肝外叶切除术建立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16
作者 郭正纲 张昌盛 +1 位作者 王沛齐 米卫东 《感染.炎症.修复》 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采取左肝外叶切除术建立C57BL/6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模型,并分析手术创伤对老年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15月龄C57BL/6老年小鼠80只,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麻醉处理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手术... 目的:采取左肝外叶切除术建立C57BL/6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模型,并分析手术创伤对老年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15月龄C57BL/6老年小鼠80只,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麻醉处理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手术实施前5 d,老年小鼠每天进行3次Morris水迷宫训练,确保它们能够很好地找到固定放置的隐藏平台。第6天进行左肝外叶切除术。手术后1、3、7 d应用空间探索实验评价老年小鼠空间记忆能力,记录老年小鼠穿台次数以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结果:术前训练期间,各组老年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持续提高(P<0.05),第5天趋向稳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麻醉处理组老年小鼠术后1、3、7 d的穿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百分比无明显变化,假手术组术后1、3 d以及手术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都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上述指标各时间点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本组术后1 d比较,麻醉处理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后3 d以及7d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在术后3 d降至最低,至7 d恢复正常;而手术组在术后3 d以及7 d仍明显降低(P<0.05)。结论:C57BL/6老年小鼠左肝外叶切除术后认知功能下降;采用这一方法能有效建立POCD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左肝外叶切除术 水迷宫 小鼠 老年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病人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庆侠 谢燕妮 郭正纲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为主的9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者,研究组术后镇痛... 目的探讨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为主的9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者,研究组术后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和托烷司琼,对照组术后镇痛采用羟考酮和托烷司琼,记录患者不同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满意度,HMGB1、TNF-α、IL-6和IL-10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术后静止时和运动时4h、6h、24h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h、6h、24h和48h患者自控镇痛累计羟考酮使用量和按压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HMGB1、TNF-α、IL-6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研究组术后HMGB1、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较单纯使用羟考酮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好,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炎性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羟考酮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自控静脉镇痛 疼痛控制满意度
下载PDF
赖氨比林复合曲马多对下肢骨关节疾病患者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正纲 李平 +3 位作者 李萌萌 苏小军 郝建华 张英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10-1411,共2页
目的:观察赖氨比林(LAS)复合曲马多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30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曲马多)与B组(赖氨比林+曲马多)组,每组15例。两组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L2~3间隙)+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A... 目的:观察赖氨比林(LAS)复合曲马多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30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曲马多)与B组(赖氨比林+曲马多)组,每组15例。两组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L2~3间隙)+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A组手术结束时给予2.5mg/kg曲马多预给量;B组则给予1.25mg/kg曲马多+12.5mg/kg赖氨比林。每隔6h记录1次直至48h,患者感觉疼痛时可用药,并记录给药时间、两组用药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按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法评定镇痛效果(0~10分)。结果:B组的PCA数明显多于A组,曲马多的用量少于A组(t=-2.5,P<0.05)。B组嗜睡、呕吐不良反应少于A组。结论:赖氨比林复合曲马多可减少曲马多的用量,并降低曲马多嗜睡、呕吐的发生,赖氨比林复合曲马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比林 曲马多 联合用药 下肢骨关节疾病 镇痛作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硬膜外腔注射氢吗啡酮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马庆侠 徐秀征 郭正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3期256-256,共1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氢吗啡酮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住院的剖宫产患者74例作样本用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氢吗啡酮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住院的剖宫产患者74例作样本用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氢吗啡酮,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PCA次数,镇痛满意度等镇痛效果数据。结果:观察组在术后4h、8h、12h以及24h疼痛评分以及PCA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就剖宫产患者实施硬膜外腔注射氢吗啡酮,术后镇痛效果明显,能减弱患者疼痛状况,且满意度更高,可作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剖宫产 镇痛效果 硬膜外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病人镇静镇痛的剂量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晓栋 丁海涛 +3 位作者 赵洪亮 郝建华 郭正纲 马盼盼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TED)病人的安全、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TED)病人的安全、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1组(D1组)和右美托咪定2组(D2组)。每组20例。D1组,局麻前10 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10 min内泵完,随后以0.4μg/(kg·h)速度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D2组,局麻前10 min,静脉内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10 min内泵完,随后以0.4μg/(kg·h)速度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开始(T1)、打磨小关节时(T2)、神经松解时(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进行疼痛、镇静水平的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呼吸抑制、严重心动过缓),术后第2天评价病人满意度。结果:三组病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D1、D2组病人各时点的MAP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高(P<0.05);VAS明显降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病人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增加,需干预的心动过缓明显增加。三组病人无呼吸抑制发生(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维持剂量0.4μg/(kg·h)至手术结束前30 min用于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镇痛水平,提供适度镇静,提高围术期病人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镇静 镇痛 脊柱内镜 椎间盘摘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