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克地区全新世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殿勇 刘景芝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哈克遗址是呼伦贝尔地区一处重要的细石器遗址,对划分和确立东北地区细石器文化的类型及其渊源具有重要的价值。遗址位于海拉尔河东、北、南三面环绕而形成的半封闭式高平台小岛上,自下而上基本存在着四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包含细石... 哈克遗址是呼伦贝尔地区一处重要的细石器遗址,对划分和确立东北地区细石器文化的类型及其渊源具有重要的价值。遗址位于海拉尔河东、北、南三面环绕而形成的半封闭式高平台小岛上,自下而上基本存在着四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包含细石器文化遗存的堆积物的厚度最大。岩性、岩相、碳酸钙含量检测和植物孢粉分析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表明,全新世以来地层垂直沉积和气候变迁波动是同步发展的。人类依环境优劣而留居或迁徙,其文化发展从早到晚经历了新石器、辽至蒙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变化始终伴随着气候的波动,表现出以适应为特征的生存与繁衍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迁 全新世以来 呼伦贝尔 哈克地区
下载PDF
论龙的起源与演变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殿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6-61,共6页
论龙的起源与演变关系郭殿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给予的解释。为揭开龙的神秘,追其本源,古来文人学者多有释之,特别是近现代释龙者更甚。综其释论,各... 论龙的起源与演变关系郭殿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给予的解释。为揭开龙的神秘,追其本源,古来文人学者多有释之,特别是近现代释龙者更甚。综其释论,各有建树,仅举几例与读者共识。龙与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与演变 动物胚胎 脊椎动物 早期胚胎发育 个体发生 系统发生 周期性变化 相似性 爬行动物 图腾崇拜
下载PDF
呼伦贝尔哈克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殿勇 邢锐 +1 位作者 赵越 裴彦 《草原文物》 2011年第1期102-105,110,共5页
哈克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相邻.自1985年发现以来,经多次发掘与研究,除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外,数以千计、种类较多的动物骨骼成为探研早期人类文化特征、人与动物关系、古气候环境的重要依据和... 哈克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相邻.自1985年发现以来,经多次发掘与研究,除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外,数以千计、种类较多的动物骨骼成为探研早期人类文化特征、人与动物关系、古气候环境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分[1].哈克遗址出土并用于本文研究的动物骨骼,均系经人类利用或食用后废弃的遗骸,它们与人类使用破损后遗弃的其他遗物如石器、陶器、骨器等,同出土于遗址地层或遗址的灰坑之中.从大量出土的石器、骨器、陶片和动物骨骼等人类文化遗存确定,哈克遗址是一处新石器至辽、蒙元时期的人类聚落遗址,动物遗骸是人类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市 遗址地层 出土 早期人类 动物骨骼 文化遗存 新石器 人与动物关系 鄂温克族自治 古气候环境 动物遗骸 文化特征 陶器 蒙元时期 聚落遗址 海拉尔区 骨器 内蒙古 东南部 种类
下载PDF
内蒙古桌子山区域奥陶纪头足类化石新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殿勇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44-353,共10页
内蒙古桌子山区域下奥陶统三道坎组和桌子山组含有丰富的头足类化石。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头足类的系统演化、地层分布进行了分析。描述了9属16种(其中6新种。
关键词 头足类化石 早奥陶世 内蒙古桌子山
下载PDF
古生物陈列方法与语言简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殿勇 《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2期83-85,47,共4页
博物馆的古生物陈列,以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古生物化石标本为基础,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向观众展示远古世界的奥秘及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它是活生生的大自然缩影。这样的陈列与有关研究所的古生物学标本陈列有很大区别。归结一... 博物馆的古生物陈列,以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古生物化石标本为基础,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向观众展示远古世界的奥秘及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它是活生生的大自然缩影。这样的陈列与有关研究所的古生物学标本陈列有很大区别。归结一点,它是集多种学科研究为一体,用科学的方法再现地质时期各生物种群进化繁衍的历史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地球的发展历史与众生的有机联系,集中体现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过程,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生物进化 地质时期 种群进化 研究成果 生物标本 埋藏环境 长鼻类 生物物种 专业研究人员
下载PDF
四子王旗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群排序及其生存环境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殿勇 赵利军 《内蒙古地质》 2000年第3期19-30,共12页
依据丰富详实的地层古生物资料 ,对内蒙古四子王旗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群进行了排序 ,论述了动物群间的相互关系、生存环境及相关地理位置。
关键词 早第三纪 哺乳动物群排序 生存环境 四子王旗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的白垩系分布和恐龙类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殿勇 《内蒙古地质》 1999年第3期21-32,共12页
以内蒙古白垩系的分布为导向,重点剖析了白垩纪恐龙化石重要产地的古生态环境及恐龙种类的适应演化。依据燕山运动旋、岩相古地理、生物种群特征,从内蒙古南部到北部按地层年代划分出三个主要恐龙动物群。并进一步分析了食物能量流... 以内蒙古白垩系的分布为导向,重点剖析了白垩纪恐龙化石重要产地的古生态环境及恐龙种类的适应演化。依据燕山运动旋、岩相古地理、生物种群特征,从内蒙古南部到北部按地层年代划分出三个主要恐龙动物群。并进一步分析了食物能量流通、转化的循环系统,对恐龙动物群种类、数量的影响及其以适应环境为特征的繁衍、发展、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白垩系 恐龙动物群 适应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满达呼的上白垩统及动物群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殿勇 《内蒙古地质》 2001年第2期21-27,共7页
内蒙古巴彦满达呼与蒙古国前阿尔泰戈壁的上白垩统,同属于 Campanian时期的沉积,为同一个沉积盆地。可划分为滨线-浅湖、辫河 浅湖-深湖和风积三种沉积形态。原角龙个体化石具有下层大,上层较小 的垂直分布特征。
关键词 内蒙古 巴彦满达呼 上白垩统 动物垂直分布
下载PDF
元应昌路的兴衰与生态环境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殿勇 《西部资源》 2005年第2期8-11,共4页
应昌路城,也称鲁王城,1270年(至元七年)为弘吉刺部首领兴建的城郭,是该部封地和元朝末年政治、文化、经济及军事的中心。城址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达来诺尔湖西岸2公里处。弘吉刺,或译作弘吉列。
关键词 赤峰市 克什克腾旗 植物群落 生态环境变迁 区域内 内蒙古 碳酸钙 湖西 生物气候 灌木草原
下载PDF
从元上都的兴衰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殿勇 《西部资源》 2005年第1期10-16,共7页
上都城亦称“上京、滦京”是元朝的夏都,故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驻地敦达浩特镇东20公里闪电河(滦河上游)北岸,规模大于成吉思汗时期的哈喇和林城(蒙古国境内),小于大都城。1256年(蒙古宪宗六年)忽必烈于滦水北营建宫室城池,1260年即... 上都城亦称“上京、滦京”是元朝的夏都,故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驻地敦达浩特镇东20公里闪电河(滦河上游)北岸,规模大于成吉思汗时期的哈喇和林城(蒙古国境内),小于大都城。1256年(蒙古宪宗六年)忽必烈于滦水北营建宫室城池,1260年即汗位于此,称开平府,四年后,以阙庭所在,加号上都。自此,每年春末至秋末,皇帝与随行大臣在这里处理国政,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滦河上游 浑善达克沙地 植物生长 区域内 锡林郭勒盟 正蓝旗 蒙古国
下载PDF
准格尔煤田的成煤植物群落及其环境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殿勇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准格尔地区自晚奥陶世抬升以来,经过1亿多年的风化剥蚀,到晚石炭世复又下沉。海水时侵时退,为植物的繁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并生成巨厚煤层。成煤植物从早到晚分为欧美、华夏植物群过渡类型、华夏植物群早期类型和华夏植物群繁盛期类型,... 准格尔地区自晚奥陶世抬升以来,经过1亿多年的风化剥蚀,到晚石炭世复又下沉。海水时侵时退,为植物的繁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并生成巨厚煤层。成煤植物从早到晚分为欧美、华夏植物群过渡类型、华夏植物群早期类型和华夏植物群繁盛期类型,伴随着植物的发展与演替,环境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煤田 成煤植物群落 环境变迁 中国 文物考古
下载PDF
生物与环境——丰富的内蒙古生物化石资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殿勇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1年第1期52-63,共12页
关键词 生物 环境 内蒙古 生物化石资源
下载PDF
试论草原交通工具勒勒车的起源与发展
13
作者 郭殿勇 贾麟 《草原文物》 201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草原游牧人就地取材自制使用的木质车辆,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半农半牧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属于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勒勒车的制作,通常以草原、沙地、丘陵上... 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草原游牧人就地取材自制使用的木质车辆,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半农半牧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属于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勒勒车的制作,通常以草原、沙地、丘陵上常见的桦树、榆树等硬木树干制作,双辕,双轮,因用途和所适应环境的不同,辕长与轮高、毂的长度、轸的薄厚(舆底部左右两侧与伏兔连接起到提高辕的纵木)等部件,不尽相同,其中轮最高者可达4米多.勒勒车的基本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与制作工艺简单,方便且快捷,经久耐用(图一).根据地理环境、用途等因素,经过不同程度改进,能在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带行驶,载重数百斤至千斤,适于牛、马、骆驼拉行,一般多用牛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勒勒车 交通工具 起源 交通运输工具 半农半牧地区 草原游牧文化 制作工艺
下载PDF
内蒙古博物馆陈列的地方特色
14
作者 郭殿勇 《中国博物馆》 1991年第4期87-92,42,共7页
内蒙古博物馆在馆藏文物、标本的基础上,本着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组织举办的四个基本陈列,以实物为主体,运用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内蒙古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过程。
关键词 地方特色 馆藏文物 地区特色 文化性质 动物群 地区优势 革命斗争 历史文物 革命群众 勤劳勇敢
下载PDF
中国——比利时联合恐龙考察发掘举要
15
作者 郭殿勇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4年第1期1-25,共25页
关键词 动物化石 早白垩世 大水沟 地层厚度 沉积厚度 巴彦满达呼 上白垩统 化石层 生物层 晚白垩世 白垩纪 恐龙化石 恐龙 恐龙动物群 骨骼形态 细砂岩 鸟臀目 初龙亚纲 比利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乌兰花南梁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埋藏形态与意义
16
作者 郭殿勇 《西部资源》 2010年第2期47-49,共3页
南梁哺乳动物化石群埋藏地点,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南3km南梁砖瓦厂取土场。哺乳动物化石自1991年发现以来,就引起各级领导和古生物专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度发掘出露,因化石埋藏密度较大,且保存较好,主体种属突出。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三趾马动物群 新近纪 三趾马红土 埋藏 早上新世 化石种 晚中新世 相对集中 地质学
下载PDF
内蒙古奇蹄类动物化石知多少
17
作者 郭殿勇 《西部资源》 2010年第3期43-49,共7页
奇蹄类,哺乳动物纲中的一目,是脊椎动物在进化史研究方面最清晰的一类。因趾(指)数多为单数而得名。无锁骨,股骨具第3转子;前后肢均通过第3趾支持体重。奇蹄目下分马形亚目和角形亚目,包括灭绝的种类在内,约有13科70属140种以上。
关键词 奇蹄类 动物化石 雷兽 内蒙古地区 哺乳动物群 三趾马 古近纪 晚始新世 晚中新世 早始新世
下载PDF
新生代时期内蒙古的主要哺乳动物群
18
作者 郭殿勇 《西部资源》 2010年第6期44-50,共7页
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最为繁盛的时期,但这并不说明哺乳动物是从新生代才开始有的,实际上哺乳动物发生在中生代时期。目前研究,内蒙古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出现于白垩纪时期,它们是一类个体小巧、高度特化的、食植物的动物,依据其头骨和齿型... 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最为繁盛的时期,但这并不说明哺乳动物是从新生代才开始有的,实际上哺乳动物发生在中生代时期。目前研究,内蒙古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出现于白垩纪时期,它们是一类个体小巧、高度特化的、食植物的动物,依据其头骨和齿型等骨骼特征,命名为多瘤齿兽类。由于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规律性和生物进化发展的不可逆性,它们在新生代早期就绝灭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群 萨拉乌苏动物群 哺乳动物化石 哺乳动物分期 内蒙古地区 新生代 命名 四子王旗 乌兰塔塔尔 自然历史博物馆
下载PDF
内蒙古的偶蹄动物化石
19
作者 郭殿勇 《西部资源》 2010年第5期54-57,共4页
偶蹄类,哺乳动物纲中的一目,与奇蹄类同属于有蹄哺乳动物。因四肢末端的蹄均呈偶数,故名。头上大多有角;胸、腰部椎骨较奇蹄目少。
关键词 动物化石 内蒙古 中新世 反刍动物 哺乳动物纲 偶蹄类 更新世 鼷鹿 长颈鹿 上新世
下载PDF
后召庙石窟寺
20
作者 郭殿勇 《西部资源》 2009年第5期55-55,共1页
后召庙石窟寺,位于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山谷中。石窟开凿于辽代,有南、中、北三窟。其中,中窟规模最大,面阔6.5米,进深5米,高3米,门楣上阴刻楷书"真寂之寺"。
关键词 石窟寺 巴林左旗 释迦牟尼 辽代 苏木 楷书 门楣 进深 开凿 哈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