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黄素通过调节Wnt/β-catenin和Hedgehog信号通路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永木 苏亚勇 +2 位作者 刘双平 王丽惠 徐成润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茶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及Wnt/β-catenin和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肝癌HepG2细胞用0、2.5、5、10、20、40、80、160、320μmol/L的茶黄素分别培养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根据HepG2细胞... 目的 探讨茶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及Wnt/β-catenin和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肝癌HepG2细胞用0、2.5、5、10、20、40、80、160、320μmol/L的茶黄素分别培养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根据HepG2细胞活性实验结果将后续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茶黄素低剂量(20μmol/L)组、中剂量(40μmol/L)组和高剂量(80μmol/L)组,细胞培养24 h。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epG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Ki67、PCNA、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GLi1、SMO、PTch1、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epG2细胞中GLi1、SMO、PTch1、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茶黄素组HepG2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GLi1、SMO、PTch1、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Ki67、PCNA、GLi1、SMO、PTch1、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 <0.05)。结论 茶黄素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和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肝癌HEPG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HEDGEHOG信号通路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和预后评分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9
2
作者 苏亚勇 徐成润 +3 位作者 郭永木 张惠勇 刘双平 陈小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91-394,共4页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方法2016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BV-ACLF患者,记录临床资料,将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方法2016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BV-ACLF患者,记录临床资料,将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采用ROC检验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在90 d,本组HBV-ACLF患者死亡49例(38.9%);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存在并发症是影响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表达公式为P=1/[1+e(1.441×(TBIL)+1.385×(RDW)+0.983×(INR)+1.639×并发症-4.449)],经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与观察值拟合度较好(χ^(2)=9.055,P=0.338),预后评分预测模型预测死亡的AUC为0.822,95%CI为0.749~0.894,预测效能较好。结论建立HBV-ACLF患者死亡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判断预后,及早作出正确的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预后 危险因素 评分模型
下载PDF
一起四氯乙烷中毒性肝损害事件的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伍伟平 徐成润 +3 位作者 张惠勇 郭永木 沈镇文 郑瑞丹 《东南国防医药》 2009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对一起群体性肝损害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其中毒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分析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和技术。结果18名肝损害患者证实为四氯乙烷中毒所致,经综合治疗后,其中17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治... 目的对一起群体性肝损害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其中毒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分析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和技术。结果18名肝损害患者证实为四氯乙烷中毒所致,经综合治疗后,其中17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治疗无效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及卫生职能部门鉴定,确诊为一起由四氯乙烷引起的群体中毒性肝损害事件。结论四氯乙烷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机体肝损害,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和自我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乙烷 肝损害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PD-L1在干扰素治疗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成润 伍伟平 +3 位作者 苏亚勇 卢燕辉 郭永木 郑瑞丹 《肝脏》 2014年第5期319-322,328,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在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前后及不同应答组间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明确其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5例慢性乙肝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在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前后及不同应答组间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明确其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5例慢性乙肝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根据抗病毒疗效分为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检测治疗前后及不同应答组间ALT、HBV DNA、HBV标志物及肝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PD-L1的表达。结果在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48周后,完全应答组ALT均降至正常,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eAg出现血清学转换,肝脏炎症程度有所好转,肝脏PD-L1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部分应答组ALT降至正常,HBV DNA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仍未低于检测下限,HBeAg未发生血清学转换,肝脏炎症程度有所好转,肝脏PD-L1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无应答组ALT、HBV DNA、肝脏炎症程度及肝组织PD-L1的表达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HBeAg均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可通过下调肝组织PD-L1表达从而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炎性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1,1,2,2-四氯乙烷中毒性肝损害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伍伟平 徐成润 +4 位作者 张惠勇 郭永木 沈镇文 陈碧芬 郑瑞丹 《肝脏》 2009年第2期174-174,共1页
关键词 中毒性肝损害 四氯乙烷 临床分析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25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瑞丹 郭永木 谢建清 《东南国防医药》 2007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 临床特点
下载PDF
lncRNA ZNF385D-AS2、miR-155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苏亚勇 林琳 +2 位作者 陈小兰 张惠勇 郭永木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锌指结构蛋白385D-AS2(ZNF385D-AS2)、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56例进行研究,通过手术取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并检测lncRN...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锌指结构蛋白385D-AS2(ZNF385D-AS2)、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56例进行研究,通过手术取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并检测lncRNA ZNF385D-AS2、miR-155表达水平,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lncRNA ZNF385D-AS2与miR-155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记录患者术后24个月的生存情况,根据lncRNA ZNF385D-AS2、miR-155表达情况分成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利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lncRNA ZNF385D-AS2、miR-155表达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ZNF385D-AS2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01),miR-155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肝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ZNF385D-AS2与miR-155表达呈负相关(r=-0.711,P<0.001)。lncRNA ZNF385D-AS2低表达组静脉浸润、多发性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期占比高于lncRNA ZNF385D-AS2高表达组(P<0.05),而miR-155高表达组静脉浸润、多发性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期占比高于miR-155低表达组(P<0.05)。lncRNA ZNF385D-AS2高表达组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00%、92.50%,高于lncRNA ZNF385D-AS2低表达组的71.05%、76.32%(P<0.05);miR-155高表达组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56%、77.01%,低于miR-155低表达组的89.86%、94.20%(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ZNF385D-AS2表达下降,而miR-155表达增高,二者异常表达可降低患者无瘤生存率与累积生存率,有望成为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lncRNA ZNF385D-AS2 MIR-155 病理特征 无瘤生存率 累积生存率
下载PDF
成人Still病合并肝功能衰竭前期误诊1例
8
作者 王丽惠 刘双平 +2 位作者 郭永木 陈小兰 徐成润 《肝脏》 2023年第1期131-132,共2页
患者,女性,19岁,因“发热、腹胀、尿黄6 d”于2022年4月4日入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感染科。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 ℃,上腹部闷胀,尿色深黄如浓茶样,无寒战,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期... 患者,女性,19岁,因“发热、腹胀、尿黄6 d”于2022年4月4日入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感染科。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 ℃,上腹部闷胀,尿色深黄如浓茶样,无寒战,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期间曾出现皮疹,可自行消退(具体不详)。当地诊所予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物3d, 效果差,遂收入院。查体:体型偏胖,急性病容,全身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咽部无充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LL病 肝功能衰竭 皮疹
下载PDF
MELD评分及血清DcR3、RIPK3、hBD-1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永木 刘双平 +1 位作者 王丽惠 苏亚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5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血清诱骗受体3(DcR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人β-防御素-1(hBD-1)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5例ACLF患者(观察组)...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血清诱骗受体3(DcR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人β-防御素-1(hBD-1)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5例ACLF患者(观察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及同期8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DcR3、RIPK3、hBD-1水平。收集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30 d时ACLF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34例)和存活组(8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MELD评分及血清DcR3、RIPK3、hBD-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LD评分、DcR3、RIPK3、hBD-1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DcR3、RIPK3、hBD-1水平高于肝炎组、对照组,肝炎组血清DcR3、RIPK3、hBD-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及血清总胆红素、DcR3、RIPK3、hBD-1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MELD评分及高水平DcR3、RIPK3、hBD-1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DcR3、RIPK3、hBD-1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ACLF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818、0.796、0.775、0.910。结论高MELD评分及高水平DcR3、RIPK3、hBD-1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骗受体3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人β-防御素-1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2b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永木 徐成润 苏亚勇 《肝脏》 201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1],但其治疗效果取决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型[2]。Meta分析数据表明HCV基因2型或3型接受Peg IFNα-2a或-2b联合RBV治疗24周,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 聚乙二醇干扰素 标准治疗方案 持续病毒学应答 抗病毒疗效 试剂盒 普通干扰素 乙型肝炎 上海科华生物
下载PDF
丙肝合剂联合安珐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郭永木 徐成润 伍伟平 《海峡药学》 2016年第3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丙肝合剂联合安珐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采用单用安珐特治疗和丙肝合剂联合安珐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HA、LN、... 目的探讨丙肝合剂联合安珐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采用单用安珐特治疗和丙肝合剂联合安珐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HA、LN、PC-Ⅲ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HA、L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肝合剂联合安珐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保肝和抗纤维化作用,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合剂 安珐特 慢性丙型肝炎 有效性
下载PDF
小柴胡汤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亚勇 陈小兰 +1 位作者 郭永木 徐成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9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9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小柴胡汤配合肝病治疗仪方案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脂肪肝相关指标[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脂肪肝指数(FLI)、受控衰减参数(CAP)]、胰岛素抵抗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3.47%(χ^(2)=5.765,P=0.016)。治疗2周后,2组TG、TC、LDL-C水平与ALT、AST、GGT水平及BMI、CAP、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2组HDL-C与IGF-1、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WHR、FLI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且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治疗后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小柴胡汤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肯定,患者血脂水平得到较好控制,肝脏功能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小柴胡汤 肝病治疗仪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