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HGFA、Matriptase、HAI-1、HAI-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江睿 李暐 +3 位作者 吴勇 连晓岚 张淑遐 陈元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4-992,共9页
目的:探讨HGFA、Matriptase、HAI-1、HAI-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治患者、4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骨髓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法检测髓系白血... 目的:探讨HGFA、Matriptase、HAI-1、HAI-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治患者、4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骨髓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法检测髓系白血病细胞HGFA、Matriptase、HAI-1、HAI-2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上述基因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治组和缓解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AML初治组HGF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0);而HAI-2 mRNA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58),但均与AML缓解组无统计学差异。HAI-1、Matriptase mRNA水平在各组中均无明显差异。在高白细胞组中HAI-2 mRNA表达较低(P=0.03902)。结论:HGF/c-Met信号系统在AML中的异常激活,有可能是其上游的调控因子HGFA表达增高和HAI-2表达降低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 丝氨酸蛋白酶Matriptase 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因子1 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因子2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预防乙型肝炎携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江睿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3期3665-3667,共3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预防性给药是否减少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中相关性乙肝病毒再激活。方法本科2004~2009年收治的65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预防组30例,对照组35例。预防组在化疗前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至化...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预防性给药是否减少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中相关性乙肝病毒再激活。方法本科2004~2009年收治的65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预防组30例,对照组35例。预防组在化疗前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至化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未接受包括阿德福韦酯在内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比较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肝功能损害、化疗延迟等指标变化。结果预防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乙肝病毒再激活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化疗延迟发生率、肝炎相关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口服阿德福韦酯可以降低携带乙肝病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乙肝病毒再激活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在肿瘤及抗感染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江睿 陈元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670-672,共3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类 细胞黏附分子肿瘤 感染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N端肝素结合域多肽的制备及其对DIC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邹起练 郭江睿 +3 位作者 陈小芳 黄美娟 吴勇 陈元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98-703,共6页
本研究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制备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N端肝素结合域多肽,检测多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多肽治疗DIC大鼠的实验研究。利用PCR技术从FNcDNA中扩增FN N端肝素结合域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T载体,筛选后转移至酵... 本研究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制备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N端肝素结合域多肽,检测多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多肽治疗DIC大鼠的实验研究。利用PCR技术从FNcDNA中扩增FN N端肝素结合域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T载体,筛选后转移至酵母表达pAo815SM载体进行选择,再构建重组酵母表达pPIC9K载体,线性化重组载体并转染GS115酵母细胞,在GS115酵母细胞表达目的多肽。发酵液经80%硫酸胺沉淀,沉淀物过S-100柱分离纯化,纯化物再经过SP柱纯化,测定多肽结合肝素等生物学活性。股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50mg/kg建立大鼠DIC模型。建立的DICSD大鼠40只,随机分2组,每组20只,一组为rhFNHN-29多肽治疗组,另一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注射LPS前半小时、注射后2小时、4小时尾静脉注射rhFNHN-29多肽(1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另设正常对照组SD大鼠20只,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于股静脉注射LPS后6小时,对侧股静脉抽血测血常规,分离血浆检测血浆TNFa和凝血象。于注射LPS后72小时处死大鼠,取肝、肾、脾、肺、心、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成功地在酵母表达系中表达了目的多肽,其表达量达到30mg/L,所表达的多肽具有结合肝素活性。在多肽抗DIC作用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多肽治疗组的血浆TNFa水平、血常规指标、凝血象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变都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更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成功地制备了rhFNHN-29多肽,这种多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D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肝素结合域多肽 酵母表达系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钙离子载体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海容 陈君敏 +3 位作者 陈志哲 吴素文 郭江睿 黄逸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192-1197,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钙载体(calcium ionophore, CI)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了解诱导产生P210蛋白的情况和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针对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CI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诱导CML病人骨... 本研究旨在探索钙载体(calcium ionophore, CI)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了解诱导产生P210蛋白的情况和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针对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CI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诱导CML病人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变化和变化过程;用Western blot检测CML特异的肿瘤标志物P210蛋白在DC中的表达;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评估CI诱导的CML-DC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抗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 CML细胞经CI和GM-CSF联合诱导96小时后在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DC典型的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83、CD86、CD80、HLA-DR、CD40等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显著提高;Western blot实验表明,生成的CML-DC有P210蛋白的表达,与未经诱导的CML单个核细胞比较,用CI和GM-CSF联合诱导生成的CML-DC的P210蛋白表达水平降低;LDH实验表明,这些CML-DC刺激的自身T细胞对CM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用CML细胞刺激的自身T细胞。结论: CI和GM-CSF联合能快速诱导CML细胞分化成DC,这些CML-DC表达CML细胞特异的肿瘤标志物P210蛋白,但其表达水平较未经诱导的CML单个核细胞低;CML细胞经诱导生成的CML-DC能够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钙载体 慢性髓性白血病
下载PDF
体质指数对套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淑遐 谢聿涵 +6 位作者 翁萍 徐淑娟 田辉云 郭江睿 刘庭波 沈建箴 李晓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57-1765,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体质指数(BMI)与套细胞淋巴瘤(MC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生物学指标,分析不同的BMI对MCL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进一... 目的:探讨不同的体质指数(BMI)与套细胞淋巴瘤(MC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生物学指标,分析不同的BMI对MCL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进一步观察BMI与B症状、LDH及Ki-67指数的相关性,以及BMI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和常规化疗组中的差异。结果:108例患者确诊时中位年龄59(25-79)岁,男女比例是4.4∶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占88.89%,骨髓累及者占63.89%,脾脏浸润者占49.07%。以BMI≥24 kg/m^(2)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BMI组和低BMI组两组。低BMI组的5年PFS和OS率分别为31.9%和47.0%,高BMI组的5年PFS和OS率分别为64.6%和68.7%。与低BMI组相比,高BMI组的死亡发生率更低(P<0.01)。在多变量分析中,BMI是PFS的独立预测因素(HR=0.282;95%CI:0.122-0.651;P=0.003),也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HR=0.299;95%CI:0.129-0.693;P=0.005)。同时,存在B症状的患者的BMI低于无B症状的患者(P=0.01),但BMI对患者LDH和Ki-67没有影响。16例患者行Auto-PBSCT,且预后较常规化疗组明显好转,BMI在Auto-PBSCT组和常规化疗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MI是套细胞淋巴瘤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可能受B症状对BM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BMI B症状 预后因素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体内外对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刘霞 陈元仲 +3 位作者 吴勇 黄美娟 杨大柳 郭江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77-480,共4页
为了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humantumornecrosisfactor-alpha,rhTNF-α)在体外及体内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作用,应用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测定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AO/EB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和TdT酶介... 为了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humantumornecrosisfactor-alpha,rhTNF-α)在体外及体内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作用,应用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测定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AO/EB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和TdT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利用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观察给药后瘤体重量、组织病理的改变,并采用透射电镜以及TUNEL法检测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rhTNF-α对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O/EB染色后可见rhTNF-α处理组HL-60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聚集或成碎片,呈现凋亡表象;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rhTNF-α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阳性率逐渐增高;TUNEL法检测显示,3200U/mlrhTNF-α作用于HL-60细胞48小时凋亡阳性率可达37.5%。在体内,rhTNF-α可抑制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60.33%;病理检查发现,rhTNF-α处理组的瘤组织有程度不等的出血坏死区域;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表明,处理组的瘤组织可见有较多凋亡细胞。结论:rhTNF-α在体内、外均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HL-60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冰新 沈建箴 +3 位作者 林艳娟 郭江睿 李静 唐晶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945-1946,共2页
目的观查注射用米卡芬净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10月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1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应用注射用米卡芬净钠,剂量100mg/d,分析其疗效、起效时... 目的观查注射用米卡芬净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10月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1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应用注射用米卡芬净钠,剂量100mg/d,分析其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66.7%,临床诊断病例与拟诊病例有效率分别为57.14%(4/7)和80%(4/5);临床诊断病例与拟诊病例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注射用米卡芬净钠起效时间1~5d。结论注射用米卡芬净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对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米卡芬净 恶性血液病
原文传递
扁蒴藤素对人鼻咽癌H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暐 郭江睿 +3 位作者 姚正盛 陈清 蔡心颖 张志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5期6826-6830,共5页
目的:探讨扁蒴藤素对人鼻咽癌H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HSP70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噻唑蓝法(MTT)检测扁蒴藤素对HNE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扁蒴藤素诱导HNE2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PARP、酪氨酸激... 目的:探讨扁蒴藤素对人鼻咽癌H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HSP70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噻唑蓝法(MTT)检测扁蒴藤素对HNE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扁蒴藤素诱导HNE2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PARP、酪氨酸激酶、AKT及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扁蒴藤素抑制HNE2细胞的生长,促使Caspase 9,Caspase 3和PARP蛋白被切割,上调Bim等促凋亡蛋白的表达,减少Bcl-x L等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下调EGFR等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AKT磷酸化,上调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用热休克反应抑制剂KNK437抑制HSP70的表达可以增强扁蒴藤素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结论:扁蒴藤素通过下调受体酪氨酸激酶,激活caspase介导的凋亡通路抑制鼻咽癌HNE2细胞的增殖,抑制HSP70的表达可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蒴藤素 鼻咽癌 酪氨酸激酶 热休克蛋白
原文传递
重组纤维连接蛋白N端肝素结合域多肽抗内毒素所致小鼠肝衰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起练 郭江睿 +4 位作者 陈小芳 陈显凌 陈萍 黄关娟 陈元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3425-3429,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重组纤维连接蛋白N端肝素结合域多肽(rhFNHN-29多肽)对内毒素血症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内毒素脂多糖(LPS,Sigma)和半乳糖胺(Galactosamine GaIN,Sigma)注射小鼠腹腔,建立内毒素血症肝衰竭小鼠模型。...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重组纤维连接蛋白N端肝素结合域多肽(rhFNHN-29多肽)对内毒素血症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内毒素脂多糖(LPS,Sigma)和半乳糖胺(Galactosamine GaIN,Sigma)注射小鼠腹腔,建立内毒素血症肝衰竭小鼠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两组,1组为rhFNHN-29多肽治疗组,1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注射(LPS和GalN)前半小时,后1、2、3h尾静脉注射rhFNHN-29多肽10mr/kg,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药物6h,眶静脉采血检测小鼠血浆TNFα,72h后计算小鼠死亡率,处死活鼠,取其肝、肾、脾、肺、心、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肝组织做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取肝组织对其TNFα、IL-1β、IL-6的表达进行PCR分析。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72h死亡率为70%,多肽治疗组死亡率仅为1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肝组织呈广泛变性与严重坏死,多肽治疗组肝组织呈小面积变性和轻微坏死。电镜超微结构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肝细胞呈严重的变性和坏死,多肽治疗组轻微变性。肝细胞因子表达分析显示多肽治疗组小鼠的TNFα、IL-1β、IL-6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TNFα水平(0.86±0.43,0.86±0.31,0.27±0.13和23.6±5.8,P〈0.01)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水平(1.26±0.37,0.98±0.21,0.43±0.17和87.43±16.7,P〈0.01)。结论rhFNHN-29多肽对内毒素血症肝衰竭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多肽的抗炎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类 肽类 内毒素血症 肝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PML-RARα融合基因不同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翁萍 张淑遐 +4 位作者 陈小芳 徐淑娟 郭江睿 何志鹏 吴勇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PML-RARα不同亚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8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PML-RARα不同亚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8例患者中,女性32例,男性46例,中位年龄40岁(13~68岁)。最常见的PML-RARα融合基因为L型(48.7%,38/78),其次为S型(46.2%,36/78)和V型(5.1%,4/78)。S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10×10^9/L(高危)者最多见(61.1%,22/36),与V型、L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3,P<0.05)。78例中,合并CD34阳性8例(10.2%),合并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17例(21.8%),合并DNMT3A突变12例(15.4%),附加染色体异常9例(11.5%);3种不同亚型间CD34阳性、FLT3-ITD、DNMT3A以及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最多见(21/36),L型及V型较少发生(χ^2=7.633,P<0.05)。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间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L-RARα不同亚型APL患者临床特点不尽相同,L型最常见,V型、S型中高危者多见,S型治疗期间合并RAS多见,不同亚型对完全缓解率及无病生存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基因融合 PML-RARΑ 亚型
原文传递
IA联合小剂量HA+G—CSF方案序贯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郑正津 王少元 +2 位作者 张浪辉 宋清晓 郭江睿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8期481-483,共3页
目的观察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联合小剂量H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扁三尖杉酯碱(HHT)+Am—C+G—CSF]序贯诱导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IA方案化疗后3d... 目的观察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联合小剂量H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扁三尖杉酯碱(HHT)+Am—C+G—CSF]序贯诱导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IA方案化疗后3d复查骨髓,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或者减低,原始细胞比例≥30%的患者57例进入开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第2个疗程化疗方案采用小剂量HA+G—CSF方案的32例患者为研究组;仍为IA方案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血生化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CR)21例(65.6%),部分缓解(PR)4例(12.5%),无早期死亡;总缓解率(ORR)为78.1%。对照组CR11例(44.0%),PR2例(8.0%),早期死亡3例(12.0%);ORR为52.0%。研究组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38)。研究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中位时间(9.5d)短于对照组(2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5,P〈0.001),血小板计数从最低值恢复至50×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11d)也短于对照组(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3.0,P=0.001)。研究组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中位数量(8U,2个治疗量)少于对照组(16U,6个治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5,P=0.002;U=149.0,P〈0.001)。研究组应用静脉抗感染药物中位时间短于对照组(14d比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9.5,P=0.015)。研究组严重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发生率【3.1%(1/32)]低于对照组[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P=0.048)。结论IA联合小剂量HA+G—CSF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原发初治AML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明 陈元仲 +2 位作者 黄美娟 刘霞 郭江睿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8-521,共4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71例可评价AL患者。分别采用χ2、Cox回归、KaplanMeier等方法分析1疗程完全缓解(CR)率、总CR率、治疗有效率、化疗后WBC减少时间、CR期、...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71例可评价AL患者。分别采用χ2、Cox回归、KaplanMeier等方法分析1疗程完全缓解(CR)率、总CR率、治疗有效率、化疗后WBC减少时间、CR期、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等级相关分析GCSF用量与CR期及生存期的关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交替采用以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或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或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为主的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交替采用以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VDP)或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VAP)或长春新碱+米托蒽醌+泼尼松(VMP)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CODP)为主的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用药组均在患者WBC<1.0×109/L时予以重组人GCSF(rhGCSF)(1.5~6.0μg·kg-1·d-1),一般WBC达2.5×109/L时停用。结果(1)AL患者化疗后应用GCSF可使化疗后WBC减少时间明显缩短;但不影响患者的1疗程CR率、CR率和治疗有效率;(2)使用GCSF不影响ALL患者CR期,但明显缩短AML患者CR期;(3)使用GCSF不影响ALL患者的生存期,但缩短AML患者的生存期;(4)尚未发现使用GCSF的AML患者中因子用量多少与CR期及生存期存在相关关系。结论AML患者必须非常慎用G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白血病 G-CSF AL 化疗 AML
原文传递
氟苯达唑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14
作者 蔡心颖 林东麒 +3 位作者 陈清 杨虹 郭江睿 李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4期648-653,686,共7页
目的:研究氟苯达唑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氟苯达唑对HL-60细胞周期,凋亡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法(MTT)检测氟苯达唑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氟苯达唑对HL-60细胞周期,... 目的:研究氟苯达唑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氟苯达唑对HL-60细胞周期,凋亡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法(MTT)检测氟苯达唑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氟苯达唑对HL-60细胞周期,DNA片段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 Raf, 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氟苯达唑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HL-60细胞G2/M期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内,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NA片段化上升,0.25,0.5,1μM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促使Cleaved PARP,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表达量趋势增加;Bag-1和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b-raf,c-raf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氟苯达唑通过诱导HL-60细胞阻滞于G2/M期,增加DNA片段化水平,激活Caspase, Raf, Bcl-2家族介导的凋亡相关通路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达唑 急性髓系白血病 周期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