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低碳发展的“助燃剂”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沛瑶 马乾龙 尹志超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5,共14页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历程,能否通过“科技赋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历程,能否通过“科技赋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低碳发展。其中,数字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赋能企业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位于数字金融发达地区和工业机器人普及率高省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实体行业和高碳行业中更为显著;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低碳发展的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经营稳定性、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持续研发能力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方式促进企业低碳发展。本文为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全新视角,为协同推动企业绿色化和数字化“双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低碳发展 数字技术
下载PDF
基于EIQ分析法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应用及实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沛瑶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2-34,共3页
目前一些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物流配送管理规划较为混乱,极易影响连锁经营配送中心未来长远发展。将EIQ分析法应用到连锁经营配送中心规划管理中,有助于进行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物流的系统规划,可以成功解决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管理弊端。本文介... 目前一些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物流配送管理规划较为混乱,极易影响连锁经营配送中心未来长远发展。将EIQ分析法应用到连锁经营配送中心规划管理中,有助于进行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物流的系统规划,可以成功解决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管理弊端。本文介绍了基于EIQ分析法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应用问题,并针对具体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实例进行研究,并分析应用EIQ分析法管理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经营配送中心 EIQ分析法 实例 规划
下载PDF
基于对抗生成网络的复原面貌真实感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跃进 耿国华 +4 位作者 郭沛瑶 拓东成 景云鹏 朱新懿 刘晓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2-749,共8页
由于颅骨面貌数据较少,现有颅面复原方法获得面貌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复原结果仅含有物理几何信息,缺纹理、睁眼状态等真实感信息,这些信息缺失均影响进一步颅骨身份识别。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抗生成网络的P-GAN来重现逼真面貌。针对Pi... 由于颅骨面貌数据较少,现有颅面复原方法获得面貌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复原结果仅含有物理几何信息,缺纹理、睁眼状态等真实感信息,这些信息缺失均影响进一步颅骨身份识别。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抗生成网络的P-GAN来重现逼真面貌。针对Pix2Pix(image-to-image translation)网络复原面貌的真实感不足,文中基于Pix2Pix网络提出一种P-GAN网络将复原面貌进行真实感处理,在Pix2Pix基础上添加面貌约束网络P-net。使用VGG16(visual geometry group)提取面貌特征,使用SE-Block(sequeze and excitation)加强网络收敛,使用Face++来挑选最相似样本。网络输入为复原面貌图像与真实人脸图像,Contrastive loss和Triplet loss结合作为损失函数,将复原面貌数据Frankfurt校正与归一化后,输入P-GAN网络获取真实感复原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貌真实感 对抗生成网络 P-GAN网络
下载PDF
“The Source of Flowing Water”:How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Helps China’s Rural Poor Access Credit
4
作者 尹志超 郭沛瑶 张琳琬 《China Economist》 2021年第4期30-44,共15页
Based on the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data of 2011-2017,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hina’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on rural credit access and amount using the“difference-in-differe... Based on the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data of 2011-2017,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hina’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on rural credit access and amount using the“difference-in-differences”methodology.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increased the availability and amount of formal credit to poor households and reduced the proportion and amount of their borrowing through informal channels,and that the effects increased amid the policy’s implementation over time.This paper further found that the policy effects were more significant for China’s western regions,reflecting a positive rol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oordinating pro-poor finance across regions.Compared with poor counties,poor households from non-poor counties experienced a greater increase in their probability and amount of formal credit access,reflecting China’s approach of reducing regional poverty before targeting more precisely at individual poor households.This paper also uncovered that no significant“elite capture”effect had existed in the allocation of formal agricultural credit under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but extremely poor households experienc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ir access to formal credit.While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has helped create a sound rural credit market,it should further improve access to formal finance for extremely poor househo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gistered poor households formal credit informal credit 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model
下载PDF
移动支付对创业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94
5
作者 尹志超 公雪 郭沛瑶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137,共19页
创业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就业机会增加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移动支付对家庭创业决策和经营绩效的影响。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是否拥有智能手机... 创业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就业机会增加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移动支付对家庭创业决策和经营绩效的影响。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是否拥有智能手机作为工具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移动支付显著提高了家庭创业的概率和工商业项目的经营绩效,并且对创业成本高和受到信贷约束的家庭创业活动促进作用更大。移动支付显著提高了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概率,为经营绩效的改善提供了可能的解释;通过优化创业条件,移动支付使得家庭主动创业的概率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移动支付对相对落后地区家庭的创业决策与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大,显著提高了日常消费行业与微型企业的经营绩效。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致使他们创业成本相对较高、更易受到信贷约束,移动支付为创业者提供了节约成本、缓解信贷约束的新技术,因而对这些地区和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以上分析,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创业 经营绩效 成本 信贷约束
原文传递
“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准扶贫对农户信贷的影响 被引量:76
6
作者 尹志超 郭沛瑶 张琳琬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71,194,共14页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业信贷渠道和农业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获得农业正规信贷的概率提高了1.93%,正规信贷规模提高了20.43%。随着时间...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业信贷渠道和农业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获得农业正规信贷的概率提高了1.93%,正规信贷规模提高了20.43%。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作用逐渐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第三年,贫困户农业正规信贷概率提高3.45%,农业正规信贷规模提高34.4%;非正规信贷概率下降4.08%,规模下降33.34%,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政策效果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反映出该项政策在推动金融扶贫区域间协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较于贫困县,非贫困县的贫困户正规信贷获得的概率及规模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体现出中国贫困治理中先"区域整体"后"精准突破"的工作思路。本文还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正规农业贷款资金并不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效应,然而极度贫困家庭的正规信贷获得情况仍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精准扶贫政策对建立健全农村信贷市场成效显著,但极度贫困家庭获得正规金融的渠道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 正规信贷 非正规信贷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家庭消费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6
7
作者 尹志超 郭沛瑶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82,共19页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消费的影响,深入探讨了精准扶贫分类施策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人均消费提高4.37%,生存型消费提高5.76%,发展...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消费的影响,深入探讨了精准扶贫分类施策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人均消费提高4.37%,生存型消费提高5.76%,发展型消费提高13.12%。从消费结构来看,政策显著增加了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及教育文娱等支出,同时,居住类、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显著提高,医疗保健支出占比显著降低。进一步地,对于老年贫困家庭,精准扶贫政策通过直接转移支付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对于因病致贫家庭,政策通过低保等直接转移支付方式,降低医疗支出,提高生活水平;对于因学致贫家庭,政策通过教育帮扶方式,缓解教育负担,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教育程度低的家庭,政策通过"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方式激励贫困家庭,过上美好生活。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发挥出"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作用。家庭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对老年人口、不健康人群、未成年子女数量多、教育水平低的深度贫困家庭作用更明显。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在贫困县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效果更突出。这表明精准扶贫政策聚焦深度贫困,专啃"硬骨头",精准发力,推动贫困家庭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本文的研究为厘清精准扶贫政策帮扶渠道,评估减贫动态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可为相关部门切实把握政策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总结中国扶贫经验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双重差分模型 消费 消费结构
原文传递
小微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力——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的证据 被引量:29
8
作者 郭沛瑶 尹志超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104,共20页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否能够助力小微企业牵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地级市层面指数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否能够助力小微企业牵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地级市层面指数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创新活动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提高1%,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概率提高0.17%;研发投入增加0.92%,创新增收概率提高0.11%。企业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使用促使创新活动概率提高3.14%,研发投入增加22.66%,创新增收概率提高2.21%。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是通过提高政府推动力,改善创新环境;增加金融拉动力,缓解信贷约束;加强社会互动力,促进信息共享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注入新动力。企业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金融知识水平高、非风险厌恶型小微企业经营者,数字金融发展更能激发其创新研发活力。地区特征异质性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地区、一线、新一线及二线等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作用更大,说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与三线、四线、五线及其他城市数字普惠金融仍需深入推广。本文的研究为小微企业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为数字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小微企业 创新活动 研发投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