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恒不变的人性——浅析《浮士德》中人性的复苏
1
作者 郭炳含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0期22-24,共3页
“善与恶”是歌德诗剧《浮士德》中所有具体哲学概念中最为基本的一条,同时也代表着歌德哲学众多深刻内涵中最为重要的内涵。对至善的追求是所有智慧生物的终极目标,同时也从未停止过追求的脚步,而在追寻的道路上,恶始终如影随形,并且... “善与恶”是歌德诗剧《浮士德》中所有具体哲学概念中最为基本的一条,同时也代表着歌德哲学众多深刻内涵中最为重要的内涵。对至善的追求是所有智慧生物的终极目标,同时也从未停止过追求的脚步,而在追寻的道路上,恶始终如影随形,并且最终促成善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哲学概念 善与恶 歌德 终极目标 深刻内涵
下载PDF
论《爱的历史》中的哀悼与忧郁
2
作者 郭炳含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8-71,共4页
美国犹太裔作家妮可·克劳斯在《爱的历史》中,揭示了两位主人公在面对创伤时展现出的不同状态:艾尔玛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哀悼”情感,而利奥则进入了一种病态的“忧郁症”逻辑。弗洛伊德曾指明沉浸式的“忧郁”逻辑和开放式的“哀... 美国犹太裔作家妮可·克劳斯在《爱的历史》中,揭示了两位主人公在面对创伤时展现出的不同状态:艾尔玛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哀悼”情感,而利奥则进入了一种病态的“忧郁症”逻辑。弗洛伊德曾指明沉浸式的“忧郁”逻辑和开放式的“哀悼”情感之间的差别,即处于后者情感中的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重新找到可依附的“对象”,再次建立与外界的联系,让自我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利奥沉浸在自我的忧郁世界中时,与之分享着共同叙事空间的艾尔玛选择在哀悼中重构与外界的联系。艾尔玛和利奥分别建构的精神哀悼和集体忧郁,共同构成了犹太种族在大屠杀过后的情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哀悼 忧郁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