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PL联合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常晓丹 王玲艳 +3 位作者 郭独一 李芬芬 张佳钰 潘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究精准脉冲光(Delicate pulse light,DPL)联合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改善面部年轻化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女性就医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DPL治疗,n=30)和观察组(予... 目的:探究精准脉冲光(Delicate pulse light,DPL)联合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改善面部年轻化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女性就医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DPL治疗,n=30)和观察组(予以DPL联合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注射治疗,n=30)。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部肤质、皮肤屏障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就医者表面色素、红区、皱纹、毛孔、紫外线色斑、卟啉、棕色斑数据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含水量、油脂含量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表皮水分丢失量(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33%,高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L联合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注射治疗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疗中可改善面部肤质情况,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具有较高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脉冲光 注射用透明质酸钠 面部年轻化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饮食与生活习惯对痤疮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惠娟 闫慧敏 +2 位作者 郭独一 路雪艳 姜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588-591,共4页
目的:确定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干预痤疮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我科对门诊300例痤疮患者进行了饮食及生活习惯问卷调查,用SPSS 17.0软件分析与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的睡眠不规律比例比对照组... 目的:确定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干预痤疮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我科对门诊300例痤疮患者进行了饮食及生活习惯问卷调查,用SPSS 17.0软件分析与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的睡眠不规律比例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为1.979>1;病例组食用辛辣食品、甜食等饮食因素的比例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饮食因素对痤疮的发病有影响,睡眠不规律可能是痤疮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饮食 生活习惯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的青年女性痤疮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独一 张春雷 +2 位作者 郑旭 路雪艳 姜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4,8,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痤疮患者并发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生化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65例并发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胰岛素抵抗组),130例单纯痤疮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详细的体格、代谢和性激素检查。结果胰岛素抵抗组患...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痤疮患者并发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生化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65例并发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胰岛素抵抗组),130例单纯痤疮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详细的体格、代谢和性激素检查。结果胰岛素抵抗组患者的痤疮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单纯痤疮组,胸背部皮损显著加重(P<0.05)。胰岛素抵抗组患者的糖尿病家族史(56.9%)显著高于单纯痤疮组患者(27.7%),且体重、体质指数、腰围、三酰甘油、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垂体泌乳素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腰围和三酰甘油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相关因素,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对女性痤疮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并发胰岛素抵抗的青年女性痤疮患者皮损有加重倾向,尤其是胸背部皮损较重。中心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糖、脂代谢异常等特征对早期识别痤疮患者中的胰岛素抵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寻常 胰岛素抵抗 多因素分析 ROC曲线
下载PDF
Schnitzler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兰宇贞 张公杰 +5 位作者 郭独一 鞠延娇 周芳 李薇薇 张春雷 谢志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11,共4页
患者男,79岁,慢性荨麻疹样发疹5年,皮损无痛痒感。皮肤科检查示躯干、四肢多发隆起的水肿性红斑,直径1~3 cm不等。实验室检查示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持续升高,有明显贫血,M蛋白比例升高,IgM轻链κ型免疫电泳单克隆区带,超声提示双腋... 患者男,79岁,慢性荨麻疹样发疹5年,皮损无痛痒感。皮肤科检查示躯干、四肢多发隆起的水肿性红斑,直径1~3 cm不等。实验室检查示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持续升高,有明显贫血,M蛋白比例升高,IgM轻链κ型免疫电泳单克隆区带,超声提示双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骨显像示腰椎中下段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皮损组织病理显示真皮浅中层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为Schnitzler综合征(SS),经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nitzler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血症 糖皮质激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524例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的性激素和血脂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郭独一 任昀 +2 位作者 杨诗源 张春雷 姜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8期490-493,共4页
目的:检测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血脂和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探讨痤疮与性激素和血脂的关系。方法:收集青春期后女性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检测BM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垂体泌乳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睾酮和硫酸脱... 目的:检测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血脂和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探讨痤疮与性激素和血脂的关系。方法:收集青春期后女性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检测BM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垂体泌乳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睾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和盆腔超声。结果:共纳入524例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轻、中、重度痤疮分别为239例,207例和78例)及50名健康对照。轻、中、重度患者垂体泌乳素、雄烯二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379例患者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其中高雄烯二酮患者62例,雄烯二酮水平正常者317例。较雄烯二酮正常组,高雄烯二酮组垂体泌乳素、促黄体生成素、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易合并多种性激素异常,其中雄激素水平升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性激素 雄烯二酮 血脂
下载PDF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日光性角化症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培秋 闫慧敏 +2 位作者 赵惠娟 郭独一 姜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685-686,共2页
日光性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AK)是一种癌前病变。目前其治疗方法种类较多,需结合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5%咪喹莫特乳膏新一代免疫调节剂,兼有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可外用治疗日光性角化症。国内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一... 日光性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AK)是一种癌前病变。目前其治疗方法种类较多,需结合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5%咪喹莫特乳膏新一代免疫调节剂,兼有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可外用治疗日光性角化症。国内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一例仅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日光性角化症的临床病例,皮损改善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喹莫特乳膏 治疗方法 角化症 日光性 免疫调节剂 抗肿瘤活性 癌前病变 外用治疗
下载PDF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在银屑病关节炎中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玲艳 满斯亮 +6 位作者 李宏超 张亮 苗钢 常晓丹 郭独一 刘晓 潘靖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在银屑病关节炎(PsA)及寻常型银屑病(PsV)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和关节外科收治的91例PsA患者设为Ps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6例PsV患者设... 目的探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在银屑病关节炎(PsA)及寻常型银屑病(PsV)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和关节外科收治的91例PsA患者设为Ps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6例PsV患者设为PsV组;另选取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与PsA患者性别及年龄匹配的2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和与淋巴细胞比值(NMLR)、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并收集其中71例经过符合PsA诊疗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的PsA患者治疗后的相应资料。比较PsA组、PsV组、健康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A患者治疗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50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各指标对PsA的诊断及疗效预测的最佳截断值,并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sA组中SII、NLR、NMLR、dNLR值显著高于PsV组与健康组,而LMR值显著低于PsV组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经过符合PsA诊疗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的外周型PsA患者治疗后的SII、NLR、PLR、NMLR和dNLR值均低于治疗前,RPR、LMR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LMR与治疗达到ACR50存在相关性(P<0.05)。LMR对预测ACR5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4(95%可信区间0.525~0.782),LMR的最佳截断值为0.274,灵敏度为61.9%,特异度为65.5%。结论多种血常规相关衍生炎症指标值在PsV及PsA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并在患者治疗前后发生显著改变;低LMR值与PsA发病相关,LMR值较高的PsA患者治疗后达到ACR50的可能性较大,LMR值在PsA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分析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差异 被引量:5
8
作者 闫慧敏 赵惠娟 +2 位作者 郭独一 张春雷 姜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门诊确诊的重度寻常痤疮患者1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0例,分别收集粪便标本,提取细菌DNA,行16SrRNA测序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并进行菌群差异分析。结...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门诊确诊的重度寻常痤疮患者1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0例,分别收集粪便标本,提取细菌DNA,行16SrRNA测序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并进行菌群差异分析。结果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未发现显著差异,仅在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上发现个别具有显著差异的菌。两组标本主要由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组成。比较两组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相对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种水平上,Blautia producta、Coprococcus eutactus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人相比,菌群多样性指数未见明显差异。但某些细菌菌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高通量测序分析口服米诺环素对重度寻常痤疮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门月华 闫慧敏 +3 位作者 赵慧娟 郭独一 朱培秋 姜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重度寻常痤疮患者经口服米诺环素治疗后其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0例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指南推荐剂量予以米诺环素50mg口服,2次/d,连续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停药后24h...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重度寻常痤疮患者经口服米诺环素治疗后其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0例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指南推荐剂量予以米诺环素50mg口服,2次/d,连续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停药后24h内收集患者粪便标本,提取D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16S r RNA测序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并进行菌群差异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标本主要由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组成。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种水平上相对丰度差异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指南推荐剂量米诺环素对BMI≤25的重度痤疮患者的肠道菌群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重度痤疮
下载PDF
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一家系及PNPL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惠娟 闫慧敏 +4 位作者 郭独一 朱培秋 雷鹏程 路雪艳 姜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8-411,共4页
目的鉴定一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的致病基因,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外周血中提取先证者及其哥、父母DNA,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明确先证者的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来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 目的鉴定一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的致病基因,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外周血中提取先证者及其哥、父母DNA,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明确先证者的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来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先证者PNPLA1基因的一条等位基因第4号外显子上700位的胞嘧啶C被胸腺嘧啶T替代(c.700C〉T),导致了脯氨酸变成了丝氨酸(p.pr0234ser),先证者哥也检测到相同突变;父母均为该突变基因的携带者,该突变在健康对照者中未检出。结论PNPLA1基因的错义突变(p.pr0234ser)是引起该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异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染色体障碍 突变 基因 PNPLA1 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
原文传递
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两家系OSMR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独一 康天济 +2 位作者 闫慧敏 赵惠娟 姜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检测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两个家系OSM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两个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技术扩增两例先证者及其家属OSMR基因1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 目的检测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两个家系OSM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两个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技术扩增两例先证者及其家属OSMR基因1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并以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第1个家系先证者OSMR基因第15号外显子发生c.2081C〉T杂合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出现p.P694L改变,家族中其他4例患者均带有相同突变位点。第2个家系先证者OSMR基因第11号外显子发生c.1538G〉A杂合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出现p.G513D改变,其母亲也带有相同突变位点,突变位点与疾病符合共分离。两家系中健康成员及100例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相应突变。结论OSMR基因p.P694L和p.G513D突变可能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 家族性 系谱 突变 皮肤表现 基因 OSMR
原文传递
MVD基因突变所致不同临床表型的2个汗孔角化症家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培秋 闫慧敏 +2 位作者 赵慧娟 郭独一 姜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8-872,共5页
目的鉴定2个汗孔角化症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个汗孔角化症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针对疾病相关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可疑致病性突变位于MVD基因,采用PCR扩增先证者及家系中患者MVD基因13个外显... 目的鉴定2个汗孔角化症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个汗孔角化症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针对疾病相关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可疑致病性突变位于MVD基因,采用PCR扩增先证者及家系中患者MVD基因13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测序验证,并以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2个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发现家系1先证者MVD基因第1号外显子的第1位核苷酸A发生突变(c.1A>G),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错义突变(p.M1V),家系中其他7例患者均带有该突变位点。发现家系2先证者MVD基因第7号外显子的第746号核苷酸T发生突变(c.746T>C),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错义突变(p.P249S),家系中其他2例患者均带有该突变位点。2个家系突变位点与疾病符合共分离,家系中健康成员及100例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相应突变。结论 MVD基因的错义突变(p.M1V;p.P249S)是导致2个家系汗孔角化症发病的特异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症 MVD基因突变 临床表现
下载PDF
以外阴淋巴水肿为首发表现的输卵管癌1例
13
作者 张公杰 李薇薇 +5 位作者 兰宇贞 郭独一 徐敏丽 谢志强 李东明 张春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69,共2页
患者女,71岁,因下腹部、会阴肿胀伴痒痛2个月余于2019年7月5日入院。患者诉2个月前体检发现盆腔积液,口服千金胶囊及肛塞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用药2周后出现下腹部及会阴肿胀,伴轻度痒痛,未诊治。1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 患者女,71岁,因下腹部、会阴肿胀伴痒痛2个月余于2019年7月5日入院。患者诉2个月前体检发现盆腔积液,口服千金胶囊及肛塞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用药2周后出现下腹部及会阴肿胀,伴轻度痒痛,未诊治。1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水肿",予甲泼尼龙40 mg静脉输液治疗10 d,辅以抗组胺药物口服,下腹部及会阴肿胀较前减轻,出院后未再口服糖皮质激素。出院4 d后下腹部及会阴再次出现明显肿胀,性质同前,患者自行服用氢氯噻嗪25 mg每日1次治疗,肿胀略减轻。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母亲患宫颈癌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神经性水肿 静脉输液治疗 抗组胺药物 淋巴水肿 输卵管癌 下腹部 盆腔积液 出院后
原文传递
来曲唑致湿疹型药疹一例
14
作者 王冠钰 李薇薇 +3 位作者 郭独一 李春婷 张春雷 路雪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7-1008,共2页
患者女,32岁,因全身丘疹、红斑、水疱伴瘙痒17 d入院。患者19 d前为促排卵口服来曲唑片2.5 mg/d,17 d前足背部出现散在红斑、丘疹,伴瘙痒,未予重视。16 d前躯干及四肢红斑、丘疹逐渐增多,双手及双足可见散在小水疱,瘙痒加重。14 d前停药... 患者女,32岁,因全身丘疹、红斑、水疱伴瘙痒17 d入院。患者19 d前为促排卵口服来曲唑片2.5 mg/d,17 d前足背部出现散在红斑、丘疹,伴瘙痒,未予重视。16 d前躯干及四肢红斑、丘疹逐渐增多,双手及双足可见散在小水疱,瘙痒加重。14 d前停药,随后两次于外院就诊,诊断为"湿疹",予夫西地酸软膏等药物外用治疗后,瘙痒较前缓解,但皮疹无明显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疱 药疹 夫西地酸软膏 促排卵 来曲唑 湿疹 红斑 药物外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