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丹 李平 +3 位作者 陈云 张雪意 陈延 郭珍立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3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局灶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仅给予吡仑帕奈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片治疗。比较2... 目的探讨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局灶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仅给予吡仑帕奈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血清炎症因子及脑电图变化,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86%vs.22.86%,57.14%vs.37.14%;P<0.05);2组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2组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脑电图重度异常占比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治疗3个月后增加(P<0.05)。结论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治疗局灶性癫痫能减少患者癫痫发作,改善血清炎症因子,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痫丸 吡仑帕奈 局灶性癫痫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吡仑帕奈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王丹 李平 +2 位作者 陈云 张雪意 郭珍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56-60,共5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联用吡仑帕奈控制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联用吡仑帕奈控制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单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吡仑帕奈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癫痫控制总有效率及炎症因子、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癫痫控制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人磷酸化tau-181蛋白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检测指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癫痫发作频次少于本组治疗前,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癫痫频次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测评(ADL)分值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分值和MMSE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用吡仑帕奈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以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癫痫发作控制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治疗中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能持续服药治疗,药物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丙戊酸钠 吡仑帕奈 炎症因子 人磷酸化tau-181蛋白
下载PDF
基于“神经炎症”探索阿尔茨海默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董晨阳 郭珍立 陈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11-0017,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近年来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是目前中西医各方均无特效治疗方法,在不断深入研究当中,发现中西医结合诊治疗效显著。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多项文献表明神经炎... 阿尔茨海默病近年来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是目前中西医各方均无特效治疗方法,在不断深入研究当中,发现中西医结合诊治疗效显著。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多项文献表明神经炎症作为其发病机制的重要一环,为探索中西医治疗在神经炎症方面的影响,本文展开论述,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病在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神经炎症 中西医治疗 发病机制 神经炎症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与CT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珍立 周瑞 夏文广 《中国康复》 2001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与 CT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 4 7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与脑 CT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 7例患者中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10年占 91.0 % ;起病在活动状态下占 71.0 % ;就诊时血压升高占 6 8.0... 目的探讨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与 CT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 4 7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与脑 CT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 7例患者中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10年占 91.0 % ;起病在活动状态下占 71.0 % ;就诊时血压升高占 6 8.0 % ;神经功能缺损双侧占 6 0 .0 % ,其中大部分为不相关的两处神经功能缺损征。CT扫描有74 .0 %患者脑出血及梗死共存 ,以两侧基底节区最多见。结论混合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 ,突然或短期内先后发生不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 ,应高度怀疑混合性脑卒中的可能 ,必须做脑 CT或短期重复脑 CT检查 ;治疗以控制颅内压 ,保护脑细胞功能 ,防治并发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脑卒中 脑CT 脑梗死 脑出血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及其磷酸化产物在难治性癫癎患者颞叶前部的表达
5
作者 郭珍立 柯贤军 +9 位作者 尹虹祥 傅新巧 王焕民 席志芹 王学峰 吴原 孙纪军 肖飞 朱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p-GSK-3β)在难治性癫癎(RE)患者颞叶前部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FQ)PCR、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36例RE患者颞叶前部GSK-3β及其p-GSK-3β...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p-GSK-3β)在难治性癫癎(RE)患者颞叶前部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FQ)PCR、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36例RE患者颞叶前部GSK-3β及其p-GSK-3β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8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RE患者脑内神经元及胶质细胞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均P<0.05),p-GSK-3β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表达异常,可能与RE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难治性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评价 被引量:48
6
作者 夏文广 郑婵娟 +4 位作者 朱遂强 唐洲平 王媛 华强 郭珍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实验组: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实验组: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时利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进行吞咽功能床旁评估,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利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吞咽功能仪器评估,同时评价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各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SA评分比较,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第2、3、4周,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方面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实验组各方面在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摄食-吞咽训练 针刺 脑卒中
下载PDF
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附25例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焕明 郭珍立 +4 位作者 张光璞 袁辉胜 刘红朝 欧阳伟 李龄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外伤性癫痫25例,首次癫痫发作在颅脑损伤后3 ̄15年。术前患者均行了EEG检查和CT或MRI检查,另外7例患者还行发作间期SPECT检查。在ECoG监测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半年以上随访显示手术...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外伤性癫痫25例,首次癫痫发作在颅脑损伤后3 ̄15年。术前患者均行了EEG检查和CT或MRI检查,另外7例患者还行发作间期SPECT检查。在ECoG监测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半年以上随访显示手术总有效率为84.0%(21/25),优良率为80.0%(20/25)。其中16例行皮质切除术患者中14例有效;4例行前颞叶切除术的患者均有效;4例行单纯胼胝体切开术的患者例有效2,2例效果较差;1例行胼胝体切开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MST)的患者有效。结论外伤性癫痫是顽固性癫痫中手术疗效较好的一种类型。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且术前致痫灶定位准确,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癫痫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多发性与单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晏小琼 魏衡 +4 位作者 付斌 李平 周瑞 郭珍立 许康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比较多发性脑梗死(MCI)与单发性脑梗死(SCI)的常见危险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2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为MCI组94例和SCI组202例,对可能影响脑梗死发病的24项危险因素... 目的比较多发性脑梗死(MCI)与单发性脑梗死(SCI)的常见危险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2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为MCI组94例和SCI组202例,对可能影响脑梗死发病的24项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无差异,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CI与SCI组间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史、脑梗死史、房颤史、吸烟史均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CI(1.012~1.066)]、高血压史[OR=2.196,95%CI(1.291~3.736)]、脑梗死史[OR=2.846,95%CI(1.144~7.079)]、房颤史[OR=2.818,95%CI(1.012~7.842)]、吸烟史[OR=1.875,95%CI(1.027~3.421)]均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SCI组相比,年龄、高血压史、脑梗死、房颤史、吸烟史均为M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多发性 单发性 危险因素 分析
下载PDF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49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柯贤军 崔德斌 郭珍立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2期1125-1126,共2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伴有意识障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给予纳洛酮2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 mL输液泵推注,维持5 h,同时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在0.9%氯化钠溶液...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伴有意识障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给予纳洛酮2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 mL输液泵推注,维持5 h,同时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在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对照1组46例,用纳洛酮2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 mL中静脉推注,qd;对照2组42例,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在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3组均以用药10 d为1个疗程。对3组患者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及7,15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或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比单用纳洛酮或醒脑静注射液效果更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认知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瑞 胡芙君 +4 位作者 尹虹祥 祝望才 郭珍立 黄芳 涂远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3期203-204,227,共3页
目的:研究无痴呆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认知损伤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梗死组,55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均进行基本认知功能测定,分析比较。结果:梗死组平均认知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 目的:研究无痴呆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认知损伤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梗死组,55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均进行基本认知功能测定,分析比较。结果:梗死组平均认知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智能损伤特点依序为数字工作记忆>知觉速度>记忆>思维效率>空间能力;基底核梗死患者智能损伤排序为数字工作记忆>知觉速度>旋转量>记忆量>心算速率。结论: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认知能力已有明显损伤,尤其是多发性脑梗死和基底核梗死患者的工作记忆、知觉速度受损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脑梗死 病灶部位 认知损伤
下载PDF
应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卒中事件发生风险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林 魏衡 +3 位作者 许康 周瑞 郭珍立 杜继臣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15例TIA患者,依据发病7 d内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33例和非CI组82例。记录所有纳入对象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应用单因素...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15例TIA患者,依据发病7 d内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33例和非CI组82例。记录所有纳入对象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2组间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的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BCD2评分预测TIA后7 d内发生为CI的预测价值。结果:CI组年龄、ABCD2评分均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I组中年龄≥60岁、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单侧肢体无力、症状持续≥60 min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组中症状持续10-59 min的患者比例低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I组中年龄≥60岁、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症状持续≥60 min的患者比例亦均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分析表明,以ABCD2评分=4.5分作为预测TIA短期发生为CI的界点,其灵敏度为57.6%,特异度为78.0%,曲线下面积为0.73。结论:ABCD2是一种预测TIA短期发生CI的简单、有效的工具,ABCD2评分≥5分对预测TIA短期发生CI可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死150例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国兵 郭建敏 +2 位作者 许康 周瑞 郭珍立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5期385-386,共2页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死(包括颞顶叶皮质及皮质下、岛叶及除丘脑外基底核区域)患者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31~84岁.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TOAST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铁调节转运体1 mRNA与耐药性癫痫 被引量:4
13
作者 柯贤军 郭珍立 +2 位作者 王学峰 席志芹 汪炳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目的观察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铁调节转运体1(IREG1)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耐药性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首先用基因芯片进行差异基因表达的筛选,然后用RT-PCR从基因水平进行验证,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含... 目的观察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铁调节转运体1(IREG1)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耐药性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首先用基因芯片进行差异基因表达的筛选,然后用RT-PCR从基因水平进行验证,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含有4097条人类全长基因的芯片扫描显示有142个基因表达有差异,37个基因表达下调,105个基因表达上调。目的IREG1 mRNA在耐药性癫痫患者颞叶中表达明显增加(P<0.05),Cy3和Cy5信号比值为2.75。RT-PCR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灰度值分别为2.6138,1.7708,变化趋势与芯片扫描结果相同。结论IREG1 mRNA可能参加了耐药性癫痫的形成,并在耐药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铁调节转运体1 铁离子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国兵 周瑞 +1 位作者 郭珍立 许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330-331,共2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恩必普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接受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恩必普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接受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给予高压氧治疗同时口服恩必普。治疗前及治疗后14d、21d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14d及21dESS评分均有所增高(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后21dESS评分开始有所增高(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4dESS评分即开始有所增高(P<0.01);与高压氧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4d及21dE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联合治疗组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联合恩必普治疗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恩必普 脑梗死
下载PDF
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条件下细胞凋亡与坏死动态变化的特异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康 许予明 +4 位作者 张苏明 郭珍立 邓晓红 梁艳玲 张宇红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6-88,i004,共4页
目的:研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DNA聚合酶I介导的生物素标记的(dATP)缺口平移PANT在检测短暂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与坏死方面的特异性。方法:采用TUNEL,PAN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检测短暂大... 目的:研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DNA聚合酶I介导的生物素标记的(dATP)缺口平移PANT在检测短暂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与坏死方面的特异性。方法:采用TUNEL,PAN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检测短暂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前囟水平冠状平面组织切片DNA损伤,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核DNA的损伤。结果: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以及再灌注2h,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缺血侧呈细胞坏死特征性条带;苏木精-伊红染色证实纹状体有坏死细胞;但在缺血30min,TUNEL和PANT检测不到阳性细胞。再灌注2h,出现PANT阳性细胞,但邻片TUNEL阳性细胞无增加。再灌注24h,TUNEL,PANT阳性细胞都呈凋亡特征性改变。结论:在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条件下,①再灌注早期,TUNEL和PANT都不标记坏死细胞。②再灌注早期TUNEL不标记DNA单链断裂。③再灌注24h,PANT可标记发生凋亡的单链损伤细胞。④在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TUNEL检测细胞凋亡以及PANT检测细胞核DNA单链断裂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坏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文拉法辛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小奇 余勇飞 +2 位作者 郭建敏 郭珍立 许康 《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76例脑梗死并抑郁症患者,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确定其存在抑郁症状,经CT或MRI证实其存在脑梗死。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40,对...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76例脑梗死并抑郁症患者,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确定其存在抑郁症状,经CT或MRI证实其存在脑梗死。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40,对照组给予改善脑供血,营养神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文拉法辛。结果研究组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16例,总有效率40(。两组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χ2=6.37,P<0.O5),且治疗组中出现恶心、口干、厌食9例(25%),头晕5例(13.8%),失眠3例(8.3%),症状程度都较轻,数天后自行缓解。结论文拉法辛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脑梗死 抑郁症
下载PDF
20例成人烟雾病DSA、MRA与TCD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国兵 郭建敏 +3 位作者 宋林 周瑞 郭珍立 许康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1期69-70,共2页
选择我科2007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2~65岁;首发症状为TIA4例,急性脑梗死8例,脑出血3例(其中基底核同一部位2次出血者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长期慢性头昏3例,慢性头痛1例;既往体健8例,原发... 选择我科2007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2~65岁;首发症状为TIA4例,急性脑梗死8例,脑出血3例(其中基底核同一部位2次出血者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长期慢性头昏3例,慢性头痛1例;既往体健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DSA MRA TCD
下载PDF
谷氨酸作用下神经元凋亡诱导因子核转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康 柯贤军 +2 位作者 郭珍立 邓晓红 梁燕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2-134,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在谷氨酸作用下,其凋亡诱导因子(AIF)向细胞核转位的情况。方法:用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凋亡,用免疫荧光指示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AIF的亚细胞分布,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显示细胞核,并...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在谷氨酸作用下,其凋亡诱导因子(AIF)向细胞核转位的情况。方法:用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凋亡,用免疫荧光指示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AIF的亚细胞分布,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显示细胞核,并根据DAPI显示的细胞核形态及其位置判断细胞凋亡。结果:所有神经元都表达AIF。正常情况下AIF分布在线粒体;经谷氨酸处理后AIF从线粒体释放,并可转位至细胞核,致部分细胞可能发生凋亡。结论:谷氨酸可引起AIF从线粒体释放并向细胞核转位,同时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皮质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诱导因子 谷氨酸 皮质神经元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卡马西平的优化方案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润梅 郭珍立 +1 位作者 孙敬智 陈勇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CBZ的实验方法优化方案.方法 以600μL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样品用量0.2 mL血清,萃取时间3min,以3 500 r/min速度离心4 min,取400μL萃取剂于75℃水浴中挥发至干;用1.0mL流动相溶解残留物,10 000 r/...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CBZ的实验方法优化方案.方法 以600μL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样品用量0.2 mL血清,萃取时间3min,以3 500 r/min速度离心4 min,取400μL萃取剂于75℃水浴中挥发至干;用1.0mL流动相溶解残留物,10 000 r/min离心20 min后进样分析.分析条件: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约为60∶40),波长254 nm.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CBZ在1.52~48.8 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 1,检出限为0.4 mg/L,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3.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论 成功建立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CBZ浓度的优化方案,该方案确定了最佳样品预处理条件,优化了色谱分离及检测条件,灵敏、准确,能够满足血清中CBZ的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卡马西平
下载PDF
Miller-Fisher综合征6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衡 许康 +3 位作者 周瑞 郭珍立 杜继臣 杨旭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40-941,共2页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起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中位发病年龄38.3岁,均为急性起病,多有呼吸及...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起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中位发病年龄38.3岁,均为急性起病,多有呼吸及消化道前驱感染史,首发症状主要为复视、行走不稳和四肢无力。辅助检查:4例脑脊液(CSF)蛋白升高,4例CSF寡克隆区带阳性,3例CSF 24 h IgG合成率升高,5例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4例CSF抗GQ1b抗体阳性。3例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脑CT和MR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后3个月6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Miller-Fisher综合征是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R-FISHER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