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演变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晓霞 叶永安 +3 位作者 李小科 郭琲婷 吕蕾 秦雪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066-1072,共7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演变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评价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健康志愿者与44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验。16S rDNA高通量测序获得肝硬化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间肠道菌群的差异菌属...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演变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评价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健康志愿者与44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验。16S rDNA高通量测序获得肝硬化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间肠道菌群的差异菌属,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菌群属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DA分析驱动群落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随着肝郁脾虚证向湿热内蕴证的转化,患者病情加重,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严重,嗜黏蛋白阿克曼菌、青春双岐杆菌、狄氏副拟杆菌、普拉梭菌丰度下降,殊异韦荣球菌丰度上升。殊异韦荣球菌与ALT、AST、TBil、PT及肝硬化预后指标MELD、CTP呈显著正相关(P<0.001),普拉梭菌与ETX呈负相关(P<0.001),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肝硬化预后指标LSM、MELD呈负相关(P<0.001)。TBil、PT是驱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间肠道菌群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其中TBil对菌群群落变异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殊异韦荣球菌可能在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演变及病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调节青春双歧杆菌的含量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狄氏副拟杆菌协助普拉梭菌对于抑制肠道菌群移位具有重要调节作用。TBil是肝硬化两种中医证型间肠道群落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证型 菌群失调
下载PDF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与中医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郭琲婷 晓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522-2526,共5页
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一种无明显症状的神经认知功能紊乱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从而防止其进展为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属于HE发病过程的前期阶段。... 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一种无明显症状的神经认知功能紊乱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从而防止其进展为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属于HE发病过程的前期阶段。近几年,关于MHE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文章从中西医研究的角度将MHE的定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认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MHE的未来相关研究中将会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型肝性脑病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调肝理脾方联合熊去氧胆酸干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琲婷 晓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及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模型小鼠回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中药调肝理脾方(TGLP)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干预PB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通过研究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及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模型小鼠回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中药调肝理脾方(TGLP)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干预PB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UDCA 0.1g·kg^(-1)·d^(-1))、中药组(TGLP 5.4g·kg^(-1)·d^(-1))、联合组(TGLP 5.4g·kg^(-1)·d^(-1)+UDCA 0.1g·kg^(-1)·d^(-1)),每组20只;采用聚肌胞苷酸(poly l:C)5mg/kg复制PBC小鼠模型;给药8w、16w后颈脱位法处死小鼠,采集末端回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中TLR4、TNF-α的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回肠组织中TLR4、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小鼠回肠组织中NF-κB、TNF-α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治疗后3个治疗组小鼠TLR4、NF-κB、TNF-α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且联合组小鼠TLR4、NF-κB、TNF-α表达水平下降最显著;与联合组相比,中药组小鼠NF-κB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负性调节小鼠回肠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并抑制TNF-α因子的释放可能是TGLP联合UDCA干预PBC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调肝理睥方 TLR4/NF-κB信号通路 TNF-α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小鼠肠黏膜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琲婷 晓霞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基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模型小鼠的肠黏膜损伤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聚肌胞苷酸[poly(I... 目的基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模型小鼠的肠黏膜损伤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聚肌胞苷酸[poly(I∶C)]5 mg/kg复制PBC小鼠模型。分别于给药8周、16周时处死小鼠(处死前禁食1 d),采集末端回肠以备检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回肠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回肠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测定回肠组织中TLR4mRNA、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模型组肠黏膜绒毛萎缩、变短、断裂,可见上皮下间隙增大、扩张,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于黏膜固有层甚至肌层,上皮层与固有层分离,伴随固有层毛细血管暴露,甚至出现固有层破坏、不完整,Chiu氏评分明显高于同期正常组(P均<0.01)。模型组肠组织中TNF-α水平高于同期正常组(P<0.01);与同期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组织中TNF-α、TLR4、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P均<0.01)。结论 PBC模型小鼠肠黏膜损伤机制与肠组织中TNF-α介导的TLR4/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肠黏膜损伤 TLR4/NF-κB信号通路 TNF-Α
下载PDF
脾切除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肝组织纤维化影响研究
5
作者 晓霞 郭琲婷 孔祥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37-841,共5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小鼠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被分为脾切除组(n=10)、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在前三组,采用1%聚肌胞苷酸腹腔注射建立PBC模型,在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小鼠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被分为脾切除组(n=10)、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在前三组,采用1%聚肌胞苷酸腹腔注射建立PBC模型,在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实验20 w末,对动物分别行脾切除术,或在假手术组采取腹壁切开后仅轻微翻动脾脏,或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在实验32w,行血生化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I)和Ⅱ型受体(TβRII)mRNA水平。取末端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其匀浆TNF-α水平。结果在32w时,脾切除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动物肝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5±5.2)、(39.6±7.5)、(39.1±1.0)对(53.2±2.1),P值均<0.05];脾切除组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分别为(43.5±6.4) U/L、(157.7±20.9) U/L和(178.1±38.0)U/L,显著低于模型组[(52.0±9.0) U/L、(183.4±12.4) U/L和(195.3±62.6) U/L,P值均<0.05];脾切除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脾切除组肝组织TGF-β1、TβRI和TβRII mRNA水平分别为(0.5±0.09)、(0.5±0.05)和(0.5±0.09),显著低于模型组[(1.0±0.10)、(1.0±0.08)和(1.0±0.09),P值均<0.05];脾切除组回肠末端匀浆TNF-α水平为(50.0±8.6) ng/L,显著低于模型组[(106.8±19.8) ng/L,P<0.05]。结论脾切除可缓解PBC小鼠肝组织纤维化进程,可能与抑制肝脏TGF-β1表达和抑制回肠末端TNF-α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脾切除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小鼠
下载PDF
调肝理脾颗粒剂调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小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晓霞 郭琲婷 孔祥璐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933-938,共6页
[目的]明确调肝理脾颗粒剂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其防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小鼠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将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理脾组(5.4g... [目的]明确调肝理脾颗粒剂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其防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小鼠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将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理脾组(5.4g·kg^(-1)·d^(-1))和熊去氧胆酸(UDCA)组(0.1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1%聚肌胞苷酸腹腔注射诱导小鼠PBC模型,同时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16周。末次给药24h后,检测肝功能及外周血CD4^+CD25^+Foxp3^+含量,取肝脏组织,苏木精-伊红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Foxp3、TGF-β1、Smad3及Smad7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qRT-PCR)检测肝组织中TGF-β1、TβRI、TβRII、Smad3及Smad7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功能异常,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外周血CD4^+CD25^+Foxp3^+含量下降明显,肝组织中Foxp3、TGF-β1、Smad3蛋白及TGF-β1、TβRI、TβRII、Smad3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Smad7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理脾颗粒剂不仅可改善肝功能,增加外周血CD4^+CD25^+Foxp3^+含量,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少胶原沉积,还可显著降低Foxp3、TGF-β1、Smad3蛋白及TGF-β1、TβRI、TβRII、Smad3mRNA的表达(P<0.05),并上调Smad7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结论]调肝理脾颗粒剂对PBC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从而抑制Fox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颗粒剂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FOXP3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