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南部基底花岗岩形成演化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研究
1
作者 郭知鑫 杨永太 +4 位作者 任祎 王正庆 冯志刚 陈亮 唐振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71,共13页
二连盆地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油气基地、煤炭基地和铀矿床富集区。基底花岗岩是盆地重要的含铀岩系沉积物源和铀源,以及重要的油气储层。然而,至今对二连盆地基底花岗岩的形成年代、成岩后剥蚀抬升历史及其与盆地构造演化关系的认识仍然比... 二连盆地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油气基地、煤炭基地和铀矿床富集区。基底花岗岩是盆地重要的含铀岩系沉积物源和铀源,以及重要的油气储层。然而,至今对二连盆地基底花岗岩的形成年代、成岩后剥蚀抬升历史及其与盆地构造演化关系的认识仍然比较薄弱。本文以吉尔嘎朗图凹陷南部地区钻井揭露的基底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Pb年龄分析、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合盆地地层和构造演化历史,对吉尔嘎朗图凹陷南部基底花岗岩的形成和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凹陷南部地区基底花岗岩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约175 Ma),成岩后经历了晚侏罗世((154±7) Ma、(146±7) Ma)和早白垩世中晚期((114±8) Ma)两期冷却事件。本文认为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南向俯冲有关,成岩后的两期冷却事件记录了二连盆地经历的两期挤压构造作用,其中晚侏罗世冷却事件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有关,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冷却事件可能与亚洲大陆东缘发生的陆-陆碰撞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吉尔嘎朗图凹陷 基底花岗岩 U-PB年龄 裂变径迹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解译及评价监测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正庆 李策 +5 位作者 陈雨林 刘中楠 丁华栋 余言 李天鹏 郭知鑫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1-36,共6页
遥感是一门综合的对地观测技术,能够对地开展多视角、多层次、多领域观测。该技术是地灾调查、评价及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地灾解译、易发性评价、危险性评价、风险性评价及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指出遥感... 遥感是一门综合的对地观测技术,能够对地开展多视角、多层次、多领域观测。该技术是地灾调查、评价及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地灾解译、易发性评价、危险性评价、风险性评价及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指出遥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之间“天-空-地-内”协同发展是未来地灾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灾遥感解译 地灾评价 地灾监测
下载PDF
晚中生代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层和构造演化研究
3
作者 郭知鑫 任祎 +2 位作者 冯志刚 陈亮 唐振平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8-23,共6页
二连盆地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油气、煤炭和铀矿基地,吉尔嘎朗图凹陷是盆地最重要次级凹陷之一。吉尔嘎朗图凹陷的资源勘查工作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然而,至今凹陷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仍缺少精细地刻画。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地震反射... 二连盆地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油气、煤炭和铀矿基地,吉尔嘎朗图凹陷是盆地最重要次级凹陷之一。吉尔嘎朗图凹陷的资源勘查工作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然而,至今凹陷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仍缺少精细地刻画。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地震反射剖面分析,结合前人地层定年工作,对晚中生代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层和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是凹陷的主要断陷期。但是,凹陷在晚中生代并不是始终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凹陷至少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初(中侏罗统与阿尔善组沉积间歇期)、早白垩世中期(阿尔善组与腾格尔组沉积间歇期)、早白垩世中晚期(腾格尔组与赛汉组沉积间歇期)、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赛汉组与新生界沉积间歇期)经历过短暂但强烈的挤压构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吉尔嘎朗图凹陷 盆地演化 裂变径迹 地层演化
下载PDF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亮 周霞飞 +4 位作者 夏良树 贺海洋 郭知鑫 王正庆 唐振平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875,共7页
为了初步探讨铀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大型溞为研究对象,以溞体活动抑制为毒性观察指标,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受试体死亡率和铀溶液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特征,主要表现为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和铀浓... 为了初步探讨铀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大型溞为研究对象,以溞体活动抑制为毒性观察指标,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受试体死亡率和铀溶液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特征,主要表现为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和铀浓度增加,试验受试体的死亡率升高,铀对大型溞存在强烈的毒害作用。铀对大型溞的24 h EC_(50)和48 h EC_(50)分别为12.61(11.91~13.43)mg/L和10.95(10.41~11.47)mg/L。通过对比发现铀的不同形态其生物毒性差异明显,难溶于水的U_(3)O_(8)生物毒性低于可溶性的UO_(2)(NO_(3))_(2)·6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 半最大效应浓度 生物毒性
下载PDF
基于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茂林 郭知鑫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年第7期244-244,共1页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各个生产及生活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计算机网络建设已经成为校园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师生的基本教学平台。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使...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各个生产及生活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计算机网络建设已经成为校园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师生的基本教学平台。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使得信息在网络中破坏及泄露,为此,提高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计算机 网络安全技术
下载PDF
东洞庭湖介形类现生种的定量生态信息
6
作者 霍正 周昆 +6 位作者 李陈浩 贺海洋 郭知鑫 黄伟 刘珊 唐振平 陈亮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15,共7页
以东洞庭湖介形类现生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野外生态调查,获取该生物定量生态信息,以此为该湖水体污染程度监测与评价奠定必要基础,同时丰富我国介形类现生种生境数据。本研究共发现东洞庭湖介形类现生种4属4种,它们为比利时舍氏玻璃介... 以东洞庭湖介形类现生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野外生态调查,获取该生物定量生态信息,以此为该湖水体污染程度监测与评价奠定必要基础,同时丰富我国介形类现生种生境数据。本研究共发现东洞庭湖介形类现生种4属4种,它们为比利时舍氏玻璃介(相似种)Schellencandona cf.belgica、豆形豆形玻璃介Fabaeformiscandona fabaeformis、克氏丽星介Cypria kraepelini及喙盲星介(相似种)Typhlocypris cf.rostrata,前三种为主要分子,T.cf.rostrata仅少量出现,未发现地方种。该湖介形类属种数量春季明显少于秋季,与太湖该生物属种数量季节分布相似。C.kraepelini与F.fabaeformis比S.cf.belgica与T.cf.rostrata可能具更强的抗污能力,水体重金属污染对介形类生存造成了明显不利影响,表明可利用该生物敏感指示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生态信息 东洞庭湖 生物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BERT-BiLSTM-CRF的法律案件实体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知鑫 邓小龙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4,共6页
在智能法务系统应用中,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常采用静态特征向量模型,算法效率低,精度偏差较大。为了对法律文本中的案件实体进行智能识别,提高案件的处理效率,针对动态字向量模型提出以基于转换器的双向编码表征模型作为输入... 在智能法务系统应用中,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常采用静态特征向量模型,算法效率低,精度偏差较大。为了对法律文本中的案件实体进行智能识别,提高案件的处理效率,针对动态字向量模型提出以基于转换器的双向编码表征模型作为输入层的识别方法。在其基础上通过融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条件随机场模型,构建了高精度的法律案件实体智能识别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智能法务 基于转换器的双向编码表征模型
原文传递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来自锆石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敏 郭知鑫 +3 位作者 杨永太 降栓奇 王会来 王名巍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64,共17页
二连盆地是发育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大型中生代沉积盆地,在传统上一直把盆地内钻井钻遇的大套火山岩地层确定为侏罗纪,但没有精确的同位素定年证据。选择乌里雅斯太凹陷中部的钻井地层首次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选取和测试了5... 二连盆地是发育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大型中生代沉积盆地,在传统上一直把盆地内钻井钻遇的大套火山岩地层确定为侏罗纪,但没有精确的同位素定年证据。选择乌里雅斯太凹陷中部的钻井地层首次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选取和测试了5个锆石样品的年龄,结果显示1个砂岩样品中的锆石年龄为≤125.4±2.6 Ma,4个火山岩样品中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20.7±1.4 Ma、124±13 Ma、151.0±2.9 Ma和152.0±4.4 Ma。结合岩性录井资料和地震反射剖面,对乌里雅斯太凹陷中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在新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的地质演化历史及侏罗纪末—白垩纪初蒙古—鄂霍次克洋的关闭对凹陷演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层 锆石U-PB定年 蒙古-鄂霍茨克洋 侏罗系 白垩系 乌里雅斯太凹陷 二连盆地 内蒙古
原文传递
二连盆地朝克乌拉凹陷早白垩世地层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
9
作者 任祎 郭知鑫 +3 位作者 唐振平 陈亮 王正庆 黄嘉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二连盆地是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沉积盆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基地。盆地的资源勘查工作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至今盆地白垩系各岩石地层单元仍缺少高精度的同位素定年数据,盆地各凹陷的早白垩世地层、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 二连盆地是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沉积盆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基地。盆地的资源勘查工作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至今盆地白垩系各岩石地层单元仍缺少高精度的同位素定年数据,盆地各凹陷的早白垩世地层、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背景仍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通过对二连盆地朝克乌拉凹陷沉积盖层底部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131±2 Ma),结合钻井、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对凹陷白垩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对凹陷的形成时间和演化历史进行了限定。前人沿袭二连盆地白垩系划分惯例,将朝克乌拉凹陷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分为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赛汉组;而本研究的测年结果表明凹陷最下部地层为腾格尔组,而非前人认定的阿尔善组。朝克乌拉凹陷缺失阿尔善组,显示凹陷的形成始于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而非前人认为的瓦兰今期。结合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等凹陷和中国东北其他地区(如燕山、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漠河盆地等)的地层资料,本研究认为包括二连盆地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白垩纪强烈伸展拉张环境始于欧特里夫期,区域性的伸展构造环境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关闭后加厚岩石圈发生重力垮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朝克乌拉凹陷 早白垩世 构造演化 地层厘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