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危机 走向成熟——世纪之交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走向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祖仪 霍涌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6-73,175,共9页
中国心理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建和发展探索,一方面已经踏上了一条比较实在的发展路径,学术研究的主调呈现出多样化、实证化和本土化的明显特征,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在繁荣背后却隐伏着学科理论建设深... 中国心理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建和发展探索,一方面已经踏上了一条比较实在的发展路径,学术研究的主调呈现出多样化、实证化和本土化的明显特征,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在繁荣背后却隐伏着学科理论建设深层乏力的危机。要使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就必须在适应国际心理学发展潮流的同时,大力加强研究方法技术的现代化、研究成果的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理学 发展走向 实证化 人文社会科学取向 本土化 科学综合
下载PDF
论品德心理结构的社会心理模式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深入研究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引我们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有影响的几种品德结构学说大都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将品德心理结构的模式转换为态度结构模式(即社会心理学模式),能够帮... 深入研究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引我们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有影响的几种品德结构学说大都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将品德心理结构的模式转换为态度结构模式(即社会心理学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品德教育的效率,极大丰富品德教育心理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心理结构 社会心理模式 品德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需要建构思想与心理科学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49-56,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人类的需要问题,他们把需要看成是人的本性,是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认为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活动和手段一同发展的,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需要既是人类行...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人类的需要问题,他们把需要看成是人的本性,是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认为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活动和手段一同发展的,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需要既是人类行动的决定因素,同时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就是马克思恩格斯需要建构思想的基本内容。文章据此分析了与需要有关的十个心理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需要 需要建构思想 心理学 动机 人格
下载PDF
巴甫洛夫学说的终结与心理科学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3,共5页
巴甫洛夫学说对心理科学研究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随着该学说的终结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反思,除消除了它的消极影响之外,还应当吸取有益的教训。特别要注意克服科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倾向,重视哲学理论对于实验研究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巴甫洛夫学说 心理科学 实证主义 理论思维
下载PDF
试论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以礼仪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尤其在儒家思想中经常把道德与政治融为一体,这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道德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自觉遵守的交往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外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以礼仪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尤其在儒家思想中经常把道德与政治融为一体,这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道德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自觉遵守的交往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外延,与政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把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必然影响教育的效果。道德教育在社会行为规范中既有重要作用,又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道德 道德教育 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
下载PDF
心理学的三次思潮与人类的需要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88-93,共6页
本文从分析当今三个主要的心理学派入手,探讨了需要在心理研究中的地位:弗洛伊德主义突出了性本能的作用;行为主义有意回避需要这一实在因素;人本主义对需要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需要问题的研究仍面临着许多困惑,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 本文从分析当今三个主要的心理学派入手,探讨了需要在心理研究中的地位:弗洛伊德主义突出了性本能的作用;行为主义有意回避需要这一实在因素;人本主义对需要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需要问题的研究仍面临着许多困惑,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入手对需要提出一个科学的定义,并主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需要的问题。同时,又提出了在心理学研究中与需要有关的十个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体系 行为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心理学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 性本能 心理研究 心理现象 自我实现 心理学家
下载PDF
从现代神经生理学看巴甫洛夫学说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祖仪 《心理科学通讯》 1981年第5期21-26,67,共7页
一伊·彼·巴甫洛夫院士是苏联一位伟大的生理学家。一九○三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学说。后来,经过二十五年不断思索和大量的动物实验,他终于创立了一套关于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即巴甫洛夫学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巴... 一伊·彼·巴甫洛夫院士是苏联一位伟大的生理学家。一九○三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学说。后来,经过二十五年不断思索和大量的动物实验,他终于创立了一套关于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即巴甫洛夫学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巴氏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生理学界,并且在心理学界和哲学界,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很高的评价,是一种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说体系。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苏联科学院和医学科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甫洛夫学说 大脑皮层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条件反射 暂时联系 生理学基础 网状结构 神经生理学 医学科学院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试论公民道德判断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23,共7页
人们的需要和利益问题是整个人类道德的基础,道德原则及其规范的本质是要妥善地处理人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社会功利性原则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的基本原则。为了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功利性原则的基础上又产生出四条辅助... 人们的需要和利益问题是整个人类道德的基础,道德原则及其规范的本质是要妥善地处理人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社会功利性原则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的基本原则。为了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功利性原则的基础上又产生出四条辅助原则,即“公平正义”原则、“推己及人”原则、“笃行实践”原则和“自律慎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 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 道德判断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语言思想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名是人类认识事物并加之与事物的语言符号。人类语言产生的过程和事物的名称即概念形成的过程是同步的社会历史过程。荀子阐述了与人类心理及行为有关的一些散名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指出制名的原则是“制名以指实”。概念是人们对一组... 名是人类认识事物并加之与事物的语言符号。人类语言产生的过程和事物的名称即概念形成的过程是同步的社会历史过程。荀子阐述了与人类心理及行为有关的一些散名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指出制名的原则是“制名以指实”。概念是人们对一组观念的集合,是以其名来标志的。针对事物数量及变化问题荀子揭示了稽实定数的原则,指出名是概念的物质载体,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心理的东西是客观事物的映象,要使别人了解和领会必须用名来标志,用语言来表达,语言的基本元素是名。从逻辑学角度看,名是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名》 制名 共名 语言 概念
下载PDF
略论刘泽如对心理学发展的独特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6-152,共7页
刘泽如教授是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研究心理学问题。他认为巴甫洛夫学说与行为主义一脉相承,是以行为主义的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的机械唯物论的学说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并以此对巴甫洛夫学说的机... 刘泽如教授是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研究心理学问题。他认为巴甫洛夫学说与行为主义一脉相承,是以行为主义的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的机械唯物论的学说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并以此对巴甫洛夫学说的机械唯物论进行批判和纠正。他对巴甫洛夫学说的质疑与批评曾受到我国心理学界的批评和压制,致使他的许多看法未能得到人们的关注与理解。在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刘泽如教授所提出和关注的问题,依然是不能回避的问题,重温刘泽如教授的有关思想显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泽如 心理学 巴甫洛夫学说
下载PDF
对心理学中思维定义的质疑与探讨
11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现行心理学中关于思维的定义不能概括各种不同的思维形式,也不能揭示思维的本质。本文分析了现有定义存在的问题,提出思维是对事物关系的反映,论证了这一新定义的科学性,并对原有的感觉和知觉的定义也陈述了一些不同意见。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 思维活动 心理活动 普通心理学 解决问题 事物关系 客观现实 思维反映 客观事物 感觉器官
下载PDF
大脑是建立“暂时联系”的器官吗?——答疑与商榷
12
作者 郭祖仪 《心理科学通讯》 1983年第2期59-62,共4页
笔者在一九八一年《心理科学通讯》第五期上发表了《从现代神经生理学看巴甫洛夫学说》一文之后,重庆医学院的胡纪泽同志对此提出了质疑。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个真诚而率直的批评者,这无疑是一种幸运。因为不同意见的争论往... 笔者在一九八一年《心理科学通讯》第五期上发表了《从现代神经生理学看巴甫洛夫学说》一文之后,重庆医学院的胡纪泽同志对此提出了质疑。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个真诚而率直的批评者,这无疑是一种幸运。因为不同意见的争论往往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促进科学的进步。为了使人们对于大脑机能的研究深入一步,特别是要突破巴甫洛夫学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争论问题的焦点,并尽量使问题的提法尖锐和明确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学说 暂时联系 神经生理学 结构单位 巴甫洛夫学说 大脑皮层 神经元 争论问题 心理科学 大脑皮质
下载PDF
试论孔子思想及道德论的阶级属性
13
作者 郭祖仪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孔子思想 道德论 统治阶级 阶级属性 封建统治 道德理念 “礼” 马克思主义 阶级分析 知识分子
下载PDF
简论思维活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4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实事求是地分析思维活动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可知实验和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收集资料的方法,但不是科学研究的整体。事实是在实验观察中不能缺少思维活动,而且在由观察到概括、理论和假设的推移中,也离不开思维活动。
关键词 科学研究 实证主义 思维活动 转换模式
下载PDF
从教育诸要素看社会对教育本体应有的关照
15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1年第1期80-82,共3页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教育的关心帮助应考虑到其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要有整体的观念和科学的态度,教育目标、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综合管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教育的关心帮助应考虑到其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要有整体的观念和科学的态度,教育目标、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综合管理,多管齐下'的思想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身心发展规律 心理误区 行为规律 舆论导向 教育主体 教育过程 教育思想 教育环境 教育系统
下载PDF
刘泽如评巴甫洛夫学说
16
作者 郭祖仪 《心理学探新》 1987年第1期1-9,共9页
一、学术界的一桩公案巴甫洛夫是名闻世界的生理学家。他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生理学界、心理学界和哲学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里,他的学学说不仅被视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甚至认为:“... 一、学术界的一桩公案巴甫洛夫是名闻世界的生理学家。他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生理学界、心理学界和哲学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里,他的学学说不仅被视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甚至认为:“在巴甫洛夫的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论和反映论提供了完备的、全面的自然科学论证。”(C·A·彼得鲁舍夫斯基:《巴甫洛夫为生理学与心理学中的唯物主义而斗争》,《科学译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甫洛夫学说 心理学者 辩证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条件反射 神经传导 唯物主义观点 神经运动 神经通路
下载PDF
人脑高级功能理论演变的人文透视——兼与朱法良同志商榷
17
作者 郭祖仪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年第1期80-83,共4页
心理学界在人脑高级功能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取向.特别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高级机能理论,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标志着对人脑高级机能认识的深入发展,明确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综合的取向.
关键词 人脑高级功能 理论演变 人文透视 朱法良 心理学 维果茨基 辩证综合 心理机能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补的乐观心理思想探微 被引量:11
18
作者 霍涌泉 陈永涌 郭祖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05-1312,共8页
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乐观心理思想,其中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要代表。儒家倡导一种有为型的理性、入世、乐得其道的乐观,表现为"仁者不忧",闻道尽识,忧国忧民,穷达自若,安处困境之乐观。道家主张以内乐外、安时处顺... 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乐观心理思想,其中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要代表。儒家倡导一种有为型的理性、入世、乐得其道的乐观,表现为"仁者不忧",闻道尽识,忧国忧民,穷达自若,安处困境之乐观。道家主张以内乐外、安时处顺的快乐之道,强调无为型的"至乐无乐",顺应自然、不妄为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国古代乐观心理思想中的积极要素,汲取其中对于"道"的遵循与体悟的科学精神,继承持续进取、化忧为乐的精神,扬弃"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等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消极因素,有助于克服当今部分人存在的悲观性社会认知方式,维护及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提升社会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乐观 心理思想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8
19
作者 钞秋玲 郭祖仪 王淑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各因子与其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用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 (PHCSS)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测试中学生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中学生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与其社会...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各因子与其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用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 (PHCSS)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测试中学生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中学生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与其社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与内向、外向行为问题及行为问题总分基本上呈显著负相关 ,而且不同自我概念组的中学生在行为问题量表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 :自我概念水平不同及其不同因子对中学生的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 ,对中学生行为影响最大的自我概念因子是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自我概念 行为问题
下载PDF
认知方式与幼儿部分遮挡绘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贞琳 李文馥 +1 位作者 方俊明 郭祖仪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7-410,共4页
本研究考察了5—6岁儿童不同认知方式对部分遮挡绘画任务的影响。实验设定不同形式的误导情境,共有两部分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绘画表征水平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2.在误导情境下,场独立儿童比场依存儿童能保持较稳定的策... 本研究考察了5—6岁儿童不同认知方式对部分遮挡绘画任务的影响。实验设定不同形式的误导情境,共有两部分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绘画表征水平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2.在误导情境下,场独立儿童比场依存儿童能保持较稳定的策略选择倾向。3.画两个相同物体的遮挡要难于画两个不同物体的遮挡。4.在符号概念编码和空间编码中间存在着一些过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绘画 部分遮挡 认知 幼儿 编码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