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VIM-DWI联合DCE-MRI诊断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5
1
作者 康立清 郭素引 +4 位作者 赵梦 刘凤海 邢荣格 姜国胜 李国策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8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比较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直肠癌患者盆腔转移组淋巴结(35枚)与非转移组淋巴结(28枚)的IVIM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D、D^*及f值]和DCE-MRI参数(K^trans、Ve及Kep值)。比较正性和负性重构血管的斑块面积、负荷,观察责任斑块位置、分布及强化特点。结果转移组淋巴结的D及D*值明显低于非转移组,f值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淋巴结的K^trans及Ve值高于非转移组(P<0.05)。IVIM-DWI、DCE-MRI参数中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因素分别为D值及K^trans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值、K^trans值及二者联合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2、0.789及0.923;敏感性分别为68.6%、85.7%及91.4%;特异性分别为85.7%,67.9%及82.1%。结论IVIM-DWI的D值及DCE-MRI的K^trans值对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直肠肿瘤
下载PDF
DWI、DCE-MRI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素引 康立清 刘凤海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4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CRT)可否降低T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结肠镜病理证实并拟于nCRT后4~6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LARC患者,于nCRT...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CRT)可否降低T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结肠镜病理证实并拟于nCRT后4~6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LARC患者,于nCRT前1周内(nCRT前)、nCRT后1周(nCRT后)、TME术前1周内(TME前)行直肠DWI-MRI及DCE-MRI检查。将术后肿瘤病理T分期与nCRT前T分期比较,T分期降低者定义为T-降期组,T分期不变或升高者定义为T-未降期组。比较T-降期组和T-未降期组不同时点肿瘤的ADC及K trans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CRT后ADC值增长率及nCRT前K trans值预测直肠癌术前nCRT后降低T分期的诊断效能并计算两者联合敏感性。结果nCRT前、nCRT后、TME前,T-降期组和T-未降期组ADC值均逐渐升高(P均<0.05)。两组不同时点肿瘤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降期组nCRT后肿瘤ADC值的增长率高于T-未降期组(P=0.005)。nCRT前、nCRT后、TME前,T-未降期组肿瘤K trans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均<0.05)。nCRT前T-降期组肿瘤K trans值高于T-未降期组(P=0.020),其他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nCRT后肿瘤ADC值增长率15.1%为临界值,预测nCRT可降低T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以nCRT前肿瘤K trans值1.17/min为临界值,预测nCRT可降低T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上述两者预测nCRT可降低T分期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敏感性为93.1%。结论nCRT后肿瘤ADC值增长率和nCRT前肿瘤K trans值在LARC nCRT早期疗效预测中均具有中等诊断效能,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T分期降低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放化疗 T分期
下载PDF
胎盘下血管异常MRI分型预测胎盘植入疾病类型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夏 康立清 +2 位作者 郭素引 潘志斌 周英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8-603,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MRI征象,基于关键MRI征象对PAS类型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85例PA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粘连组(27例)、植入组(29例)与穿透组(29例)MRI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MRI征象,基于关键MRI征象对PAS类型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85例PA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粘连组(27例)、植入组(29例)与穿透组(29例)MRI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下血管异常对PAS类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粘连组、植入组、穿透组三组间胎盘膨出、前置胎盘、胎盘下血管异常、胎盘内暗带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组与穿透组比较,完全型前置胎盘(82.8%)、Ⅳ型胎盘下血管异常(75.9%)的发生率高于植入组(分别为51.7%、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征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胎盘下血管异常的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组与穿透组比较时,Ⅲ型胎盘下血管异常提示胎盘植入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而Ⅳ型血管异常提示胎盘穿透的概率明显增加(P<0.05);植入组与粘连组比较时,胎盘下血管异常不能预测其分型(P>0.05)。结论:不同PAS类型中前置胎盘、胎盘膨出、胎盘下血管异常及胎盘内暗带等四种MRI征象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Ⅲ、Ⅳ型胎盘下血管异常能够预测PAS类型,胎盘下血管异常对术前预测PAS类型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胎盘粘连 胎盘植入 胎盘穿透 胎盘下血管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