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曝气生物膜厚度控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翟心瑜 魏春海 +5 位作者 郭绮琪 荣宏伟 罗敏 包进锋 邱勇 黄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67-3878,共12页
生物膜厚度控制是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工艺运行管理的关键,存在获得最佳碳氮磷同步去除效能的最优生物膜厚度.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有关MABR生物膜厚度控制技术(包括定期冲刷、连续水力剪切、真核生物捕食、群体感应淬灭)的研究发展... 生物膜厚度控制是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工艺运行管理的关键,存在获得最佳碳氮磷同步去除效能的最优生物膜厚度.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有关MABR生物膜厚度控制技术(包括定期冲刷、连续水力剪切、真核生物捕食、群体感应淬灭)的研究发展历程,探讨展望未来的研发方向,以期为MABR工艺向水质提升与节能降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生物膜厚度 冲刷 水力剪切 捕食 群体感应淬灭
下载PDF
基于介电常数近零模式与间隙表面等离激元强耦合的增强非线性光学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绮琪 陈溢杭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7-294,共8页
非线性光学效应在光通信、光探测、量子信息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天然材料的光学非线性响应通常很弱.本文利用氧化铟锡(ITO)薄膜激发的介电常数近零模式,与金属-介质-金属结构激发的间隙表面等离激元发生强耦合,在近红外波... 非线性光学效应在光通信、光探测、量子信息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天然材料的光学非线性响应通常很弱.本文利用氧化铟锡(ITO)薄膜激发的介电常数近零模式,与金属-介质-金属结构激发的间隙表面等离激元发生强耦合,在近红外波段实现宽带(约1000 nm)的增强非线性光学效应,其非线性折射率n_(2)的最大值可达3.02 cm^(2)/GW,与之前报道的单层ITO薄膜的非线性折射率相比,增大了接近3个数量级.因此,可在低功率光照下得到显著的折射率变化,可望应用于全光存储、全光开关等纳米光子器件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常数近零材料 强耦合 非线性光学
下载PDF
单层ITO薄膜在ENZ波段增强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研究
3
作者 郭绮琪 陈溢杭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9-503,共5页
在玻璃基底上镀35nm厚的ITO薄膜,通过椭偏仪测量ITO薄膜的线性介电常数。由于ITO具有高掺杂浓度,因此其介电常数可以用Drude模型来进行量化计算,得到其介电常数近零(ENZ)波长约为λ=1100nm。借助双温模型计算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随时间... 在玻璃基底上镀35nm厚的ITO薄膜,通过椭偏仪测量ITO薄膜的线性介电常数。由于ITO具有高掺杂浓度,因此其介电常数可以用Drude模型来进行量化计算,得到其介电常数近零(ENZ)波长约为λ=1100nm。借助双温模型计算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电子温度的升高计算等离子体频率的变化,将其带入Drude模型中,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介电常数,最后可以通过计算折射率的变化,从而求出非线性折射率n_(2)。计算结果表明,在ENZ波长入射时,可以得到最大非线性折射率n_(2)=4.66×10^(-15) m^(2)/W。因此,实验中选取的材料可在低功率光照下得到显著的折射率变化,可望应用于全光存储、全光开关等纳米光子器件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常数近零材料 非线性光学 双温模型 电子温度 等离子体频率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幼平 林吕 郭绮琪 《临床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脑瘫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上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脑瘫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上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上肢精细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如抓握项目、精细运动能力评定表(F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抓握评分、FMFM评分、MBI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患儿抓握评分、FMFM评分、MBI评分和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激活失活和休眠状态下的肌肉组织及神经纤维,可提高患儿手指抓握能力和上肢精细运动能力,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瘫 上肢功能康复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及延迟康复治疗介入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郭绮琪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7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分别采取早期及延迟康复治疗措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早期组(30例,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和延迟组(30例,接受延迟康复治疗),比...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分别采取早期及延迟康复治疗措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早期组(30例,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和延迟组(30例,接受延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肩关节功能测试(SST)、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效果显著,早期及延迟康复对患者肩关节修复均具有积极影响,且二者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关节镜 肩袖修复术 早期康复 延期康复 效果
原文传递
p53对TGEV感染PK-15细胞4种免疫调节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李家威 李维昊 +4 位作者 李娜 郭绮琪 方振华 丁利 洪美玲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4-590,共7页
为探究p53对IFN-α、MIP-1α、PGK-1、TGF-β1四种免疫调节因子在TGEV感染PK-15细胞中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采用CRISPR-Cas9慢病毒系统靶向于PK-15细胞的p53基因构建p53基因敲除(p53-/-)的细胞;再以感染复数为0.1 MOI的TGEV感染p53野生型(p... 为探究p53对IFN-α、MIP-1α、PGK-1、TGF-β1四种免疫调节因子在TGEV感染PK-15细胞中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采用CRISPR-Cas9慢病毒系统靶向于PK-15细胞的p53基因构建p53基因敲除(p53-/-)的细胞;再以感染复数为0.1 MOI的TGEV感染p53野生型(p53+/+)和p53-/-PK-15细胞,于不同的感染时间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四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构建的靶向于p53基因敲除的PK-15细胞中,p53基因的454碱基位点缺失一个碱基T,细胞的p53蛋白已检测不到;TGEV感染后IFN-α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种细胞中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病毒感染的36 h之前,p53-/-PK-15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p53+/+PK-15细胞(p<0.05);MIP-1α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推移而递增,且在p53+/+PK-15细胞中显著高于p53-/-PK-15细胞(p<0.05);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p53+/+PK-15细胞中随时间推移总体呈递减趋势,并在病毒感染(post infection,p.i.)12 h之后显著低于p53-/-PK-15细胞(p<0.05);PGK-1 mRNA相对表达量在病毒感染的12 h p53+/+PK-15细胞中虽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而在p53-/-PK-15细胞中呈现时间依赖性递增,并显著高于p53+/+PK-15细胞(p<0.05)。以上结果表明:p53对TGEV感染PK-15细胞后的细胞免疫因子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推测其可能在宿主抗TGEV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IFN-Α MIP-1Α PGK-1 TGF-β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