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极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丽梅 郭罗培 +10 位作者 张宏伟 汪清 高蜀君 谢锋 杜明 谢康云 徐军 曹云桂 徐灵 唐江萍 隋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0-754,共5页
目的:明确双极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BRE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术后生存质量,评价该技术作为治疗无生育需求AUB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三家医院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AUB患者102例进行B... 目的:明确双极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BRE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术后生存质量,评价该技术作为治疗无生育需求AUB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三家医院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AUB患者102例进行BREA,分析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并与同期因AUB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的患者50例进行对照,比较围手术期各项指标,随访患者术后12~24个月月经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102例行BREA患者,平均年龄46. 2±5. 4岁,其中全身麻醉60例,局部麻醉14例,无麻醉镇痛28例。所有BREA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2)与LAVH相比,BREA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在院时间缩短、手术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102例BREA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 4±5. 6月(12~24月),术后3、6、12、18、24个月AUB有效率分别为97. 1%、96. 1%、95. 0%、92. 9%、88. 4%,闭经率分别为46. 1%、47. 1%、48. 5%、47. 6%、50. 7%。6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术后3、6、12、18、24个月月经量有效率分别是98. 4%、95. 1%、95. 1%、88. 5%、85. 1%,痛经改善率分别为90. 2%、82. 0%、75. 4%、71. 2%、68. 1%。(4)术后1个月BREA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LAV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12个月BREA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LAVH高(P<0. 05)。结论:BREA治疗AUB安全、有效、微创,操作简便,可门诊无麻醉镇痛进行,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可推荐作为无生育需求的AUB的治疗。BREA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不仅可有效减少月经量,也可缓解痛经,但有效率随术后随访时间延长略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去除术 异常子宫出血 全子宫切除术 双极射频
下载PDF
大鼠宫腔粘连(IUA)模型中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罗培 陈丽梅 +2 位作者 陈芳 江宁红 隋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1-618,共8页
目的探索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中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n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方法 24只雌性大鼠通过机械损伤或假手术方式建立大鼠宫腔粘连(IUA-L)和对照模型(IUA-R、Sham-L、Sham-R),术后7天及28天... 目的探索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中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n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方法 24只雌性大鼠通过机械损伤或假手术方式建立大鼠宫腔粘连(IUA-L)和对照模型(IUA-R、Sham-L、Sham-R),术后7天及28天分别取材,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计算腺体数量及纤维化率,通过免疫组化CD31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通过免疫组化E-cadherin和N-cadherin观察EMT现象,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计算炎症反应以及其与E-cadherin、N-cadherin的相关性。结果造模7天和28天后,IUA-L组腺体数量低于IUA-R组( P<0.05 );IUA-L组纤维化率高于IUA-R组和Sham-L组( P<0.001 );IUA-L组的MVD值低于IUA-R组和Sham-L组( P<0.001 );E-cadherin的7天/28天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在IUA-L组(0.008 5±0.002 6)/( 0.002 8 ±0.000 5)低于IUA-R组( 0.048 9 ±0.004 8)/(0.033 2±0.003 1)和Sham-L组(0.039 2±0.003 9)/(0.035 4±0.004 7)( P<0.001 );N-cadherin的7天/28天MOD在IUA-L组(0.0546± 0.0061 )/(0.1000± 0.012 3 )高于IUA-R组(0.008 0±0.002 5)/(0.012 6±0.004 4)和Sham-L组(0.010 0± 0.003 6 )/(0.005 2±0.001 2)( P<0.01 );TGF-β1 7天/28天MOD在IUA-L组高于IUA-R组和Sham-L组( P<0.01 )。IUA-L组中,TGF-β1与N-cadherin不相关( P=0.694 ),与E-cadherin相关( r=0.288,P<0.05 )。结论大鼠发生IUA可能导致腺体数量和MVD下降,纤维化率上升,同时大鼠IUA模型中存在EMT现象。提示大鼠IUA的发生可能与EMT现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EMT) 宫腔粘连(IUA)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大鼠
下载PDF
1005例子宫颈HSIL患者行LEEP术后24个月内的复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陈丽梅 刘莉 +5 位作者 陶祥 何媛 郭罗培 张宏伟 周先荣 隋龙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34-540,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术后24个月的复发情况,并对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术且术后诊断为HSIL、术后6个月内随访阴...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术后24个月的复发情况,并对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术且术后诊断为HSIL、术后6个月内随访阴道镜检查为无残留且有术后24个月随访资料的患者共1 005例,LEEP术后随访内容包括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HR-HPV)检测、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随访时间为术后4~6、12、24个月。(1)分析HSIL患者LEEP术后的复发情况;(2)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之间的年龄及LEEP术锥切标本参数(包括长度、宽度和周长)的差异;(3)比较HSIL患者LEEP术后不同切缘状态的复发率;(4)探讨不同随访方法对复发的预测价值;(5)分析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1 005例HSIL行LEEP术的患者中,术后12个月随访发现复发5例、进展为微小浸润癌1例、LSIL 17例,继续随访至术后24个月又发现复发8例、LSIL 11例、进展为原位腺癌1例和子宫颈癌Ⅰb1期1例。LEEP术后24个月的累计复发患者13例,复发率为1.3%(13/1005);累计进展患者3例,进展率为0.3%(3/1005)。(2)复发患者的年龄以及LEEP术锥切标本的长度、宽度和周长分别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内切缘阳性患者的复发率为3/16,与纤维间质切缘阳性者(6.5%,2/31)比较无显著差异(P=0.320);外切缘阳性患者的复发率为2.8%(2/72),与切缘阴性者(0.7%,6/882)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117);内切缘阳性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与切缘阴性者和外切缘阳性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P=0.040)。(4)术后细胞学检查联合HR-HPV检测预测HSIL复发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5)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LEEP术后内切缘阳性、术后随访细胞学检查异常、术后随访HR-HPV阳性均为影响HSIL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LEEP术后24个月的复发率为1.3%,年龄及锥切标本的长度、宽度和周长对HSIL患者LEEP术后24个月内复发无显著影响,内切缘阳性以及术后细胞学检查异常、HR-HPV阳性均为影响HSIL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电外科手术 妇科外科手术 肿瘤复发 局部 阴道涂片 乳头状瘤病毒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损伤修复与宫腔粘连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4
作者 郭罗培 隋龙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6-709,共4页
宫腔粘连(IUA)又称Asherman Syndrome,自1894年首次由Heinrich Fritsch报道,54年之后,才经以色列妇科医生Joseph Asherman详细介绍了这一疾病,主要表现为闭经、不孕、盆腔疼痛等。同时,他发现子宫内膜损伤极有可能是本病的发病原因[1]... 宫腔粘连(IUA)又称Asherman Syndrome,自1894年首次由Heinrich Fritsch报道,54年之后,才经以色列妇科医生Joseph Asherman详细介绍了这一疾病,主要表现为闭经、不孕、盆腔疼痛等。同时,他发现子宫内膜损伤极有可能是本病的发病原因[1]。那么,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与子宫内膜损伤修复有什么联系,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修复 宫腔粘连 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1 502例子宫颈HSIL患者行LEEP锥切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及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5
5
作者 刘莉 陈丽梅 +5 位作者 陶祥 戴斐 郭罗培 张宏伟 周先荣 隋龙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并对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锥切术,术后组织标本经病...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并对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锥切术,术后组织标本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颈HSIL且有术后半年随访记录的患者共1 502例。随访内容包括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HPV(HR-HPV)检测、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回顾性分析HSIL患者的临床结局,探讨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或进展的监测方法,并分析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结果(1)临床结局:1 502例HSIL患者中,术后无病灶残留1 454例,有病灶残留48例,术后病灶残留率为3.20%(48/1 502)。(2)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或进展的监测方法:1 502例HSIL患者中,LEEP锥切术后病灶残留48例,其中阴道镜子宫颈活检诊断40例(83.3%),子宫颈管搔刮术(ECC)诊断4例(8.3%),阴道镜子宫颈活检与ECC均诊断者4例(8.3%)。(3)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50岁者[分别为9.70%(16/165)、2.39%(32/1 337);χ2=25.33,P〈0.01];有病灶残留和无病灶残留患者的LEEP锥切标本,锥体的中位长度分别为1.5、1.5 cm,两者经秩和检验无明显差异(Z=-1.55,P〉0.05),而两者的中位周长(分别为2.5、2.8 cm)、宽度(分别为0.6、0.6 cm)分别比较均有明显差异(Z=-3.17、Z=-2.88,P均〈0.01);切缘阳性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者[分别为6.77%(18/266)、2.43%(30/1 236);χ2=13.30,P〈0.01],其中内切缘阳性、一侧切缘阳性者[分别为16.07%(9/56)、7.29%(7/96)]也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者(χ2=26.99,P〈0.01;χ2=4.24,P〈0.05);术后随访中,TCT检查结果为异常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正常者[分别为6.00%(6/100)、1.29%(14/1 083;χ2=9.50,P〈0.01],而HR-HPV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术后病灶残留率与阴性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91%(6/206)、0.96%(7/727);χ2=3.1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访中TCT检查异常为影响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5,P〈0.05)。结论子宫颈HSIL患者行LEEP锥切术后存在病灶残留情况;高龄(≥50岁)、切缘阳性尤其是内切缘阳性、术后TCT检查异常是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其中术后TCT检查异常是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和(或)ECC对于发现LEEP锥切术后HSIL病灶残留、疾病进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电外科手术 肿瘤 残余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