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真实性的传播策略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郭美廷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32,共7页
-
基金
2022年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2BKY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真实性是衡量博物馆独特性的基本标准。在传统的博物馆语境中,真实性与原始文物紧密相关。而在非物质化传播的新媒体语境下,真实性的传播方式在文物、观众、博物馆三个层面发生了转变,产生了文物信息被质疑、观众特征被忽视、博物馆解释被论争等问题。对此,新媒体语境下的博物馆真实性传播可从再现、建构、解构、重构四个维度来展开,通过挖掘文物价值、强化时间叙事、分析观众想象、建立信任共同体等措施,优化社会公众的感知真实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新媒体成为文物信息阐释传播、文化传承发展、凝聚中国精神力量的重要阵地。
-
关键词
博物馆传播
新媒体
真实性
观众
-
Keywords
museum communication
new media
authenticity
audience
-
分类号
G260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解释的有效路径探究
- 2
-
-
作者
郭美廷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87,115,共9页
-
基金
2022年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实现模式与技术路径”(2022BKY051)。
-
文摘
科学解释是自然科学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环节之一。自然科学博物馆因其丰富的实物资源、多样化的展览和教育活动而具有科学解释的优势,然而,当前也存在解释目标定位模糊、解释逻辑欠完整、解释落点欠包容等问题。文章以博物馆情景学习模型为理论框架,结合了认知科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理论和科学哲学领域的解释模型,分别从个人、环境和社会文化三个层次提出了解决方案:第一,前置调研观众的基础认知,科学预判其推理模式,合理设计其再认识架构,以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第二,使用概念隐喻建立基础要素架构、使用解释模型完善科学解释过程,以搭建完整的解释链;第三,使用对话模式、传递共性价值观,构建多元性解释落点,以实现双向的沟通与交流。最终,形成闭环结构的科学解释模式与效能评估过程,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成为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
-
关键词
自然科学博物馆
科学解释
情景学习模型
概念隐喻
解释模型
-
Keywords
natural science museum
scientific explanation
contextual model of learning
conceptual metaphor
explanatory model
-
分类号
N4
[自然科学总论]
G260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以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遗产机构信息融合策略
- 3
-
-
作者
郭美廷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博物馆管理》
2023年第2期71-78,共8页
-
基金
2022年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批准号:2022BKY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文化遗产机构的信息融合,是推动我国建设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和文化大数据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然而,当前我国文化遗产机构信息融合的范围窄、深度浅、模式陈旧,尚未发挥出聚合效应。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馆藏资源丰富、观众研究成果扎实、阐释链条完整等优势,具备主导文化遗产机构信息融合的条件。本文基于活动理论框架,提出了以博物馆为中心,以模式层、数据层、应用层为中介要素的活动系统,归纳了信息共享、交流、协作、生产四位一体的文化遗产机构信息融合模型,推动搭建以文化遗产机构馆藏资源为基础的展示平台,指导未来文化遗产机构信息融合的实践探索。
-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遗产机构
GLAM
文化服务
活动理论
-
Keywords
Museum
cultural heritage institution
GLAM
cultural service
activity theory
-
分类号
TP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题名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手工业类文化遗产虚拟空间开发
- 4
-
-
作者
张婧文
郭美廷
-
机构
南开大学博物馆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8-293,共6页
-
文摘
一、引言手工业类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类型,其包含的遗址、遗物、制作工艺三项核心要素具有空间实践性、时间跨度性、信息显隐性等特质。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可以基于古代时空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借助当前学术研究与社会网络对历史的理解与折射,利用感官性体验、时空性链接和社会性互动,推动此类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与传播。
-
关键词
文化遗产
虚拟现实
手工业
虚拟空间
学术研究
历史的理解
时空性
制作工艺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数字人文视阈下文物信息可视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7
- 5
-
-
作者
张婧文
郭美廷
-
机构
南开大学博物馆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168,共7页
-
基金
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项目(ZB21BZ0303)资助。
-
文摘
文物信息可视化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其关键是对信息的分类、管理、阐释、共享与创新。在数字人文视阈下,针对当前文物信息表达的同质化和浅层化现象,博物馆等文化遗产机构应该突破简单的复原展示瓶颈,从元数据标准与可持续开源数据集的科学构建、文物信息阐释的多主体参与、信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三个层次,推进对文物信息可视化的实践探索。通过以数据为导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机构联动延伸信息维度、调动公众积极性参与知识共享等举措,借助集成性、自适应性和泛在化的数据转化过程和信息可视化模式,协调博物馆、文物、公众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高文物信息应用与服务能力,提升可视化展示质量,为同类型展示提供可复制性方案。
-
关键词
博物馆
数字人文
文物信息
可视化
文化传播
-
Keywords
museums
digital humanities
cultural relics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分类号
G260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博物馆科普工作发展策略探究
被引量:6
- 6
-
-
作者
张婧文
郭美廷
-
机构
南开大学博物馆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84,111,共9页
-
基金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课题“科技创新主体科普成效评估”(EZR0010)
-
文摘
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内外部环境给中国高校博物馆科普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博物馆具有藏品资源、科研力量、人才队伍及在地化科普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科研成果科普化水平不足、缺乏完善的志愿者团队和管理制度等问题,同时面临科普媒体冲击、公众舆论环境不良影响等挑战。提出建立高校博物馆科普工作发展战略矩阵,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博物馆的综合科普能力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
科学普及
SWOT分析
-
Keywords
university museum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WOT analysis
-
分类号
N4
[自然科学总论]
G260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