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治疗新方案——维生素D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良瑞 李毅中 +3 位作者 林金矿 姚学东 俞海明 庄华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71-473,共3页
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Non-specific Musculoskeletal Pain,NSMP),是一种常见病,超过80%的人有过至少一次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1],由于NSMP病因不明,缺乏针对性治疗,治疗有效率仅约35%[2].近些年发现NSMP患者普遍存在25-OH-D不足或缺乏... 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Non-specific Musculoskeletal Pain,NSMP),是一种常见病,超过80%的人有过至少一次非特异性骨骼肌肉痛[1],由于NSMP病因不明,缺乏针对性治疗,治疗有效率仅约35%[2].近些年发现NSMP患者普遍存在25-OH-D不足或缺乏[3,4],提示血清25-OH-D不足可能是NSMP的致病因素,建议补充维生素D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由于传统方法治疗效果差,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致痛原因[5].作者采用联合骨化三醇和维生素D治疗获得明显缓解,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治疗有效率 非特异性 肌肉痛 骨骼 辅助治疗方法 病因不明 致病因素
下载PDF
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毅中 庄华烽 +6 位作者 郭良瑞 蔡思清 颜丽笙 林金矿 姚学东 潘源城 王培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在股骨颈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情况下,比较髋部骨折与无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了解这些因素对髋部骨折的影响。方法对137例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进行研究,无髋部骨折组62例,髋部骨折组75... 目的在股骨颈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情况下,比较髋部骨折与无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了解这些因素对髋部骨折的影响。方法对137例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进行研究,无髋部骨折组62例,髋部骨折组75例,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比较二组年龄、股骨颈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无髋部骨折组:年龄:(67.92±8.52)岁,股骨颈骨密度:(0.5064±0.0706)g/cm2,T值:-3.10±0.60,25OHD:(24.90±8.98)ng/ml。髋部骨折组:年龄:(78.49±8.52)岁,股骨颈骨密度:(0.4506±0.0983)g/cm2,T值:-3.51±1.18,25OHD:(14.89±8.94)ng/ml。结论在股骨颈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情况下,髋部骨折患者具有更高年龄,更低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骨密度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潘源城 李毅中 +4 位作者 庄华烽 林金矿 姚学东 俞海明 郭良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疼痛及放射学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66例OA患者,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和X线检查,通过疼痛VAS评分和放射学K/L分级作评估。结果 89.39%患者存在维生素D...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疼痛及放射学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66例OA患者,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和X线检查,通过疼痛VAS评分和放射学K/L分级作评估。结果 89.39%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呈负相关,维生素D缺乏组的疼痛VAS评分较不足组、充足组高,轻度疼痛组的维生素D水平较中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高;K/L分级Ⅱ级组的维生素D水平较Ⅲ级组升高,但Ⅱ级组、Ⅲ级组却比Ⅳ级组降低;疼痛VAS评分与K/L分级呈正相关。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OA的疼痛及放射学表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25-羟基维生素D VAS K/L分级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监测双膦酸盐治疗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毅中 郭良瑞 +2 位作者 庄华烽 蔡思清 潘源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5-1177,1215,共4页
目的利用骨转换标志物监测双膦酸盐治疗的早期反应。方法对60例新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前和16w时监测血清β-CTX和P1NP,判断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β-CTX:0.390±0.230 ng/mL,P1NP:51.445±25.955 ng... 目的利用骨转换标志物监测双膦酸盐治疗的早期反应。方法对60例新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前和16w时监测血清β-CTX和P1NP,判断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β-CTX:0.390±0.230 ng/mL,P1NP:51.445±25.955 ng/mL;24例存在骨转换标志物升高,36例骨转换标志物正常;治疗后血清β-CTX:0.133±0.120 ng/mL,P1NP:18.853±10.225 ng/mL,均非常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达95%。结论β-CTX和P1NP是监测双膦酸盐早期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双膦酸盐 监测
下载PDF
亚热带海滨城市就医人群25(OH)维生素D水平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毅中 潘源城 +4 位作者 庄华烽 林金矿 姚学东 俞海明 郭良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2-914,917,共4页
目的了解亚热带海滨城市——泉州就诊病人冬季25-羟基维生素D状况。方法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们对282例20岁以上就诊病人进行血清25(OH)D3测定,按年龄每间隔10岁为1组共6组,按性别分2组,按检测月份分4组。结果血清25(OH)D3均值为1... 目的了解亚热带海滨城市——泉州就诊病人冬季25-羟基维生素D状况。方法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们对282例20岁以上就诊病人进行血清25(OH)D3测定,按年龄每间隔10岁为1组共6组,按性别分2组,按检测月份分4组。结果血清25(OH)D3均值为14.38±9.20 ng/mL,25(OH)D3<10 ng/mL有104例,10 ng/mL<25(OH)D3<30 ng/mL有159例,25(OH)D3≥30 ng/mL有19例。21~30岁组25(OH)D3均值最低;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011年12月高于检测其他月份。结论维生素D不足具有很高的发生率,测定25(OH)D3有助于制定防治骨质疏松的策略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亚热带海滨城市 就医人群
下载PDF
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时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1200IU是否足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毅中 郭良瑞 +3 位作者 蔡思清 颜丽笙 庄华烽 王培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观察双膦酸盐治疗时每日补充800~1200 IU维生素D是否可以获得理想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方法将112例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根据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分为800 IU组和1200 IU组,在双膦酸盐治疗前和16周时检测血清25OHD,比较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双膦酸盐治疗时每日补充800~1200 IU维生素D是否可以获得理想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方法将112例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根据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分为800 IU组和1200 IU组,在双膦酸盐治疗前和16周时检测血清25OHD,比较治疗前后25OHD的变化和获得理想25OHD水平的患者例数。结果 112例患者治疗前25OHD 24.26±7.98 ng/ml,治疗16周时25OHD 32.04±8.12 ng/ml。补充维生素D 800 IU组治疗后25OHD提高5.08±8.35 ng/ml,25OHD≥30 ng/ml患者为55.56%,25OHD≥33 ng/ml为38.89%;补充维生素D 1200 IU组治疗后25OHD提高10.29±8.20 ng/ml,25OHD≥30 ng/ml患者为60.34%,25OHD≥33 ng/ml为46.55%。结论双膦酸盐治疗时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1200 IU可以显著提高25OHD水平,但仍然约有50%的患者不能达到理想的血清25OH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 剂量
下载PDF
髓腔闪烁指数在全髋关节置换测量中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毅中 李建龙 +5 位作者 林金矿 姚学东 庄华烽 俞海明 潘缘城 郭良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2期9702-9706,共5页
背景:以髓腔闪烁指数为基础的股骨髓腔分型与全髋关节股骨柄的存活率相关。目的:研究年龄和常见病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和骨性关节炎的髓腔闪烁指数分布。方法:回顾性评估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股骨近端X射线片,测量股骨髓腔闪烁... 背景:以髓腔闪烁指数为基础的股骨髓腔分型与全髋关节股骨柄的存活率相关。目的:研究年龄和常见病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和骨性关节炎的髓腔闪烁指数分布。方法:回顾性评估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股骨近端X射线片,测量股骨髓腔闪烁指数,比较各年龄组和各病种髓腔闪烁指数。结果与结论:髓腔闪烁指数:<50岁组为3.82±1.20;50-59岁组为3.46±0.99;60-69岁组为3.28±0.75;70-79岁组为2.95±0.69;≥80岁组为2.94±0.59。股骨颈骨折组髓腔闪烁指数为2.74±0.53;股骨头坏死组髓腔闪烁指数为3.45±1.04;骨性关节炎组髓腔闪烁指数为3.50±0.69。提示髓腔闪烁指数对指导全髋关节置换假体选择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腔闪烁指数 全髋关节置换 年龄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国人维生素D不足与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毅中 潘源城 +3 位作者 庄华烽 蔡思清 郭良瑞 林金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与维生素D不足的关系.方法:对80位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患者测量血25羟维生素D [25 (OH) D],患者年龄14~56岁,男29例,女51例,疼痛持续1周至4年,疼痛部位:颈肩背17例,腰部35例,四肢18例,多部位10例.视觉...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与维生素D不足的关系.方法:对80位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患者测量血25羟维生素D [25 (OH) D],患者年龄14~56岁,男29例,女51例,疼痛持续1周至4年,疼痛部位:颈肩背17例,腰部35例,四肢18例,多部位10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用于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患者VAS评分2~ 10分,平均(5.9±1.9)分.25(OH)D:4.00~37.39 ng/ml,平均(17.09±8.42) ng/ml.女性VAS评分高于男性,而男女25 (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疼痛部位的血25 (OH)D和VAS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25 (OH)D水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5 (OH)D水平越低,VAS评分越高.结论:维生素D不足与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初次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的髋部骨密度水平 被引量:1
9
作者 庄华烽 李毅中 +4 位作者 林金矿 姚学东 俞海明 王培文 郭良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99-3001,共3页
目的探讨初次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的髋部骨密度(BMD)水平。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两组。骨折组89例,年龄52~92[平均(75.7±9.3)]岁,均为脆性股骨颈骨折。非骨折组61例,年龄50~82[平均(61.2±9.9)]岁;疾病类型:27例为股骨头坏死继... 目的探讨初次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的髋部骨密度(BMD)水平。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两组。骨折组89例,年龄52~92[平均(75.7±9.3)]岁,均为脆性股骨颈骨折。非骨折组61例,年龄50~82[平均(61.2±9.9)]岁;疾病类型:27例为股骨头坏死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DXA BMD测量部位均为手术对侧(健侧)股骨近端,采用股骨颈BMD。结果骨折组的低骨量患者所占的比例(100%)与非骨折组(75.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骨折组与非骨折组中,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OP)的患者在男性中所占的比例与在女性所占的比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BMD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514,P=0.000);骨折组[BMD(0.584±0.093)g/cm2],明显低于非骨折组[(0.701±0.156)g/cm2,P<0.000];骨折组平均年龄[(75.7±9.3)岁]明显高于非骨折组[(61.2±9.9)岁,P=0.000]。结论初次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不管是股骨颈骨折还是骨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大部分都处于低骨量的状态,应重视术前的BMD检测和术后的抗O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低骨量 骨密度
下载PDF
对分课堂模式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良瑞 陈亚州 《科教导刊》 2022年第33期93-95,共3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还有差距。本研究针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基于对分课堂模式下“思想道德与法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还有差距。本研究针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基于对分课堂模式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坚持精讲留白的讲授原则、权责对分的教学原则和简明分层的评价原则[2],进一步探索对分课堂模式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有助于增强课程的实效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实现“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对分课堂 实践教学 改革
下载PDF
小岗精神增进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四维解析
11
作者 郭良瑞 《大学(思政教研)》 2022年第2期37-40,共4页
小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农业产业化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时代精神,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小岗精神从四个方面增进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诠释了党的领导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市场经济的原... 小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农业产业化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时代精神,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小岗精神从四个方面增进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诠释了党的领导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导向、涵养了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强化了社会主义的情感认知。因而,在新时代要继续弘扬小岗精神在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凝聚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岗精神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认同
下载PDF
制度德育的功能及其建构路径
12
作者 杨丽英 郭良瑞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1,共3页
人是德育和制度的主体。从哲学范畴看,制度包含人类文明的一切元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人学因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人学因素为研究基准,完成对道德价值的追求,达到重塑人性的目的。为此,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范畴... 人是德育和制度的主体。从哲学范畴看,制度包含人类文明的一切元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人学因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人学因素为研究基准,完成对道德价值的追求,达到重塑人性的目的。为此,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范畴下,发挥制度德育对人的约束性和协调性,追求德育制度艺术化;加强制度管柬机制,强化制度监管审查;努力营造合理制度环境,提升德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德育 德育价值 哲学依据 建构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