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加氟-焦脱镁叶绿酸A胶束的制备
1
作者 李逸龙 郭艺彬 +2 位作者 王琛 段美涛 张志强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35-39,73,共6页
目的以替加氟和焦脱镁叶绿酸A为原料合成缀合物,并将其制备成胶束,实现光动力治疗和化疗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以丁二酸酐连接替加氟衍生物与焦脱镁叶绿酸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胶束,以载药量... 目的以替加氟和焦脱镁叶绿酸A为原料合成缀合物,并将其制备成胶束,实现光动力治疗和化疗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以丁二酸酐连接替加氟衍生物与焦脱镁叶绿酸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胶束,以载药量、形貌、粒径、ζ电位、体外抗肿瘤活性等对载药胶束进行制剂学评价。结果替加氟-焦脱镁叶绿酸A复合物的结构得以确证;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验证所制备载药胶束粒径为143.9 nm,粒度均一;载药胶束可持续释药72 h以上,且激光照射可加速药物释放;载药胶束经激光照射可增强体外抗肿瘤效果,IC_(50)值为14.81μg·mL^(-1),其细胞毒性相较于单独给药替加氟增加至1.43倍。结论替加氟-焦脱镁叶绿酸A前药负载的胶束可实现替加氟的缓释作用,并可通过光动力治疗联合化疗有效提高替加氟体外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化疗 替加氟 胶束 抗肿瘤
下载PDF
小凹蛋白-1介导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叶间动脉收缩反应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谢小萍 张海军 +3 位作者 郭艺彬 张茜 常耀明 暴军香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624-630,共7页
目的肾叶间动脉收缩反应增强是高血压肾脏损伤的早期表现,是重要的预防和治疗靶点。平滑肌细胞小凹蛋白-1(caveolin-1)上调是其发生机制之一,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VS)可通过降低胆固醇(cholesterol,CHO)调控caveolin-1表达,本研... 目的肾叶间动脉收缩反应增强是高血压肾脏损伤的早期表现,是重要的预防和治疗靶点。平滑肌细胞小凹蛋白-1(caveolin-1)上调是其发生机制之一,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VS)可通过降低胆固醇(cholesterol,CHO)调控caveolin-1表达,本研究探讨ATVS是否通过caveolin-1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肾叶间动脉对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Ang II)的收缩反应。方法 12只SHR大鼠随机分为2组:SHR对照组及ATVS(50 mg·kg^(-1)·d^(-1))处理组,每组6只,6只Wistar 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尾套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血管环张力描记技术检测肾叶间动脉收缩反应,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aveolin-1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AT1)蛋白表达,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caveoin-1与AT1的结合。结果与WKY大鼠相比,SHR组SBP显著增高(P<0.05),肾叶间动脉对AngⅡ的收缩反应强度及敏感性均显著增强(P<0.05);4周ATVS处理显著降低SHR组SBP(P<0.05)及肾叶间动脉对AngⅡ的收缩反应强度及敏感性(P<0.05)。SHR组动脉AT1及caveolin-1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WKY大鼠(P<0.05),AngⅡ孵育所致caveolin-1与AT1的结合亦较WKY组显著增多(P<0.05)。ATVS处理可降低SHR组caveolin-1和AT1的蛋白表达(P<0.05),并抑制caveolin-1与AT1的结合(P<0.05),CHO孵育则可增高ATVS组caveolin-1蛋白含量并促进其与AT1的相互作用(P<0.05),同时可显著增加肾叶间动脉对AngⅡ收缩反应的强度及敏感性(P<0.05)。结论 ATVS可抑制SHR大鼠肾叶间动脉对AngⅡ的收缩反应,其机制与caveolin-1的蛋白表达降低及caveolin-1与AT1的结合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小凹蛋白-1
下载PDF
模拟失重大鼠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S1P/S1PRs通路改变 被引量:4
3
作者 郭艺彬 张茜 +3 位作者 苏玉婷 程耀萍 谢小萍 暴军香 《心脏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研究四周模拟失重对大鼠胸主动脉(TA)和腹主动脉(AA) 1-磷酸鞘氨醇(S1P)及其受体(S1PRs)蛋白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组和悬吊(HU)组,每组14只(n=14)。采用尾部悬吊建立大鼠模拟失重模型,时间为4周。... 目的研究四周模拟失重对大鼠胸主动脉(TA)和腹主动脉(AA) 1-磷酸鞘氨醇(S1P)及其受体(S1PRs)蛋白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组和悬吊(HU)组,每组14只(n=14)。采用尾部悬吊建立大鼠模拟失重模型,时间为4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动脉的结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鞘氨醇激酶(Sph K) 1和Sph K2、S1P裂解酶(SGPL) 1、1~3型S1PRs(S1PR1、S1PR2、S1PR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I型胶原蛋白(COL1)的蛋白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悬吊4周后,与CON组相比,HU组TA的Sph K1表达无明显改变,而Sph K2和SGPL1表达降低(P <0. 05),S1PRs表达和分布均无明显改变;同时,与CON组相比,HU组大鼠TA内-中膜厚度(IMT)和横截面积(CSA)增加,PCNA表达显著增加(P <0. 05),但COL1表达无明显变化。与TA不同,与CON组比较,四周尾部悬吊后AA的Sph K1、Sph K2与SGPL1表达显著增加(P <0. 05),S1PR1和S1PR3表达显著降低(P <0. 05),IMT、CSA和PCNA表达无显著变化,但COL1表达显著减少(P <0. 05)。此外,CON组AA的Sph K1、Sph K2、SGPL1、S1PR3、PCNA和COL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TA(P <0. 05),S1PR1蛋白表达则高于TA(P <0. 05),IMT与CSA均小于TA(P <0. 05)。结论模拟失重大鼠TA与AA的S1P合成和降解过程发生部位特异性改变,可能与其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有关; S1P及其受体含量在TA和AA间存在部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大鼠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1-磷酸鞘氨醇 1-磷酸鞘氨醇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