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思维方式革命与教育模式转变 被引量:2
1
作者 郭芙蕊 蒋洪林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6,共3页
人类思维领域发生了三次革命:左脑革命、计算机革命和即将出现的右脑革命。右脑革命的出现源于新的价值理想中人们对教育的新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尽管知识的传播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已经降低,但是,面对众多的知识,左右脑协调作用... 人类思维领域发生了三次革命:左脑革命、计算机革命和即将出现的右脑革命。右脑革命的出现源于新的价值理想中人们对教育的新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尽管知识的传播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已经降低,但是,面对众多的知识,左右脑协调作用才是获取知识的最好方法。从认识论上说,就是言传认识和意会认识的协调作用。按照左、右脑协调作用机制的原理,必须将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创新为本的时代要求,并改变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革命 意会认识 教育模式
下载PDF
技术的简单化复归及其对人性的解蔽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芙蕊 廖红霞 《兰州学刊》 2005年第6期70-72,共3页
在现代技术社会中人们已经默认并接受了技术的复杂化现实,这种现实阻碍了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过程,而且也遮蔽了人性。文章以技术对人类来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思想基础,在技术的复杂化所带来的技术的掩盖性和现实人与真正的“个体自我... 在现代技术社会中人们已经默认并接受了技术的复杂化现实,这种现实阻碍了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过程,而且也遮蔽了人性。文章以技术对人类来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思想基础,在技术的复杂化所带来的技术的掩盖性和现实人与真正的“个体自我”的分裂的基础上,探讨技术的简单化复归及对人性的解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简单之美 个体自我 复归 解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生态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芙蕊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162,共2页
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生命力,可以运用生态学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反思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 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生命力,可以运用生态学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反思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生态化
下载PDF
文化生态化:现代技术良性发展的文化环境 被引量:2
4
作者 郭芙蕊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74,105,共4页
单一经济目标引导下的技术应用导致了技术异化,这种异化体现在自身发展及应用后果两个层面上,从文化角度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是技术异化的文化原因。尽管生态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将生态问题放在文化的背景下解决,但不能取代科学文... 单一经济目标引导下的技术应用导致了技术异化,这种异化体现在自身发展及应用后果两个层面上,从文化角度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是技术异化的文化原因。尽管生态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将生态问题放在文化的背景下解决,但不能取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所以,现代技术的良性发展只能在文化生态化背景下进行,而不能在生态文化的单一框架内实现,文化生态化为人对技术认识的合理化与技术功能的完善化提供了文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化 技术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下载PDF
劳动对人提升作用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芙蕊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11期94-96,共3页
人的发展不仅是要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使人真正成为人。劳动把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迈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第一步。但现代人却游离于所谓的劳动与真正的劳动之间,出现了偏离真正劳动的倾向,并让所谓的劳动遮蔽自己的本性,这... 人的发展不仅是要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使人真正成为人。劳动把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迈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第一步。但现代人却游离于所谓的劳动与真正的劳动之间,出现了偏离真正劳动的倾向,并让所谓的劳动遮蔽自己的本性,这将成为人类发展中的障碍。因此,有必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探讨劳动的持续效力发挥的现代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持续效力 发展 提升
下载PDF
生态化坐标系的构建
6
作者 郭芙蕊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69,共3页
人、自然界、人类社会构成了生态化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关系合理化是生态化坐标系存在的基础,具体体现为:生存合理化、认识合理化和价值合理化。由于劳动在生态化进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劳动被赋予了生态化坐标系的原点位置,原点位置的确... 人、自然界、人类社会构成了生态化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关系合理化是生态化坐标系存在的基础,具体体现为:生存合理化、认识合理化和价值合理化。由于劳动在生态化进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劳动被赋予了生态化坐标系的原点位置,原点位置的确定是生态化坐标系稳定的前提。因此,可以从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劳动四个方面构建生态化坐标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 坐标系 合理化 劳动
下载PDF
论民生视野下的技术价值体系
7
作者 郭芙蕊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7期130-134,共5页
民生问题与当今社会的价值体系构建相关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体系的支持,同样,技术的良性应用也是社会大众生活、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必要条件。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来看,技术只有创造经济... 民生问题与当今社会的价值体系构建相关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体系的支持,同样,技术的良性应用也是社会大众生活、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必要条件。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来看,技术只有创造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才能保证其良性应用,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民生视野下的技术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技术价值体系 经济价值 生态价值 人文价值
下载PDF
论重化工业阶段的“非平衡”超越
8
作者 郭芙蕊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对于一个大国来讲,重化工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但在特殊的发展背景下,中国有非平衡超越重化工业阶段的必要。东西部发展的非均衡是非平衡超越重化工业阶段的现实条件,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适度结合是其技术途径。
关键词 重化工业阶段 非平衡 技术 超越
下载PDF
对自然界人工化价值的哲学审视
9
作者 郭芙蕊 王丛霞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9期24-26,共3页
在生产方式推动的自然界人工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系统却越发无序,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自然界的人工化改造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对于整个自然界而言,并非人工化程度越高越好。因此,为了重建人与自然... 在生产方式推动的自然界人工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系统却越发无序,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自然界的人工化改造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对于整个自然界而言,并非人工化程度越高越好。因此,为了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必要从哲学角度重新审视自然界的人工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界 人工化 有序性
下载PDF
自然灾害多发期技术并协创新原则
10
作者 郭芙蕊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3年第4期9-12,共4页
在自然灾害多发期,人类需要从各方面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途径。从技术创新角度看,可以通过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并协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此,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并协需要具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具体而言,在技术并协... 在自然灾害多发期,人类需要从各方面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途径。从技术创新角度看,可以通过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并协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此,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并协需要具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具体而言,在技术并协创新过程中,需要遵循效率保障原则、环境友好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技术 并协 创新
下载PDF
适度思考生态技术创新的地域特色
11
作者 郭芙蕊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4期23-26,共4页
生态技术的划界虽有共同准则,但生态技术的创新却应有地域特色。经济、生态、人力资源等条件是生态技术创新中需要考虑的硬要素,而文化、民众意识、生态习惯则是不应忽略的软要素。不同地域的软、硬要素不同,因此,生态技术创新应该具有... 生态技术的划界虽有共同准则,但生态技术的创新却应有地域特色。经济、生态、人力资源等条件是生态技术创新中需要考虑的硬要素,而文化、民众意识、生态习惯则是不应忽略的软要素。不同地域的软、硬要素不同,因此,生态技术创新应该具有地域特色。西部地区的生态技术创新要以传统生态技术为基础,借用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来实现,这将充分利用西部生态技术创新的软、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技术 创新 西部
下载PDF
自然灾害多发期中间技术论思想的价值挖掘
12
作者 郭芙蕊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0期10-13,共4页
中间技术论以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为代表,这一概念是舒马赫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提出的,由于其经济效益低下没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和应用。在自然灾害多发期,由于中间技术能够创造独特的生态和人文价值,... 中间技术论以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为代表,这一概念是舒马赫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提出的,由于其经济效益低下没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和应用。在自然灾害多发期,由于中间技术能够创造独特的生态和人文价值,因此有一定适用性,但为全面发挥其适用性还需对其进行价值提升。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适度融合起来,并以不过分降低效率为原则,是提升"中间技术"价值的现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中间技术论 适度融合
下载PDF
生态伦理:人的“类特性”充分发挥的伦理环境
13
作者 郭芙蕊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4-37,共4页
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佳体现方式是劳动实践。但是,在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以及技术的掠夺式应用中,不仅劳动失去了自由与自觉的本性,而且劳动者在劳动中也丧失了主体性地位。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会阻碍劳动能... 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佳体现方式是劳动实践。但是,在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以及技术的掠夺式应用中,不仅劳动失去了自由与自觉的本性,而且劳动者在劳动中也丧失了主体性地位。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会阻碍劳动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导致人自身发展的失衡。生态伦理提供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伦理环境,促进了人的“类特性”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特性 劳动 生态伦理
下载PDF
论“科学劳动”方式
14
作者 郭芙蕊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4-17,共4页
从劳动的作用角度可以把劳动划分为三种形态:类劳动、生存劳动和异化劳动。这三种劳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元价值的转变过程中,劳动形式也必须相应地转变以适应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科学劳动成为适应这一需要... 从劳动的作用角度可以把劳动划分为三种形态:类劳动、生存劳动和异化劳动。这三种劳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元价值的转变过程中,劳动形式也必须相应地转变以适应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科学劳动成为适应这一需要的最佳的劳动形式。科学劳动的要素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劳动,并且具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劳动 发展观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试论人的文化积淀能力变迁
15
作者 郭芙蕊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6期15-17,共3页
人的文化积淀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时间角度看,人的文化积淀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依靠现代技术追求经济效益的生产活动却破坏了人的文化积淀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人的自然物质基础的破坏、对劳动能力提升的破坏和对个性发展... 人的文化积淀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时间角度看,人的文化积淀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依靠现代技术追求经济效益的生产活动却破坏了人的文化积淀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人的自然物质基础的破坏、对劳动能力提升的破坏和对个性发展的阻碍。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的文化积淀能力现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劳动 文化积淀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哲学研究
16
作者 郭芙蕊 《宁夏党校学报》 2022年第2期98-105,共8页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动能。碳中和目标的设定既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具有特殊地推动作用。碳中和目...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动能。碳中和目标的设定既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具有特殊地推动作用。碳中和目标下,农业绿色技术创新需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同时需要警觉“伪生态农业技术”冒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多源、分散性的碳排放,积极促进农业生产中闭环式的物质能量流动,避免“物质变换断裂”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只有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动能,促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三重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下载PDF
人类新的价值理想中的劳动与管理学
17
作者 郭芙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3,共3页
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促使了人类价值理想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对象的价值和生存的价值两个方面。在人的价值理想的转变中劳动不是一个被动参与者,而是一个起到积极作用的因素。对人而言,劳动从谋生到乐生的转变为人提供了发挥创造... 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促使了人类价值理想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对象的价值和生存的价值两个方面。在人的价值理想的转变中劳动不是一个被动参与者,而是一个起到积极作用的因素。对人而言,劳动从谋生到乐生的转变为人提供了发挥创造能力的条件,进而迎来了管理学中的能本管理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理想 劳动 创新 管理学
下载PDF
意会知识与科学认识模式的重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芙蕊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0-24,共5页
意会知识的研究是现在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探讨意会知识和言传知识的关系,把握意会知识的本质属性,并试图建构科学认识的过程模式和结构模式,从而完成对意会知识的认识论分析。
关键词 意会知识 科学认识 言传知识 过程模式 结构模式 认识论
下载PDF
意会知识的历史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芙蕊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当前意会知识的研究已经多视角地展开,但对意会知识的历史研究却没有与之同步发展起来。在这方面,只有对中国古代意会认识论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步,开始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但对西方意会知识的历史研究却明显不足,在国内几乎还是一片空... 当前意会知识的研究已经多视角地展开,但对意会知识的历史研究却没有与之同步发展起来。在这方面,只有对中国古代意会认识论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步,开始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但对西方意会知识的历史研究却明显不足,在国内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本文从柏拉图(Plato)的“回忆说”开始追溯西方认识论史上意会知识研究的演变轨迹,试图完善历史上意会知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会知识 意会认识论
下载PDF
民生视角下劳动过程中标准化思维方式之解构
20
作者 郭芙蓉 郭芙蕊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劳动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和中介手段。在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劳动过程中,劳动手段的高级化使劳动过程被标准化的思维方式所引导和制约,从而使劳动丧失了在人的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民生视角下,应该打破劳动过程中的... 劳动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和中介手段。在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劳动过程中,劳动手段的高级化使劳动过程被标准化的思维方式所引导和制约,从而使劳动丧失了在人的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民生视角下,应该打破劳动过程中的标准化思维方式,将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思维结合起来,在不过分损失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营造促进人的发展的劳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劳动 标准化 解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