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的植物古生态 被引量:6
1
作者 郭英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8-49,共2页
本文从植物形态学、解剖学等方面入手,结合沉积学研究,详细讨论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系植物古生态,划分出四种基本群落类型,即以石松类为优势植物的沼泽群落;以芦木类为优势植物的岸边群落;以大羽羊齿、辉水等为优势植物的中生群... 本文从植物形态学、解剖学等方面入手,结合沉积学研究,详细讨论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系植物古生态,划分出四种基本群落类型,即以石松类为优势植物的沼泽群落;以芦木类为优势植物的岸边群落;以大羽羊齿、辉水等为优势植物的中生群落和以裸子植物为优势植物的高地群落,给出了各种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初步恢复了本区晚二叠世的植被面貌。文章最后简要讨论了火山喷发与森林火灾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森林火灾可能是本区晚二叠世常见的自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含煤地层 植物古生态 森林火灾 沉积学 植物群落
下载PDF
椭圆斜羽叶的解剖研究及斜羽叶的系统分类位置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英廷 田宝霖 韩德馨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10期799-804,共6页
本文根据对椭圆斜羽叶(Plagiozamites oblongifolius)钙质石化化石的研究,认为其主要特征如下:羽状复叶,叶肉无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分化。羽片叶脉维管束外韧式,木质部外始式,与现代苏铁属叶脉特征相近。羽轴维管束为“U”形,外始式木质... 本文根据对椭圆斜羽叶(Plagiozamites oblongifolius)钙质石化化石的研究,认为其主要特征如下:羽状复叶,叶肉无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分化。羽片叶脉维管束外韧式,木质部外始式,与现代苏铁属叶脉特征相近。羽轴维管束为“U”形,外始式木质部、梯状纹孔管胞,与现代苏铁属的羽轴维管束相似。根据上述特征,目前可将斜羽叶属归入原始苏铁类植物。但是,如果斜羽叶的生殖器官同 Noeggerathia 一样,为异孢型孢子囊穗,则斜羽叶可能为一种与苏铁类起源有关的原裸子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斜羽叶 解剖 分类
下载PDF
煤中砷、氟、汞、铅、镉在灰化过程中的逸散规律 被引量:29
3
作者 郭英廷 侯慧敏 +1 位作者 李娟 常江林 《中国煤田地质》 1994年第4期54-56,共3页
本文利用现代分析测试和实验模拟手段,时煤中部分有害微量元素:As、F、Hg、Pb、Cd在燃煤过程中的逸散规律进行了探讨。发现在煤炭高温灰化过程中,As主要赋存于灰化残渣中,损失率仅为10%左右,Pb、Cd约50%赋存... 本文利用现代分析测试和实验模拟手段,时煤中部分有害微量元素:As、F、Hg、Pb、Cd在燃煤过程中的逸散规律进行了探讨。发现在煤炭高温灰化过程中,As主要赋存于灰化残渣中,损失率仅为10%左右,Pb、Cd约50%赋存于灰化残渣中,损失率为50%,F、Hg则几乎全部以气态形式随烟尘进入大气,损失率分别为98%和100%。对灰化过程中逸散规律不同的有害元素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环保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化过程 逸散规律
下载PDF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大羽羊齿类植物的生态 被引量:4
4
作者 郭英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15,共4页
根据大羽羊齿伴生植物群、叶相、生活型、钩状物、表皮、气孔、叶子解剖、分泌结构、保存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认为本区大羽羊齿类植物为热带一亚热带季雨林植物。但大羽羊齿类不是本区的主要成煤植物。
关键词 大羽羊齿类 植物 化石 晚二叠世
下载PDF
扁圆封印木(相似种)茎干的解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英廷 田宝霖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11期898-900,共3页
贵州省水城矿区晚二叠世煤核中扁圆封印木(相似种Sigillaria cf.brardiiBrongn.)茎干的主要解剖特征如下:管状中柱,具多边形薄壁细胞组成的髓。初生木质部成环带状,外缘呈规则的齿槽状,向心式发育。... 贵州省水城矿区晚二叠世煤核中扁圆封印木(相似种Sigillaria cf.brardiiBrongn.)茎干的主要解剖特征如下:管状中柱,具多边形薄壁细胞组成的髓。初生木质部成环带状,外缘呈规则的齿槽状,向心式发育。次生木质部显束状特征,横切面管胞为方圆至长方形,纵切面为梯状壁增厚,并具流苏纹。射线1—2列细胞宽,数个至十余个细胞高。叶迹起源于初生木质部外缘的槽中,中始式,但以向心发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核 扁圆封印木 解剖学 古植物学
下载PDF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古气候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英廷 《中国煤田地质》 1990年第3期18-20,共3页
本文根据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植物化石分异度、叶相特征、植物木材化石生长纹.植物群综合指标、古地磁及古海水温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贵州西部晚二叠世时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植物茂盛,但具短暂的干旱无雨季节,... 本文根据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植物化石分异度、叶相特征、植物木材化石生长纹.植物群综合指标、古地磁及古海水温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贵州西部晚二叠世时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植物茂盛,但具短暂的干旱无雨季节,为热带—亚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气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古气候 贵州
下载PDF
椭圆蕉羊齿羽轴解剖及蕉羊齿属的系统分类位置
7
作者 郭英廷 田宝霖 韩德馨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8期630-633,共4页
描述了产自贵州省盘县矿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中的椭圆蕉羊齿(Compsopteris ellipticecx Yang et Chen 化石,其主要特征如下:羽状复叶,羽轴具背腹性;羽轴维管束2环或2环半,腹面凹陷;维管束外韧式,木质部内始式,原生木质部管胞螺纹加厚,后... 描述了产自贵州省盘县矿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中的椭圆蕉羊齿(Compsopteris ellipticecx Yang et Chen 化石,其主要特征如下:羽状复叶,羽轴具背腹性;羽轴维管束2环或2环半,腹面凹陷;维管束外韧式,木质部内始式,原生木质部管胞螺纹加厚,后生木质部管胞梯纹加厚;各维管束环之间具厚壁细胞带;皮层分内外2层,外层为薄壁细胞,内层为厚壁细胞。据上述特征,作者认为蕉羊齿属(Compsopteris)(至少华南地区的标本)并非为种子蕨植物,而是真蕨中的观音座莲目(Marattiales)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蕉羊齿 羽轴解剖 系统分类
下载PDF
华南晚二叠世“树皮煤”的煤岩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井 唐家祥 +1 位作者 郑雪萍 郭英廷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6-180,共5页
通过对浙江长广煤田C2煤、江西乐平B3和C13-2煤的煤岩特征研究,得出华南晚二叠世“树皮煤”主要形成于受海侵影响的覆水较深的森林泥炭沼泽和开阔水域泥炭沼泽环境,为原地或微异地成煤.
关键词 树皮残植煤 煤岩特征 沉积环境 煤矿床 晚二叠世
下载PDF
鳞木目小孢子叶球山西鳞孢穗(新种)的解剖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士俊 郭英廷 田宝霖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11期895-901,共7页
描述了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中一种鳞木目的小孢子叶球——山西鳞孢穗(新种)(Lepidostrobusshanxiense sp. nov.)。其主要特征是:孢子叶球较小,长3.5 cm 以上,直径1.6~1... 描述了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中一种鳞木目的小孢子叶球——山西鳞孢穗(新种)(Lepidostrobusshanxiense sp. nov.)。其主要特征是:孢子叶球较小,长3.5 cm 以上,直径1.6~1.8 cm 。轴具管状中柱,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轴上。孢子叶柄长6~7 m m ,远端叶片长1.2 cm 以上。孢子叶柄具翅,翅长2~2.5 m m 。小孢子囊可能呈袋形,长与孢子叶柄相近,宽约4.5 m m ,高2~3 m m ,以其长度的约2/3着生于孢子叶柄的腹面上。成熟的孢子囊壁仅由一层柱状细胞构成。小孢子直径68~77 μm ,具三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核 鳞木目 小孢子叶球 解剖特征 古植物学
下载PDF
山东兖州煤田16号煤层的成煤植物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爱民 郭英廷 金奎劢 《中国煤田地质》 1999年第1期25-29,共5页
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山东兖州煤田16号煤层的成煤植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了16号煤层中的煤核植物群,还通过孢粉分析及分散角质层的研究,对成煤植物群及其在垂向上的演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合煤岩光片中煤植体的研... 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山东兖州煤田16号煤层的成煤植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了16号煤层中的煤核植物群,还通过孢粉分析及分散角质层的研究,对成煤植物群及其在垂向上的演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合煤岩光片中煤植体的研究,并对照煤系地层大化石所反映的成煤期前后的植物群面貌恢复了16号煤层的成煤植物群。分析并讨论了上述研究方法在反映成煤植物及其演化方面的作用,认为只有通过这种综合研究才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成煤植物群面貌及其在成煤过程中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成煤植物 兖州煤田 煤系地层 煤矿床
下载PDF
太原西山煤田7号煤层古泥炭沼泽植物群落及其演替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士俊 田宝霖 郭英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92,共5页
山西太原西山煤田斜道沟太原组7号煤层古泥炭沼泽植物群落由菌藻类、石松类、节蕨类、真蕨类、种子蕨类以及科达类等植物所组成。科达植物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鳞木和辉木为亚优势类群。科达植物的2个种Shanxioxylons... 山西太原西山煤田斜道沟太原组7号煤层古泥炭沼泽植物群落由菌藻类、石松类、节蕨类、真蕨类、种子蕨类以及科达类等植物所组成。科达植物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鳞木和辉木为亚优势类群。科达植物的2个种Shanxioxylonsinense和Pennsylvanioxylontianii很矮小,适合于在覆水较深、营养较贫乏的环境中生活。另1种科达植物Shanxioxylontaiyuanense可能生活于泥炭沼泽中地势较高的地方或泥炭沼泽的边缘。鳞木、封印木和芦木的生态解剖学特征表明它们都适合于在泥炭沼泽中生活.树蕨辉木可能生活于泥炭沼泽的边缘.7号煤层古泥炭沼泽植物群落经历了由早期的鳞木、辉木和科达Shanxioxylontaiyuanense占优势的植物群落,到中期的芦木类较占优势的植物群落以及晚期的矮小科达Shanxioxylonsinense和Pennsylva-nioxylontianii占优势的植物群落这样1个演替过程,反映了泥炭沼泽覆水程度逐渐增强、营养状况渐趋贫乏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核 古泥炭 沼泽植物群落 山西
下载PDF
如何向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营销产品
12
作者 郭英廷 《世界机械工业》 1989年第12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商品销售 销售 营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