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布都”台风影响云南的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郭荣芬 鲁亚斌 +2 位作者 李燕 海云莎 高敏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4-791,共8页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采用FY-2卫星红外增强云图及昆明CINRAD-CC雷达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25日20:00~26日20:00由于'伊布都'台风低压西行引发的云南暴雨过程.结果表明,由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加强,其西侧持续强盛的低空偏南急流...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采用FY-2卫星红外增强云图及昆明CINRAD-CC雷达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25日20:00~26日20:00由于'伊布都'台风低压西行引发的云南暴雨过程.结果表明,由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加强,其西侧持续强盛的低空偏南急流使西移到云南的热带低压维持并加强,在此有利的大尺度背景下,使云南境内的台风低压云系由MβCS发展为MαCS-MCC;通过K指数、θse特征、非地转湿Q矢量及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等的分析,发现高能、高湿不稳定能量的积聚、低层的水汽辐合是此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地形的抬升导致低压发展,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普勒雷达回波显示,台风低压有明显较大尺度的气旋式螺旋带状回波结构,并伴有多条强回波短带的出现及合并;在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上,逆风区、气旋式辐合、大风区、持续的暖平流是造成本次暴雨过程直接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低压 低空急流 MCS 物理机制 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低纬高原罕见“雷打雪”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荣芬 鲁亚斌 +1 位作者 高安生 李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56,I0002,共9页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FY-2C卫星红外和水汽图像、加密自动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2月28日夜间至29日凌晨发生在云南的“雷打雪”罕见天气现象。结果表明:南支槽和冷空气、西南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FY-2C卫星红外和水汽图像、加密自动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2月28日夜间至29日凌晨发生在云南的“雷打雪”罕见天气现象。结果表明:南支槽和冷空气、西南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是其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其中强对流天气就发生在急流与锋面相互作用的湿度锋湿区内斜压不稳定的环境中。中-γ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并逐渐增强为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形成此次复杂对流天气的直接中尺度系统。多普勒雷达回波中,PPI上有回波强度达25-33dBz的“人字形”回波、钩状回波以及阵风锋的出现,相应VP-PI上出现逆风区、低层零线“S”形暖平流及“牛眼”结构是“雷打雪”天气中降雨转为冰雹、阵雪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由弱变强的典型特征。地面逐时温、压、湿、风的迅速演变特征表现为雷暴发生前增温增湿和增压,温度、气压出现峰值,且气压曲线显示为圆顶状的中尺度雷暴高压特征;风的变化则表现为风向呈逆时针旋转,偏北风增大并出现风速峰值。雷暴过境时,要素显示为降温增湿,出现露点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打雪” 西南急流 中尺度系统 多普勒雷达特征 自动站要素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非地转湿Q矢量在云南冬季强降水中的分析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荣芬 李英 +1 位作者 杨向东 周翠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6,共5页
应用非地转湿 Q矢量理论对 2 0 0 3年 1月 5~ 6日云南冬季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50 0hPa青藏高原横切变、快速东移的南支槽、低层 70 0hPa西南急流、地面强冷锋是此次云南冬季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 ;非地转湿 Q矢... 应用非地转湿 Q矢量理论对 2 0 0 3年 1月 5~ 6日云南冬季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50 0hPa青藏高原横切变、快速东移的南支槽、低层 70 0hPa西南急流、地面强冷锋是此次云南冬季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 ;非地转湿 Q矢量流场的辐合中心 (辐合线 )与强降水区吻合 ;近地面 80 0hPa锋生函数场正值区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锋面的强度 ,锋生函数正值区范围与降雪区域对应较好 ;70 0hPa非地转湿 Q矢量散度场辐合区与云南冬季强降水的产生及强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湿Q矢量 锋生函数 散度场 500hPa 辐合线 影响系统 冬季 地面 应用
下载PDF
两次西行热带气旋影响云南降水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荣芬 肖子牛 +1 位作者 陈小华 杨家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和FY-2C卫星云图观测资料,以0608台风派比安和0809强热带风暴北冕两个西行热带气旋影响云南降水为例,通过其路径、降水量、移动速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对比...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和FY-2C卫星云图观测资料,以0608台风派比安和0809强热带风暴北冕两个西行热带气旋影响云南降水为例,通过其路径、降水量、移动速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台风源地、移动路径及登陆地点、影响时段、最大降水落区相同,但影响时间长度、影响范围和造成的灾害程度后者强于前者;西南季风与热带辐合带(ITCZ)较活跃,副热带高压西伸增强,并有低空急流、辐合区配合台风低压环流共同作用是热带气旋导致云南强降水的重要天气背景;云图中尺度分析发现,多种系统的共同作用,导致台风环流持久不消,进而易激发多个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和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云团生成并持久维持,是台风低压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原因;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表明,活跃的季风系统,使孟加拉湾和南海构成强大的水汽通道,伴随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增强,致使大量不稳定能量和水汽向云南输送,在云南形成条件性对称不稳定(CSI)和深厚斜压性的正反馈机制,是导致云南强降水的重要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降水 低空急流 西南季风
下载PDF
低纬高原两次冬季南支槽强降水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郭荣芬 高安生 杨素雨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8,共7页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对发生在云南低纬高原2007年1月31日—2月1日和2008年1月26—27日的两次南支槽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南支槽降水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均不同,前者为高原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与低层切变、冷锋共...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对发生在云南低纬高原2007年1月31日—2月1日和2008年1月26—27日的两次南支槽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南支槽降水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均不同,前者为高原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与低层切变、冷锋共同影响,属典型的"槽潮"天气;后者无明显强冷空气配合,因中低层西南急流的建立并长时间维持,新生南支槽东移补充、西南涡及静止锋的共同影响造成。物理机制上,湿位涡的CSI机制分析表明,两次过程均属于对称不稳定降水;在2007年的强降水过程中,θse密集带在地面锋区附近形成,冷暖气流形成次级垂直环流圈,导致强降水强降温并伴有大范围降雪的寒潮天气出现。后者无次级垂直环流圈形成,但有两个θse密集带锋区长久维持,滇中以西持续的上升气流不断增强且深厚,滇中以东中低层形成有弱的气流辐合带,故强降水以液体降水为主,降温不明显;两次强降水过程均有锋生,前者锋生是由切变增强西移,低层冷高压促使冷锋增强,后者锋生为东移西南涡与稳定持续的强劲西南风低空急流触发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南支槽 强降水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西行热带气旋影响云南降水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荣芬 肖子牛 李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0-686,共7页
利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检索系统》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云南日降水资料、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及降水分布资料,分析了1959—2007年影响云南高原降水的西北太平洋西行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大尺度环流背景。结果表明:云南几... 利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检索系统》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云南日降水资料、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及降水分布资料,分析了1959—2007年影响云南高原降水的西北太平洋西行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大尺度环流背景。结果表明:云南几乎每年都受到西行热带气旋的影响,年代际分布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发生在7—9月最多;热带气旋的影响波及云南大部,影响滇东南较多,以登陆的南海台风为主,其登陆地点主要为海南和广东,且多数进入北部湾;影响路径划分为5类,其中广东登陆类最多、影响最大;各种强度的热带气旋均可造成全省性强降水,其中超强台风的影响最多最大。环流背景表现为:100 hPa南亚高压呈西部型分布时,有利于西北太平洋TC西行影响低纬高原;500 hPa中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低纬度热带地区季风低压、热带辐合带(ITCZ)较为活跃,当副热带高压西脊点西伸到云南东北部、或外围反气旋扩大到青藏高原、或副热带高压与青藏高压合并,均有利于TC西行深入内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热带气旋 云南降水 统计特征 环流背景
下载PDF
“2002.6.30”滇中低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郭荣芬 鲁亚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3,共5页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GMS卫星云图 ,3830 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 ,对2 0 0 2年 6月 30日发生于滇中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 ,发现暴雨过程由中低层低涡切变造成 ,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 ,并伴有高能高...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GMS卫星云图 ,3830 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 ,对2 0 0 2年 6月 30日发生于滇中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 ,发现暴雨过程由中低层低涡切变造成 ,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 ,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 ;同时卫星云图上有中尺度低涡云团发展。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 ,暴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中尺度系统 ,如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气旋、逆风区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分析 天气过程分析 卫星云图 多普勒雷达 观测资料 雷达回波
下载PDF
“99.5.7”昆明大暴雨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荣芬 鲁亚斌 李自顺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0-96,共7页
利用GMS 5卫星云图、常规历史资料和T10 6资料 ,通过湿位涡、螺旋度、湿 Q矢量及散度、锋生函数等理论 ,对 1999年 5月 7日昆明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 ,并从影响系统及热能条件与 1986年 6月 7日的昆明大暴雨对比 ,结果表明 :在昆明春季连... 利用GMS 5卫星云图、常规历史资料和T10 6资料 ,通过湿位涡、螺旋度、湿 Q矢量及散度、锋生函数等理论 ,对 1999年 5月 7日昆明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 ,并从影响系统及热能条件与 1986年 6月 7日的昆明大暴雨对比 ,结果表明 :在昆明春季连续几次冷空气影响下 ,由于西南急流的建立 ,在冷空气的协同作用下 ,也能造成大暴雨天气。昆明处于 2 0 0hPa高空急流右侧 ,70 0hPa低空急流左前侧 ;物理机制上 ,云南处于湿舌区内 ,昆明 70 0hPa湿位涡经历了由MPV1大于 0、MPV2小于 0到MPV1小于 0、MPV2大于 0的转换。昆明大暴雨出现在 :①MPV2小于 0等值线密集区的南部 ;② 70 0hPa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南部 ;③湿 Q矢量辐合及散度负值中心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昆明 卫星云图 气候资料
下载PDF
500hPa反气旋环流下滇中暴雨中尺度云团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郭荣芬 鲁亚斌 杨向东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0-287,共8页
利用GMS5水汽图像,结合红外云图、micaps资料,对发生于2001年8月13日20时至14日20时500hPa反气旋环流天气背景下的滇中暴雨中尺度云团分析。结果表明:有明显中尺度结构、在红外云图和水汽图像上都白亮的区域是产生强降水的区域;由中尺... 利用GMS5水汽图像,结合红外云图、micaps资料,对发生于2001年8月13日20时至14日20时500hPa反气旋环流天气背景下的滇中暴雨中尺度云团分析。结果表明:有明显中尺度结构、在红外云图和水汽图像上都白亮的区域是产生强降水的区域;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MCS)发展成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MCC的发展和维持,是直接造成此次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物理机制上,高能高湿的潜在不稳定能量的聚集、垂直风切变的存在,是利于暴雨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暴雨落区正好集中于(θe陡立密集区;温度平流和非地转湿Q矢量与湿Q矢量散度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次级环流导致扰动的不稳定发展,使低层水汽辐合抬升,引起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和加强,是MCC生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气旋环流 暴雨 水汽图像 中尺度云团 物理机制
下载PDF
云南辐射雾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天气成因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荣芬 鲁亚斌 海云莎 《气象科技》 2008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应用1976~2005年云南12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及2001~2005年的高空探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云南辐射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形成雾的天气环流背景及要素成因。结果发现:云南雾日数逐年呈现波状变化,总体趋势上呈下降趋势,但雾的日变化规律较... 应用1976~2005年云南12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及2001~2005年的高空探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云南辐射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形成雾的天气环流背景及要素成因。结果发现:云南雾日数逐年呈现波状变化,总体趋势上呈下降趋势,但雾的日变化规律较为稳定;形成雾的天气形势有偏西气流型和偏北气流型,其中偏北气流型成雾重、持续时间长。成雾物理机制分析表明,近地层良好的水汽条件、静风或弱的风力条件、晴空少云、地面变性冷高压后部的均压场环境、低层大气弱的上升运动、中高层大气较强的下沉运动、低层暖平流、中高层冷平流以及边界层存在逆温层等特征是形成雾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气候特征 环流背景 成因
下载PDF
低纬高原“05.03”强倒春寒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荣芬 张腾飞 鲁亚斌 《广西气象》 2005年第A01期149-150,142,共3页
通过micaps常规资料,应用湿Q锋生函数等理论,以及昆明新一代天气雷达3830-C回波资料,对2005年3月2~5日云南倒春寒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500hPa乌拉尔山高压脊建立、中高纬度呈两槽-脊型、新疆横槽转竖以及东亚大槽南移是此次天气... 通过micaps常规资料,应用湿Q锋生函数等理论,以及昆明新一代天气雷达3830-C回波资料,对2005年3月2~5日云南倒春寒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500hPa乌拉尔山高压脊建立、中高纬度呈两槽-脊型、新疆横槽转竖以及东亚大槽南移是此次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层冷暖气流的辐合,在低层冷锋、切变的持续动力作用下,形成了此次持续低温阴雨倒春寒天气;锋生函数正值区、中低层的等(e陡立密集面与云南冬春季降雪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雪多普勒雷达特征显示,PPI上丝缕状结构明显,回波水平范围大,最大回波强度弱于夏季连续性强降水;VPPI上的“牛眼”结构、零速度线冷暖平流的变化同于夏季连续性降水回波,但对流性特征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环流背景 锋生函数 θc 多普勒雷达特征 天气过程分析 倒春寒天气 低纬高原 连续性强降水 新一代天气雷达
下载PDF
“品管圈”对降低体检客户弃检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荣芬 邢立影 +3 位作者 董建 曹瑜 朱桂银 王艳丽 《医学教育管理》 2017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体检客户弃检率的效果。方法 2016年3~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体检客户放弃检查项目的现状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找出原因,按照"80/20"法则,小组成员选出要因并进行分析,按照品管圈要求开展活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体检客户弃检率的效果。方法 2016年3~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体检客户放弃检查项目的现状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找出原因,按照"80/20"法则,小组成员选出要因并进行分析,按照品管圈要求开展活动,最终找出体检客户弃检的真因,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体检客户的弃检率由活动前的34.6%降低至活动后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体检者的弃检率。(1)对体检客户而言:提高客户体检完成率保证体检质量,提高满意度;(2)对护士而言:增强责任心,提高护士与客户的沟通能力;(3)对科室而言:增加团队凝聚力,增强相互协作能力,减少差错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体检客户 弃检率
下载PDF
某医院健康体检客户服务满意度现况调查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荣芬 《医学教育管理》 2016年第S1期157-159,162,共4页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方法通过自设问卷对某医院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的11334名健康体检客户进行调查。结果健康体检客户的满意度主要受服务态度、候诊时间、操作诊疗技术、导医及沟通...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方法通过自设问卷对某医院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的11334名健康体检客户进行调查。结果健康体检客户的满意度主要受服务态度、候诊时间、操作诊疗技术、导医及沟通的因素、检后因素、隐私保护等几方面的影响。结论健康体检客户对服务基本满意,同时还要在服务态度、候诊时间、导医及沟通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以提升客户满意度,最终提高体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客户 服务满意度
下载PDF
初夏孟加拉湾对流云团北上低纬高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英 郭荣芬 +2 位作者 索渺清 张腾飞 海云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84,共8页
分析2000~2001年初夏(5~6月)孟加拉湾对流云团活动特征及其北上的环流背景以及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夏孟湾对流云团活动对低纬高原的初夏降水有明显影响;孟湾北部及其东部海域和沿岸是对流云团北上频数最多的地区... 分析2000~2001年初夏(5~6月)孟加拉湾对流云团活动特征及其北上的环流背景以及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夏孟湾对流云团活动对低纬高原的初夏降水有明显影响;孟湾北部及其东部海域和沿岸是对流云团北上频数最多的地区;下风方伴随风速大值区的西南气流有利于孟湾云团北上;孟湾云团北上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和位置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湾对流云团 北上 低纬高原 特征
下载PDF
一次滇中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鲁亚斌 郭荣芬 +2 位作者 张腾飞 马联翔 高敏琪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6-384,共9页
应用MICAPS常规资料、FY-2卫星观测资料及昆明CINRAD-CC雷达回波资料,将诊断分析与探测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了2003年7月21日滇中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指出:500、700 hPa高低层冷暖平流的配置、500hPa低槽、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 应用MICAPS常规资料、FY-2卫星观测资料及昆明CINRAD-CC雷达回波资料,将诊断分析与探测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了2003年7月21日滇中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指出:500、700 hPa高低层冷暖平流的配置、500hPa低槽、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境背景;高能高湿的不稳定能量、低层辐合、强的垂直风切变的存在,利于强对流形成并诱发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多普勒雷达上强风暴的发展,与暴雨区范围及强弱对应;多普勒速度图显示,中尺度涡旋、中尺度辐合线、逆风区等多个中尺度系统,是此次滇中强对流暴雨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暴雨 MCS 物理机制 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一条中尺度雨带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腾飞 张杰 郭荣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7,共8页
该文利用 3830 /CC单多普勒雷达加密资料和Micaps客观分析资料 ,对 2 0 0 2年 8月 2 2日在副高外围偏南气流影响下 ,对流回波发展形成中尺度NNE—SSW向带状回波的演变及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带状回波是造成这次中尺度雨带的... 该文利用 3830 /CC单多普勒雷达加密资料和Micaps客观分析资料 ,对 2 0 0 2年 8月 2 2日在副高外围偏南气流影响下 ,对流回波发展形成中尺度NNE—SSW向带状回波的演变及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带状回波是造成这次中尺度雨带的直接影响系统 ,偏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沿着带状输送 ,利于带状回波的维持和发展 ;强降水主要发生在低层风随高度顺转 (暖平流 )、高空有急流和出现逆风区的阶段 ,副高外围偏南气流为带状回波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汽和热力条件 ,而高空倒槽为其提供了动力条件 ,湿位涡的分布特征较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带状回波和雨带出现在斜压不稳定和正压稳定而中低层为负涡度环流的潜在不稳定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多普勒雷达回波 副高 暖湿气流 强降水 逆风区 湿位涡 带状 分析 影响
下载PDF
“2006.10”云南严重秋季连阴雨水汽输送特征和湿Q矢量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鲁亚斌 普贵明 +2 位作者 赵宁坤 李屏 郭荣芬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70,共7页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通过诊断分析和湿Q矢量分析,探讨了2006年10月上旬云南严重连阴雨期间的水汽输送特征,进一步分析了期间持续性暴雨、大雨的落区分布,结果表明:连阴雨期间,ITCZ异常活跃,先后有4个热带气旋活动,200616号强台风"象神...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通过诊断分析和湿Q矢量分析,探讨了2006年10月上旬云南严重连阴雨期间的水汽输送特征,进一步分析了期间持续性暴雨、大雨的落区分布,结果表明:连阴雨期间,ITCZ异常活跃,先后有4个热带气旋活动,200616号强台风"象神"横穿中南半岛进入孟加拉湾,减弱之后再度发展成孟加拉湾低压,由此提供了孟加拉湾水汽通道;ITCZ水汽通过副高外围气流向中南半岛输送,提供了第二条水汽通道,两条水汽通道呈"人"字形,为连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湿Q矢量辐合中心在对流层中低层700~640 hPa之间,700 hPa上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与暴雨区对应较好;随着湿Q矢量辐合区加强、移动和减弱,暴雨随之发展、移动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诊断分析 湿Q矢量分析
下载PDF
影响云南的西南低涡统计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红丽 段旭 +1 位作者 符睿 郭荣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6-1073,共8页
利用1980—2008年逐日08:00(北京时,下同)和20:00 700hPa高空图和云南125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对影响云南的西南低涡移动路径、时间变化、维持时间和对应的降水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约1/8~1/7的西南低涡能够移出四川并影... 利用1980—2008年逐日08:00(北京时,下同)和20:00 700hPa高空图和云南125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对影响云南的西南低涡移动路径、时间变化、维持时间和对应的降水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约1/8~1/7的西南低涡能够移出四川并影响到云南,但过去30年来其总趋势是减少的。影响云南的西南低涡初生涡源区主要集中在九龙和四川盆地,东南路径最多,西南和偏南路径次之,受地形影响西南低涡一般影响不到滇西边缘和滇西南地区。春末和夏季西南低涡移出影响云南的频数最多,秋末和冬季最少。西南低涡开始影响云南的时间表现出日变化特征,在白天的影响几率为61.54%,其生命史呈指数衰减,大多不超过1天。西南低涡移出源地后,约有13.5%的低涡会影响云南并出现全省性强降水过程。其中,偏南路径西南低涡造成的强降水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以西地区,东南路径的主要暴雨中心位于滇中和滇东南,西南路径的强降水主要分布在滇东地区。西南路径大到暴雨的出现频率最高、强度最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东南路径虽然最多,但大到暴雨的出现频率和强度均低于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云南 强降水特征
下载PDF
云南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英 张腾飞 郭荣芬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应用非地转湿 Q矢量 (Q* )理论 ,对 2 0 0 1年 5月 3 1日至 6月 2日发生在云南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非地转湿 Q矢量辐合区是暴雨发生的有利区域 ;非地转湿 Q矢量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 。
关键词 暴雨 非地转湿Q矢量 次级环流 云南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云南雨季开始期与5月雨量的TBB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解明恩 鲁亚斌 +1 位作者 程建刚 郭荣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9-324,共6页
利用17年卫星TBB及云南雨量资料,研究了热带TBB演变与云南雨季开始期及5月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孟加拉湾至中南半岛上空TBB≤-10℃的主对流云云涌稳定通过20°N,TBB≤-20℃强对流区北移到18°N附近,而且TBB≤-5℃区稳定控制... 利用17年卫星TBB及云南雨量资料,研究了热带TBB演变与云南雨季开始期及5月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孟加拉湾至中南半岛上空TBB≤-10℃的主对流云云涌稳定通过20°N,TBB≤-20℃强对流区北移到18°N附近,而且TBB≤-5℃区稳定控制云南时,云南大部分地区雨季开始。云南5月少雨年,孟加拉湾至中南半岛上空TBB≤-10℃位置偏南且为正距平区控制,云南为TBB正距平区,对流活动偏弱;云南5月多雨年,上述地区的TBB场分布特征则反之。同时还提出了利用TBB资料跟踪预测云南雨季开始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TBB资料 云南雨季开始期 夏季风 对流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