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层型页岩油突破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中部G119H井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贵安 唐青松 +6 位作者 蒋裕强 朱讯 方锐 周亚东 洪海涛 张连进 张新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3,共11页
近期,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公山庙西地区部署实施的侏罗系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重点评价井——G119H井,测试获产油20 t/d、产气0.6×10^(4) m^(3)/d,取得了该盆地湖相夹层型页岩油的新突破。为了进... 近期,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公山庙西地区部署实施的侏罗系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重点评价井——G119H井,测试获产油20 t/d、产气0.6×10^(4) m^(3)/d,取得了该盆地湖相夹层型页岩油的新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基于G119H井所在区域的地质、地震资料,开展了凉高山组沉积地质背景、河道刻画、优质储层特征、富集模式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凉高山组在多期湖盆迁移背景下,纵向发育多期叠置湖相页岩、三角洲前缘砂体;(2)公山庙西地区凉二段底部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砂体由西南向北东推进入湖;(3)凉二段分流河道为最有利微相,岩性主要为细—中粒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达6.3%,孔喉结构为小孔—微喉连通模式,可动油占比较高;(4)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分布广,具备烃源岩厚度大(超过10 m)、储层物性好、源储组合相邻匹配等有利条件;(5)该盆地内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有利地区面积约1.38×10^(4) km^(2),利用四川盆地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刻画凉二段分流河道分布面积为2 336 km^(2),估算石油资源量约15×10^(8) t。结论认为,G119H井的突破揭示了川中地区凉二段夹层型页岩油具有规模开发潜力,进一步展现了盆地侏罗系页岩油良好的资源基础,明确了川中地区凉二段夹层型页岩油是“十四五”及中长期增储上产重点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夹层型 页岩油 侏罗系 凉高山组 公山庙 勘探突破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热模拟生烃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贵安 陈义才 +2 位作者 张代生 涂小仙 王家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5,5-6,共3页
通过对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4个未成熟煤系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生烃产物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煤岩样品的在模拟温度为210-330℃(Ro≈0.61%-1.45%)以液态烃产出为主,气态烃与液态烃的... 通过对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4个未成熟煤系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生烃产物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煤岩样品的在模拟温度为210-330℃(Ro≈0.61%-1.45%)以液态烃产出为主,气态烃与液态烃的比例低于1000 m3/t。在相同的模拟温度条件下,煤系暗色泥岩样品的热模拟烃类产物主要是气态烃,总的累计产烃率比煤岩样品的高100-150 mg/g T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煤岩 煤系泥岩 煤成油 吐哈盆地 侏罗系
下载PDF
新丰江水库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参数的联合反演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贵安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本文对ACH方法做简化处理,先以一个地震为单元形成子矩阵,并将慢度扰动用一平均量来代替;在修正参数时,震源部分按常规进行,对慢度部分则利用代数重建技术将其分配到各个块体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反演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 本文对ACH方法做简化处理,先以一个地震为单元形成子矩阵,并将慢度扰动用一平均量来代替;在修正参数时,震源部分按常规进行,对慢度部分则利用代数重建技术将其分配到各个块体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反演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运用新丰江遥测台网的数据进行研究,表明地震强活动区位于大坝附近,特别是在人字石断裂和高寨断裂的交汇处,震源集中沿罗坑—双下、葫芦凹—燕岩和黄竹蒿3条地震带,呈密集的高倾角分布,地震活动主要与北北西向构造和东西向构造有关,而与地表甚为发育的北东东向构造关系不大.速度图像中的低速区对应地表的破碎区,即地震带区域,也是该区重磁异常急剧变化的区域;而高速区内地震较少.上述特征同水的渗透作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源参数 反演 水库 速度
下载PDF
井间电磁波CT技术在溶洞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4
作者 郭贵安 魏柏林 《华南地震》 1999年第4期28-34,共7页
肇庆大桥位于西江流域 ,是连接肇庆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干线上的大桥。 5个主桥墩位于溶洞和断层破碎带上 ,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为了探明墩位下方的溶洞分布状况 ,每个墩布置了 6~ 8个CT探测钻孔 ,每两个钻孔之间进行电磁波CT探测 ,结... 肇庆大桥位于西江流域 ,是连接肇庆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干线上的大桥。 5个主桥墩位于溶洞和断层破碎带上 ,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为了探明墩位下方的溶洞分布状况 ,每个墩布置了 6~ 8个CT探测钻孔 ,每两个钻孔之间进行电磁波CT探测 ,结合地质资料确定墩位下方溶洞的分布状况。实际钻桩结果表明电磁波CT探测结果很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层析成象 电磁波透视 溶洞探测 井间探测
下载PDF
跨孔电磁层析技术对桥墩溶岩洞的探测(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郭贵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1年第1期44-51,共8页
肇庆大桥位于西江流域,是连接肇庆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干线上的大桥。5个主桥墩位于溶洞和断层破碎带上,以往常用的单桩单孔的方法只能查明10cm直径垂直下方的溶洞分布情况,这种常规的方法难于查明整个桥墩位下方的溶洞分布情况... 肇庆大桥位于西江流域,是连接肇庆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干线上的大桥。5个主桥墩位于溶洞和断层破碎带上,以往常用的单桩单孔的方法只能查明10cm直径垂直下方的溶洞分布情况,这种常规的方法难于查明整个桥墩位下方的溶洞分布情况,而且一孔之见难于达到技术要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CT成像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次电磁波CT探测法在肇庆大桥5个主桥墩的溶洞探测结果说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溶洞探测结果还经过最后的钻桩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 桥墩 溶洞 CT成像技术
下载PDF
Prugger方法在汕头地震遥测台网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郭贵安 《华南地震》 1997年第4期48-54,共7页
鉴于汕头遥测台网所覆盖的地区对于南澎列岛和台湾海峡地区来说偏于一侧,传统的地震定位方法得到的结果不甚理想,本文采用了Prugger等在1988年提出的一套地震定位方法,在数值模拟中,加入不同均方差水平的随机误差,进行选代计算。... 鉴于汕头遥测台网所覆盖的地区对于南澎列岛和台湾海峡地区来说偏于一侧,传统的地震定位方法得到的结果不甚理想,本文采用了Prugger等在1988年提出的一套地震定位方法,在数值模拟中,加入不同均方差水平的随机误差,进行选代计算。结果显示,采用这种单纯形定位方法,在台站稀疏或地震发生在台网外围的情况下,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定位结果。将本方法应用于汕头遥测台网的地震资料,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遥测台网 地震台 地震观测 Prugger法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香溪组二段和四段砂岩沉积模式 被引量:89
7
作者 侯方浩 蒋裕强 +2 位作者 方少仙 郭贵安 杨金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37,共8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香溪组二、四段砂岩是盆地内主要天然气储层之一,近年来勘探形势喜人。香二和香四段砂岩分布面积约为10×104km2,厚度稳定,矿物和结构成熟度高,较厚砂岩层大多呈逆粒序构造,常发育冲洗层理和互成180°交角的楔...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香溪组二、四段砂岩是盆地内主要天然气储层之一,近年来勘探形势喜人。香二和香四段砂岩分布面积约为10×104km2,厚度稳定,矿物和结构成熟度高,较厚砂岩层大多呈逆粒序构造,常发育冲洗层理和互成180°交角的楔形或板状斜层理,风暴岩频繁发育,伽马曲线成箱形,夹5%~10%的炭质泥岩或含薄煤层炭质泥岩。结合全川的资料,对川中4×104km2内数十条地面和岩心剖面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香二和香四时周边各山系为构造活动期,经冲积扇、河流搬运入湖的碎屑物质经波浪和湖流反复簸洗、改造和再分配,形成了沿岸和近岸的滩坝相砂体,滩坝相砂体后发育为滨岸含煤沼泽。随湖盆脉动式的升降、岸线的迁移,滩坝砂体也将垂直或沿岸线迁移,最终形成遍布盆地内的砂岩体。提出了香二、香四段滩坝砂体及所夹炭质泥岩的发育、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 香二段 香四段 香溪组 滩坝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3
8
作者 王兰生 廖仕孟 +3 位作者 陈更生 郭贵安 吕宗刚 付永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122,133-134,共4页
为加快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步伐,探讨了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析认为,页岩气要成为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后备领域,形成产业化规模并为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缓减天然气供需矛盾作出贡献,至少需要解决4... 为加快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步伐,探讨了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析认为,页岩气要成为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后备领域,形成产业化规模并为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缓减天然气供需矛盾作出贡献,至少需要解决4个问题:①中国是否存在页岩气;②页岩气的单井产量有多高;③页岩气藏的规模有多大;④开采页岩气的成本是否划算。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地区钻获丰富的页岩气,初步回答了中国有无页岩气的问题,但是,中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还面临着资源、环境、技术、成本和政策等5个方面的挑战:①页岩气资源评价、储量计算和产能预测的方法需要探索,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和产能尚不清楚;②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受环境制约,环保要求高;③页岩气的评价技术和核心工艺技术还不完全掌握;④成本是制约页岩气效益开发的关键因素;⑤现有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一些技术标准不适应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国缺少发展页岩气产业的系统扶持政策等。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当前应当做好矿权秩序维护、科技攻关、政策扶持、标准制订、先导试验区建设和体制创新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勘探开发 问题 对策 资源量 环境 矿业权 政策扶持 先导试验区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蒋裕强 郭贵安 +2 位作者 陈义才 李子荣 卢正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共3页
以天然气形成时期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运移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2期气相充注,在燕山末期—喜山期构造抬升过程中,储层水溶气脱溶可... 以天然气形成时期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运移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2期气相充注,在燕山末期—喜山期构造抬升过程中,储层水溶气脱溶可能性小、残余气相的卸压膨胀具有一定贡献;虽然须家河组砂岩厚度大、分布广,但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以及较平缓的区域地层,限制了油气进行长距离运移;天然气及凝析油等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近距离运聚成藏特点。从而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岩性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藏形成 气相充注 近距离运聚 晚三叠世 四川盆地 中部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砂岩优质储层成因探讨 被引量:53
10
作者 蒋裕强 郭贵安 +2 位作者 陈辉 陶艳忠 刘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虽然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透—特低渗透的特点,但仍发育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该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为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波...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虽然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透—特低渗透的特点,但仍发育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该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为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波浪和湖流作用较强的高能地带是该区形成优质储层的最有利区域,其中沉积形成的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原生粒间孔隙发育,有利于在后期成岩改造中向好储层发展;在成岩过程中,这部分砂岩抗压实能力强,绿泥石环边对阻止早期石英次生加大胶结的进行和残余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也起了重要作用;虽然晚成岩期自形或半自形石英胶结损失了部分粒间孔隙,但仍能形成孔隙度相对较高的储层。后期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能,是构成产层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优质储层 成因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下载PDF
蜀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地区水系分布及岩溶地貌单元特征 被引量:28
11
作者 桑琴 未勇 +5 位作者 程超 黄静 何术坤 郭贵安 吴昌龙 彭祚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蜀南地区茅口组为一套沉积稳定的巨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基质致密性脆。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使蜀南地区茅口组顶部发育古风化壳岩溶,古岩溶地区水系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和演化。在研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地层特征和区域构... 蜀南地区茅口组为一套沉积稳定的巨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基质致密性脆。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使蜀南地区茅口组顶部发育古风化壳岩溶,古岩溶地区水系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和演化。在研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地层特征和区域构造背景,采用印模法进行古地貌恢复,进而研究了古岩溶地区的水系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风化壳表面侵蚀溶蚀特征、沉积物性质、地貌组合形态、钻井和地震资料,把研究区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陡坡、岩溶缓坡及岩溶盆地4种二级地貌单元和溶丘洼地、岩溶槽谷、峰林平原等10种三级地貌单元,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地貌单元的岩溶特征,为下一步的储集层预测提供了有利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 二叠系 茅口组 古地貌恢复 流域水系 地貌单元
下载PDF
川中—川南过渡带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 被引量:23
12
作者 雷卞军 周跃宗 +3 位作者 杨金利 郭贵安 赵永刚 周慧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149-1158,共10页
川中—川南过渡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划分为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开阔台地相3个相,8个亚相(开阔潮下、台内滩、台内雏滩、局限潟湖、台内洼地、局限潮坪、蒸发潟湖、蒸发潮坪)和18个微相。区域上嘉陵江组二段纵、横向沉积相对比结果表... 川中—川南过渡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划分为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开阔台地相3个相,8个亚相(开阔潮下、台内滩、台内雏滩、局限潟湖、台内洼地、局限潮坪、蒸发潟湖、蒸发潮坪)和18个微相。区域上嘉陵江组二段纵、横向沉积相对比结果表明: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相横向上较均一、相变化较小;沉积相垂向上变化在较大范围内具有同步性。嘉二段共分5个作图单元,采取单因素法和优势相法相结合,并融合了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较精确地展示了嘉陵江组二段不同层段的沉积相展布和演化。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和碳酸盐台地内隆坳相间古微地貌共同控制着沉积相带展布和演化。嘉陵江组二段以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为主,储集体有利发育相带是台内雏滩亚相和局限潮坪亚相,台内雏滩发育于潮坪与潟湖的过渡区附近相对高能带,局限潮坪则分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组二段 沉积相 局限台地 蒸发台地 雏滩亚相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机理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义才 蒋裕强 +1 位作者 郭贵安 杨金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30,148,共4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是一套自生自储的成藏系统。在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该区油气的运聚成藏机理。研究认为,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在燕山期持续沉降埋藏过程中,烃源岩在压实作用和超压微裂缝作用下排烃到邻近储层...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是一套自生自储的成藏系统。在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该区油气的运聚成藏机理。研究认为,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在燕山期持续沉降埋藏过程中,烃源岩在压实作用和超压微裂缝作用下排烃到邻近储层,储层中油气主要在浮力作用下近距离运聚成藏。在喜山期地层大幅度抬升和剥蚀作用过程中,尽管烃源岩的生烃和排烃作用趋于停止,但是储层中残余天然气的卸压膨胀作用和水溶气的脱溶作用仍可继续向圈闭充注大量的游离相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部 晚三叠世 气藏形成 成藏 机理
下载PDF
裂缝孔隙度数值评价技术 被引量:20
14
作者 秦启荣 张烈辉 +2 位作者 刘莉萍 李乐 郭贵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7-51,共5页
裂缝是岩石在构造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的结果 ,岩石的破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裂缝孔隙度的大小。据此 ,我们建立了一套以构造为基础 ,以构造地质和岩石力学理论为指导 ,以数值模拟分析技术为手段的裂缝孔隙度的数值评... 裂缝是岩石在构造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的结果 ,岩石的破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裂缝孔隙度的大小。据此 ,我们建立了一套以构造为基础 ,以构造地质和岩石力学理论为指导 ,以数值模拟分析技术为手段的裂缝孔隙度的数值评价技术。文章首先介绍该技术的原理和技术思路 ,然后以GSM沙一油气藏二维裂缝孔隙度数值评价为例 ,简要介绍该技术的步骤和方法 ,并展示了所作的具体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度 数值评价 地质建模 古构造应力场 岩体破坏接近度系数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探讨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义才 郭贵安 +1 位作者 蒋裕强 赵俊兴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37-742,共6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是一套自生自储的天然气成藏系统,天然气中甲烷含量为88%~96%,重烃(C2+)含量一般在6%~9%之间,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非烃气体含量普遍较低;天然气干燥系数(C1/C2+)为5~15,并且随深度增加而呈现升高的趋势;天然气和凝析油...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是一套自生自储的天然气成藏系统,天然气中甲烷含量为88%~96%,重烃(C2+)含量一般在6%~9%之间,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非烃气体含量普遍较低;天然气干燥系数(C1/C2+)为5~15,并且随深度增加而呈现升高的趋势;天然气和凝析油轻烃中的甲基环己烷、庚烷和异庚烷值变化表明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腐殖型母质;天然气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分别为-39.00‰^-41.00‰和-25.00‰^-27.00‰,具有典型煤成气特征。川中地区上三叠统烃源岩在燕山期持续沉降埋藏过程中,达到高成熟早期阶段;在喜山期,该地区大约2 500 m地层的剥蚀,使地层温度和压力大幅度降低,故储层中早期低成熟残余天然气的卸压膨胀作用和水溶气的脱溶作用为晚期天然气聚集成藏提供了重要的气源,同时也使气藏中甲烷碳同位素变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煤成气 水溶气 气体卸压膨胀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川中—川南过渡带西部嘉二段天然气成因与来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延钧 梁艳 +2 位作者 雷卞军 郭贵安 罗玉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20-823,841,共5页
通过对川中-川南过渡带西部的磨溪-潼南地区嘉二段天然气组成、碳同位素组成、高演化天然气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系统分析测试和混合成因气的定量估算,阐明了该区嘉二段天然气主要属于二叠系腐泥型有机质成因气,来源于二叠系过成熟... 通过对川中-川南过渡带西部的磨溪-潼南地区嘉二段天然气组成、碳同位素组成、高演化天然气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系统分析测试和混合成因气的定量估算,阐明了该区嘉二段天然气主要属于二叠系腐泥型有机质成因气,来源于二叠系过成熟为主的碳酸盐岩烃源,主力气源与嘉陵江组自身的碳酸盐岩烃源无关,并具有油型裂解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组成 碳同位素 储层沥青 碳酸盐岩烃源岩 油型裂解气
下载PDF
公山庙构造沙一段储层断裂系统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启荣 李乐 +3 位作者 郭贵安 李军 苏培东 刘莉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4-27,3,共4页
川中公山庙地区沙一段储层断裂发育 ,各类断裂在规模、性质、特征和分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四川这样的挤压性盆地中发现了大量具正断性质的断层。文章从川中地区构造背景出发 ,分析了公山庙构造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及其... 川中公山庙地区沙一段储层断裂发育 ,各类断裂在规模、性质、特征和分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四川这样的挤压性盆地中发现了大量具正断性质的断层。文章从川中地区构造背景出发 ,分析了公山庙构造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过程 ,然后根据断裂构造的特征分析 ,探讨研究区各类断裂的形成、改造、定型过程 ,解释了断裂系统的成因 ,重点对具正断性质的断层成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断裂系统 公山庙构造 沙一储层
下载PDF
蜀南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裕强 郭贵安 +1 位作者 陈义才 谢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4-318,共5页
蜀南河包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自生自储的含油气系统。须二、须四、须六段砂岩厚度较大、分布广,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根据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估算,天然气长距离的二次运移需要克服的毛细管阻力为2.5~3.5 MPa,相应的临界气柱... 蜀南河包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自生自储的含油气系统。须二、须四、须六段砂岩厚度较大、分布广,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根据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估算,天然气长距离的二次运移需要克服的毛细管阻力为2.5~3.5 MPa,相应的临界气柱高度为150~300 m。须家河组的区域构造平缓,储层天然气聚集成藏的驱动方式主要受储层砂体分布范围和储层物性控制。优质储层的毛细管阻力虽然相对较低,但是分布范围较小,多为透镜状或条带状。天然气二次运移以气体膨胀驱动为主,近距离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运移 成藏模式 须家河组 河包场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特培 秦乃岗 郭贵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2年第4期19-23,共5页
应用“八五”地震攻关成果及相关软件,对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性参量的计算分析表明,震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累计频度和应变释放产生突变,从1991年起出现孕震空区,多项地震活动参量在时空方... 应用“八五”地震攻关成果及相关软件,对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性参量的计算分析表明,震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累计频度和应变释放产生突变,从1991年起出现孕震空区,多项地震活动参量在时空方面中短期异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4年 9月 台湾海峡 地震活动性 地震活动指数 地震前兆 累计频度 应变释放
下载PDF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华南地区中强震的应用
20
作者 刘特培 秦乃岗 郭贵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4,共5页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Y≥2.0)异常显示,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华南地...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Y≥2.0)异常显示,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华南地区地震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华南地区 地震预报 震级 断裂力学 损伤力学 岩石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