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1
作者 肖伟元 金翔赟 +5 位作者 周春 曹昕琪 白佳润 郭韵悦 黄平 董宇启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9期777-781,796,共6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机器人辅助组25例,其中男9例,...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机器人辅助组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53~86岁,平均(71.6±9.5)岁。传统手术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51~85岁,平均(72.4±11.0)岁。机器人辅助组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置入拉力螺钉,传统手术组以常规手术方式置入拉力螺钉。记录两组患者拉力螺钉导针穿刺次数、拉力螺钉置入过程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术后记录两组患者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及拉力螺钉位置优良率,术后完成12个月随访,记录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机器人辅助组TAD值为(13.70±1.91)mm,传统手术组为(15.77±2.5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机器人辅助组拉力螺钉位置优良率为100%,传统手术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在拉力螺钉置钉过程中,机器人辅助组导针穿刺次数为(1.0±0.2)次,传统手术组为(2.3±1.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机器人辅助组透视次数为(4.4±0.6)次,传统手术组为(5.4±1.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定位可以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拉力螺钉置入的精确度并减少术中穿刺及透视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科机器人 尖顶距
下载PDF
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心脑血管疾病单患、共患基线情况及生活方式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蒋惠如 李峥 +7 位作者 马卓然 魏霖 袁安彩 胡刘华 陈潇雨 郭韵悦 张薇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2-289,共8页
目的·基于大规模前瞻性社区老年人群队列,探索心脑血管疾病单患、共患人群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特征。方法·研究的对象来源于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该队列的基线调查始于2019年2月,结束于2019年8月,收集了包括队列成员的人... 目的·基于大规模前瞻性社区老年人群队列,探索心脑血管疾病单患、共患人群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特征。方法·研究的对象来源于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该队列的基线调查始于2019年2月,结束于2019年8月,收集了包括队列成员的人口统计学信息、疾病史和家族史、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信息。根据自我报告有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和/或脑卒中将全部队列成员分为4组:冠心病单患组、脑卒中单患组、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共患组以及对照组(无冠心病及脑卒中)。对这4组对象的基本信息、共患其他疾病情况、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睡眠状态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7948名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纳入队列研究,其中冠心病单患组2050名、脑卒中单患组724名、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269名、对照组14905名。4组人群平均年龄分别为(70.4±6.2)岁、(71.8±7.1)岁、(73.2±7.0)岁和(68.3±5.9)岁。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合并高血压(76.6%)、高脂血症(38.3%)、糖尿病(26.0%)等基础性疾病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脑卒中单患组(分别为74.2%、26.8%和25.8%)、冠心病单患组(分别为72.9%、21.1%和21.7%),而对照组最低(分别为54.6%、8.7%和15.4%)。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有抑郁症状(16.0%)、焦虑症状(13.1%)、久坐习惯(2.2%)、睡眠质量较差或很差(38.6%)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脑卒中单患组(分别为10.1%、6.6%、2.2%和27.2%)、冠心病单患组(分别为7.9%、4.8%、0.5%和27.0%)。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有规律运动习惯的比例(29.5%)最低,而对照组的规律运动比例(39.2%)最高。结论·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尤其是冠心病+脑卒中共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具有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疾患的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脑卒中 队列 生活方式
下载PDF
RMUS术中通过解剖定位调整中段尿道吊带张力治疗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李佳怡 宋奇翔 +5 位作者 方伟林 顾懿元 郭韵悦 张薇 徐蕾 薛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5-680,共6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合成吊带术(RMUS)中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治疗尿失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RMUS治疗的36例尿失禁患者的资料。均为女性,年龄(60.... 目的探讨经阴道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合成吊带术(RMUS)中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治疗尿失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RMUS治疗的36例尿失禁患者的资料。均为女性,年龄(60.83±7.93)岁,体质指数(24.43±2.44)kg/m^(2)。36例术前压力诱发试验、尿道抬举试验均为阳性。其中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SUI)20例(55.6%),混合性尿失禁(MUI)16例(44.4%)。1h尿垫试验提示轻度尿失禁5例(13.9%),中度14例(38.9%),重度13例(36.1%),极重度4例(11.1%)。17例术前完成尿动力学检查,其中5例(29.4%)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DO),3例(17.7%)表现为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ISD)。所有患者RMUS术中均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在尿道与吊带之间放置一把直角钳,腹侧端紧贴耻骨联合下缘,背侧端平行于处女膜环后缘,调整吊带张力。术后不留置尿管。分析术后主观疗效、客观疗效及安全性(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残余尿情况)。主观治愈:术后无漏尿发生,或在过度憋尿、剧烈咳嗽等状态下极少量漏尿,不影响正常生活。主观有效:术后尿失禁程度较术前改善≥50%。客观治愈:术后压力诱发试验阴性。结果本研究36例住院时间8(5~95)h。术中无膀胱穿孔及输血病例。术后无尿潴留者。术后3个月27例获得随访,其中22例有残余尿量数据,23例有主观疗效数据,23例有客观疗效数据;残余尿量7.5(5~64)ml,主观治愈率为91.3%(21/23),客观治愈率为95.7%(22/23);排尿困难2例(2/23,8.7%),无需临床处理。术后无尿道侵蚀和阴道裸露病例。术后2年完成电话随访34例,主观治愈率为91.2%(31/34),排尿困难1例(1/34,2.9%)。术后3个月,SUI与MUI患者的主观治愈率[100.0%(12/12)与81.8%(9/11)]和客观治愈率[91.7%(11/12)与100.0%(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尿失禁患者的主观治愈率[75.0%(3/4)与100.0%(6/6)与90.0%(9/10)与10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中,DO与非DO患者的主观治愈率[66.7%(2/3)与88.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D与非ISD患者主观治愈率[0(0/1)与90.9%(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SUI与MUI患者的主观治愈率[94.7%(18/19)与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尿失禁患者的主观治愈率[80.0%(4/5)与100.0%(13/13)与83.3%(10/12)与100.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例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中,DO与非DO患者的主观治愈率[60.0%(3/5)与90.9%(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D与非ISD患者的主观治愈率[66.7%(2/3)与84.6%(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MUS术中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对压力诱发试验和尿道抬举试验阳性的患者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残余尿量少,主观、客观治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尿道中段吊带术 无张力吊带术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